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1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被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在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时,他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由此可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日益清晰,下一步的具体政策措施值得期待。
2021年2月3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启动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和杜祥琬等十多位院士出席。项目将分步骤、分领域针对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具体需求进行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2021年3月4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主持召开科技部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提出要抓紧研究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并要加快推进《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以及推动设立“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科技部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科技部党组部署成立,该小组由王志刚任组长,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任副组长,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科技部关于碳中和科技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组织和协调各司局(中心)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开展工作。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科技部党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抓紧落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工作。为统筹推进碳中和技术研发攻关、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科技部党组部署成立科技部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期长期的关系。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要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发挥科技在整个碳达峰、碳中和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解决好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条件下,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的矛盾问题。
2021年2月20日和2月23日,中国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两次召开有关碳中和工作以及碳中和技术路线图研究工作的会议。参会人员分别从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与谈判、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部署、海洋碳汇与碳中和问题、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等方面介绍了相关工作进展及国内外研究情况。21 世纪中心主任黄晶表示,技术路线图研究工作要加强以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及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目标为导向,深入研究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路线图的异同,兼顾技术分类合理性与行业领域技术推广可操作性,充分体现路线图研究的科学性。据悉,碳中和技术路线图研究工作启动以来,21 世纪中心通过召开系列专家研讨会围绕相关领域关键技术进行研讨,初步组建了专家组与工作组,形成了路线图研究思路,确定了技术分类体系,正在开展技术需求问卷调查。下一步,将按照科技部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总体部署,认真做好碳中和技术路线图研究等相关工作。
对于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兼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在国家发改委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二级巡视员徐俊在有关会议上表示,“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开展资源型固废源头减量减害、绿色过程调控、高质量循环利用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促进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瞄准战略性矿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在矿产资源精细勘查、绿色开发等方面取得理论突破,攻克一批重大核心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构建高质量资源保障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在相关会议上曾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主体,中国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速推广成熟的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绿色氢能等新技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周大地教授也表示,电力和能源过程脱碳化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既要从可再生能源、核能、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智能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提前做好技术储备,也要从政策制度上给予保障。
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全球大势、时代命题,能源低碳化事关人类未来,历史要我们考出好成绩;应从蓝天保卫战、节能提效、循环经济、发展碳汇等多方着手,并以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行业减排为抓手,推动中国碳减排进程。他表示,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碳中和很重要,固废资源化利用不可或缺。固体废弃物分类利用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和标准。减少垃圾的填埋,高比例地将其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垃圾产生的温室气体(甲 烷),也会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能源革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条途径,能源革命最核心的内容是新能源革命,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不仅需要太阳能、风电,更需要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和储能方式配合,形成真正的新能源体系。”在欧阳明高看来,作为未来储能的重要方式——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车将发挥重要作用,仍需高度关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葛红林表示,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推动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要严控有色金属工业产能总量,提升产业水平,改善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制定《中国电解铝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实现以电解铝行业为重点的“碳达峰”。他认为,要提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水平,承接需求结构转化,要继续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提升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研究员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本、技术和数据等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和配置,碳中和成为重要方向。未来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是重中之重。如果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年可减少13.3亿吨能源消耗量,可大幅减少34.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节能的重点仍是工业、交通和建筑,要从大处着眼,消除着手,从减少浪费入手,在生产生活中把一切可以用起来的能源都用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他认为,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围绕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持续加强研发部署,着力建立先发优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需求,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
在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看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而且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实现碳强度持续大幅下降,一方面要大力节能,降低能耗强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建议各省区各部门要远近统筹,切实贯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抑制高耗能重化工业产能扩张的冲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宋鑫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成为近期的“热点”和“关键词”,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是朝阳行业,作为业务与之紧密相连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将从三个方面着眼,助力实现全社会碳排放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一是构建服务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产业和技术布局,开展负碳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二是积极引领和带动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建筑”;三是持续推动“碳中和”相关标准、规范和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北京绿色交易所的股东作用,积极参与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刘向东研究员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包括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意味着全社会绿色转型将催生更多能源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应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等方向,依托更先进的新能源、节能减排技术,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和品牌塑造、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等多种方式,提升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适配性。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长三角资源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尚辉良表示,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5-2019年十大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累计增长超过43%,已成为我国资源供给的重要来源,在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认为,工业领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工业发展必然伴随着对能源的持续消耗和碳排放的增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资源安全、达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全行业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升再生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我国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社会消费积蓄量及电器电子产品、塑料、橡胶制品等报废量持续增加,再生资源数量和种类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推动再生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增长、引导绿色消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巨大挑战,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延伸阅读: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后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趋势已经在改变,无论你信还是不信。
一、碳达峰、碳中和首先改变的将会是能源产业格局。在我国能源产业格局中,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因此,能源格局的重构必然是大势所趋。
二、碳达峰、碳中和还将重构整个制造业。中国所有产业将从资源属性切换到制造业属性。举个例子,就拿手机来说,如果要实现碳中和,负责组装的企业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环节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芯片的企业也要实现碳中和,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这就会对产业链形成一个新的标准。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将进行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分工、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三、碳达峰、碳中和将重新定义经济版图。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光伏、风能聚集的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中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角色,将被重新定义。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的森林一年生长量要达到10亿立方米,这比现在翻了一倍还要多,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0%左右,中国的生态环境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碳达峰、碳中和就是绿水青山。
四、碳达峰、碳中和将改变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会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碳中和的背景下,“石油地缘政治时代”被完全打破,传统石油出口国将面临全面利益丧失。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将逐渐转移到低碳技术价值链的控制上,也就是新能源和低碳技术价值链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五、碳达峰、碳中和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实碳中和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保持清醒神器”咖啡杯上,吸管的位置被可翻盖直饮代替;另外,塑料吸管也被环保可降解吸管代替。类似的变化还有很多。未来40年后,人类是否移居火星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正迎来一个碳中和的世界。希望这样的生活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