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

  • 央行五部门发布“南沙金融30条”,四大关键词锁定南沙金融业新一轮发展机遇

    十周年的广州南沙自贸区再迎政策利好。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金融30条”)。 围绕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央行等五部门提出六项重点任务30条重点举措。 南沙金融30条还要求,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支撑作用,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南沙自贸区自2015年挂牌,经过十年发展,该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贸易、航运、投资、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改革创新。在自贸区提升战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南沙自贸区再迎来政策红利。从关键词来看,六大金融重点任务可以用创新、特色、开放(包括互联互通)以及监管来概括。 关键词一:“创新”一词被19次提及,贯穿五大重点任务 “南沙金融30条”全文中,19次提及创新,贯穿于五大重点任务,可见创新在其中的分量。 创新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排在了首位,“南沙金融30条”要求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包括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支持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支持数字产业发展,支持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在社会民生领域,“南沙金融30条”要求稳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在服务特色金融服务上,包括创新服务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业务。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积极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加强企业碳账户、碳核算能力机制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碳账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南沙金融30条”还要求加快航运保险发展,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发展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鼓励南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等租赁领域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租赁产业高地。 创新还体现在对外开放上,“南沙金融30条”要求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 监管创新方面,探索金融监管创新与合作,构建适应南沙建设的金融监管创新机制,确保风险防控与金融改革创新相匹配。大力发展金融监管科技,提升金融科技监管统一性、专业性和穿透性。 关键词二:开放,多类资管牌照有望放开 南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在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南沙金融30条”也围绕于此,给出更多的先行先试举措。 “南沙金融30条”提出,要探索适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资金结算政策,构建便利内外联动的期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构建便利开展跨境保险业务的交易规则,构建便利开展跨境股权投资业务的制度安排。 在此次“南沙金融30条”中,监管部门还透露出对银行、公募、券商、期货公司等金融、资管机构新发牌照的支持信号,这也是对外开放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具体来看,首先,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证券公司通过新设或并购等方式取得公募基金资质。大力发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鼓励跨国公司在南沙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稳步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其次,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积极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相关工作。积极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风投创投等多元化投资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金融岛、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期货产业园等平台,为港澳金融机构跨境办公提供空间载体。 此外,在打造高水平对外门户方面,“南沙金融30条”提出,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完善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管理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综合服务基地,构建金融领域国际交往新平台,探索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关键词三:发展特色金融服务,健全现代金融产业 特色金融服务占据了“南沙金融30条”其中5条举措,除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其还从绿色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与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提出新思路。 在具体举措上,在创新服务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业务上,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积极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加强企业碳账户、碳核算能力机制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碳账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按照最新标准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支持绿色建筑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及可持续债券。 在发展数字金融业务上,法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与金融领域应用,积极开展智能信贷、智能投资研发、智能风险控制等智能化金融服务。建立数字金融发展研究智库,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数字金融项目跨境合作。 在发展服务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航运金融业务上,引导和鼓励航运企业国际海运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加快航运保险发展,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托现有交易场所,携手港澳开展航运交易,支持金融机构为航运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资金结算、存管、融资等金融服务。 最后,在创新发展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上,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保理公司依法合规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除外,鼓励南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等租赁领域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租赁产业高地。 关键词四:监管不可缺位 创新发展的同时,监管不缺位。此次南沙金融30条还从金融监管定调、创新合作、防范与法治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要求。 “南沙金融30条”强调了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的重要性,并从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探索金融监管创新与合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到加强金融法治保障,进行了全方面的要求。 坚持管行业就必须管风险。“南沙金融30条”指出,首先,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加强中央与地方监管协同,对地方金融组织的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坚持既管合法更管非法,确保金融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 其次,探索金融监管创新与合作。构建适应南沙建设的金融监管创新机制,确保风险防控与金融改革创新相匹配。大力发展金融监管科技,提升金融科技监管统一性、专业性和穿透性。 第三,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加强对南沙跨境资金异动的监测,加强金融风险研判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推动金融风险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置。 第四,加强金融法治保障。深化金融监管与司法协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涉港澳金融纠纷解决平台,构建国际化、多元化跨境金融纠纷解决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持续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金融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今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做了主题演讲。他表示,银行业发展势头稳健,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中国金融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李云泽还表示,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 中国金融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李云泽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部署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中国金融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银行业发展势头稳健。 中国经济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增速,与此同时,新动能加快集聚,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快速增长,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蓬勃发展。 中国银行业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也实现了自身稳健增长。 “过去三年,银行业信贷规模年均增速11.2%,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英国《银行家》杂志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综合实力排名中,中资银行有140家上榜,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均处于全球较好水平。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势头也不会改变”。 二是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过去三年,中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4个百分点,但人均保费只有全球平均的七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疫情过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速推进,大病保险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人数超过2亿人,健康险、家庭财产险、巨灾保险等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形势变化,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有序引导人身险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将进一步释放行业发展红利”。 三是资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银行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超过1亿人,较2019年末增长3倍。过去三年,行业管理资产年均增长6.2%,远高于全球约2.5%的平均增速。 “未来随着广大居民收入持续提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化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加之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稳步推进,中国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 金融开放是金融业改革发展动力 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李云泽还表示,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推出50多项开放举措,全面取消银行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目前,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华设有分支机构,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 过去三年,在华主要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资产和利润增速也远高于其母行或母公司。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年报告显示,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水平在其评估的50个国家中提升最快。事实证明,中国金融业开放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是稳健有序的开放,是互利共赢的开放。 李云泽还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改变! “近年来,我们对接国际标准,健全一系列监管规则,最近又全面修订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和资本管理办法。我们将加快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持续增强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努力营造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