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

  • Stellantis欧洲区负责人:将放弃2030年全面纯电动化目标

    据外媒报道,Stellantis欧洲区负责人Jean-Philippe Imparato称,该公司将不再追求“2030年在欧洲市场仅销售纯电动汽车”这一目标。 9月8日,Jean-Philippe Imparato在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上发表讲话时还指出,对于所有汽车制造商而言,欧盟设定的2035年碳排放目标已不再具有可实现性。据悉,该目标要求到2035年仅销售零排放汽车,实质上是禁止汽油车和柴油车销售,转而推广纯电动汽车。 Stellantis前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在2022年公布的“Dare Forward 2030”战略计划中,曾要求该公司加快旗下各品牌在欧洲市场的电气化进程,涉及品牌包括标致(Peugeot)、雪铁龙(Citroen)、欧宝(Opel)和菲亚特(Fiat)。 “Dare Forward 2030”计划设定的目标为:到2030年,Stellantis在欧洲市场将仅销售纯电动汽车;且其在美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50%。不过,Jean-Philippe Imparato表示,除放弃“到2030年在欧洲市场实现全面纯电动化目标外,“Dare Forward 2030”计划中的其他目标可能会继续保留。 另外,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将在2025年下半年面临关键审查。支持者称这一禁令对欧洲实现绿色转型目标至关重要;而反对者则表示,当前欧洲汽车行业正面临需求萎缩、与中国车企竞争压力加剧和电动车市场增长不及预期等挑战,这一禁令对该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欧洲汽车行业主要游说团体负责人在给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联名信中指出,中国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国新出台的关税贸易政策,正给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的实施带来新的挑战。 而日前,欧洲电动汽车行业的150多位企业负责人则签署了一封联名信,敦促欧盟坚持到2035年实现新型汽车和厢式货车零排放的目标,称推迟这一目标或导致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陷入停滞,从而将优势拱手让给全球竞争对手,并削弱投资者信心。

  • 美国5月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再次下滑 市场份额或逐渐减少

    尽管厂家提供了折扣、政府出台了税收激励措施,使得电动汽车的价格与燃油车的价格相当接近,但是美国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在5月份再次出现下跌。 5月美国电动汽车注册量再次下滑 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的数据显示,整体来看,美国轻型汽车市场的注册量在5月份微跌1%,约为140万辆;今年前5个月,美国轻型汽车市场的注册量增长4.7%,达到690万辆。 其中,美国新电动汽车今年5月的注册量较去年同期下降5.9%至99,053辆,占当月美国轻型汽车市场的7.1%,低于2024年5月的7.5%。这也是美国电动汽车月度注册量自4月以来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滑。需要指出的是,该数据不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不过,今年1月至5月期间,美国电动汽车的注册量仍高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7.4%,达到506,807辆,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为7.3%。 从品牌来看,电动汽车领导者特斯拉的注册量继续下跌。5月份,该公司在美国的注册量下降12%至42,861辆。在过去的18个月里,特斯拉对其销量较高的车型Model Y和Model 3进行了更新,但这两款车型仍属于第一代产品。于2023年11月上市的特斯拉Cybertruck皮卡车型,目前销量已开始下滑。根据标普全球汽车的数据,该车型5月份的注册量较去年同期大跌54%,仅为1,806辆。 相比之下,通用汽车旗下新车型的注册量实现了强劲的增长。其中,雪佛兰品牌的电动汽车注册量在5月份飙升122%,达到8,389辆;凯迪拉克增长33%,达到3,920辆;GMC劲增111%,达到2,057辆。除了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之外,上市仅一年的雪佛兰Equinox EV是5月份美国唯一一款销量突破5,000辆的电动汽车。 此外,Rivian R1S跨界车5月份的注册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0%,仅为1,947辆;新款讴歌ZDX的注册量则从去年同期的66辆猛增至1,987辆。 税收抵免政策结束将影响电动汽车的发展 《美国汽车新闻》的报道称,美国电动汽车的普及之路仍充满挑战,即便在9月30日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之前也是如此。 标普全球汽车分析师Tom Libby表示:“总体而言,(5月)电动汽车的表现相当普通。”Libby称,虽然电动汽车的价格通常高于汽油车或混合动力车,但汽车制造商的折扣以及政府的补贴已经将价格差距缩小。“电动汽车销量不佳这一事实意味着它们存在其他问题,续航里程、充电基础设施以及产品布局等方面的问题。” 考克斯汽车(Cox Automotive)在6月19日的一份报告中称,5月份美国新电动汽车的平均交易价格为57,734美元,比非电动汽车高出9,644美元。但每辆电动汽车还有平均8,226美元的优惠,是非电动汽车的两倍多。考克斯表示,包括讴歌ZDX、起亚EV6、福特Mustang Mach-E和日产Ariya在内的许多电动车型,“其实际价格低于40,000美元(从平均交易价格中减去特定车型的平均优惠金额)”。 研究机构AutoPacific公司的总裁Ed Kim表示,包括本田Civic和斯巴鲁Forester在内的热门车型提供了混合动力版本,极具吸引力,导致部分消费者放弃纯电动车型。“混合动力汽车不需要驾驶者改变任何驾驶行为。对很多人来说,这是获得更高效率的更简单途径。”考克斯估计,5月份,美国电动汽车的库存天数为111天,比汽油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库存天数高出约30天。 Kim指出,丰厚的补贴、低息贷款、租赁协议以及政府补贴等措施表明,许多购车者对电动汽车的重视程度不及同等配置的汽油车,并且在购车前会期望获得大幅折扣。 分析师表示,电动汽车的销售情况也受到了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的显著影响。在唐纳德·特朗普于去年11月当选美国总统后的几个月里,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因为消费者希望赶在特朗普取消电动汽车税收优惠之前充分利用这一补贴。不过,随后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平静期。Kim表示,到了4月和5月,电动汽车的销量有所下降,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计划已经提前完成。 7月初,美国国会通过的全面税收与预算法案,宣布将在9月底取消购买或租赁新电动汽车可享受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以及二手电动汽车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Kim认为,“未来几个月我们可能会看到新一轮的电动汽车恐慌性购买潮。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电动汽车库存”,而且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即使电动汽车销量在今年夏季出现增长趋势,但在秋季之后将会放缓。 除了取消税收补贴外,电动汽车还面临着自4月起开始实施的汽车关税带来的更高成本。分析人士表示,即使是在美国组装的车型也包含一些进口零部件。 近几个月来,多家汽车制造商已取消了部分电动汽车投资计划。 Kim表示:“随着年底临近,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逐渐减少,因为届时税收补贴将会取消,而电动汽车的售价也会因此大幅上涨。”

  • 福特Q2在美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大跌31%

    据彭博社报道,由于安全缺陷可能导致乘客被困车内,福特汽车公司已要求经销商停止销售其Mustang Mach-e纯电动车型,这导致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大降31.4%至16,438辆。今年上半年,福特纯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交付量仅为38,988辆,同比下降近12%。 福特汽车公司表示,此次纯电动车销量下滑主要归因于Mustang Mach-e停售及工厂转产的影响。为生产三款纯电动车型中的两款2025年款新车型,福特汽车工厂的生产线暂停,从而导致经销商库存短缺。 福特汽车公司发言人Said Deep称,福特汽车的经销商陷入无车可卖困境,但该公司预计Mustang Mach-e的库存供应将于7月逐步回升。 经销商迫切希望福特汽车修复Mustang Mach-e的软件缺陷。据悉,该缺陷可能导致车辆陷入“锁定状态”,从而或使儿童或宠物等被困车内。福特汽车公司表示,这种情况可能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在高温密闭环境下。为此,福特汽车公司已召回约31.7万辆Mustang Mach-e,以修复电子门锁控制软件的缺陷。 美国南加州最大福特汽车经销商之一Galpin Motors的总裁Beau Boeckmann表示:“Mustang Mach-e本是福特汽车旗下的销量冠军,如今我们却被迫停售,且就在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促销活动前夕突然叫停,这对我们的业务造成了实质性冲击。” 具体来看,今年第二季度,福特Mustang Mach-e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降19.5%至10,178辆;福特F-150 Lightning纯电动皮卡在美国的交付量同比下降26.1%至5,842辆。另外,福特汽车公司第二季度仅在美国售出了418辆E-Transit纯电动厢式货车,同比下降88%;其中5月份该款车型在美国的销量仅为97辆。 商用纯电动车销售曾展现早期潜力,但纯电动车型在美国的整体销量放缓已阻碍福特汽车公司的电气化进程。当前福特汽车公司正重塑其电动车战略,转向聚焦3万美元以下的平价车型,而这些车型预计将于2027年在美国市场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福特在美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萎缩与福特整体汽车销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据悉,今年第二季度,福特汽车在美国的整体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2%至612,095辆,这得益于其“全员员工价促销政策”提振了该公司汽油动力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的需求。不过,尽管福特F-150 Lightning纯电动皮卡Q2在美国的销量下滑,福特F系列车型Q2在美国的销量仍同比增长11.5%至222,459辆,其中汽油版和混合动力版F系列皮卡Q2在美国的销量达216,617辆。同时,福特混合动力车型Q2在美国的销量也同比增长了23.5%。 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价在纽约时间7月1日下午12:29上涨了4.8%。今年前6个月,该公司股价已上涨约10%,超过了标普500指数的表现。

  • 宝腾考虑在哈萨克斯坦设立纯电动车工厂

    据马来西亚当地媒体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马来西亚汽车制造商宝腾汽车正考虑在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建立纯电动车组装厂。作为马来西亚首家国有汽车制造商,宝腾计划在哈萨克斯坦探索其e.MAS系列电动车的组装机会。 去年年底,宝腾在马来西亚推出了其首款电动车e.MAS 7,该款车型是基于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的银河E5车型生产的,也是马来西亚首款国产电动汽车。宝腾指出,e.MAS是“马来西亚电气化”的首字母缩略词,该公司未来所有电动汽车均将被纳入e.MAS品牌。今年年初,宝腾开始向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以及尼泊尔等市场出口e.MAS 7车型。 近日,宝腾代表访问哈萨克斯坦,并与哈萨克斯坦工业部部长Yersayin Nagaspayev等哈萨克斯坦政府官员举行了会谈。会谈结束后,哈萨克斯坦工业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宝腾展示了其e.MAS品牌电动车的生产计划。双方重点讨论了潜在的生产基地选址、出口机会,以及确保符合欧亚经济联盟(EAEU)的技术和环保标准。”宝腾与哈萨克斯坦工业部已同意成立联合工作组,以“制定本地化生产战略并推动联合投资项目”。 哈萨克斯坦工业部透露,2024年,哈萨克斯坦生产了逾13.4万辆乘用车,主要来自雪佛兰、现代、起亚、江淮和捷途等国际品牌。今年,哈萨克斯坦还将在该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Almaty)和科斯塔奈(Kostanay)两地新建两家工厂。截至2025年5月底,电动车在哈萨克斯坦的累计销量达9,400辆。 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希望到2030年,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马来西亚新车市场的份额能够达到20%。今年前4个月,马来西亚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4%至9,719辆;其中,宝腾e.MAS7贡献了2,537辆的销量。

  • 纯电不香了 欧美车市开启“混动”模式

    5月下旬,在中国车市还未从北京车展这一充斥着电气化、智能化的科技盛宴的氛围中走出来时,丰田汽车联合斯巴鲁和马自达官宣“正在推动新型发动机的开发”。这让本就被全球同行吐槽电动化进程缓慢的丰田汽车,再次被加深了质疑。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研发新发动机?”“纯电动化才是前途”一时间,本就被全球同行吐槽电动化进程缓慢的丰田汽车,迎来了新一轮吐槽声浪。 但在随后数月间欧美车市都在用数据传达一个趋势——纯电真的不香了。 欧美车市,纯电“打不过”混动 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KBA)在8月5日表示,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7月纯电动汽车的注册量与一年前相比下降了36.8%,至30,762辆。这是自去年12月德国政府突然取消电动汽车补贴以来的最大跌幅,也是德国纯电动车型销量在今年连续第六个月下降。 由此,今年以来德国纯电动注册量同比下降了20.1%,市场份额也较去年同期16.4%有所收窄,仅有12.6%。 与之对应的是混合动力车型7月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22.4%,达 65,059 辆,以及正在逐渐起势的插混市场。 至此,今年前七个月中,德国混合动力车型叠加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车注册量超53万辆,市场份额也由年初的23%攀升至31%。 而不只是这个欧洲大陆最大的汽车市场,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在内的多个车市,纯电动新车销量增速都在放缓,对此,欧洲媒体将之归结于年初各国逐渐取消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大批私人客户需求快速回归非电动车领域。 “目前来自私人客户的BEV订单量非常低。”德国中央汽车贸易协会 ( ZDK ) 副总裁 Thomas Peckruhn坦言,“6月初开始,我们针对汽车经销商展开调查,结果显示91%的受访者并不看好今年下半年电动车车市,其中63%的受访者给出了‘非常糟糕’的评价。” 如此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同样上演着。 正是洞察这一需求变化,福特于日前推迟了原定于今年4月在安大略工厂推出新款SUV和电动皮卡的计划,转而专注于生产燃油动力卡车。 究其原因,无外乎充电基础设施不达标、电动汽车总拥有成本过高以及续航里程焦虑,而这些,事实上都曾是困扰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于是,在各国排放法规越发严苛的推动下,混合动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只是德国,伴随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增幅放缓,混合动力成为了包括丰田、日产、现代等诸多车企销量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以本田汽车为例,根据GlobalData的数据,尽管进入7月本田汽车整体销量增幅明显放缓,但凭借着旗下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的持续走高,7月集团整体销量依旧增长8.0%。 本田汽车官方更是直言,7月旗下售出的CR-V中近一半是混合动力车,雅阁增幅高达51%,因此前者总销量同比增长3.4%至34,216辆。 纯电先放一边,混动“真香” 今年初,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的一句“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不会超过30%,无论它们在技术或成本削减方面取得多大进展,剩余市场将由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油汽车共同占据。”引发业内外争议不断。 毕竟彼时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终端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渗透率已超23%,尽管今年1-2月纯电动销量整体走低,但自3月开始渗透率始终保持在27%以上,其中5月更是首次逼近30%。 在中国汽车行业看来,纯电动是目前较为确定的能源变革终点,且势不可挡。 而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即便是在欧盟排放法规明确指出将于2035年全面禁售内燃机的背景下,欧美车企都仍在放缓其纯电动转型的脚步。 今年2月,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宣布放弃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的计划。还记得2021年,奔驰曾表示计划到2025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到2030年前在主要市场全面转为电动汽车销售。但现实却是2023年间电动汽车仅占据奔驰总销量的11%,即便加上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也不过19%。 数月后,梅赛德斯-奔驰被传出正在逐步放弃纯电动平台MB.EA 平台,并将持续更新对内燃机的研发。 福特欧洲乘用车业务部门的马丁·桑德更是直言,“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欧洲消费者对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需求更强劲。” 基于此,大众、宝马、奥迪、捷豹路虎、沃尔沃等诸多车企纷纷表示对混合动力市场前景的看好。 相较于欧盟2035禁燃目标,美国2032年排放法规要柔和很多,让更多征战美国车市的车企不再执着于纯电动汽车领域。 今年3月,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032年排放标准。其中以乘用车为核心的轻型车至2032年的全行业,平均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为85克/英里,与2026年相比减少了49%,被称之为美国史上最严的排放法规。 如何实现?白宫国家气候顾问阿里·扎伊迪表示:“到2032年,一些汽车制造商的车队可能1/3是插混车型,1/3是纯电车型。其余是各种内燃机车型。”而这,恰恰与丰田章男的“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不会超过30%”极为相近。 现代汽车则是在重新评估美国车市后,于5月决定计划利用其在美国乔治亚州(Georgia)对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设施的投资,生产混合动力汽车。 日前,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丰田汽车或将放弃在北美市场出售燃油版车型,以全面切换为混合动力产品。当前,丰田汽车已经停止在北美市场提供Camry(美国最畅销的轿车)2025款纯汽油版车型,并且其Land Cruiser和Sienna小型厢式车也只提供混合动力版车型。 作为美国本土汽车巨头,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在新规颁布的当天就直言,计划将已在其他市场投入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引入北美市场。 而这里的“其他市场”,便是中国。 今年3月,时任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的庄菁雄曾表示,目前国内合资插混还处于1.0时代,尚未具备真正的竞争实力,而上汽通用将直接迈入插混2.0时代。基于此,雪佛兰与别克均推出新款插混车型。 中国混动,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早年间,坊间关于混合动力技术曾流传着已计划:“世界上的混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丰田混动技术,一类是其他混动技术。”仅从字面意义来看,便能感受到消费市场对于丰田混动技术的极高认可度,其构筑的专利墙更是让一众想要研究混动的车企望而却步。 但时至今日,这个分类早已发生变化。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终端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间,我国PHEV(含REEV)乘用车的销量都维持在25万辆以内。然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一跃超过50万辆,并在2023年突破230万辆。其中,比亚迪、理想以及问界成为主要的增量来源。 进入2024年,中国混合动力市场的竞争格局愈发明显。据统计,上半年内,我国PHEV(含REEV)乘用车销量中,中国品牌占据了98.48%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的93.68%增长了4.8个百分点。其中,比亚迪以近四成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理想汽车紧随其后,占据了11.32%的市场份额。问界、银河以及深蓝等品牌也表现不俗,分别位居第三、四、五位。 自主混动车市的崛起掩盖了外资车企挣扎向前的努力。事实上,早年间合资品牌在华曾推出多款插混车型,甚至在2020年,全球插混市场销量排名前三分别被大众、奔驰与宝马所占据。 但伴随比亚迪DM混动技术,到长城柠檬混动DHT、长安蓝鲸iDD混动系统、奇瑞鲲鹏动力、吉利雷神智擎Hi·X、东风马赫动力、广汽钜浪混动等各大本土车企相继发布其混动品牌/平台,迅速推倒了仍以“油改电”走天下的合资车企。 对于中国车企在混合动力领域的表现,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发展已经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完全可以比肩世界汽车动力发展水平。特别是在PHEV领域,中国车企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展现出极强的创新能力。 正如诸多汽车行业大佬在与盖世汽车沟通时输出的共同观点,“只要能够在中国打赢市场,全球市场都将受益于此。”不只是通用,大众、捷豹路虎、现代、马自达等多个外资车企都在加码插混产品,以实现在中国打磨出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反哺其在欧美插混市场的竞争实力。 要知道,此前欧洲最畅销的插混车型是福特Kuga(欧版翼虎、美版锐际),在德国起售价近4.7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7.3万元),WLTC续航88公里。 而即将于9月在英国上市的比亚迪插混车型——BYD Seal U DM-i,前驱车型预售价33205英镑(约合人民币31万元),全驱车型39905英镑(约合人民币37.4万元),WLTC续航109公里。 与此同时,考虑海外充电设施不完善,包括奇瑞在内的多家中国车企均在完善其混动技术阵营,如奇瑞于去年9月推出的全新新能源产品序列“风云”,拥有拥有奇瑞最为全面的新能源技术类型,包含PHEV、REEV和HEV三种,以满足全球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接下来,伴随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涉足混合动力领域并走向国际市场,或有望把握欧美汽车市场的新增长机遇,成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新标志。

  • 德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或8年来首次下滑

    据彭博社报道,随着电动汽车市场不景气的迹象逐渐扩散,德国纯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出现8年来的首次下降。 1月30日,德国汽车协会VDA表示,由于电动汽车的补贴削减拖累了需求,预计德国纯电动汽车的出货量今年将下降14%,至45.1万辆。 德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上一次下滑还是在2016年,此后每年都在攀升。2023年,该国销售了超过52.4万辆纯电动汽车,高出其它欧洲市场的销量。若今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出现14%的下滑,预计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从2023年的18%左右下滑至16%。 此外,德国2024年整体汽车销量预计将比疫情前的水平低25%,并且将不及全球乘用车市场的复苏速度。据路透社报道,根据VDA的预期,今年全球乘用车销量将增长2%,达到7,740万辆,接近疫情前7,880万辆的水平。但是,德国乘用车销量预计将下滑1%,至282万辆,仍比疫情前减少四分之一。 VDA首席经济学家Manuel Kallweit表示,供应链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德国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商业环境仍充满挑战。 根据VDA的数据,德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在2023年下降了16%,预计到2024年将再下降9%。 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从17.6万辆增长到18.5万辆。不过,德国电动汽车的产量预计今年将增长19%,至145万辆,其中大部分用于出口。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也一直是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但通货膨胀、汽车价格高企和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正在抑制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导致许多制造商推迟推出新电动车型,租赁公司也在减少电动汽车的采购。因市场需求放缓和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的残酷性,雷诺集团本周放弃了将旗下电动汽车业务进行公开上市的计划。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