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美东时间周日,高盛研究团队发布名为《奏响中国现金交响乐中的回报乐章(China Strategy: Orchestrating Returns in China's Cash Symphony)》的报告。 报告称,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在岸和离岸上市公司将派发共计3万亿元人民币的股息,派息规模将达到历史新高。 高盛还表示,在当下低息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派息/回购规模增长将吸引更多投资者,企业估值也有望水涨船高。 中国上市公司派息规模有望创新高 高盛称,2024年,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4300多家中国公司共派发了2.7万亿元人民币。而今年,高盛预计中国上市公司派息规模将在去年基础上增长10%至3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上市公司的派息规模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政策指导方针鼓励上市公司派发多次股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即《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该指导方针指出,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 高盛在报告中写道: “在2024年4月新‘国九条’发布后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加上强劲的现金流和大量的现金储备,中国上市公司在2024年为股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现金回报。 “展望未来, 我们预计到2025年,股息/回购总额将达到3万亿元/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 35%) ,尽管不同的财务特征会影响回报方式的选择。” 高盛表示,在新“国九条”的推动下,超过200家公司自2020年以来首次派发股息,1080家在内地上市的公司在2024年派发了中期或特别股息。 高盛还表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息支付率去年达到39%,高于2023年的37%,也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31%。 高盛表示,在金融、能源、电信和公用事业等被视为传统行业或国有企业主导的行业,企业更倾向于将派息作为向股东返还资本的主要方式。 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64%的创纪录低点。高盛在报告中写到:“上市公司的慷慨派息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并被视为在低利率环境下获得比债券更高回报的一种方式。” 高盛还在报告中指出,派息和回购将明显有助于提升企业估值。分析师在报告中写到: “平均而言,上市公司若将总现金支出的10%用于股息或回购,将有助于提升14%的公司估值。” 报告补充称, 如果中国上市公司派息率达到亚洲和欧洲的平均水平,未来10年中国内地上市股票的估值可能会上升15%至25%。
2025年春节前夕,A股市场迎来“分红雨”。 鼓励分红,是监管对上市公司的持续要求,特别是在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坚决落实新“国九条”关于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的部署要求,引导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过年发红包”。 多家上市公司以数据说话。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1月27日(按派息日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158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总金额高达2730.54亿元,是去年同期(派息日2024年1月1日至1月27日)的11.97亿元的228倍,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这其中,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分别贡献了2447亿元、282.75亿元和7882万元。 从行业分布看,银行、食品饮料行业分红表现突出。四大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以511.09亿元居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食品饮料行业则以高每股派息为特色,五粮液每10股派25.76元,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白酒企业分红率普遍超50%。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2024年监管部门密集出台的分红新政持续发力的结果。从银行巨头到消费龙头,从主板到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春节前分红数据创历史新高 据有关统计,截至1月27日(按派息日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158家上市公司积极参与现金分红,分红金额总计高达2730.54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与2024年同期(仅7家实施分红,金额11.97亿元)相比,无论是参与企业数量还是分红规模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25年春节前实施分红的上市公司中,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分别贡献了2447亿元、282.75亿元和7882万元。其中,上交所69家公司的分红总额占比近90%,凭借主板大型金融机构的绝对优势成为绝对主力;深交所则依托消费和科技企业的活跃表现紧随其后,分红公司数量高达83家;北交所虽体量较小,但6家公司的分红实践标志着其市场成熟度的提升。 从板块分布看,主板上市公司以2656.98亿元的现金分红总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超97%;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贡献67.93亿元和4.85亿元,尽管金额较小,但较往年同期增幅显著。 制度设计重塑分红格局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坚决落实新“国九条”关于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的部署要求,引导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过年发红包”。“这一举措不仅是政策落地的体现,更是资本市场向投资者传递信心的重要信号。”吴清强调。 上市公司分红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也离不开2024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强力推动,监管层通过系列重磅文件,构建了从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全方位政策框架。 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提出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具体举措包括对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明确提出推动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鼓励上市公司在春节前结合未分配利润和当期业绩预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 9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董事会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情况,制定并披露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政策将市值管理与分红行为绑定,推动企业通过稳定分红提升市场信心。 12月,中国结算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对沪、深市场A股分红派息手续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即按照派发现金总额的0.5‰收取分红派息手续费,手续费金额超过150万元的部分予以免收。 一系列政策精准施策,构建了“制度约束+激励引导”的全方位体系。监管部门通过分层监管、奖惩并举,推动上市公司从“重融资”向“重回报”转型。政策效果在2025年春节前再次释放,分红公司数量从去年同期的7家跃升至158家,总金额从11.97亿元飙升至2730.54亿元。 银行与食品饮料表现突出,银行“稳”、消费“高” 从行业看,银行板块以压倒性优势成为分红主力。在“分红总金额前20”榜单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包揽前六名,合计分红金额达2047亿元,占全市场分红总额的75%。其中,工商银行以511.09亿元居首,建设银行以492.52亿元紧随其后。高分红背后,银行业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监管对金融企业回报股东的要求形成共振。 食品饮料行业则以“高每股派息”脱颖而出。在“每股派息前20”榜单中,五粮液、山西汾酒、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四家酒企占据前四席,派息方案均在“每10股派13元”以上。其中,五粮液以“每10股派25.76元”登顶,分红总金额近100亿元,创下白酒行业2025年春节前分红纪录。消费龙头通过高分红传递业绩信心,成为吸引长期资金的重要策略。 东吴证券相关研究表示,品牌酒企资本开支回落,且现金流保持优秀,大部分白酒企业具备提升分红的充足条件,今年以来,白酒领衔推出包含高分红内容的2024-2026三年分红回报计划,分红率普遍承诺在70%以上,甚至承诺分红绝对金额。 此外,宁德时代(每10股派12.3元)、长江电力(每10股派2.1元)等新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亦跻身前列,显示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的均衡发展格局。
在政策鼓励下,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热情持续提升。Choice数据显示, 2023年有349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红,分红总额达2.03万亿元 ,继2022年分红2.04万亿元后,再破2万亿元关口。多家龙头公司出手“阔绰”,大手笔现金分红频现。 注:按照除权除息日取的上市公司区间现金分红总额 从上市公司分红金额来看, 年内共有30股分红超百亿 。其中, 工商银行为年内分红金额最高个股,为1081.69亿元 ,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分红金额为972.54亿元。中国石油排在第三位,分红金额为786.99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红金额均超六百亿,位列第四、第五。A股市值“一哥”的贵州茅台位居第六,年内分红金额达565.5亿元(包括240.01亿元的特别分红)。排名第七至第十位的个股分别为中国神华、中国移动、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具体情况如下: 从行业分布来看,2023年分红金额超百亿的个股较为 集中的分布在银行、石油石化、食品饮料、煤炭 等领域。 工商银行是年内分红金额最高个股,为1081.69亿元 。12月21日下午,工商银行App挂出《调整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相关说明》,自2023年12月22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中银证券林媛媛在10月31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工商银行作为行业龙头,面对偏弱宏观环境和持续减费让利社会责任,前三季度报表持续保持较强韧性,反映工商银行强大业务实力。 中国石油排在第三位,分红金额为786.99亿元 。国金证券许隽逸等人在10月31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中国石油在央企改革的大背景下,经营指标的提升可以部分对冲原油价格的负面波动,中国石油的核心竞争力将持续体现。分析师预计2023-2025年中国石油归母净利润 为1703.41亿元/1751.64亿元/1802.61亿元。 作为A股市值“一哥”的贵州茅台,年内分红金额达565.5亿元 。贵州茅台12月29日公告,经初步核算,2023年度,公司生产茅台酒基酒约5.72万吨,系列酒基酒约4.29万吨;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3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贵州茅台Q3净利168.96亿元,据此计算, 预计Q4净利206.24亿元,环比增长22% 。华福证券刘畅等人在11月30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产品端,贵州茅台核心大单品飞天茅台稳定,非标及系列酒增长驱动力充足。 中国神华排在第七位,分红金额为506.65亿元。中国神华12月25日公告,清远一期2号机组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民生证券周泰等人在12月26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中国神华清远、岳阳机组投运,2024年发电量有望提升。中国神华电力储备项目仍然丰富,未来电力产能有望持续扩张。中国神华煤炭产能有望新增7670万吨/年,中期成长可期。 中国神华稳定高盈利+现金流充裕提供高分红,2022-2024年分红比例不低于60% 。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