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

  • SMM: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 新能源与回收市场定价愈发详细、透明【欧洲锂电池大会】

    在SMM举办的 2023欧洲锂电池大会 上,SMM行业研究院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聪表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发展迅速,锂电池需求量持续攀升,而在需求推动下,全球锂电池企业也正处于全速扩张阶段。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快速增长。但是,产能分布仍然高度集中。在欧美新政策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正在朝全球化发展,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快速发展 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以及储能市场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业迎来飞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达69%。虽然未来的增长速度可能比最初的速度要慢,但SMM预计,2025年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以12%的复合年增长率速度持续增长。 储能市场方面,从本质上而言,储能市场的现状反映了2019年至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具有高增长、政策驱动的特点。2022年是储能市场发展元年,全球储能需求超过100Gwh。SMM预计,2023年全球储能需求约在170GWh左右。虽然短期内扰动因素仍在,但不改储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各种国际政策,包括中国的强制性储能政策和美国的ITC补贴,共同推动了储能的快速发展。SMM预计,到2027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预计将在560GWh左右,预计2024年到2027年储能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 锂电池产能全球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储能市场的兴起,锂电池需求正在增加,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全球锂电池企业正处于全速扩张阶段。 分国家来看,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能高居榜首,其次是欧洲、北美和韩国等地,而需求方面,同样是中国对锂离子电池需求在一众国家中遥遥领先,欧洲、北美和韩国分居其后。 全球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链的机遇 电池材料的全球分布能力仍然不均衡 NCM、CAM的产能分布与电池类似,以中国为首,其次是日本和韩国。欧洲和美国正在取得缓慢但稳定的进展。 而除电芯和NCM正极外,电池材料的全球化趋势明显缓慢,行业集中度高,行业开工率低。 SMM在下图整理了锂电池及其主要材料的产能分布及行业特点,具体如下: 锂电池方面,SMM认为海外各国对中国原材料依旧有一定程度的依赖;NCM、CAM方面,目前国外的技术路线是三元锂电池路线,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磷酸铁锂正极方面,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在中国生产,正极材料也是如此,该行业高度集中在中国地区。 电池化合物的产能分布也不均匀 在新能源化工领域,前驱体以及镍、钴、硫酸锰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但原材料方面,中国仍对各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有依赖。 下图是全球系能源金属产能分布情况及其行业特点: 分种类来看,PCAM方面,SMM认为前驱体出口占比较高;氢氧化锂方面,进出口比例相差不大,从数量上看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碳酸锂方面,中国对碳酸锂原材料进口依存度高,23%的碳酸锂为进口;硫酸镍方面,其原材料依赖进口,成品自给自足,符合中国对三元前体的需求;硫酸钴方面,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成品可实现自给自足;硫酸锰方面,目前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行业集中度高,企业盈利困难。 2022年全球锂电池回收市场区域产能配置状况分析 据SMM了解,从2022年各国锂电池回收市场的表现来看,中国锂电池回收市场相对成熟,各细分市场产能均已饱和。欧美等国家目前在冶金阶段的产能不足,未来垂直发展潜力巨大。 锂电池原材料供应链现状与优化 电池材料方面行业现状: 1. 产能分布不均:电池主要材料仍高度集中在中国,造成区域供需不匹配。 2. 竞争激烈:行业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导致行业利润迅速萎缩;龙头企业高度集中,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严峻。 3. 地方政策的限制:IRA等地方政策的颁布为中国以外的电池扩张创造了机会,但对中国电池材料的出口构成了更大的障碍。 全球化过程中电池供应链的优化 1. 区域政策风险:由于环境审批和区域政策影响,建设进度的不确定性增加。 2. 产业链的完整性:原材料尚未在中国境外同步实施,区域原材料供需可能仍存在不匹配。 锂化合物方面行业现状: 1. 原材料进口依存度高:全球锂金属精炼厂生产是以中国为主,但原材料方面,中国仍依赖进口。 2. 竞争激烈:企业数量多,竞争压力大;由于生产成本高、在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下,自身没有资源储备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3. 地方政策的制约:IRA等地方政策的实施为中国以外的新产能建设创造了机会,但也对中国电池材料的出口构成了更大的阻力。 全球化过程中电池供应链的优化 1. 全球政策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和矿产资源进出口相关政策增加了未来金属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 2. 区域政策:中国越来越透明的回收政策,与中国以外市场相对完善的立法相比,都有各自的优势。各国新的回收能力建设需要取长补短。 新能源与回收市场定价 SMM价格方法很好地平衡了制造业和矿产资源之间的关系 》点击查看SMM金属现货报价 回收市场定价越来越透明 总结 锂电池需求增加: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发展迅速,锂电池需求量持续攀升,而在需求推动下,全球锂电池企业也正处于全速扩张阶段。 锂离子电池材料: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快速增长。但是,产能分布仍然高度集中。在欧美新政策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正在朝全球化发展,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锂电池行业定价方法: 在金属盐与材料定价过程中,采用盐价加转换费的方式进行谈判解决。在回收过程中,化学品也以同样的方式为原材料定价。 随着技术和利润的透明化,定价方法也越来越详细。

  • SMM:全球锂供需格局展望 未来碳酸锂需求主导地位有望加强【欧洲锂电池大会】

    在SMM举办的 2023欧洲锂电池大会 上,SMM研究经理马睿对全球锂供需格局做出展望, 她表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激增导致锂电池需求持续上升。但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主导地位和三元电池体系内高镍化趋势放缓,未来碳酸锂的主导低位将加强。 但对于锂盐及锂资源供应端来说,未来过剩格局较为确定。在此情况下,高成本冶炼企业、高成本资源项目,将面临更高的出清风险。 近两年来,锂成为新能源行业的“超级明星”,在2020年四季度到2022年以来,价格一路狂飙,但从2023年开始,随着锂资源供应短缺的缓解,原本疯狂上涨的锂价开始进入下行周期。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那么,未来锂资源的供需格局是怎样的呢?随着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储能和电动汽车市场推动了锂的需求 为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世界各国正在实施减少碳排放和实现零排放的战略。中国、美国和欧洲等主要碳减排国家都计划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50%以上。这意味着,在这些政策的框架内,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需求增长都已确定。此外,中国、美国和欧洲作为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重要增长地区,也是SMM在分析锂需求时最应该关注的市场。 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9年~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达69%。即使经济环境充满挑战,2023年中国的补贴全面取消,电动汽车销量仍比2022年增长了24%。虽然未来的增长速度可能比最初的速度要慢,但SMM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以10-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按地区划分,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总销售额的64%,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预计将达到33%左右。相反,2023年,中国以外地区的渗透率仅为9%左右,美国低于10%,欧洲为20%,其他地区或国家发展缓慢。这也揭示了未来海外需求增长的巨大潜力。SMM预测,到2027年,中国以外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15%左右。总体而言,虽然新能源汽车年增长率从25-27%下降到12%,但总体增长仍然值得关注。 储能市场方面: 从本质上而言,储能市场的现状反映了2019年至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具有高增长、政策驱动的特点。2022年是储能市场发展元年,全球储能需求超过100Gwh。在此背景下,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到2023年,储能需求可能超过200GWh。但是实际市场结果远低于预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欧洲市场:2023年,放眼整个欧洲市场,电价下降、不利的经济环境和库存过剩导致电池需求低于预期。 北美市场:因为利率上升,市场投资减少;此外,储能系统的关键组件,变压器作供不应求,交货时间延长。致使企业购买了电池,但电池安装量却减少了,导致美国储能电池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虽然短期内扰动因素仍在,但不改储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各种国际政策,包括中国的强制性储能政策和美国的ITC补贴,共同推动了储能的快速发展。 SMM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预计将超过900GWh,预计2023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7%左右。 锂电池需求方面: 近年来,在电动汽车和ESS行业的推动下,锂电池的需求激增。虽然海外电动汽车市场主要倾向于三元电池,但中国近年来对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有所增加。在全球范围内,磷酸铁锂电池也逐渐成为主流。SMM预计,2023年以后,电动汽车行业的增量增速将放缓。尽管储能行业的增长率依旧很高,但由于其基数低,对整体电池行业需求影响并不明显 。SMM预计,从2023年~2027年,全球电池需求将以25%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综合来看电池需求增长速度较此前将有所放缓,也意味着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锂的未来需求增长率将逐渐下降。 按材料类型划分,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锂电池中占据主导地位。最初因中国补贴政策的转变,当能量密度作为补贴标准时,三元电池最初占据了突出的份额。然而,随着后续补贴的减少,重点转向了成本效益,磷酸铁锂电池进入聚光灯下。此外,随着储能市场的扩大,到2023年,SMM预计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6%左右。在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的推动下,预计到2027年,磷酸铁锂电池的份额将持续上升。 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未来市场对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SMM预计后续碳酸锂的需求将超过氢氧化锂。 正极材料需求方面: 而事实上,据SMM调研显示,磷酸铁锂电池的渗透率不仅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不断提高,长期以三元电池路线为主导的欧美市场也开始逐步向磷酸铁锂方向倾斜。此前,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专利限制、低温性能不佳以及续航里程等缺陷,欧美市场多倾向于采用三元电池路线。然而,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改进,譬如比亚迪刀片电池,使得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显著提升,也使得磷酸铁锂电池获取欧美市场的关注。磷酸铁锂电池优越的成本效益和安全性引起了市场的重新关注。不少车企和电池企业均已扩大磷酸铁锂电池的布局。 从正极材料的角度来看,在2024年~2027年之间,磷酸铁锂电池将经历持续增长,碳酸锂的主流需求趋势再度确定。 此外,从高镍、中镍三元正极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碳酸锂的主流趋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众所周知,含镍量在65%以上的三元正极材料主要使用氢氧化锂,其余将主要使用碳酸锂。市场主要使用高镍三元材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高能量密度、钴成本比镍要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镍三元材料的安全性相对较弱。从钴、镍价格来看,据SMM现货报价显示,自2022年以来,由于供应过剩,钴和镍的价格一直在下降。其中钴方面,SMM认为,因为原料到港问题存在延期,盐厂因为亏损减产,短期的供应收到扰动,但是还是不改远期的过剩预期。此外,通过三元材料体系性能对比来看,目前高压6系产品的能量密度接近标准8系产品。中镍阴极更安全稳定,这将降低高镍阴极的竞争优势。 SMM预计,从2024年~2027年,中镍和高镍三元将分别以10%和14%的复合年增长率稳步增长。且高镍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未来碳酸锂的主导地位将逐步加强。 全球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需求增长差异 首先,SMM预计,全球锂盐需求预计将继续稳步增长,但边际增长率已不敌早期,SMM预计2023年至2027年锂盐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 供需方面: 需求方面,按锂盐类型细分 ,2018年以来,由于高镍化的进展,氢氧化锂的占比逐渐增加,但这一趋势在2023年已经达到拐点。在碳酸锂方面,因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及三元体系中中镍材料占比反扑,未来碳酸锂需求预计稳定增长。SMM预计2023 - 2027年碳酸锂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22%左右,到2027年,碳酸锂需求占比将上升至74%,进一步巩固其主导地位。 从锂盐的生产方面来看 ,SMM预计2023年~2024年期间,氢氧化锂和碳酸锂的产能都将快速增长。然而,持续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正在加剧。SMM预计到2023年和2024年,锂盐整体开工率将较此前有所下滑。而考虑到此前提到的需求增长的差异,说明碳酸锂的需求增长速度高于氢氧化锂,因此碳酸锂企业开工率也有更好的表现。 结合供需面的情况, SMM预计,随着冶炼厂产能的快速扩张和锂资源项目的不断释放,全球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供需格局在2023年出现逆转,远期二者均将延续过剩局面,其中碳酸锂凭借着预期更高的需求增长,过剩幅度将比氢氧化锂要低。 成本方面: 在未来过剩预期下,成本对锂冶炼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成本优势的锂冶炼厂很可能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 以2023年第三季度碳酸锂生产成本为例,锂盐的总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性质及其采购方式。从各类分析来看,盐湖生产碳酸锂的成本最低,自有锂辉石和锂云母生产成本较为合理。然而,依赖原料外采的成本却明显更高,且当资源短缺时,拥有一体化资源的锂盐生产成本与外购资源的生产成本差异将会放大。 相比之下,长期过剩格局下,随碳酸锂价格的下降,因成本波动较大,且锂盐价格和原材料成本的变化不同步,依靠外部资源的冶炼企业将面临更高的压力和风险。因此,在预测的锂盐长期过剩中,成本高且没有一体化资源优势的冶炼厂很可能面临退出市场的高风险。 未来锂资源供需格局 据SMM数据显示,2022年,随着项目的扩建和复工,全球锂资源供应增幅达44%。在2023年至2024年之间,随着新的盐湖和锂辉石项目将集中释放,再加上现有资源项目扩产所带来的额外供应,预计2023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量或将增加51%左右。2023年到2027年,全球锂资源供应将逐年攀升。在资源分布上,预计2027年全年求锂资源集中度将明显下降,其他国家的贡献也将显著上升。从原料种类上看,未来锂辉石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值得强调的是,2022年后,退役动力电池等可回收废料将激增,再加上回收锂提取技术的进步,将显著推动锂回收率的增长。 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 2021-2022年: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锂电池的需求迅速扩大。但资源扩产项目多为重启项目,增量供应不足,导致市场出现资源缺口,带动锂价快速上涨。 2023-2024年:该时段处于新建和扩建项目的集中释放期,但需求边际增长率不如前期,推动2023年供需结构的逆转,并在2024年达到盈余峰值。 2025-2027年:在资源长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项目投资的释放可能会延迟,锂资源供过于求的情况将略有缓解。 成本方面: 据SMM了解,目前成本最低的锂资源是卤水提锂,其次是锂辉石,锂云母的价格略高于锂辉石。澳洲等主流产区,则因先进技术的发展和较为完善的设施,预计未来的成本变化相对较小。但由于一些隐藏的费用和额外的费用,使得非洲的锂辉石和锂云母资源相对更高。 未来,锂资源持续供过于求造成的价格持续下降,可能带来高成本资源项目面临更高的清算风险,如非洲锂辉石和锂云石资源。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锂资源供过于求的问题。 总结 从终端需求来看,随全球碳中和进程的推进,动储市场爆发拉动锂电池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与之催生对其关键金属,锂资源需求的持续提升。但从锂盐环节来说,因磷酸铁锂体系对三元体系的持续侵蚀,以及三元体系内部高镍化趋势延缓之下,均将对碳酸锂未来的需求呈加速之势,进一步稳固其在锂盐需求中的主导地位。 从锂盐环节来看,氢氧化锂与碳酸锂在远期也都将维持过剩局面,但因碳酸锂需求增速更高,整体过剩幅度也将小于氢氧化锂。同时,在锂盐过剩格局下,依赖外采部分的高成本冶炼产能也将会同样面临出清的风险。 从锂资源来说,2023-2024年进入锂资源集中释放期,资源平衡实现逆转,资源过剩在远期仍将延续。且在资源过剩主旋律下,高位成本的资源项目将面临出清风险。

  • 电池需求强劲带动交易热潮 CME锂未平仓合约量创新高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锂合约自2021年成立以来首次显示出活跃的迹象,因为对电池金属的需求飙升,这对从化石燃料转型至关重要。根据芝加哥交易所的数据,锂合约的未平仓合约在周三创下473张的历史新高,并且期限延长至2024年2月。该交易所周四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自9月以来,共有541份合约易手,而银行、交易商和基金等独特参与者去年翻了一番。 锂合约流动性增加之际,电动汽车销售的蓬勃发展提振了对这种金属的需求,尽管价格已较去年11月创下的惊人纪录下跌了约20%。 CME董事总经理兼全球金属业务主管Jin Chang表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管理电池金属风险的首选场所的地位,这从锂和钴合约的势头就可以证明”。 在另一种关键电池金属钴方面,CME钴现金结算合约继续表现强劲。CME的数据显示,该品类未平仓合约今年多次突破纪录高点,而迄今为止的日均交易量为377份,较去年增长了454%。 2022年,钴合约有65个独立参与者,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多。CME表示,在今年前11个交易日,有38家这样的参与者活跃在市场上。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