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个
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其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也被列为2024—2027年重点开展的9项专项行动之一。 聚焦行业核心问题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对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储能资源,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提供了更多选择。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也在稳步增长,到今年上半年总体规模已超过1000万台。当下,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已初步建成,能够基本满足全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主要负责人对外表示,针对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需求及储能资源的有效利用,《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建立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与能源转型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方案》中提到的扩大高速公路充电网络覆盖范围、推广智能有序充电、加快标准修订等,都是目前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比如,以“两区”(居住区、办公区)、“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扩大高速公路充电网络覆盖范围并加强节假日充电服务保障,有效增加农村地区充电设施,逐步构建日益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加快以快充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充换电技术标准制修订,探索建立车网互动相关标准,健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国际化引领能力。 车网互动是发展关键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渗透率逐渐提升,其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在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提到,今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高速发展拉动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70.1%。 新能源汽车作为分布均匀的灵活资源,用得好,可以平衡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波动;用得不好,将对电力系统造成巨大冲击。《行动方案》中也特别指出,在电动汽车发展规模较大的重点省份,组织开展配电网可接入充电设施容量研究。 按照工信部的规划,2025年,国内车桩比将实现2:1,2030年实现1:1。从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端来看,“十三五”期间已形成中央政策指导、地方配套实施细则的配套体系。在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车网互动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指出,车网互动是一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工程,实现大规模车网互动需要政府顶层设计、各方通力合作。除了政策,车网互动还面临规模、模式、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难题。 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这也是国内首个车网互动的顶层设计文件。 此次《行动方案》指出,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储能资源,全面推广智能有序充电。支持开展车、桩、站、网融合互动探索,研究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政策,探索放电价格机制,推动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互动。 有行业人士表示,目前车网互动还存在瓶颈,随着技术进步、电池安全性提升、车主认知改变,可以打通相关障碍,解除顾虑,做到零成本用车,甚至让电动汽车每天赚钱。
智己汽车公布 IM AD 高速高架NOA版图新进展。五环内高速高架 NOA 全开通,正式版本预计将于9月底推送L7、LS7全量用户。 IM AD高速高架NOA BETA版公测全新登陆六省九城,面向智己 L7、LS7 公测用户开放。包括广东省、山东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海南省的省域高速,以及东莞市、佛山市、济南市、青岛市、昆明市、贵阳市、常州市、南通市、台州市的市内高速高架路段。 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国 12 省 26 城。预计今年年底,IM AD 高速高架 NOA 将覆盖全国范围。 截止至 2024 年,IM AD 将实现 " 通勤模式、百城齐开 ";2025 年,迈入 Door to Door(全场景通勤)时代,实现绝大多数场景下的自动驾驶。
近日,特斯拉的压铸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 两位特斯拉不具名人士指出,根据内部最新披露的制造技术,特斯拉从无到有开发出一辆新车的时间,将会缩短到18~24个月,而其他车厂的开发时间至少是3~4年。 共5位内部消息人士都表示,单一巨大框架的车体设计,包括车辆前段、后段以及装载电池的底盘,将会通过这项新的压铸技术生产,而这个设计会用在特斯拉接下来要推出的2.5万美元车型上。 美国工程公司Caresoft Global的总裁特里·沃乔斯基(Terry Woychowski)表示,如果特斯拉成功地将电动汽车的大部分底盘进行了改造,它将进一步颠覆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式。曾在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工作了30多年的Woychowski表示:“这对汽车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但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铸造非常难做,尤其是更大、更复杂的铸件。”
众所周知,如果太阳能电池板上有污垢,它们就无法有效工作,但定期清洁它们可能会成为一个耗时的过程。现在,德国工程师开发出了一种超薄涂层,可以使太阳能电池板实现自我清洁。 太阳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太阳能电池板通常部署的数量非常之多,雇人去一块块擦拭是不现实的。因此,让它们“自我清洁”是最理想的模式。现在,德国夫琅禾费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员已经在这一概念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具体而言,该团队创造了一种涂层,可以根据一天中的时间改变其对水的反应,使其能够相当快地去除积聚的灰尘和污垢。其关键成分是氧化钛,在正常状态下,氧化钛会排斥水,形成水滴。然而,当氧化钛暴露在紫外光下时,它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变得高度吸水,并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薄膜”。 研究人员表示,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自洁涂层。白天积聚的灰尘或污垢不能粘附在表面上,因为薄薄的一层水能阻挡它,然后在晚上,“水薄膜”变成水滴落下,并带走污垢。而且,当氧化钛被紫外光激活时,它会破坏有机分子,还可以有效地消毒表面。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的新涂层可以批量生产,并直接应用于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窗户和其他表面。在测试中,该团队使用一个试验工厂生产了宽30厘米,长20米,厚度只有100微米的薄玻璃卷,氧化钛涂层厚度仅为150纳米。 当然,目前还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研究小组表示,这种薄玻璃仍然非常脆弱,因此,未来的工作将专注于改进这一点,研究使用聚合物薄膜的可能性。
温室气体和塑料垃圾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个最大的环境问题。剑桥大学的一个新型反应器旨在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将二氧化碳和废旧塑料瓶转化为有用的材料,而且整个过程完全由阳光驱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正处于千年来最高水平,导致了毁灭性的气候后果。与此同时,人类对塑料的依赖正在导致河流、海洋和许多地方都堆积着大量的塑料垃圾。因此,科学家们也不断在这两个领域寻求突破,将捕获的二氧化碳或塑料废物转化为石油、燃料和其他有用的化学物质和材料。 但现在,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设计出了第一个可以同时处理两种污染物的反应器。该装置由两个独立的隔间组成——一个用于处理塑料,一个用于处理二氧化碳。这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综合》杂志上。 具体而言,每个隔间中还包含一个单元,该单元吸收光的能量并利用它来触发一个催化剂,将原料转化为更有用的东西。光吸收器是过氧化物,它正在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而催化剂可以根据所需的最终产品来改变。 例如,使用一种铜钯合金催化剂能够将PET塑料瓶转化为乙醇酸,这是一种用于化妆品行业的化学品。使用一种钴化合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使用一种铜铟合金也能将合成气转化为一氧化碳。 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Motiar Rahaman博士说,“一般来说,二氧化碳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能量,但在我们的系统中,基本上你只需向它照射一束光,它就会开始将有害的产品转化为有用和可持续的东西。在这个系统之前,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有选择地和有效地制造高价值的产品。” 在测试中,研究小组证明了该反应器可以在正常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有效地工作,只使用阳光作为能源,而且工作效率非常高。该团队表示,其生产效率比使用其他太阳能催化剂的设备高出100倍。接下来的步骤是在未来五年内进一步开发该反应器,以生产更复杂的分子。 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Subhajit Bhattacharjee说,“这个系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多功能性和可调控性。我们现在正在制造相当简单的碳基分子,但在将来,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催化剂来调控这个系统以制造更复杂的产品。”
近年来,钙钛矿产业化加速,逐渐成为世界光伏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方向,协鑫光电、纤纳光电已分别建成100MW钙钛矿量产线,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布局相关产业链。 中银证券分析指出,钙钛矿行业处于0->1的成长初期,未来两年产能实现低基数翻番。据现有钙钛矿产线规划测算,2023、2024年的产能增速将达近80%、256%,实现低基数的高增长弹性,产业整体产能将于2024年落地近2GW。 相关概念股:宝馨科技(002514.SZ)、奥联电子(300585.SZ)、京山轻机(000821.SZ)、金晶科技(600586.SH)。 近日,经日本JET第三方认证,仁烁光能团队研发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9%,再次打破了团队在今年6月创造的28%的世界纪录。这次转换效率的突破表明,钙钛矿叠钙钛矿(即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可实现的效率远超单结钙钛矿电池。 目前,仁烁光能正在逐步完善自身产业链,通过与各大龙头合作布局,投产150MW钙钛矿组件量产线。仁烁光能联合创始人兼CEO沈承勇表示,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在半年时间内提升了1%,这种成长性是其它技术无可比拟的。预计今年仁烁光能的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有望超30%。 据悉,效率突破30%,成了当下钙钛矿电池研发者的共同追求,已有国外研究团队走在前列——德国柏林亥姆霍兹中心(HZB)的科学家声称已经研发出一种钙钛矿/硅串联太阳电池,认证效率突破32.5%;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瑞士电子与微技术中心(CSEM)宣布,合作创造的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突破30%。 双碳背景下,当前新能源行业景气度较高。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持续变革,继TOPCon、HJT之后,钙钛矿电池也成为新技术的焦点。钙钛矿电池兼备高效率和低成本、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术之一。 资本也纷纷入局该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钙钛矿领域投资额已近百亿。资本的看好,与钙钛矿电池技术所取得的商业化突破成正相关。去年以来,协鑫光电、纤纳光电已分别建成100MW钙钛矿量产线。2022年12月,长城旗下的极电光能宣布150M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是全球目前已投产且产能最大的钙钛矿光伏生产线,同时具备BIPV产品和标准组件的生产能力。 此外,钙钛矿电池设备的研发可助力钙钛矿电池成熟商用钙钛矿电池原料用量少,不稀缺,其关键技术壁垒将建立在设备端。从设备端来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主要工艺为涂布及PVD,生产流程比晶硅类大幅简化,目前处于设备工艺验证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钙钛矿电池2022年在建产能约0.8GW,单GW电池产能建设投资约5亿元,按单GW产能3-4条生产线计算,对应设备价值量3-4亿元。随着钙钛矿电池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十四五期间在建及规划产能有望到达50-75GW,设备需求预计175-263亿元。 国内也有多家设备厂商积极布局钙钛矿电池设备研发,如捷佳伟创(300724.SZ)、晟成光电(京山轻机(000821.SZ)子公司)、迈为股份(300751.SZ)、帝尔激光(300776.SZ)等。 中银证券分析指出,钙钛矿行业处于0->1的成长初期,未来两年产能实现低基数翻番。由于钙钛矿的提效空间较高,能吸收弱光发电、制备工序简单、轻薄/可柔性、易于合成等优势,在高效性能获得实验室证实的背景下,已获得腾讯创投、宁德时代、长城汽车、碧桂园等资本对产线项目的投资。同时,钙钛矿电池处于从概念提出到中试线落地的成长初期,与N型晶硅电池的“萌芽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据现有钙钛矿产线规划测算,2023、2024年的产能增速将达近80%、256%,实现低基数的高增长弹性,产业整体产能将于2024年落地近2GW,具备电池技术迭代的革命性意义。 银河证券表示,建议关注钙钛矿规模化进程中设备投资机会,包括价值量大的PVD/RPD设备(捷佳伟创、京山轻机等)、确定性需求强且主流电池片环节渗透率提升的激光设备厂商(大族激光、迈为股份、帝尔激光、杰普特、德龙激光等)、蒸镀设备(京山轻机,子公司晟成与头部钙钛矿企业协鑫绑定较深)。 相关概念股: 宝馨科技(002514.SZ):公司与张春福教授、朱卫东副教授、安徽大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就“HJT-钙钛矿叠层、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技术开发及产品推广达成合作意向,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及成立合资公司。 奥联电子(300585.SZ):公司拟联合国内钙钛矿技术研发领先的知名教授、专家团队,打造材料配方、工艺装备、组件生产三位一体的平台体系,计划2023年实现50MW钙钛矿中试线投产,产业化落地工作有序推进中。 京山轻机(000821.SZ):已有部分钙钛矿电池设备出货,并在积极布局其他钙钛矿电池设备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储备。 金晶科技(600586.SH):产品TCO玻璃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率和高导电率,是光伏薄膜电池组件及钙钛矿电池组件的主要配件。
据报道,来自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Emp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低温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的基于铜铟镓二硒(CIGS)的双面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创纪录,其前照式的效率达到创纪录的19.8%,后照式的效率达到10.9%。 基于铜铟镓二硒(CIGS)的双面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从正面和背面收集太阳能,因此可能比传统太阳能电池产生更多的太阳能。然而,这种电池一般采用高温沉积工艺生产。当温度超过550℃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镓界面层,阻挡阳光产生的电流。这降低了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到目前为止,单个电池的最高值是正面为9.0%,背面为7.1%。领导Empa薄膜和光伏实验室的AyodhyaN.Tiwari教授表示,“对于具有前后透明导电触点的太阳能电池来说,要获得良好的能量转换效率真的很困难。” Empa团队开发的低温沉积工艺,可以产生更少的氧化镓,为提高电池效率铺平了道路。他们使用少量银来降低CIGS合金的熔点,并在仅350°C的沉积温度下获得具有良好电子特性的吸收层。他们使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多层结构,并没有在界面处检测到任何氧化镓。 此外,该团队还成功地在柔性聚合物基板上制造了双面CIGS太阳能电池。科学家们说,考虑到材料的轻便性和灵活性,他们希望这将扩大这种电池的潜在应用范围。上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能源》杂志上。 Tiwari说,“双面CIGS技术有潜力产生超过33%的能量转换效率,为未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我们现在正试图与欧洲各地的重点实验室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加速该技术的发展和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