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个
1月11日,煤炭股集体走高,截至发稿,蒙古焦煤(00975)涨10.09%,兖矿能源(01171)涨8.98%,中国神华(01088)涨4.52%,中煤能源(01898)、蒙古能源(00276)等股跟升拉涨。近期国内煤炭期货也持续震荡,焦煤期货2305合约4日盘中一度暴跌3%,随后几天焦煤焦炭合约恢复上涨行情。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煤炭供应保障工作的倡议书,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新一轮煤炭景气周期有望开启,后续随着春节后需求逐步启动,煤价有望再次开启上行通道 。 消息面上,近期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与部分电力和钢铁企业开会,讨论了恢复澳大利亚煤炭进口一事。业内人士称,现在一些进口贸易商开始积极与国际大型煤炭贸易商进行有关澳煤的咨询和询价,不过,按照现在澳洲煤的进口成本,并不适合大量进口,放开后短期内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 对于澳煤禁令或将解除的消息,中钢期货研报指出,低价澳煤将对国内焦煤市场造成冲击,不过因我国煤炭进口以及澳煤出口均已形成新的格局,在贸易格局重构存在摩擦成本情况下,短期进口或难放量,对市场影响更多的是在情绪上。 国际能源署的一位高级分析师也表示,即使解除进口禁令,中国也不急于从澳大利亚购买动力煤,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仍有足够的选择来满足自身需求,尤其是中等热值燃料。 此外,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煤炭供应保障工作的倡议书:要优先电煤供应,做好应急准备。煤炭运销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时刻树立电煤保供稳价意识,优先确保电煤长协合同供应和发运。同时,要及时了解下游用户需求和库存状况,紧密关注市场形势变化,积极维护煤炭市场运行秩序,及时响应国家应急保供任务。 供给上看,受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影响,中国去年以来煤炭稳步增产。以去年12月为例,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调度数据,2022年12月下旬,30家煤炭企业焦精煤产销量分别完成547万吨和549万吨,旬度日均产量环比增幅2.1%,同比增幅11.4%。 从需求看,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煤炭2023》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1.2%,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80亿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的天然气短缺是煤炭需求飙升的主要原因,用于发电的煤炭使用量增加了2%。 国际能源机构(IEA)也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除非加快向更清洁替代品的过渡,否则煤炭消费量预计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在2022年至2025年间保持稳定。2022年煤炭消费量增长1.2%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而俄乌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将令欧洲陷入能源安全思考,或增加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伴随经济刺激政策持续发力,煤炭需求向好趋势更加明确。中泰证券指出,在增产保供大背景下,供需结构性错配更加凸显,煤价易涨难跌。同时,“迎峰度冬”旺季将临,下游电厂负荷有所增长,叠加焦钢利润修复,下游补库需求带动焦煤价格上涨,行业基本面依然强劲。 国盛证券表示,随着经济的边际修复和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动力煤市场总体呈现供需基本平衡但阶段性偏紧的格局,且煤炭市场仍面临诸多结构性矛盾,如铁路外运、动煤“双规制”、海外不确定性等,均将对煤价形成较强支撑。考虑到非电用煤或存惊喜,2023年煤价波动幅度或加大,中枢或超市场预期。 信达证券指出,值此背景下,我国再次将能源安全为首和立足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予以明确,并加速推进新一轮煤矿产能建设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叠加深化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和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煤炭国央企高盈利、高现金、高分红、可持续的优质资产内在价值有望被逐步发现,市场价值也将最终向着内在价值逐步回归,煤炭已走向价值重估之路。 相关概念股: 中国神华(01088):在国内增产保供大环境下,公司煤炭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三季度商品煤产量为77.8百万吨,同比提升8.4%,环比二季度提升1.3%。 兖矿能源(01171):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煤炭业务收入945.24亿元,同比增长77.8%;完成煤炭销售量7863万吨,同比增长1.9%。 中煤能源(01898):中煤能源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业务、煤化工业务及煤矿装备制造业务等。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商品煤产量9200 万吨,同比+10.2%。 兖煤澳大利亚(03668):公司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纯煤生产商。兖煤在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经营五个矿山并管理另外五个矿山,在Middlemount合资企业中也占有约50%的份额。
随着暖冬天气缓解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美国煤炭价格已从创纪录的高位快速下跌。 根据政府周一公布的数据,截至1月6日当周,美国北部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煤炭价格跌至每吨115美元,较前一周下降45%。来自阿巴拉契亚中部地区的煤炭现货价格下跌33%,来自伊利诺伊盆地煤炭现货价格下跌31%。 以上三个地区均为美国主要产煤区,这三处区域,再加上阿巴拉契亚南部、洛基山脉、保德河盆地被统称为美国六大产煤区。 过去一年,随着俄乌冲突颠覆了国际市场,全球油价在过去一年大幅飙升。但温暖的天气,特别是在欧洲,缓解了对燃料短缺的担忧,帮助抑制了需求和价格。 全球其他地区的煤炭也在下滑。自年初以来,澳大利亚基准价格下跌6.6%,欧洲基准价格下跌4.2%。 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时间。上周是新年第一周,一些高价合同在2022年底到期。买家也在为在第二季度开始的交货下订单,并且必须预测几个月后的市场状况。 美国能源信息署煤炭项目首席运营研究分析师Rosalyn Berry周一表示,尽管随着形势变得更加明朗,未来几周煤价可能会反弹,但“目前看来,共识是煤炭价格会更低。”。
近日,上海能源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新疆生产矿井106煤矿已核增产能到180万吨/年,其2023年产量计划较2022年会有增长,苇子沟煤矿仍在建设中。随着国家能源保供力度加大和未来钢铁行业去产能优化,当前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会趋于平稳。 上海能源介绍了煤矿生产计划以及煤炭资源获取情况,公司徐州生产基地三对矿井,2023年产量计划与2022年基本持平; 新疆生产矿井106煤矿已核增产能到180万吨/年,其2023年产量计划较2022年会有增长,苇子沟煤矿仍在建设中。 公司一直很重视煤炭资源获取,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跟踪获取增量煤炭资源,并先后到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进行了调研,目前相关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关于煤炭产品的主要定价模式,公司表示,公司煤炭产品主要是炼焦精煤及一部分动力煤。炼焦精煤产品的定价是参照国内及周边精煤市场行情随行就市调整,主要定价模式分为市场价格和长协价格两种。市场价格一般是按月度调整,长协价格结合市场形势按照季度调整。炼焦精煤和动力煤定价模式有一定的区别(国家对电煤动力煤有指导价),且目前产品附加值相对动力煤较高,上海能源利润比较好,也得益于公司主要产品以炼焦精煤为主,价格相对于动力煤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有投资者问及2022年精煤产量同比上升的原因,公司表示,2022年,公司矿井生产条件变好,产量提高、煤质变好,且精煤产出率有所提高,公司精煤产量同比上升。 对于2023年焦煤行业发展的看法,公司表示,近两年,国家煤炭供应相对偏紧,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优势短期内仍不可替代,依然具有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短期内的利好不会改变。结合炼焦精煤的市场,随着国家能源保供力度加大和未来钢铁行业去产能优化, 当前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会趋于平稳 。从长期来看,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实施,传统能源的部分份额被新能源逐步替代,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关于铝加工业务情况,公司表示,铝加工业务受近几年市场行情波动和疫情影响,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今年疫情对铝加工影响更为明显,产量没有实现预期规模,收入也没有完成预算,经营未达预期。后续,公司将主要通过提高铝加工业务规模、成品率及增加电解铝来源多样性等,以期减低成本、提高毛利率。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煤炭2023》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1.2%,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80亿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的天然气短缺是煤炭需求飙升的主要原因,用于发电的煤炭使用量增加了2%。即使欧洲能够在2025年之前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亚洲对这种能源的需求在未来几年似乎仍将增长。 虽然从长期来看,煤炭使用量预计将减少,被天然气和可再生替代品取代,但到2023年,煤炭需求将保持强劲。 本月,国际能源机构(IEA)的一份报告显示,除非加快向更清洁替代品的过渡,否则煤炭消费量预计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在2022年至2025年间保持稳定。该机构预计2023年煤炭消费量将增长1.2%,创历史最高水平。 国际能源署在其《2023年煤炭报告》中强调,天然气短缺和昂贵是欧洲持续依赖煤炭的主要原因。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产量下降,钢铁产量下降了约1%,但煤炭使用量却在增加。但由于缺乏满足需求所需的风能或太阳能发电能力,欧洲已经重新转向煤炭发电,预计2023年用于发电的煤炭将增长2%。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未来三年煤炭需求将进入平稳期,这是基于人们预计煤炭将从煤炭转向更清洁的能源,以及亚洲新兴经济体预计煤炭使用量将增加。 国际能源机构称,随着全球多个国家发布雄心勃勃的气候承诺,并大举投资可再生能源,同时也试图实现经济脱碳,预计煤炭仍将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一二氧化碳排放源。国际能源机构能源市场和安全总监Keisuke Sadamori表示:“世界化石燃料的使用接近峰值,煤炭将是第一个下降的,但我们还没有到那一步。” 俄罗斯今年2月入侵乌克兰,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对能源使用的预测,原因是一个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突然中断,几个国家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许多希望在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取得进展的欧洲国家突然发现,他们正在为自己的能源安全而战,并转向不太可能的能源——比如煤炭和核能。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2022年煤炭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传统的贸易流动中断,价格飙升,需求将增长1.2%,达到历史新高,首次超过80亿公吨。” 英国曾表示,将从2024年开始不再使用煤炭发电,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本月,英国批准了一座新煤矿,这是该国对化石燃料的态度的意外转变。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伍德豪斯煤矿(Woodhouse Colliery)将是英国30年来的首个新煤矿,主要用于向欧洲出口煤炭。英国政府预计该工厂将运行到2049年,比英国计划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时间早一年。 与此同时,亚洲煤炭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快速扩张。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其他地区的煤炭需求也很高。 一家印尼矿业公司表示:“印尼和印度等国经济前景强劲,预计总体(煤炭)需求将保持强劲。随着各国适应新的贸易流动,战争的影响将逐渐减轻。印度等亚洲国家可能会继续购买俄罗斯煤炭,同时扩大国内产量。”这令人担忧的原因有几个:首先,亚洲的煤炭需求将保持在高位;其次,因为这些国家中的许多国家继续依赖俄罗斯的煤炭供应;第三,许多亚洲国家都计划建设更多的燃煤电厂,提高全国产量。这表明,即使欧洲能够控制其对煤炭的依赖,在未来几年,亚洲对煤炭的依赖将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抵消欧洲需求的下滑。
近期国内煤价有所反弹。据媒体消息,过去一周,焦炭第二轮提涨100元/吨全面落地,累涨200元/吨。京唐港主焦煤每吨上涨40元,达到2540元/吨。12月2日中国神华外购价格上调0—3元/吨,环渤海港口价上涨100元/吨。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传统旺季来临,电厂日耗上升明显,港口及坑口动力煤价格企稳回升,焦煤下游补库需求逐步释放,价格也预期向好。 具体来看,动力煤市场:产地方面,本周产地开工及运输略有好转,临近周末坑口煤价出现企稳回升迹象。进口方面,目前货源主要集中在低卡煤,其价格随着国内共振上行。需求方面,全国大面积降温,寒潮带动下电厂日耗上升明显,电厂可用天数下降。本周港口动力煤价格回升,考虑到供给、需求、库存水平,预计价格仍有提升空间。 炼焦煤市场:产地方面,主产区山西受疫情及个矿事故影响,供应周环比收缩。进口方面,甘其毛都蒙煤单日通关量仍维持在800车左右。需求方面,本周下游焦炭落实第二轮提涨,焦炭行业开工率预期提升,而焦煤的中下游库存仍处于历史低位,焦炭行业补库的积极性较前期上升。本周炼焦煤价格回升,考虑到供需关系改善以及低库存,预计炼焦煤价格仍有提升空间。 焦炭市场:生产方面,受疫情以及整体盈利不佳等影响,行业开工率仍处于低位。需求方面,下游钢厂开工率较为稳定,近期河北、山西等部分钢厂检修后复产,对原料采购积极性有所提升。本周焦炭价格第二轮落地,考虑到供需关系改善以及低库存,预计焦炭价格仍有提升空间。 国海证券认为,经历前期一波调整,煤价及煤炭股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当前煤价预期向好,布局煤炭板块正当时。从中长期来看,碳中和背景下传统能源行业没有大额资本开支,供给端仍存在硬性约束,而经济增长背景下其存在刚性增长需求,未来若干年煤炭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存量产能就是稀缺资源,从中长期角度也建议积极关注煤炭板块。 此外,伴随央国企价值重估,煤炭行业充分受益。 据悉,12月2日,上交所制定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将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推动打造一批旗舰型央企上市公司。 我国煤炭企业拥有上市公司28家(包含神火股份、广汇能源,不含焦化企业),其中5家为央企体系,19家为省属国企体系,2家为市属国企体系,2家为民营企业,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国央企集中行业。 煤炭行业平均PE(TTM)为6.9倍,位于各行业倒数第二位,其中国有煤炭企业平均PE(TTM)仅为6.5倍,估值明显偏低。当前A股央企上市公司PE(TTM)为9.1倍,央企+地方国企PE(TTM)为11.0倍,显著低于A股总体水平PE(TTM)16.8倍。 当前我国上市煤炭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普遍具有高盈利、高股息率特征,且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煤炭上市公司契合“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主题,煤炭行业有望持续受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探索过程,煤企价值重估有望开启。 中泰证券指出,煤炭行业基本面依然强劲,增产保供背景下,中长期合同制度日益强化,供需结构性错配更加凸显,煤价易涨难跌。同时,天气转冷,迎峰度冬旺季将临,下游电厂负荷有所增长,叠加焦钢利润修复,下游补库需求有望带动焦煤价格上涨。板块调整之后,煤炭股高现金流、高分红、低估值以及需求复苏下的高弹性,攻守兼备,配置价值更加突出。 投资机会上,中泰证券点推荐:动力煤公司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山煤国际、晋控煤业;炼焦煤公司潞安环能、山西焦煤、淮北矿业、盘江股份、上海能源、平煤股份。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