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

  • 瑞士正式进入零利率时代 以应对瑞郎持续升值压力

    当地时间周四,瑞士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以应对通胀下降、瑞郎升值压力以及美国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 这是瑞士央行自2024年3月启动宽松周期以来的第六次降息,这使得瑞士处于负利率政策的边缘。 瑞士央行最新发布声明称:“与上个季度相比,通胀压力有所下降。通过今天的宽松货币政策,央行正在应对较低的通胀压力。” “瑞士央行将继续密切监控形势,并在必要时调整其货币政策,以确保通胀在中期保持在与物价稳定一致的范围内,”该央行补充称。 在这次降息之前,瑞士5月份的年通胀率四年来首次变为负值(-0.1%),超出了瑞士央行0-2%的目标区间。也就是说,在多数国家与通货膨胀作斗争时,瑞士却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局面。 不过对于瑞士来说,通货紧缩并不罕见,该国在2010年代和2020年代均出现了这种状况,瑞郎的强势是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 在基线情景中,瑞士央行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而美国的通胀率将上升,欧洲的通胀压力将进一步下降。 瑞士央行强调,全球经济前景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贸易壁垒可能进一步提高,导致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但不能排除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超过预期。 在瑞士央行降息之际,各国央行正忙得不可开交,挪威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了5年来的首次降息,英国央行晚些时候也将做出利率决定。 瑞银经济学家Alessandro Bee评论称:“瑞士央行降息是因为瑞郎不断走强,而在‘解放日’关税之后,瑞士的经济前景变得更加脆弱。瑞士央行希望防止瑞郎进一步升值,这可能有助于瑞士出口商,也可以防止通胀进一步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资者寻求避险,今年迄今瑞郎兑美元已升值了约11%。这使得进口商品变得更便宜,进而导致通胀率下降。 荷兰国际集团资深经济学家Charlotte de Montpellier声称:“作为避险货币,当全球市场承压时,瑞郎往往会升值,这系统性地压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瑞士是一个小而开放的经济体,进口占CPI通胀的很大一部分。” 在全球经济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瑞郎近几个月来持续走强,市场普遍预计瑞郎将继续走强,这表明瑞士央行面临着持续的挑战。 瑞士央行表示,如果有必要,它将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通胀在正常轨道上。不过,两周前,美国将瑞士列入了因不公平汇率和贸易行为而受到监视的国家名单。

  • “零利率”将重现江湖?超级央行周的焦点可不只有美联储……

    从华盛顿到伦敦,多达十余家央行将在本周召开议息会议,这些央行所在经济体的经济份额占到了全球的五分之二。而在这其中,除了备受瞩目的美联储之外,还有一家G10央行本周的议息会议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就是不断砸向全球利率“地板”的瑞士央行。 根据业内对经济学家的调查,瑞士央行本周很可能将利率降至零,并在这一低位水平维持一段时间。 近八成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瑞士央行政策制定者将会在本周四将借贷成本下调25个基点至0%。此举将使基准利率回归至2022年9月以来从未见过的低位水平,当时瑞士央行刚刚结束了持续七年的负利率政策。而 这也将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主要经济体的最低利率。 在22家受访预测机构中,仅有3家机构——万神殿宏观经济学、凯投宏观和瑞士人寿资产管理三家预计本周瑞士央行将直接一口气降息50个基点至-0.25% 包括高盛、野村和巴克莱在内的另外6家机构则预计瑞士央行9月将来到“负利率”,但调查中大多数受访机构均认为宽松周期将在6月结束。 瑞士央行官员可以将该国极度疲软的CPI增速作为连续第六次降息的理由: 上月瑞士通胀率自2021年初以来首次转为负值。同时,业内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今年通胀率年均仅为0.3%,2026年也仅有0.6%。 此外,汇率波动可能也将成为瑞士央行本周的考量因素之一。 瑞士央行政策制定者正试图采取措施遏制资金流入瑞郎,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初宣布“解放日”关税措施以来,瑞郎对美元汇率已升值超过8%。 自那时起,瑞士央行尤为关注的瑞郎兑欧元也持续升值,瑞郎汇率的强势压低了进口成本和消费者价格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瑞士央行行行长马丁·施莱格尔(Martin Schlegel)在5月中旬曾表示,官员们与华盛顿方面就央行汇率干预措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但美国财政部上周在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中,仍将瑞士列入其密切关注汇率政策的经济体名单。

  • 瑞士央行祭出2015年“黑天鹅”事件后最大幅度降息 接近回归零利率

    北京时间周四傍晚,作为全球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本轮降息的“急先锋”, 瑞士央行(瑞士国家银行)宣布降息50个基点 。这也意味着该国的基准利率,目前距离零利率也只剩50个基点(0.5%)。 (来源:瑞士央行) 简单来说, 瑞士央行希望赶在其他央行未来两周动手之前,通过超规格的降息限制瑞郎的升值。 据统计, 今天也是瑞士央行2015年1月突然宣布取消瑞郎兑欧元汇率1.20:1管制那天后,该国央行祭出的最大幅度降息。 由于 事前多数经济学家仅预期瑞士央行降息25个基点 ,这一决定也对市场造成影响。美元兑瑞郎、欧元兑瑞郎都出现了短线60个基点的拉升。 (美元/瑞郎分钟线图,来源:TradingView) 瑞士困局:通胀低迷、投机者猖獗 今天也是瑞士央行行长马丁·施莱格尔履新后首次发表货币政策决议。他正在面对瑞士通胀低迷、经济增速放缓的挑战,同时投机者不断鼓动瑞郎走强,也使得瑞士央行为数不多的政策空间捉襟见肘。 这也是为什么多数经济学家预期他们今天只会降息25个基点——这样还能再降息3次才到“零利率”。 前任行长托马斯·乔丹已经在今年做出3次降息,每次都是25个基点。 (瑞士央行基准利率,来源:tradingeconomics) 然而,作为老牌避险资产,投机者也瞄准了瑞郎在经济、政治动荡时期的独特价值,过去一年里货币升值压力加剧,而法国、德国的政治危机也加剧了瑞郎的投机情绪。从今年5月开始,瑞郎兑欧元累计升值接近700个基点,也在 上个月创下近十年高点 。 (瑞郎/欧元月线图,来源:TradingView) 瑞士央行预期,该国今年的GDP增速大致在1%,明年会稍稍反弹至1%-1.5%之间。 瑞郎的上涨,也使得正在与海外需求疲软斗争的瑞士出口商,压力进一步增大。行业协会Swissmechanic在10月发布的商业气候指数已经降至2021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警告称四季度订单、销售和利润率将进一步下降。 瑞士央行在决议中提及:“本季度潜在通胀压力再次下降,今天的货币政策宽松考虑了这一发展。瑞士央行将继续密切监测形势,并将在必要时调整货币政策,以确保通胀保持在与中期价格稳定一致的范围内。” 施莱格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如果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下调政策利率仍将是我们的主要工具,与此同时,我们仍然愿意在必要时干预外汇市场。 ” 瑞士央行也发布了一个附带条件的通胀预期:在基准利率维持0.5%的情况下,瑞士通胀率将在明年跌至0.3%(之前预期是0.6%),随后在2026年回升至0.8%。新的展望将2024年的平均通胀年率定为1.1%,最新公布的11月通胀率为0.7%。瑞士央行的目标,是把通胀控制在0%-2%的区间里。 (来源:瑞士央行) 零利率...负利率? 随着瑞士央行打出了手里为数不多的“子弹”, 市场也在预期该国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就会回到“零利率”状态,甚至有可能再进一步。 Ballinger集团的外汇分析师Kyle Chapman分析称,瑞士央行还会有进一步的降息, 零利率可能会在明年6月出现 。一方面是因为该国今年每一次开会都在下调通胀预期,所以明年上半年的通胀预测恐怕太接近(突破)政策制定者的舒适区。再加上欧洲央行会降息更多、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剧避险资金涌入,瑞郎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升值压力。 消耗掉宝贵的50基点降息空间后,如果瑞郎继续走强,留给瑞士央行官员们的“工具”也已经不多了——打完最后两发降息25基点的“子弹”后, 要么选择负利率,要么进行持续的市场干预 。 施莱格尔也在周四被问及央行政策工具箱的深度。他回应称, 政策制定者“仍然有弹药”,周四的决定也使得回归负利率的可能性降低。 在 周四晚些时候,欧洲央行也将发布利率决议 ,市场预期会降息25个基点。由于瑞士央行举行政策会议的间隔周期更长(3个月1次),今天的超预期降息也有助于避免他们被欧洲央行超越——前提是欧洲央行不会推出超预期降息。

  • 瑞士央行连续第二次降息 欧洲政局动荡推动瑞郎升值

    当地时间周四,瑞士央行公布了最新的货币政策决议,宣布再次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25%,符合市场预期。决议公布后,美元兑瑞郎短线走高,瑞士SMI指数冲高0.4%。 在3月份,瑞士央行出人意料地下调基准利率,成为第一家降息的发达经济体央行。现在,在主要央行犹豫不决之际,瑞士央行再次降低了利率。 瑞士央行最新发布声明称:“与上一季度相比,潜在的通胀压力再次下降。随着央行再次降息,能够维持适当的货币环境。” 而在瑞士央行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市场预计降息的可能性为68%,维持利率不变的可能性为32%。 瑞士的通胀率在5月份稳定在1.4%,这意味着过去11个月的物价涨幅都在瑞士央行设定的0-2%的目标区间内,瑞士央行称之为物价稳定。 瑞士央行同时宣布下调通胀预期,预计2024年通胀率为1.3%, 2025年为1.1%, 2026年为1%。另外,瑞士央行预计2024年全年的平均通胀水平将保持在1.4%左右。 经济展望方面,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约为1%,2025年将加速至1.5%左右。瑞士央行表示:“从中期来看,在海外需求略微增强的支撑下,经济活动应会逐步改善。” 瑞士央行行长乔丹表示,潜在通胀压力已减少,但欧洲政治不确定性导致瑞郎升值,央行仍愿意在必要时积极参与外汇市场。 年内还有可能再次行动 最近瑞郎兑欧元走强可能是瑞士央行决定降息的一个因素。瑞银分析师Alessandro Bee表示:"市场开始担心法国债务和即将到来的法国选举,这可能成为瑞士央行不希望瑞郎过度升值的一个因素。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有限,因为我们越来越接近1%左右的名义中性利率水平。" J Safra Sarasin分析师Karsten Junius表示,正如预期那样,瑞士央行下调了政策利率,因为基础通胀再次下降,长期通胀预期再次下调。降息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可能是最近除去租金的CPI指数降至1%以下,而经济运行仍低于潜在水平。我们预计瑞士央行9月份将再次降息25个基点,这将使货币政策回到中性水平。 凯投宏观称,在当前的通胀形势下,瑞士央行今年不太可能进一步降息。“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瑞士央行今年不会再次降息,我们现在不再相信潜在的通胀压力正在减弱,因为薪资水平正以强劲的速度增长,服务业通胀仍然非常棘手。” 除了瑞士银行之外,挪威央行周四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表示可能需要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挥之不去的通胀担忧和大选也将使英国央行按兵不动。 此外,美联储此前削减了年内降息的预期,预计只会降息一次;而欧洲央行也表示不愿很快再次降息。

  • 意外降息!瑞士央行打响G10降息第一枪!抗通胀之路宣告成功

    周四(3月21日),瑞士央行将其主要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0%,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使其成为首个放松货币政策的G10国家央行。 这是瑞士央行行长托马斯·乔丹(Thomas Jordan)在卸任前做出的又一重要决定。根据3月1日的一份声明,Jordan在任职十多年之后将于今年9月卸任。 据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瑞士的利率在6月之前将保持较高水平,也就是说,根据预测瑞士央行此次将维持利率在1.75%不变。 因此,瑞士央行此举可以说是出乎市场意料。消息公布后,瑞士法郎兑美元大幅下挫,兑欧元跌至八个月低点。 对抗通胀的成功 瑞士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过去两年半对抗通胀的努力取得了成效。” 瑞士的通货膨胀率在2月份降至1.2%,这是连续第九个月物价涨幅保持在瑞士央行0-2%的目标范围内,此区间被定义为物价稳定。 该行表示,几个月来,通货膨胀率已回落至2%以下,因此处于价格稳定的范围内。根据最新预测,未来几年通胀率也可能保持在这一区间。 此外,由于观察到某些商品类别的价格下降速度超出2023年12月份的预期,瑞士央行大幅调整了其通胀预期,目前预计2024年的通胀率为1.4%,而先前为1.9%;并且将2025年的通胀预期从1.6%下调至1.2%。 瑞银分析师Alessandro Bee称,“瑞士央行的决定令人意外,但由于瑞士的通胀率较低,这一决定一直都是可能的。” “在欧洲央行和美联储之前采取行动是一个勇敢的举动,不过瑞士央行不会这么认为,而且他们可能认为其他央行也会在今年晚些时候降息。” 降息“第一枪” 凯投宏观欧洲经济学家Adrian pretejohn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瑞士央行在多数人预期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降息25个基点至1.50%,并可能在9月和12月再降息两次。 瑞士央行的降息举动或预示着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采取宽松政策。 本月稍早,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并预计将在6月首次下调借贷成本。 当地时间周三(3月20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维持指标利率不变,不过联储仍然维持着今年三次降息的预期。 同在周四,英国央行和挪威央行也将宣布最新的政策举措。不过经济学家预计,英国央行或挪威央行都不会做出政策改变。

  • 瑞士央行出手+瑞信“断臂”自救 瑞信风暴会否影响全球?

    深陷巨亏旋涡的瑞士信贷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瑞信表示将从瑞士央行流动性工具中筹资至多500亿瑞士法郎,这一消息让瑞士信贷在周三股价大跳水后,周四美股盘前一度涨超20%,开盘涨6%,最终涨幅清零,平盘收场。 在全球瞩目下,围绕瑞信的疑团依旧飘忽不散。瑞士央行的救援是否能及时缓解瑞信危机?瑞信提出的回购债务及分拆投行上市是否是行之有效的自救手段?瑞信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雷曼,演化出一场危及全球的风暴? 从监管到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瑞信 自监管到公司再到投资者,全球都在密切关注着瑞信的一举一动,生怕再出现一个“雷曼”。瑞士政府表示将就瑞信事件召开特别会议;瑞士央行表示,确认将以充足的抵押品为瑞信提供流动性;香港证监会也在密切监察情况、评估事件对香港市场的影响。 上周美国连续三家区域性银行的倒闭使银行界陷入巨震,余震不断之下,是否会出现下一个“雷曼”及2008年量级的金融危机成为市场最大的担忧。而瑞信正是在此时宣布推迟发布年报,后又在年报中承认存在财务控制缺陷,股价一度大跌30%。 瑞信财务健康状况像大洋彼岸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很快搅乱了全球市场,并促使不少公司重新评估对该行的风险敞口。 瑞信首席执行官Ulrich Koerner表示,在两家美国银行倒闭后,整个银行业都经历了艰难的一周,而瑞信推迟发布年报也导致外界对瑞信的进一步关注。作为一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瑞信在资本实力、融资和流动性方面遵循截然不同的标准,瑞信去年第四季度CET1资本充足率为14.1%,流动性覆盖率为144%,且此后有所提高。 瑞信集团董事长Axel Lehmann则认为,政府援助不是瑞信考虑的话题,瑞信拥有强大的资本充足率和强大的资产负债表。把瑞信当前的问题与硅谷银行的倒闭相提并论是不准确的,特别是因为两家银行所受监管不同。 周三,瑞信股价暴跌30%,但更加要注意的是其股价自2007年高点已累计下跌96%,市值紧紧略高于瑞幸咖啡。与瑞幸的底部翻身不同,瑞信本身已经历了连续五个季度的亏损,近年更是接连爆出Greensill资本倒闭、Archegos爆仓、莫桑比克丑闻等重大风波。 负面缠身的瑞信在最新的财报中表示正在采取新计划,以修复其过去两年报告和控制程序中的“重大缺陷”。只是,在美国银行倒闭危机蔓延之际,想要恢复投资者信心对瑞信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自救:回购债务及分拆第一波士顿 危机蔓延之下,交银国际认为需要对全球的金融风险保持密切关注,尤其是经济更弱、但却受到地缘政治冲击与通胀更明显的欧元区。近期银行业的动荡局势很可能会加速美国银行业存款搬家至货币市场基金,而这一举动或将增大美国银行体系的负债端压力。 虽然瑞士央行有提供500亿瑞士法郎的可能性,但瑞信自己也在积极自救。目前,瑞信提出的自救方法包括回购部分债务证券及分拆第一波士顿单独上市。 利用当下债券价格低迷的机会回购,是瑞信最先想到的自救办法。瑞信称借款和债务招标可以加强瑞信的果断行动,将继续进行战略转型,为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 希望在2025年前将该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第一波士顿”分拆上市,瑞士信贷集团首席执行官表示,目前还在为该业务寻找投资者,瑞信认为把第一波士顿推向市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是首次公开募股。 分拆第一波士顿是瑞信重组计划的核心,该计划首次公布于2022年。瑞信希望借由分拆保护旗下表现最好的投行业务,同时让母公司进一步转向财富管理。 瑞士信贷与第一波士顿在上世纪80年代合并,投行业务与瑞信在瑞士本地的业务都是瑞信最引以为傲的“护城河”。当中,瑞信在本土向瑞士企业提供贷款和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业务,是唯一在过去三年持续盈利的部门,甚至在2022年这个对瑞信而言十分艰难的时刻,创造了15亿瑞士法郎的税前收入。 为挽留人才,瑞士信贷此前曾宣布,第一波士顿的高层领导预计将获得至多20%的股份,员工将在IPO后获得限制性股票,这些股票将在三年后授予,并受到进一步持股要求的约束。 雪上加霜:亚太股票业务高层离职 对第一波士顿高层的挽留表达了瑞信对人才的重视及渴望,但在全球都对瑞信充满担忧之时,该行的几位亚太区股票业务高管纷纷离职。 据外媒报道,瑞信亚太区股票业务联席主管兼日本股票业务主管Nick Silver以及亚太区股票销售主管Jonathan Jenkins将离职。根据备忘录,南亚股票业务主管兼泰国国家经理ChrisPrasertsintanah也决定离职。 记者曾向瑞信求证股票业务高管离职是否与最近的动荡有关,唯暂时无法收到相关回复。 亚太股票业务高层的出走对危机中的瑞信而言可谓雪上加霜。对于如何走出本次危机,摩根大通分析师为瑞信支招,认为有三种办法,而其中最有可能的一种或是被对手瑞银收购。 分析师称,鉴于瑞信和瑞银的市场集中度,在瑞银收购瑞信后,价值100亿瑞士法郎的瑞士银行业务可能会上市或分拆。瑞信的资本状况不是问题,但目前的情况是,市场对其投资银行战略的信心持续出现问题,其业务也在持续受到侵蚀。 只是,瑞银董事长曾在1月份明确表示无意收购瑞信。瑞信董事长Colm Kelleher更关注有机增长,而不是收购和扩大在美国的业务,因此排除了收购瑞信的任何举措。此外,瑞银还提到并未从瑞信的困境中获得收益,瑞信在一系列严重亏损和丑闻后,高净值客户纷纷弃瑞信而去,导致资金大量流出。

  • 为压制本币走强 豪购全球的瑞士央行去年创纪录亏损1430亿美元

    当地时间周一,瑞士央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初步计算该行在2022年录得1320亿瑞郎(约合143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来源:瑞士央行) 周一公布的数字也是该行自1906年创立后的最大的年度亏损 ,相较而言此前的纪录(2015年亏损230亿瑞郎)显得不值一提。2021年瑞士央行总共录得260亿瑞郎的盈利。 从寥寥数行的公告中也不难看出,瑞士央行的巨额亏损与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巨震有关。 在所有1320亿瑞郎的亏损中,有1310亿来自于瑞士央行手头的外国债券和股票,另外还有10亿来自本土资产持仓。 瑞士央行唯一在去年实现盈利的标的是手头的上千吨黄金,价值净增加4亿瑞郎。 从去年6月开始,瑞郎兑欧元的汇率就超过1,意味着瑞郎的价值在“2015年黑天鹅事件”后首度超过欧元。作为瑞士央行的基本政策,在市场对瑞郎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购入海外资产就成了阻止瑞郎升值的应对手段。正因如此,瑞士央行不仅充分承受了2022年全球股市和债市的巨亏,同时汇率本身的韧性也带来了额外的损失。 (瑞郎/欧元周线图,来源:TradingView) 虽然全球大多数央行的纸面盈利和亏损大都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但瑞士央行有着特别的地方——这是一家真真切切的上市公司。 在2022年录得巨额亏损后,瑞士央行也在周一宣布不会进行分红,这也是1906年以来的第二回。 瑞士央行的股份中有55%由州行政当局、银行等公共机构持有,另外45%的股权则在交易所上市,主要由散户持有。 所以今年跳过分红,也意味着不少行政单位将丢掉一笔不菲的收入,迫使他们修改支出计划。作为对比,2021年的年度分红达到60亿瑞郎。 话虽如此,巨额的账面亏损大概率不会影响瑞士央行的货币政策路径。去年12月瑞士央行将政策利率提高50个基点至1%,达到该国2008年以后的最高点。作为对比,瑞士的通胀在去年夏天达到本轮高点3.5%后开始回落。与美联储不同,瑞士央行的价格稳定目标为0-2%区间。 (瑞士通胀年率,来源:tradingeconomics) 瑞士央行行长托马斯·乔丹在当时强调, 通胀放缓是个好消息,但现在解除警报还为时过早,目前并不能排除还需要进一步加息。 乔丹同时表示,瑞士央行并不会特别指定所谓的“终值利率”,只是从一个季度到另一个季度不断地研究通胀预期。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