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国家统计局9月30日消息,9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继续加快。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解读2025年9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回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解读2025年9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5年9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首席统计师霍丽慧进行了解读。 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扩张略有加快。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回升 9月份,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PMI升至49.8%,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一)企业生产扩张加快。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升至近6个月高点,制造业生产活动较为活跃;新订单指数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从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4.0%,产需释放较快;木材加工及家具、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受制造业生产回升带动,企业加快原材料采购,采购量指数升至51.6%。 (二)小型企业PMI回升。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保持平稳扩张态势;中型企业PMI为48.8%,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基本平稳;小型企业PMI为48.2%,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三)三大重点行业较快扩张。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9%、51.6%和50.6%,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同时上述重点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企业供需两端较为活跃;高耗能行业PMI为47.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 (四)市场预期持续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预期向好。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相关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较强。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 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非制造业业务总量总体稳定。 (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从行业看,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受暑期效应消退影响,与居民出行消费密切相关的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落至临界点以下。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3%,今年以来始终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稳定乐观。 (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回升。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建筑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2.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建筑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有所改善。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保持扩张 9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继续加快。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1.9%和50.0%。
华泰证券指出,近期全球制造业PMI出现持续反弹,1月达到50,为17个月以来首次回升到荣枯线,全球制造业或结束持续2年左右的下行周期。本文分析了全球制造业PMI回升背后的原因和潜在持续性。我们认为,由于此前制造业PMI底部较高、目前回升主要由温和补库推动,且考虑到利率水平和绝对库存水平仍偏高,所以本轮回升幅度可能相对温和,后续持续性主要看中美制造业产能周期的综合强度。 一、近期全球制造业PMI持续反弹 全球制造业周期或将结束长达2年的下行周期。2024年1月全球制造业PMI 17个月来首次回升至50的荣枯线;全球制造业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也回升至2022年年中以来的高点。同期,全球出口增速也企稳回升。根据韩国、中国台湾和巴西出口数据来看,1月全球名义出口增速有望继续恢复。 二、全球制造业周期企稳,名义出口可能目前主要由库存周期推动 1.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主要央行普遍放缓或停止加息,利率“见顶”降低了垒库成本和不确定性。同时,10年期美债和德债收益率相对2023年10月高点一度回落67bp、50bp至4.31%、2.46%。 2. 全球制造业去库存有所放缓,此前高企的隐性库存水平明显下降。如我们在《全球隐性库存周期与消失的外贸订单》(2022/8/23)中分析,疫情带来的供给瓶颈和高通胀推升了“隐性库存”,目前库存水平已经“正常化”。从美国库存数据来看,库存变动对美国增长的拖累也明显缓解。 3. 2023年下半年来PPI有所企稳,一方面,出口价格指数企稳推高名义出口,另一方面,价格止跌降低垒库的不确定性。2023年下半年油价同比低位回升,而美元指数同比高位回落,两者共同推高了出口价格和名义出口增速。 4. 美日制造业企业资本开支上行有望边际提振企业部门商品需求,居民部门商品消费也有所修复。2023年四季度以来美日企业的设备投资,尤其是计算机相关的高附加值设备需求较强。此外,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回升支持商品消费。 三、本轮制造业周期修复幅度可能较为温和,但边际支撑中国出口 首先,当前实际利率的绝对水平仍然偏高。尽管降息周期可能开启,但经济韧性较强或导致美欧降息速度偏慢,从而使得短期政策利率回落较慢。此外,通胀回落推高实际利率,抑制企业加库存。 其次,去库存速度虽然放缓,但绝对库存水平偏高抑制企业库存周期。从美国企业库存销售比来看,制造商和批发商均接近或略高于2019年水平。 第三,本轮制造业PMI回升主要由补库推动,且此前底部相对较高,回升空间或有限。参考二战后美国经验,PMI底部越高,PMI修复越温和。 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继续上升,制造业周期温和回升有望支撑中国出口增长,往前看,后续持续性主要看中美制造业产能周期的综合强度。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超预期回落,海外央行超预期鹰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今天公布1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较上月小幅回升,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2%,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下降势头。 1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7%,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小幅上升,显示非制造业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趋稳恢复趋势。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就2024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进行了解读。 2024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景气度有所回升。 新订单指数为49.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为47.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下降。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持续加快。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延续平稳扩张走势。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9%,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铁路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及以上高位景气区间;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新订单指数为47.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降幅持续收窄。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3.9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7.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6%,与上月持平,仍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继续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4%,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7%,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保持乐观。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9%,比上月下降3.8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3%,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持续扩张。 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有所加快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4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4年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2%、50.7%和50.9%,比上月上升0.2、0.3和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 1月份,制造业PMI小幅回升至49.2%,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一)生产指数扩张加快。生产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升至近4个月以来的高点。从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医药等行业生产指数位于53.0%以上,相关行业生产扩张较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生产指数位于收缩区间,企业生产活动放缓。 (二)新订单指数有所回升。新订单指数为49.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外部需求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市场内外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3%、50.2%和50.3%,均位于临界点以上;高耗能行业新订单指数为47.0%,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市场需求仍显不足。 (三)大型企业PMI升至扩张区间。大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回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型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或超过80.0%,企业产能释放较快;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小型企业PMI为47.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较低。 (四)企业预期基本稳定。受春节假期临近及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影响,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0%,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信心总体稳定。从行业看,医药、专用设备、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56.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预期更为乐观。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有所加快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延续平稳扩张走势。 (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扩张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从行业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4个,服务业景气面有所扩大。在节日效应带动下,居民出行消费意愿增强,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扩张区间,市场活跃度有所回升;铁路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及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同时,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位运行,景气水平偏弱。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3%,与上月基本持平,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信心稳定。 (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落。受冬季低温天气及春节假日临近等因素影响,建筑业进入施工淡季,商务活动指数为53.9%,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9%,持续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建筑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较强。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持续扩张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保持扩张。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1.3%和50.7%。
今日,年内最后一期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2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7.0%,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最低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1.6%和42.6%,分别比上月下降5.1%、4.5%。 “12月份,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比上月有所下降,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受访人士表示,受疫情干扰,制造业PMI指数在收缩区间延续下行,短期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12月PPI同比仍将为负。但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好转,随着一揽子政策持续落地,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更多服务业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明年我国PMI总体呈稳步上行趋势。 疫情拖累制造业PMI明显,影响生产、物流、物流等环节 “短期疫情对生产生活(供需两端)干扰明显,由于疫情导致劳动力短期出现缺口,影响了制造业生产、物流等环节,导致生产活动下滑,从四季度PMI指数看,四季度经济景气度有所回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有数据显示,12月份在调查的制造业企业中,反映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比重为56.3%,高于上月15.5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4.6%和43.9%,低于上月3.2和2.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放缓,产品订货量有所下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新订单指数下降,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数量上升后,居民消费受到较大影响,制造业下游需求减弱;伴随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现,外需也在走弱。 受疫情短期影响,制造业企业员工到岗率明显不足。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4.8%,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下拉本月制造业PMI 0.5个百分点。 此外,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降至40.1%。“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人力不足,配送时间有所延长。”赵庆河说。 从价格指数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6%,高于上月0.9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9.0%,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均有所回升。 周茂华表示,在短期需求放缓情况下,出厂价格走高,更多体现上下游成本传导,需要防范潜在输入型通胀。 王青指出,12月出厂价格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结合上年同期工业品价格基数偏高,预计12月PPI同比仍将为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月制造业PMI有所回落,但农副食品加工、医药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PMI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同时,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 周茂华也表示,随着一揽子政策持续落地,房地产逐步企稳复苏,后续经济活动加快恢复,内需复苏带动制造业扩张完全可以预期。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探新低,预计更多服务业出现大幅反弹 数据显示,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6%,比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创下年内新低,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下降。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但仍处在高景气区间。 “表明当前基建投资稳增长力度较大。这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影响。预计四季度及2023年初基建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两位数增长水平。这也是短期内宏观政策加力稳增长的最直接体现。”王青说。 此外,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9.4%,比上月下降5.7个百分点,也创下年内新低。 王青表示,12月服务业PMI指数大幅下滑,符合疫情波动影响加大的一般规律。其中,接触型服务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不过,航空运输业明显修复,这或预示着若一季度末疫情影响全面退去,更多服务业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受疫情高峰影响,消费、房地产投资大概率面临一定程度冲击。加上出口增速的下行,制造业投资增速大概率也将下行。预计2023年1-2月,我国PMI大概率继续位于荣枯线之下,1-4季度总体呈稳步上行趋势。 王青认为,受短期疫情加剧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加力稳增长。短期内基建投资仍将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主要抓手。 “不排除2023年一季度监管层引导5年期LPR报价下调的可能。不过,在2023年经济增速回升前景较为明朗的趋势下,明年初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王青说。
随着供应链瓶颈缓解和通胀放缓,欧元区制造业的衰退正在缓和,这表明该地区的经济衰退可能没有人们担心的那么严重。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2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47.8,好于市场预期的47.1和前值47.1;欧元区12月Markit综合PMI初值为48.8,好于市场预期的48和前值47.8。 尽管仍低于荣枯线50,但欧元区制造业PMI已连续两个月有所回升。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首席商业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尽管12月商业活动的进一步下降预示着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大,但调查也显示,任何经济衰退都将比几个月前所认为的要更加温和。” Chris Williamson表示,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第四季度的收缩幅度可能会“略低于0.2%”,并且有迹象表明,在明年第一季度,GDP收缩幅度会进一步缩窄。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周四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可能会出现“短暂而轻微”的衰退。尽管欧洲央行在周四加息50个基点之后表示将进一步加息,且该地区能源危机仍旧存在,但由于对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乐观态度,欧洲经济的前景已变得比之前乐观。 受供应状况改善和能源短缺担忧消退的推动,德国制造业有所回暖,德国12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7.4,好于市场预期的46.3和前值46.2。不过,尽管法国制造业有所改善,12月制造业PMI初值由上月的48.3回升至48.9,但由于服务业PMI由上月的49.3大幅下滑至48.1,导致综合PMI由上月的48.7降至48,这表明法国的经济下滑程度进一步加深。 按行业来看,化工、塑料和基础资源企业,以及金融服务部门的下滑幅度最大,运输业也有明显下降,但旅游业和娱乐业有所改善。此外,由于客户需求减弱,欧元区企业的新订单连续第六个月下降。Chris Williamson表示,尽管通胀的前景令人鼓舞,但不利的一面在于,需求下降导致企业及其供应商的定价能力下降,商业情绪总体上仍然低迷。“随着2022年即将结束,仍然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任何有意义的增长恢复。”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