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个
锂电负极材料行业现工艺新突破。 近日,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坤天新能)发布连续式石墨化炉新工艺。在发布会现场,《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进了该公司全长280米长的连续石墨炉工艺产线。 坤天新能成立于2018年5月,其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的槐阳碳素有限公司,是一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厂商,主营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研究连续式石墨化技术的(企业)很多,但真正意义上把它推向量产阶段的确实很少,(如若实现量产)将直接推动行业降本增效。这对于当前内卷的锂电行业来说是好消息,但整体量产水平还有待考察。”发布会现场,一电池厂商研发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连续石墨化工艺拟明年正式量产 据了解,石墨化工序按生产的连续性区分,可分为间歇式生产与连续式生产两种。连续石墨化一般是指生产中没有断电的过程,石墨化的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温区,从而实现连续石墨化。连续石墨化具有能耗、效率、成本等优势,是行业内普遍认为的未来革新方向。 但整体而言,当前连续式石墨化工艺走向量产仍面临诸多难题。“因为要有一个温度在3000 ℃的温区,这就要求炉体耐火材料有较高的耐火度。同时,密封材料的选择和如何快速地冷却产品是关键。”有锂电人士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表示。 坤天新能表示,“相较于其他主材与电芯,负极是唯一一个超高能耗,且未实现连续生产的板块。当材料的进化接近理论极限时,工艺的迭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石墨化上的工艺迭代。“ “石墨化的终极形态是连续石墨化,其本质在于降低电耗、缩短时间周期、提高产品品质,但由于一直未能解决温度不达标、停车检修频繁、难以密封等问题,行业在这个环节上的工艺迭代已停滞多年。” 其表示。 据介绍,坤天新能开发的连续式石墨化工艺将石墨化的生产周期短至10-12天;人工减配50%以上;辅材耗用量减少50%等。 坤天新能董事长宋志涛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工艺已达至主流产品批量供货水平, 明年进入正式量产阶段。 据了解,坤天新能于2022年成立云南坤天,项目总规划20万吨。云南坤天于2023年2月实现项目一期4万吨的投产。该公司表示,“预计将在云南二期建设中采用连续石墨化新技术,叠加箱式炉技术生产工艺,预计公司的交付周期将更加灵活。” 同时,宋志涛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已着手连续石墨化第二代工艺,预计明年发布二代产品。“二代产品一致性做到正负1,能耗在上一代基础上再降低10%,生产周期缩短至7天。” ▍在固态、eVTOL等有技术储备 将布局东南亚市场 作为锂电负极人造石墨主要厂商,坤天新能亦在拓展产品应用场景与细分市场。 当前,坤天新能产品已与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多氟多、瑞浦、鹏辉等头部电池厂客户建立合作关系。该公司董事长宋志涛表示,“目前公司整体的产能情况基本上满销满产,每个月出货1万多吨。” 新客户方面, 宋志涛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其2024年已完成某国内头部车企整体导入工作,“明年的1-2月就开始批量供货”。 发布会现场,坤天新能研究院的产品研发负责人宋凡表示,该公司亦推出了4C/6C快充负极、超高能密储能负极、SKT新型硅碳负极等产品。 相关进展方面,其提到,“硅碳材料上,我们海外客户已评估了三轮,预计明年下半年会有小批量出货。” 对于近期市场上较火的固态电池概念,宋志涛称:“由于工艺和设备不完全一样,且成本较高,目前没有打算批量生产,但公司正着手布局。同时,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也做了一些基础储备。” 应用场景上,宋志涛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该公司主要产品应用于新能源车和储能方面,亦在布局消费类电池,消费类收入占比在10%左右。 海外布局方面,宋志涛表示,目前海外收入占比仍不多, 海外大概率会考虑布局东南亚市场,一方面将随着中国电池厂一起出海做配套,另一方面也和海外客户合作。
8月4日消息,内蒙古昌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年产750万片半导体晶圆片及5000吨锂离子电池快充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据悉,项目总投资55,000万元,占地112亩,新建厂房、综合仓库等生产及辅助设施约76,000平方米,配置半导体单晶炉80台及后道检测、切割、滚磨、切片、封装整套设备,年产半导体产品650吨。本项目达产后年产值约69,000万元,利润总额预计18,489万元,增值税及税金附加8735万元,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内蒙古昌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拥有直拉单晶炉台和附属设施32台(套),硅棒截断设备2台(套),以直拉单晶生产为主业,提供优质半导体级单晶硅材料(半导体单晶晶圆、二极管、三极管、TVS、重掺衬底片、外延片、光伏N型合金等产品)、光伏用单晶硅棒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技术咨询等服务。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