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个
有着“OLED行业光刻机”之称的FMM精密金属掩膜版(Fine Metal Mask,下称:FMM),及其Invar36金属薄带原材料迎来本土化新进展。 近日,在众凌科技新产品技术联合发布会上,该公司发布了两项技术成果:一是与太钢精带联合研发的大宽幅FMM用Invar金属薄带量产成功;二是大尺寸产品用G8.6 FMM产品试量产。 众凌科技创始人徐华伟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众凌科技这次在国内实现大宽幅G8.6世代FMM产品试量产成功,是全球继日本DNP后第二家达成这一目标的企业。该产品宽幅达到350mm以上,长度延展至1.7m,产品面积较G6产品激增近40%,规格达到行业主流需求水平。 FMM最大门槛在于高纯超薄Invar材料 在新型显示技术AMOLED领域,我国企业与韩国三星、LG等国际巨头的竞争激烈,部分细分领域的材料末端仍长期受制于老牌海外企业,FMM及其Invar36金属薄带原材料,处于长年受制于海外单一供应商的状态。 据了解,FMM是OLED面板生产中必不可缺的核心生产消耗性模具。如果说FMM是影响OLED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Invar则是决定FMM产品质量的关键材料。 据徐华伟介绍, FMM的主要最大门槛在于获得高质量的Invar合金卷材 ,短期发开替代厂商,长期自研国产化材料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但对团队技术研发和整合能力要求极高。 其次, “FMM需求Invar体量太小 ,全球市场仅6亿人民币/年,国内大型钢厂基于自身体量(都是千亿体量),无法从投入产出角度符合商业利益有动力去开发超薄Invar”。 再者是技术门槛, 由于OLED和FMM产业前期的垄断原因,彼此上下游也都属于黑箱行业。 上中下游之间理解非常浅,上游无法洞悉下游现在及未来的价值点,并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技术开发。 特别是钢铁行业的粗放式规模化加工距离半导体级别的微米级别精细加工,行业鸿沟巨大,仅靠上游环节主动开发,从而去穿透下游环节难度极高。 太钢首席精密箔材工艺工程师廖席对《科创板日报》等媒体表示,目前众凌科技与太钢精带联合研发的可量产Invar薄带产品宽幅已达400mm,厚度精准至25um,厚度均一性控制在≤0.7um,契合FMM行业主流需求规格。双方还透露,未来产品宽幅将向500 - 600mm迈进,厚度有望减薄至15um级别。 对于材料国产化,清华大学张百哲教授表示,三星显示也在联合DNP和日立金属,通过FMM的品质代差和差异化垄断供给打压中国OLED企业抢占韩国份额的速度。“做材料国产化,要做到头。否则是两个不行:一是容易被卡脖子;二是难以实现盈利。” 赛迪研究院显示领域首席研究员耿怡在会上表示,显示面板产业链的协同合作非常重要。“我们长期关注显示产业上游的材料问题的解决,而一直忽视了显示面板产业上游材料商也面临材料需求本土化发展的问题,材料端的产业合作应被重视起来。” G8.6世代OLED的新一轮布局 得益于OLED显示的技术日益成熟,OLED在手机端对LCD技术的渗透和替代已超50%。以LCD技术为主流的平板、笔记本等中大尺寸显示产品,也已开始向OLED技术转移。车载、平板、笔记本、桌面显示等显示产品开始尝试将LCD屏幕替换为OLED技术。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鲁瑾表示,随着OLED显示技术在下游包括平板、手机、电脑,以及AR、VR的应用,OLED面板市场需求不断加快。 “FMM作为OLED的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模具,其在尺寸精度、平整度还有稳定性等方面要求变得愈发严苛, 成为决定OLED面性能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 G8.6面板尺寸较G6世代增大一倍,用于生产15寸-30寸上下的中大尺寸面板有更好的排版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且中大尺寸产品像素密度较小尺寸显示要低,其电路背板要求也有更大技术余量。 故用于中大尺寸显示OLED的关键模具G8.6 FMM的需求就形成了新的技术挑战。 OLED大尺寸浪潮下,FMM也开始为适配第8代OLED面板作准备。 日本DNP于2024年6月宣布,开始在位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的黑崎工厂运营一条用于制造第8代OLED显示面板用的FMM产线。之后,韩国材料商Poongwon Precision也宣布完成了第8代FMM制造设备的引进和安装。另一家韩国显示设备制造商Olum Material也表示,将开始为第8代OLED面板开发FMM。 根据QYResearch的调研数据,2022年全球OLED显示面板用FMM市场规模大约为60亿元。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预计未来几年该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到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80-100亿元。 虽市场增速较快,但其国有化率目前仍较低。 据了解,全球OLED显示面板用FMM核心厂商包括Dai Nippon Printing (DNP)全球一家独大,Toppan Printing和Darwin等老牌台企日企受困于DNP独占日立金属Invar原材料,已于2023年至2024年陆续退出市场, DNP独占全球99%以上份额。 为推进FMM本土化发展,我国OLED产业在众凌、寰采星等企业解决G6及以下低世代FMM的国产化之后,也在积极开发量产更大尺寸的G8.6 FMM产品。 据众凌科技副总经理赵明烜介绍,众凌科技大宽幅G8.6世代FMM产品,宽度≥350mm,长度≥1.7m,面积较G6产品增大40%,该规格为G8.6 世代OLED产线主流需求中高端规格。截至目前,众凌科技从原料到FMM产品,已能覆盖全品类FMM及对应下游OLED显示产品。 另据媒体报道,寰采星科技在完成G6及以下低世代FMM的国产化供给之后,也陆续完成了G8.6 FMM产品的开发工作,将择机量产。 徐华伟在接受《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外产品一般交期要求为35至50天,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寿命周期较短,众凌科技有机会把交期压到25天。” 产能方面,徐华伟表示,第二期设备已经下单,第三季度可投产使用,预计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能覆盖国内约70%市场需求。 关于FMM未来发展方向,徐华伟表示,“随着大尺寸OLED逐渐普及,金属薄带原材料尺寸越来越宽,强度也要提升。因此, FMM会朝着更薄、更精细、更宽、更长的方向发展。”
获免热处理合金材料认可证书 立中集团表示,全资子公司河北立中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于近日取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免热处理合金材料认可证书,获得认可证书的材料牌号为LDHM-02(HB3),证书有效期三年。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公司作为国内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的先行者,在材料研发、产品性能、生产成本、产能布局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公司率先实现了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并已研发推出再生低碳、复合性能等衍生系列免热处理合金材料,拥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公司本次获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的认可证书,彰显了客户对公司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综合性能表现的高度认可,将进一步促进公司与客户的深入合作,巩固公司在该产品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公司免热处理合金材料的市场推广奠定基础。 零部件定点 立中集团表示,公司子公司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中车轮”)于近日收到某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定点通知函,立中车轮被确定为该项目的定点单位,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开始量产,项目生命周期五年,预计项目周期内销售金额约8.4亿元;同时本次定点项目为客户最新产品,不排除后续其它项目共同使用产品的可能性。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公司以“汽车新材料和轻量化零部件全球供应商”为市场定位,深耕铝合金及铝合金轻量化产品近40年,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本次获得某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项目定点,进一步彰显了客户对公司在铝合金车轮产品开发设计、技术质量、生产保障能力的认可,是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表现,有利于持续推动公司铝合金车轮和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合金等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业务布局和快速发展。 2、该项目预计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风险提示: 1、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开始量产,项目生命周期五年,预计项目周期内销售金额约8.4亿元;同时本次定点项目为客户最新产品,不排除后续其它项目共同使用产品的可能性。 2、客户的零部件定点通知是客户对公司指定铝合金车轮开发和供货资格的认可,不构成最终订单或销售合同,产品的实际供货时间、供货价格、供货数量以正式供货协议或销售订单为准,存在不确定性影响。 3、宏观经济形势、汽车市场整体情况、相应车型开发进展等因素均可能会对主机厂生产计划和需求构成影响,进而对供货量带来不确定性。
SMM3月7日讯: 2023年2月国内主要镍基合金企业纯镍耗量共计5962吨,环比1月下调2.01%。2月纯镍耗用量出现小幅回落基本符合预期,主因春节前多数合金企业已进行假期备库,预计2月中旬左右厂库才进入低位,因此整体来看2月期间合金企业采购需求并不强烈。预计2023年3月镍基合金板块纯镍耗量增加至6425吨,环比2月上调7.77%,主因纯镍供给端或出现相对宽松预期镍价进一步下行。预计3月合金企业生产利润挤压问题或将得到缓解。 【更多内容请订阅SMM镍研究组产品《镍产业链高端报告》、《不锈钢炉料报告》,获取最新镍矿、镍生铁(中国+印尼)、电解镍、硫酸镍、铬矿、铬铁、不锈钢(中国+印尼)相关数据分析及行情解析!订购、试阅请致电021-51666921,联系人:何思瑶】
SMM2月9日讯: 2023年1月国内主要镍基合金纯镍耗量共计6084吨,环比12月上升1.35%。1月纯镍耗用量仅小幅增加基本符合预期,12月份受疫情放开政策导致行业开工率下行,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部分企业停产纯镍用量下降。 进入2月,预计2023年2月镍基合金板块纯镍耗量增加至6575吨,环比上调8.07%。但据SMM调研了解,企业普遍不看好2月合金订单情况,主因镍价目前仍于高位下游客户观望情绪较重,从而合金企业采取主动减产策略。因此2月纯镍耗用量上升主因春节后复工原因,而非订单情况向好。 【更多内容请订阅SMM镍研究组产品《镍产业链高端报告》、《不锈钢炉料报告》,获取最新镍矿、镍生铁(中国+印尼)、电解镍、硫酸镍、铬矿、铬铁、不锈钢(中国+印尼)相关数据分析及行情解析!订购、试阅请致电021-51666921,联系人:何思瑶】
1月12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玉金透露,C919大飞机必将提速扩产。目前第一批订单在东航,多家航空公司都在争取订单。C919规划未来五年,年产能计划到达150架,现在已经有1200多架的订单,产能进入成熟期,必然会有质的升级。机构预计2030-2040年,随着全产业链的逐步成熟,飞机运营、配套维修能力的完善,市占率逐步提升,国产大飞机也有望迎来的黄金时期。相关标的:中航西飞(000768.SZ)、光威复材(300699.SZ)、爱乐达(300696.SZ)、中航高科(600862.SH)、航发控制(000738.SZ)。 C919大飞机是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一款168-190座级窄体干线客机,专为短程到中程的航线设计,属于单通道150座级,标配168个座位,最多可容纳190个座位。此前2022年12月29日,中国商飞公司向市场交付第100架ARJ21飞机,国产喷气支线客机迎来了批量化生产、规模化运营、系列化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国产大飞机C919正进行密集验证飞行,C919飞机完成航线验证飞行后,中国民航局将对验证结果进行审定和检查,确认东航具备安全运行C919飞机能力之后,颁发相应运营许可,中国东航争取在2023年春将C919正式投入商业载客运营。 1月10日,上海市科委发布《2022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C919大型客机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CR929客机加快研制,已完成首轮需求验证,首批飞机级和系统级需求验证率达98%,持续开展复材机身研制。 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23-2027年中国大飞机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空客交付民用客机数量占比全球民用客机总量达到60%;波音交付数量占比达到32%;中国商飞交付占比仅为2%。未来在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进展不断加快背景下,波音与空客在全球民用客机市场的垄断格局有望被打破,国产型号市占率将不断提升,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据中国商飞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接收民航客机9284架(其中支线客机958架、单通道客机6288架、双通道客机2038架),市场总价值超9万亿元。 中泰证券表示,随着机电、航电系统相关设备、零件的国产化,中国民航大飞机的制造体系将会在培育起来的国际国内市场中,真正走向成熟。C919预计未来20年年均拉动超600亿元市场。 中航证券预计,2030-2040年随着全产业链的逐步成熟,飞机运营、配套维修能力的完善,市占率逐步提升,国产大飞机也有望迎来的黄金时期。 信达证券指出,发展大飞机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带动效应,大飞机产业链蓄势待发。该行建议的受益标的包括:1)机体结构产业链:大部段(中航西飞/洪都航空/中直股份)、零部件加工(中航重机/爱乐达)、钛合金(西部超导/宝钛股份)、碳纤维(中航高科/光威复材/楚江新材)。2)机载系统产业链:系统供应商(中航机电/中航电子)、元器件(中航光电/航天电器)、刹车盘/系统(北摩高科/博云新材)。3)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主机厂(航发动力)、核心配套(航发控制、航发科技)、高温合金(抚顺特钢、钢研高纳)等。 相关概念股: 中航西飞(000768.SZ):公司是C919飞机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目前承担着C919飞机外翼翼盒、中机身(含中央翼)、襟翼、副翼、缝翼等部件的研制生产任务。 光威复材(300699.SZ):公司是碳纤维龙头企业之一,参与C919的PCD适航认证,并获得预批准。 爱乐达(300696.SZ):公司主要从事军用飞机和民用客机零部件的精密制造,以及航空地面工装的设计制造业务。产品涉及中航工业下属企业的多种机型,以及中国商飞C919、ARJ21,中航通飞AG600,波音B737、B737-Max、B747-8、B787-9,空客A320、A350,以色列G280公务机、B737\B767客改货,意航ATR等机型。 中航高科(600862.SH):公司大力推进航空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轨道交通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以C919方向舵等复合材料结构为应用目标,突破了国产树脂和T300级碳纤维预浸料关键技术。 航发控制(000738.SZ):公司为国内唯一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制、生产和试验基地。根据国家部署,公司一直积极参与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装备机型包含C919等。
SMM1月11日讯: 2022年12月国内主要镍基合金纯镍耗量共计6002吨,较上月出现大幅增加主因2023年度SMM对调研企业进行样本扩容。12月期间镍价持续飙升且再创半年来新高,据SMM调研所了解合金行业下游多持观望态度从而部分企业订单情况不及预期;其次受12月期间疫情放开政策所影响生产企业多数员工感染新冠从而企业开工率出现下移纯镍耗量出现明显下行。 预计2023年1月镍基合金板块纯镍耗量增加至6610吨,环比上调9.81%。1月纯镍用量出现反弹基本符合预期,主因下游企业春节期间正常排产。其次,12月期间受不可控因素导致合金开工率下滑,进入1月合金企业将恢复正常排产。 【更多内容请订阅SMM镍研究组产品《镍产业链高端报告》、《不锈钢炉料报告》,获取最新镍矿、镍生铁(中国+印尼)、电解镍、硫酸镍、铬矿、铬铁、不锈钢(中国+印尼)相关数据分析及行情解析!订购、试阅请致电021-51666921,联系人:何思瑶】
SMM12月8日讯: 2022年11月国内主要镍基合金厂家产量共计8795吨,环比上涨2.55%。纯镍耗用量总计4229吨环上涨2.87%,11月份镍基合金产量以及纯镍耗用量小幅回暖基本符合预期。11月期间受美国10月CPI数据回落、印尼征收关税、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复工复产预期强烈等一系列宏观、消息面利多影响镍价屡创新高,在此背景下国内小部分合金企业订单受高镍价所影响出现下行纯镍用量小幅回落,但据SMM调研了解核电、军工订单较为持稳且延续增加趋势,受此影响11月合金行业纯镍用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 预计2022年12月镍基合金产量8251吨,纯镍耗用量预计3959吨。目前已临近年关受合金行业下游的工作周期特殊性原因,下游企业春节放假时间多集中于春节前或后1个月的范围内,因此在此期间合金订单情况或出现小幅下降,多数合金企业12月纯镍耗量均出现下降预期。 【更多内容请订阅SMM镍研究组产品《镍产业链高端报告》、《不锈钢炉料报告》,获取最新镍矿、镍生铁(中国+印尼)、电解镍、硫酸镍、铬矿、铬铁、不锈钢(中国+印尼)相关数据分析及行情解析!订购、试阅请致电021-51666921,联系人:何思瑶】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