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宝明科技2023年拟62亿元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投建复合铜箔生产基地,现因公司投资规划发生变化,为避免项目资源投入的浪费,经审慎研究并与宁马新型功能区管委会、马鞍山市横望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协商一致,拟解除《项目投资建设合同》等,终止上述投资项目。 近日,宝明科技(002992)发布公告,公司2023年拟62亿元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投建复合铜箔生产基地,现因公司投资规划发生变化,为避免项目资源投入的浪费,经审慎研究并与宁马新型功能区管委会、马鞍山市横望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协商一致,拟解除《项目投资建设合同》等,终止上述投资项目。 公告显示,本次投资项目,宝明科技无前期投资,根据相关协议约定,项目前期主要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机构投资代建,相关终止协议的签订,本次投资项目终止,预计不会对公司的经营及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披露项目终止信息的同日,宝明科技发布2023年年报,年报信息显示,2021年,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宝明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年,主要产品为锂电复合铜箔。 锂电复合铜箔方面,宝明科技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成功开发出锂电复合铜箔产品。锂电复合铜箔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等特点,可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2023年,公司在电池材料复合铜箔的技术上取得突破,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公司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2023年,宝明科技在锂电复合铜箔方面营业收入达16.67万元,同比增长51.77%,占营收比重为0.01%。 在未来规划方面,锂电复合铜箔将以积极的市场策略去与大客户达成战略合作,紧跟市场发展,实现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产业化生产。2024年,宝明科技将根据行业发展状况进行锂电复合铜箔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布局,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作为锂电池领域一项技术创新,以复合铜箔为代表的复合集流体应用近期提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技术更趋成熟、下游市场逐步打开,2023年有望成为产业爆发元年。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复合集流体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是锂电池中的重大创新。2023年,产业趋势由逐步明朗到显著加速,设备商、新型铜箔厂、电池厂及终端用户纷纷加快布局;同时技术不断突破,推动复合集流体向量产迈进,预计2023-2025年复合集流体设备年均有近90亿元市场空间。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道森股份 2023年4月控股子公司洪田科技研发的新产品真空磁控溅射一体机成功发布并斩获首张订单,这是公司在复合铜箔真空镀膜成套设备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 诺德股份 复合集流体产品涉及复合铜箔和复合铝箔,目前公司的复合铜箔已形成小试线,复合铝箔已形成中试线。公司的复合集流体产品在结晶均匀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双星新材(002585.SZ)、万顺新材(300057.SZ)相继披露获得复合铜箔首单,这被资本市场视为从实验室突破转向订单突破。但据财联社多方采访获悉,首批订单或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复合铜箔规模量产可能要到今年四季度末或明年一季度。 此外,复合铜箔实验室样品验证通过,并非意味着导入在即,因为新技术产业化过程还需要实践积累。有业内人士表示,批量出货时还是出现了良率不足的情况。而良率不足带来的成本上升,亦有可能导致复合铜箔在短期内“叫好不叫座”。 行业量产最快或在年底 近期,双星新材、万顺新材相继自愿披露公告表示,公司签订首张复合铜箔订单。财联社记者亦先后联系上述两公司,但由于客户保密协议等原因,未获得进一步的信息。 解析公告信息,两公司的披露具有诸多共性:一是标志着公司在复合集流体领域的技术突破;二是为公司首张复合铜箔产品订单,暂未对2023年度业绩产生影响;三是该产品未来要实现大规模销售,尚需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 从中不难看出,相关订单的量级可能不大,且可能不在今年内交付,下游电池厂的反馈同样从侧面佐证了这一判断。有国内主流电池厂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现阶段的复合铜箔产品在成本上还没有优势,公司现在交付的产品中未采用(复合铜箔)。 而从另一复合铜箔厂家相关人士处获悉,复合铜箔正处于从0到1的重大变革阶段。实际上,各厂商已经有产品送样给客户,并且也取得了小批量订单。 成本仍未达到平替 复合集流体是一种“金属导电层-高分子材料支撑层-金属导电层”三明治结构的新型集流体材料。理论上来说,复合铜箔相比传统铜箔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的优势。 不少复合铜箔厂家披露,目前送样的复合铜箔产品,受到客户的较好反馈,“但批量出货时还是出现了良率不足的情况,所以还没能进入量产阶段。”上述复合铜箔厂家相关人士表示。 英联股份前期的调研纪要披露,复合铜箔目前还未实现量产,经测算,实现量产后,成本约3.5元/ 平方米;未来定价也将结合成本水平和市场定价机制确定。 而据上述复合铜箔厂家相关人士了解,目前复合铜箔成本报价普遍略高于现有的铜箔报价,大概在20%-50%之间。不过,“尽管价格更高,但他们在安全性和轻薄化上更有优势,所以电池厂商还是会使用。” 其解释称,主要是中间PP和PET有一定的绝缘作用,可降低电池热失控现象,且中间PP或者PET更轻,轻薄化更突出,相同体积下,整个电池更轻,间接的能够提高单位能量密度。 实际上,新技术需要更多的时间被市场验证与接受,在铜箔行业格局或将洗牌之时,率先规模量产并被市场认可的产品,有望在市场中占据先发优势。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布局复合铜箔的A股公司,主要有宝明科技、双星新材、万顺新材 、璞泰来、诺德股份、英联股份等。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