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0个
1月30日,伊之密在接受调研时表示,超重型压铸机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新能源汽车的车身一体压铸成型,前景广阔。公司将积极把握新的市场机遇,更好的满足行业及客户新的需求。目前,公司已完成6000吨、7000吨、8000吨及9000吨超大型压铸机研发。 9000吨超大型压铸机已与一汽完成签约,预计将于近期有序开展设备调试和小批量试制等工作;7000吨压铸机已中标中国长安车身一体化压铸项目,预计2023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可依次交付。 在一体化压铸领域,公司陆续与国内实力强劲的整车厂达成合作,是公司的重型压铸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下一步,公司将加大拓展力度,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一体压铸这一全新应用场景的更快发展。另外, 公司重型压铸机生产车间已于2022年12月建成投产,预计最大产能为年产100台。 注塑机业务方面, 2020年、2021年注塑机行业景气度良好,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较高。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注塑机国内市场需求从火爆逐渐转向平稳。2022年注塑机行业景气度同比有所下滑,但公司仍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公司注塑机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逆势上涨,优于行业整体水平。但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了公司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时,受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的影响,注塑机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将努力成本控制,稳定公司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伊之密称,从前三季度的情况看,由于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公司二板机产品销售情况较为良好,全电动注塑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但与此同时,三板机的销售情况因家电、3C等行业低迷而受到一定的影响。注塑机应用场景广泛,公司 看好注塑机市场的持续向好发展。 公司会继续加大对汽车等重点行业的深度开发,积极把握新的市场机遇,更好的满足行业及客户新的需求。 伊之密指出, 全电动注塑机是注塑机的重要分支。 公司高度重视全电动注塑机的研发、生产、销售。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全电动注塑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公司在FE系列的基础上,开发了FF全电动注塑机,产品系列进一步完善,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目前,全电动注塑机以中小型三板机为主,产品在性能、质量、效率、环保等各方面优于传统注塑机, 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压铸机业务方面,伊之密表示,2022年家电,3C行业较为低迷, 公司压铸机业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由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一体化压铸领域以及LEAP系列高端压铸机表现亮眼。橡胶机业务方面则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展望2023年,家电、3C、日用品、包装等行业情况也将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而有所改善。
1月31日,万润股份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目前在半导体制造材料领域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光刻胶单体与光刻胶树脂以及半导体制程中清洗剂添加材料等,并 已有相关产品实现正常供应。 同时在半导体光刻胶成品材料方面,公司也做好了接受生产定制业务方面的准备。另外, 公司已完成了部分光致产酸剂产品的开发 ,该产品用于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目前正在积极开展下游市场推广工作。 另外,在产品开发方面,除光刻胶单体、树脂以及半导体制程中清洗剂添加材料以外, 公司也在积极开发其他品类的半导体制造材料 ,希望能够早日完成开发并实现供应。 目前公司在半导体制造材料领域已与10余家国内外客户开展合作 ,同时公司也继续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更多国内外客户。公司希望通过努力发展成为全球半导体制造材料产业的坚实后盾。 万润股份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推进的项目主要包括: (1)“万润工业园一期B02 项目”,相关车间现已按计划投入使用; (2)“年产65吨光刻胶树脂系列产品项目”,现已基本具备了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后续还将继续优化,而后开始试生产,力争尽快投入使用; (3)公司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OLED 显示材料及其他功能性材料一期项目”,该项目相关车间现已按计划投入使用; (4)“万润工业园二期C01项目”,用于扩增公司功能性材料产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 (5)“中节能万润(蓬莱)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18亿,该项目已满足开工条件的辅助设施已于2022 年上半年开始建设,生产主体车间也已于2022年满足开工条件并开始建设,按照计划预计满足全部开工条件后两年内完成建设,力争尽早完成建设尽早产生效益; (6)万润药业制剂二车间已于2022年底竣工,目前正在办理政府部门的审批手续,未来该车间投入使用将为公司医药领域产品的发展贡献力量。 万润股份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正在积极推进“无氟高稳定支状多元嵌段式燃料电池质子膜材料项目”,该项目正处于中试开发阶段。 万润股份指出,公司控股子公司三月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TFT用聚酰亚胺成品材料发展良好,2022年已经在下游面板厂实现供应;同时三月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用光敏聚酰亚胺成品材料前期也已完成产品开发,目前正在积极开展下游面板厂推广工作。 除显示领域成品材料以外,公司在电子与显示领域聚酰亚胺单体材料方面,已有产品实现批量供应;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PTP-01也已实现中试产出产品的供应,包含聚酰亚胺单体材料及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等产品的中节能万润(蓬莱)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此外,万润股份还称,目前公司沸石系列环保材料业务相对平稳。公司期待新的一年全球经济形势及下游需求向好的方向发展,为公司沸石系列环保材料业务带来相应增长。公司300吨非车用沸石分子筛主要用以拓展公司车用领域以外的沸石分子筛产能,如吸附与催化类高性能分子筛,该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
1月11、12、16、18日,盐湖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碳酸鲤生产使用吸附法膜法提钾工艺,相对适合于察尔汗盐湖特性; 公司将按照制定计划,加快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进度,尽早投产。 目前公司拥有3万吨碳酸钾产能装置,2022年该装置已实现达产达标,冬季碳酸理生产期间受气温及天然气供给影响较大。 产销方面,2022年, 公司钾肥产量为580万吨,同比2021年增长约77万吨 。除三季度因疫情受到一定影响,四季度销售符合预期,已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目前公司钾肥销售主要采取“直供、代理、联营、包销”模式,公司与各省地区农资企业的业务联系,进一步发挥了公司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目前,公司在高端及多种食品级、医药级钠盐产品方面尚处于前期规划论证阶段。公司作为国内氯化钾战略储备供货单位,将积极参与国储钾肥的相关工作。公司还说,目前尚未生产纯碱。 公司表示,其 拥有察尔汗盐湖约3700平方公里采矿权 。目前,公司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按照投资计划有序推进。该项目建设周期是根据项目建设所需的手续办理、土建施工、设备选型等综合因素科学制定,相比与内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地处青藏高原,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一年中施工周期有限,加之察尔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项目选址地多为盐渍土,需进行一定工程量的地基处理,公司将按照制定计划,充分借鉴2万吨项目经验,加快项目进度,尽早投产。 有投资者问及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建设50万吨钾肥项目情况,公司回应称相关规划情况尚不掌握,如未来发生相关交易,公司将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未来,公司将聚焦钾钾核心优势主业,在钾板块公司围绕释放产能和延长产业链实施相关规划,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实施建设钾盐项目,加快成为新能源的“护航者”。
华虹半导体发布公告,该公司、华虹宏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及无锡市实体于2023年1月18日订立合营协议,该公司、华虹宏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及无锡市实体有条件同意透过合营公司成立合营企业并以现金方式分别向合营公司投资8.8亿美元、11.698亿美元、11.658亿美元及8.04亿美元。 根据合营协议,合营公司将从事集成电路及采用65/55nm至40nm工艺的12英寸 (300mm)晶圆的制造及销售。 同日,该公司、华虹宏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无锡市实体及合营公司订立合营投资协议以将合营公司转为合营企业并将合营公司的注册资本由人民币 668万元增至40.2亿美元。 合营公司将于合营协议及合营投资协议项下拟进行的交易完成后成为该公司的非全资子公司。根据合营协议及合营投资协议,向中国政府完成相关备案后,合营公司将由集团持有约51%权益,其中21.9%将由该公司直接持有及29.1% 将由该公司透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虹宏力间接持有。 合营公司与华虹无锡于2023年1月18日订立土地转让协议,华虹无锡有条件同意转让,而合营公司有条件同意以总代价人民币1.7亿元购买该土地,以开发晶圆厂,从而容纳合营公司制造集成电路及12英寸 (300mm)晶圆的生产线。转让的完成须待(其中包括)合营股东向合营公司注入第一笔资金后方可作实。 尽管华虹无锡持续进行产能扩充,但鉴于近年来对半导体的需求依旧强劲,其无法满足市场增长。华虹无锡的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保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就此前股东特别大会上获股东批准的华虹无锡增资后,该公司希望进一步扩大其12英寸(300mm)晶圆业务,并深化其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的合作,以设立另一家合营公司。连同合营协议及合营投资协议,集团及华虹无锡的专业知识可使合营公司在未来几年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该公司及华虹宏力于合营公司的投资承担将主要由建议人民币股份发行的所得款项贡献。该公司期盼抓住并利用这一具有吸引力且重大的市场机遇,以进一步推动未来几年的业务增长。 鉴于华虹无锡的强劲表现及该公司“8英寸+12英寸”的企业战略,公司于2023年将继续扩大其生产线的产能。合营协议及合营投资协议符合公司的战略,以强化其在各类晶圆领域的市场地位及竞争力。
1月11日,广信材料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应用在 HPBC 光伏电池组件的光伏绝缘胶产品已在光伏电池组件企业实现销售,将成为公司在光伏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和增长的产品。 公司现有感光材料产能 1.3 万吨/年,在建新增产能 5 万吨/年;龙南基地年产 5 万吨电子感光材料及配套材料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有部分产品实现试生产的生产条件。 光伏材料业务方面,据公司介绍,公司的 光伏绝缘胶产品 主要开发应用于 HPBC 等 IBC 电池技术中做绝缘保护作用;目前,公司应用在 HPBC 光伏电池组件的光伏绝缘胶产品已在光伏电池组件企业实现销售,将成为公司在光伏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和增长的产品。 公司指出,光伏材料事业部重点开发的光伏绝缘胶产品适用于 HPBC 等 IBC 电池,可满足电池组件中的绝缘保护需求,公司在此产品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下游 HPBC 电池扩产将直接带动公司光伏绝缘胶产品的快速增长,推动公司在光伏材料领域的拓展和整体盈利水平。 另外,公司 光伏感光胶 主要开发应用于光伏电镀铜新工艺中做掩膜材料,研发进度正有序推进中,目前正在与多家相关企业对接、送样及测试过程中;电镀铜工艺通过替代银浆工艺彻底解决未来 HJT 等需要大量使用银浆的新电池技术推广卡脖子问题,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产能上,公司现有感光材料产能 1.3 万吨/年,在建新增产能 5 万吨/年(其中包括配套原材料树脂 1.2 万吨/年)。公司华南生产基地已前瞻性地对产线机动性和未来发展空间作出预留,未来如果部分产品销量扩大,可以基于原有的基础设施设备通过技改等方式进行产线替换及扩产。 广信材料还透露,公司正在加紧建设龙南基地年产 5 万吨电子感光材料及配套材料项目建设,根据建设规划和目前建设进度,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有部分产品实现试生产的生产条件。 此外,根据下游 HPBC 客户反馈,截至目前该客户光伏绝缘胶产品暂时没有第二供应商。
1月5日,欧晶科技在接受调研时指出,石英坩埚产品处于满产满销状态。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已形成销售收入,如有研、中环领先等均为公司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客户。此外,公司已具备40英寸太阳能级石英坩埚生产的能力,会结合下游客户需求情况安排生产。欧晶科技称,公司研发生产的石英坩埚对于N型/P型硅片硅棒的拉制均可使用。以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目前碳化硅坩埚、钨坩埚尚无法替代石英坩埚。 欧晶科技表示,在单晶硅片生产流程中,石英坩埚是光伏单晶炉的关键部件,是拉制大直径单晶硅棒的消耗性器皿,主要用于盛装熔融硅并制成后续工序所需晶棒。基于单晶硅片纯度的要求,石英坩埚一次或几次加热拉晶完成后即报废,需要购置新的石英坩埚用于下次拉晶,因而在单晶硅产业链中具备较强的消耗品属性特征。
2022年12月,华润微(688396.SH)在调研活动上表示,公司重庆12吋产线产能规划3万片/月,目前已经通线;封测基地也已通线。此外, 对于2023年毛利率展望,华润微称,上半年预计会延续今年下半年的态势,处于行业调整周期,预估下半年会有所好转。 另外,华润微坦言,公司工控及汽车电子在营收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占比近50%。消费类目前相对低迷,消费类产品可能到明年上半年不会有太大的反转。华润微称:“目前8吋产线和6吋产线自有产品和代工产品占比基本各50%。BCD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工艺,虽然整个市场有所回落,但我们的BCD工艺还是满载,供不应求。” 华润微表示:“IGBT产品下游应用情况是工控占比65%,汽车占比20%,消费类占比15%,IGBT模块目前已经上量,希望明年IGBT产品能够进入汽车主驱。” 产品收入结构 方面,华润微称,IDM业务主要是指产品与方案板块,在营收中的占比近50%,其中40%左右属于功率半导体,目前MOS在营收中占比较高,IGBT增速较快,未来比重会增加;第三代半导体的比重也会逐步提升。而2022年中低压MOS占比 2/3,高压1/3。超结MOS今年营收预计2-2.5亿元。 对于 碳化硅产品 进展,华润微指出,碳化硅产品目前二极管和MOS均已上量,SiC产品在汽车电子、充电桩、工业电源等方面应用较多,SiC二极管有导入新能源汽车OBC应用,SiC MOSFET产品在验证。SiC产品没有布局衬底和外延,公司会通过战略投资去做这两个方面的布局。 此外,前三季度来看,晶圆制造在华润微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大约32%,封测占比16%,掩模占比3%。 掩模业务方面,华润微表示,公司掩模产能目前2000片/月,公司掩模业务已服务国内各主要FAB线及众多IC设计公司,高端掩模项目已在建设中,规划产能1000片/月,预计在2024年一季度可提供40nm及以上线宽的掩模代工服务。 会上,有投资问到面板级封装相关问题,对此,华润微称,面板级封装最新工艺大幅提升产品良率和可靠性,相关产品已通过AEC-Q100验证,进入量产的是一款集成电路产品,面板级封装目前处于上量起步阶段。
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统筹调度,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日调度日报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动扩能增产增供,今年以来煤炭产能加快释放,产量大幅增长,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有力保障了迎峰度冬电煤供应稳定和价格平稳。据统计数据,今年1-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40.9亿吨,较2021年增产3.6亿吨、增长9.7%。12月份以来煤炭调度日产量较长一段时间稳定在较高水平,煤炭生产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临近年末,光伏跨界依然“疯狂”。本周,三五互联(300051.SZ)公告称,拟投资建设“5GW超高效异质结(HJT)电池5G智慧工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其中第一阶段2GW生产线建设投资10亿元,预计将于2023年12月前建成并正式投产。 三五互联主营互联网应用服务,而此次投资光伏制造,只是年内众多跨界案例中的一个缩影。注意到,仅在今年就有超过30家企业入局光伏制造,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加上原先企业扩产,据CPIA专家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我国光伏规划扩产超过480个。 大量新建产能落地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获悉,光伏行业发展确定性强,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望全面受益。不过,蜂拥而至的重资产投入,过度激进投资产生的过剩预警,对新老玩家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风险。 电池和组件是今年跨界热门 光伏作为双碳目标下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吸引投资者众多,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等上下游和辅材环节等新建产能不断增加。 记者注意到,2021年跨界新建产能主要以上游硅料和硅片环节为主。到2022年,跨界布局则集中到电池和组件环节。其中,有原先单一环节的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例如林洋能源、协鑫集成等,通过向上游延伸打造一体化产能;也有完全跨行业的新玩家,如主业为乳制品销售的皇氏集团、以及刚刚宣布投建异质结的三五互联等。 如果将经营业绩作为检验跨界成效的标准,成功和失败者均有之。上机数控(603185.SH)2019年投建光伏单晶硅业务,此后硅片成为公司重要赢利点。今年前三季度,上机数控营收174.9亿元,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49%、101.43%。对比2019年同期经营数据,上机数控净利润增长已经超过20倍。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片环节今年以来成为跨界或者延伸产业链的热门投资领域,且主要以N型高效电池为主。异质结电池方面,成立不足3年的华晟新能源预计今年底实现2.7GW的产能,累计出货量超1GW;金刚光伏(300093.SZ)原本主营特种安防玻璃,今年6月举行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组件项目启动仪式,并在11月宣布双面微晶异质结电池生产设备顺利发货,计划2023年年初双面微晶异质结电池片首片下线及后续量产。 不过,复盘2022年,面对跨界投建的巨大风险,亦有公司出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山煤国际(600546.SH)在2020年8月宣布进军异质结电池制造。今年6月,在时隔近两年后,公司宣称由于目前异质结生产设备已进入迭代升级阶段,与项目立项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变,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技术路线重新进行了论证,没有对项目主体进行大规模投入。 TOPCon电池方面,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可在PERC产能技术上改造,有利于减轻老产能设备折旧计提压力,因此改造成TOPCON是拉长设备应用周期的较优选择。在经过经过新老厂商齐发力后,机构预计2023年出货量有望达到100GW-150GW。 目前,国内一线头部企业如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和阿特斯(CSIQ)等,均选择TOPCon电池组件。以天合光能为例,根据计划,至明年第一季度将释放超过10GW N型组件产能;到2023年底,天合光能N型组件产能预计将达到30GW。 过剩危机加剧行业竞争 在蜂拥扩产之下,项目最终能否落实,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CPIA专家认为,对于跨界企业入局制造端,挑战主要来自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环节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院陈佳表示,光伏技术是新能源赛道目前变化最为剧烈的领域之一,它既有科技变革驱动,也深受政策变革影响。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往往执迷于目前“上行”等阶段性供需失衡,认为行业增速可以覆盖向上游并购重组的成本。短期来看也许可行,但一旦所有企业都采取类似策略,必将进一步加剧全产业链的产能过剩风险。 经过近两年的大规模扩张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均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在硅料环节,现有产能加上在建和规划项目,2023年底产能可达到240万吨。此外,硅片扩产规模已经超过500GW,电池片和组件也出现过剩信号。 暨大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创练认为,光伏行业主要问题是技术含量相对有限,技术革新相对较小。同时,光伏产业上下游产业相对复杂,原材料价格周期波动剧烈多变,由此也使得在光伏行业的投资未来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蕴含着较大投资风险。 不过,产能过剩的风险也有积极影响,将有利于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表示,光伏行业的材料不存在稀缺性,因此大家比拼的是度电成本的降低,表现在如工艺迭代升级能力等方面,让光伏呈现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双重特点。 祁海坤认为,对于企业扩产,需要将新的技术和工艺应用到新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考验企业生存迭代能力,体现在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等,因此淘汰的会是落后产能,或者能耗大、技术迭代差的厂商。
12月22日,兆龙互连在接受调研时指出,公司的数据中心订单需求保持稳定,6A 及以上数据电缆、工业以及高速电缆及组件、布线系统产品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公司已能够规模化生产应用于传输速率达到400Gbps及以上的高速传输电缆及组件,并且新能源光伏产品已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在汽车领域,公司已通过 IATF16949 汽车专用线缆体系认证,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汽车数据通信电缆相关产品。 截至今年三季度, 公司 6A 及以上数据电缆、工业以及高速电缆及组件、布线系统产品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在光伏方面已与国内知名企业展开合作,亦已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在风能方面公司也与客户展开合作,未来也将逐步拓展其他新能源领域市场。在高速传输电缆及组件领域,目前公司已能够规模化生产应用于传输速率达到 400Gbps 及以上的高速传输电缆及组件,并正在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在研发更高速率产品。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海外客户群体众多,目前 6A 及以上数据电缆及综合布线在欧美等海外市场应用快速提升,客户黏度较高,主要应用于楼宇布线、企业级数据中心等场景;另外,公司高速电缆、工业电缆及组件产品也已开始批量销售到海外市场,凭借优良的传输性能以及优异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客户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此外,公司透露, 目前数据中心订单需求保持稳定 。当前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在有序建设中,公司将密切关注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及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大背景下数据中心建设的进展,公司将积极争取合作机会。 在汽车领域, 公司已通过 IATF16949 汽车专用线缆体系认证 。公司汽车数据通信电缆包括单对以太网电缆、HSD 电缆和 RTK 031、RG 174 同轴线等多个品类的产品,可应用于车载以太网、汽车 ADAS 及信息娱乐系统等,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做相关的布局。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