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据报道,不用来自亚洲的超强磁铁也可以造出性能优异的电动汽车:汽车业在寻找稀土替代品方面正取得进展。一些国家限制了几种重要原材料的出口,促使汽车制造商和配件供应商加大了新技术研发力度。德国汽车配件供应商采埃孚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奥特马尔·沙勒称,该行业目前正在实现技术飞跃,“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减少对外国的依赖”。 电动机需要用磁体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用稀土元素制作的磁体是永磁体,电磁体则仅在电流通过铜线圈时才会产生磁场,形成磁力,这种技术叫“ 他励” 。 报道指出,采埃孚并非唯一在这个方向上加大研发力度的公司。沙勒说,前几年只有宝马和雷诺使用他励系统,但今后可能会有更多制造商加入。 宝马公司电动机开发项目经理乌韦·多伊克说,宝马在2016年就决定不再使用稀土。他说,这并不容易,“是一场与成见的斗争”。 永磁电动机功率特别强劲,尤其是在启动时。但多伊克说,电磁铁可以更加精准地调控。他解释说:“他励电动机在性能特点上并没有缺陷,还可以持续输出峰值功率。永磁电动机做不到这一点。” 如何让他励电动机小型化是个问题,毕竟电磁体必须被铜线缠绕并接电,而永磁体无需这些东西。采埃孚的沙勒说,他的公司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还说,采埃孚正在与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客户谈判,该公司的他励电动机可能会在两年内量产。 他励电动机还有成本优势。一台永磁电动机平均含约600克钕。钕的价格最近大幅波动,目前约为每公斤125美元,虽然明显低于2022年的223美元,但仍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德国纬湃科技公司的工程师格尔德·勒泽尔说,使用他励电动机可以避免受这种价格波动影响。纬湃科技为雷诺的一款电动汽车提供了不需要永磁体的电动机。 其他公司,例如初创企业尼伦磁铁公司,则寄希望于氮化铁等不含稀土元素的永磁体。特斯拉公司最近宣布,将在其下一代车辆中使用不含稀土的永磁电动机,但这需要新材料。 咨询公司IDTechEx的分析师詹姆斯·埃德蒙森说,稀土一涨价,汽车制造商就加大了研发力度。许多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本国政府是否会限制外国原材料的使用,就像美国通过其《通胀削减法案》所做的那样。埃德蒙森说:“它们因此储备了其他技术。”
采埃孚集团首席执行官柯皓哲博士(Dr. Holger Klein)表示:“采埃孚集团目前正在加速转型。2015年,我们60%的业务依赖于燃油车。到去年底,这个比例下降至27%。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埃孚致力成为持续性的创新领导者。我们不仅聚焦电驱动和底盘技术,也在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战略。通过在中国和全球各地持续投资建设工厂和研发中心,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我们正在赢得新的业务机会。目前,采埃孚已经赢得了很多整车公司的信赖,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我们已经获得了300亿欧元的全球电驱动订单。” 最全面的线控转向、制动或者悬架系统产品组合 作为行业领先的线控技术开发商和制造商,采埃孚此次展示的线控系统包括线控转向(包括后轮转向)、带有集成制动控制的线控制动以及电控主动阻尼系统。通过将这些技术整合并使用cubiX软件整体协调,采埃孚的智能网联底盘系统给业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采埃孚线控系统开启了车辆控制的新时代。用于纵向、横向和垂向动态控制的智能网联底盘系统可以改善驾驶动态性能,执行器和产品功能可满足三个方向上的车辆运动控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纯电控和智能网联线控系统能够提供更好的车辆控制、更短的制动距离,同时让车辆转向更灵活,高速行驶更稳定,续航里程和效率也更高。 紧凑的轻量化800伏驱动系统 在此次慕尼黑车展上,采埃孚还展出了面向未来的800伏电驱动系统EVSys800。EVSys800是模块化的800伏驱动系统,由碳化硅功率电子设备、电机及减速器组成。采埃孚EVbeat概念车在设计极其紧凑轻便的同时,性能却毫不逊色:后桥最大扭矩为5200牛米,换算成扭矩密度为70牛米/千克,这对于乘用车来说是极高的。该车电动机的持续输出功率约为峰值功率的75%,分别达到206千瓦和275千瓦。 在尺寸方面,得益于紧凑型减速器和采埃孚电动机的“编织绕组”专利技术,此驱动系统的宽度减少了50毫米,从而能在驱动桥上实现同轴安装,节省了空间。EVSys800的总重量为 74千克,拥有与当前采埃孚量产800伏系列驱动系统相同的输出功率,但是重量减轻了约40千克或30%。 全球最紧凑、扭矩密度领先的无磁零稀土电机 车展开幕前,采埃孚还宣布开发出一款无需磁性材料的驱动电机。与当今单独励磁同步电机的无磁概念不同,采埃孚内转子式感应励磁同步电机(I2SM)可通过转子轴内感应励磁机传递磁场能量,在确保电机独具紧凑性的同时实现最大功率和扭矩密度。 这种先进的励磁同步电机迭代款是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化方案。目前,后者在电动车中的使用最广泛,但均需稀土材料才能生产。根据内转子式感应励磁同步电机的特性,采埃孚正在制定新标准,以实现电机的极高生产可持续性,及强大的功率输出和电机效率。 采埃孚集团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Stephan von Schuckmann)表示,采埃孚在这款零稀土无磁电机上实现了再创新。在此基础上,采埃孚正在不断改进电驱产品的组合,创造更具持续性、更高效和更节约资源的出行方式。采埃孚所有新产品均遵循此指导原则。这款超紧凑性的无磁电机,强有力地证明了采埃孚的战略,即通过提高电驱装置效率来实现更高的资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采用强大紧凑封装方式的内转子式感应励磁同步电机,不仅无需稀土材料,还消除了传统永磁同步电机中产生的阻力损耗,并由此提高诸如高速长途行驶时的电驱效率。 斯蒂芬·冯·舒克曼表示:“我们之所以能够持续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这是因为采埃孚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一直在不断进取。比如,采埃孚在历史上是领先的变速箱制造企业,我们的8挡自动变速箱在市场上非常著名,但现在我们也根据市场的需要持续将其电动化。我们与竞争对手差异化发展,与其相比,我们的电驱动系统具有很多优势,我们也在不断地提升它的效率。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一直走在市场前列。” 继续强化“在中国,为中国”本地化战略 针对采埃孚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柯皓哲博士表示:“中国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不光在规模上不断增长,同时也在速度上,非常积极地与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整车公司的速度接轨,我们是一家在追求速度上很极致的公司。采埃孚在中国的本土创新,不只为中国服务,也服务全球。汽车行业需要规模,而这个规模效应不仅要靠中国实现,也要让中国研发的技术支持到全球,实现中国引领。” 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说,在目前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公司正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研发高新技术引领整个行业。采埃孚十分重视本地化(local for local),提升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竞争力,包括供应链体系的本土化,成本的竞争力,以及供应链体系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采埃孚不但支持中国企业在国内的发展,也支持中国企业的出海战略。 斯蒂芬·冯·舒克曼说,多年以来,采埃孚在中国以外的亚太市场已经有很稳定的立足,包括在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越南等地。在那里,采埃孚设有工厂、区域中心,也建立了很好的客户关系。最近,集团前往泰国会见了多家在泰国已经设立或者将要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的中国整车公司。随着中国整车企业向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进发,采埃孚作为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将为这些整车公司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并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盖世汽车获悉,8月2日,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财报。2023年上半年,采埃孚实现销售额233亿欧元,比去年同期销售额(212亿欧元)增长约10%。调整后息税前利润总额为9.41亿欧元(高于去年同期的8.51亿欧元)。 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增长明显。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采埃孚在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区市场销售额达到 52.76 亿欧元,同比增长 16%。采埃孚方面透露,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从一些重要客户获得了双小齿轮驱动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DP)、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8挡变速器、S-Cam4.8摄像头、连续可调阻尼减振系统(CDC)、方向盘、下一代AMT变速箱TraXon 2、cPower等产品的重要订单。 为了推动“下一代出行”,采埃孚在亚太区持续创新和投资,实施本地化战略,在沈阳、威海、上海、武汉和广州启动了多个新项目,充分彰显了对这一战略区域市场的长期承诺。不久前,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开业,同时采埃孚广州电子工厂也开始动工。 采埃孚集团首席财务官迈克尔·弗里克(Michael Frick) “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能达成预期数据已经证明了我们的能力。尽管通货膨胀高企,研发支出较高,但我们还是实现了盈利目标。”采埃孚集团首席财务官迈克尔·弗里克(Michael Frick)表示:“我们对财务业绩持有较高的期待,也有信心实现年初提出的年度目标。” 2023年上半年经济环境依旧困难重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高通胀和乌克兰冲突的后果仍然是采埃孚和整个汽车行业需要面临的挑战。此外,全球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整个经济形势。下一步,采埃孚将通过进一步降低成本,与客户伙伴就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商讨,并通过优化库存来实现我们的年度目标。 迈克尔·弗里克(Michael Frick)还强调,“为了应对危机、加速转型,采埃孚最重要的任务是战略性地聚焦于变革。为此,我们正在调整组织架构、加快流程、简化决策路径并坚持严格的成本原则,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对具有回报和前瞻性的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 鉴于目前的发展态势,尽管全球乘用车需求明显降温,采埃孚仍将维持对全年的财务预测。公司预计,2023年集团销售额将适度增长,超过450亿欧元,争取实现4.7%至5.2%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自由现金流预计为10至15亿欧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