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周三宣布,公司近日承揽磷酸铁锂(LFP)电池供应项目,合同金额达5.9442万亿韩元(约合43亿美元)。合同金额相当于该公司2024年全年销售额(25.6万亿韩元)的23.2%,但未透露客户身份。 LG新能源表示,“根据我们的协议,由于保密义务,我们无法透露客户的身份。” 而据业内人士周三晚些时候透露,这份价值43亿美元的合同背后的客户是特斯拉,为后者供应用于储能系统的磷酸铁锂电池。知情人士表示,这些电池将由LG新能源的美国工厂供应。而特斯拉未立即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 据了解,LG新能源的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和通用汽车。公司在公告中并未说明这些磷酸铁锂电池将用于汽车还是储能系统,这两个市场都是推动全球电池行业快速增长的关键市场。 与传统的镍基化学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因此越来越受欢迎,成为汽车制造商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越来越青睐的选择。 据悉,该合同于7月29日签署,将自8月1日起正式生效,期限为三年。此外,合同还包含了附加条款,即双方可协商将合同期延长至七年并扩大供货,因此合同金额和合同期限今后可被调整。 该协议达成之际,全球各国正争相与华盛顿达成关税协议,而企业也正“绞尽脑汁”规避关税。LG新能源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也是美国为数不多的LFP电池生产商之一。今年5月,该公司在密歇根州的工厂开始生产LFP电池。 此次交易凸显了LG新能源在全球电池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获得长期供应合同而采取的积极扩张战略。 此前,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和特斯拉本周也宣布了一项价值165亿美元的芯片供应协议。特斯拉CEO马斯克在X上发帖称:“三星在得克萨斯州新建的巨型工厂将专门用于生产特斯拉的下一代AI6芯片。其战略重要性毋庸置疑。” “三星已经同意让特斯拉协助最大限度地提高制造效率。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因为我会亲自督促,加快进度。而且晶圆厂离我家不远,很方便。”他写道。 这些都标志着韩国科技巨头与电动汽车行业的联系日益加深。
韩国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商LG新能源正在加大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布局力度。 日前,龙蟠科技旗下子公司常州锂源与LG新能源签署《长期供货协议》,约定自2024年至2028年期间,常州锂源将向LG新能源合计销售1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估算,协议总金额超70亿元。 此外,协议还约定,双方将尽最大努力,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就2025年至2028年期间额外购销3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的事项进行协商与确定。 而在去年9月份,双方就有过签约合作,约定成立合资公司在印尼运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工厂项目。 除了与常州锂源的合作外,LG新能源还在去年9月发布声明,与中国另一家正极材料企业——华友钴业签约,双方拟在摩洛哥合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厂,该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目标是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计划供应北美市场,满足美国《通胀削减法》(IRA)补贴条款。 由此看来,如果前述合作项目全部落实,LG新能源在未来几年内将有16+36+5=57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用于电池制造。按照生产1GWh电池约需22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计算,相当于LG新能源未来几年拥有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可满足最高达259GWh电池产能生产需求。据悉,其电池产品中的一部分将用于新能源汽车配套所需的动力电池,另一部分将用于储能。 LG新能源如此大手笔急着加大磷酸铁锂的布局力度,原因在于,一方面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近些年来饱受诟病,而LG新能源过去一直走的是三元路线。近期,LG新能源存在安全风险的储能电池,被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建议强制召回,引发热议。此外,包括在韩国本土、欧洲、北美等地,LG新能源储能电池频繁被曝出在大型储能、个人及家庭储能等项目发生事故或存在起火的风险。 相比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强,成本更低,循环寿命更长,在储能领域具备明显的性能优势。 另一方面,全球主流系统集成商签订的储能订单基本上全部是磷酸铁锂电池。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73GWh(以终端口径统计),其中,中国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出货约159GWh,占比92%。 一面是全球范围内三元锂电池事故频发,一面是磷酸铁锂越来越受到市场追捧,这使得以生产三元锂电池为主的LG新能源不得不调整战略,“打不过就加入”,被逼加速转战磷酸铁锂市场。 从全球储能市场看,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35GW(其中锂电池储能项目新增装机34GW),预计2024年新增装机将超过50GW。在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中,中国市场占比约46%,美国则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市场。2024年,全球装机增长点仍将主要来源于中、美市场。 据预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将达到24GW,同比增长50%;美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将超过13GW,同比增长70%。 中国储能市场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远景动力、国轩高科、海辰储能、鹏辉能源等众多优秀电池企业占据,且凭借磷酸铁锂体系及制造优势正加速出海,在2023年拿下多个10GWh+海内外储能订单,其中不乏与美国Powin、American Battery Solutions、SUNPIN SOLAR、Energy Vault、FlexGen等的合作。 而北美市场则正是LG新能源的“主战场”。LG新能源首席财务官李昌实(Chang Sil Lee)表示,“通过积极应对北美市场的强劲需求,我们连续两年实现了超过30%的年度收入高增长。” 从LG新能源2023年度业绩报告来看,其营业利润为2.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同比增长78.2%。对此,LG新能源表示,“LG新能源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生产率,获得了IRA税收抵免的确认,成功实现了78%的年度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尤其是在2023年第四季度,LG新能源的季度营业利润为338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23亿元),其中包括预计的IRA税收抵免金额250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48亿元)。如果不将预计的IRA税收抵免算在内,其营业利润仅为88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75亿元)。 LG新能源的业务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储能系统三大领域。LG曾表示“计划将用于固定电池储能系统的磷酸铁锂电池业务,抬升到‘关键举措’和‘新增长引擎’的重要位置”。例如,LG新能源在2023年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年产能16GWh的电池工厂,该工厂将建设一条用于储能系统的软包式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内部工作人员表示“该工厂的产品将符合获得IRA激励措施所需要的标准”。 IRA法案于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当年5月针对该法案中提出的本土制造补贴的细则正式发布,光储补贴包括ITC、PTC、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三种。但法案规定“受关注的外国实体”国家/地区的公司制造或加工的电池组件,将不允许获得全额税收抵免的资格。美国通过IRA法案对中国储能电池企业的本土化投资层层设卡,而韩国以LG新能源为首的锂电池企业则加紧乘上这股“东风”,通过与“加速出海”的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合作,进一步抢占北美市场。 据LG新能源预测,其今年符合IRA税收抵免资格的产能将达到约45GWh-50GWh(储能板块约16GWh),该数量是去年的2倍多。 产品方面,据悉,LG新能源计划率先将磷酸铁锂电池应用于低价储能系统,主要包括个人及家庭使用场景,未来极有可能将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大型储能系统。
SMM4月18日讯:锂电池正极材料发展趋势 短期来看,正极材料市场增长空间大,产能将快速扩张,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量最高。 长期来看,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将加入锰元素,或与镍钴锰酸锂电池 NCM 三元材料进行混合来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同时提升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将向高镍化、低钴化、高电压化和大单晶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动力电池最为关键的材料,正极材料的变化备受关注。 一、正极材料市场概况 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能直接决定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正极材料成本占锂电池材料整体成本的 45% ,可直接决定锂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 正极材料主要分为主要有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 (NCM) 和镍钴铝酸锂 (NCA) 等。 2022 年,全球正极材料总产能超过 421 万吨,根据各企业产能规划,据 SMM 测算, 2023 年 -2025 年正极材料总产能分别为 589 万吨、 846 万吨、 988 万吨。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当前最为流行的动力电池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为镍钴锰酸锂( Li ( NiCoMn ) O2 ),具有电池能量密度高,耐低温性能好的特点。磷酸铁锂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 (LFP) ,具有本低廉,安全性非常好,循环寿命高的特点。 图: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 二、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下游对锂电性能要求不断提升,正极材料将迎来一轮新的技术迭代和升级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 近期,由于装载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安全性较高磷酸铁锂电池重新赢得业内重视;业内以保障其安全性的同时扩大电池能量密度为目标,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革新。 加入锰( Mn )元素:通过在磷酸铁锂中掺入锰( Mn )元素制成磷酸锰铁锂电池,以扩大电池电压和能量密度。 图:磷酸铁锂材料结构和磷酸锰铁锂材料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 与镍钴锰酸锂电池 NCM 三元材料进行混合:通过复合技术将磷酸铁锂与锰酸锂电池 NCM 三元材料进行混合,旨在保持磷酸铁锂电池高安全性的同时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 三元锂电池正向高镍化、低钴化、高电压化和大单晶化的方向发展。 高镍化:正极材料高镍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量密度。在三元电池体系中,镍含量越高,克容量越高; 低钴化:三元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钴、锂、镍等。其中,钴的成本高且资源稀缺,三元锂电池厂商希望通过降低钴的元素用量,达到提高性价比的目的。所以,低钴化是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使用方面的未来趋势。 高电压化:高电压化路线是以中镍三元材料为基础,通过提高其电压平台使得正极材料在更高电压下脱出更多的锂离子,从而实现更高比容量和平均放电电压,进而达到提升能量密度的目的。 大单晶化:正极材料可以分为多晶和单晶,单晶材料的循环性能优于多晶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各向异性的晶格变化,多晶材料易出现晶界开裂,导致二次颗粒发生破碎,从而导致副反应快速增加,阻抗上升,性能快速下降等。采用单晶颗粒,可以减少晶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还能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压实密度,从而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参考信息来源: SMM ,网络。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