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当地时间周四,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Maersk)公布第二季度业绩初步报告。报告显示,尽管第二季度全球地缘局势动荡,但马士基的营业利润仍然强于预期。 马士基公司高管称,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大部分地区航运需求表现强劲——除了美国。 马士基Q2业绩强劲 作为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的业绩一直被广泛认为是全球贸易的晴雨表。该公司公布的初步报告显示,公司第二季度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基本利润(EBITDA)为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4亿美元增长了约7%,也高于LSEG调查的分析师预期的19.7亿美元。 马士基还上调了2025年全年财务预期,称今年的基本EBITDA预计在80亿至95亿美元之间,高于此前60亿至90亿美元的预期。 该公司预计, 全球集装箱市场运量将增长2%至4%,高于此前预测的-1%至4% ,这表明全球(除北美外)的市场需求更具韧性。 该公司表示:“目前,红海的供应中断预计仍将持续全年。” 马士基表示,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近3%,至131亿美元。马士基首席执行官Vincent Clerc表示,该公司继续看到集装箱需求远远超出预期。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和本季度世界上 除美国以外 几乎所有地方的强劲出口增长推动的。事实上,美国的关税波动已经(对航运需求)产生了一些抑制作用,”克莱克表示, “但总体而言,我认为 在美国之外的市场,我们看到持续非常强劲的需求 ,这推动了我们今天能够实现的盈利和更新预测。” 值得一提的是,当马士基公布最新财报时,全球航运业正准备迎接一个贸易复杂的新时代,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宣布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10%至50%的更高关税。 目前,英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已经达成了比4月初宣布的关税更低的协议。欧盟则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将大多数欧盟商品的关税降至15%。 其他国家受到特朗普贸易战的打击更大。美国对来自巴西、瑞士、加拿大和印度的商品分别征收了50%、39%、35%和25%的关税。另外,特朗普还以印度接受俄罗斯原油为借口,额外加征25%的关税。
Alphaliner资料显示,在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三年期间,前十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的总运力增加了260万TEU,增幅为13%。 Alphaliner近期发布2022年船队变化概述,排名前十的船公司总市场占比保持稳定,目前占全球船队的85%,2020年初为84%。疫情时期,航运公司取得高额利润,航商各采取不同的船队策略,包括积极扩大市场占比到维持运力持平,甚至减少运力。 地中海(MSC)自超过马士基后,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运力增量最大,过去3年期间,运力增加83.2万TEU,增幅为22%。2022年,MSC运力增长7·5%,主要是通过二手船收购。 达飞目前为全球第三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疫情前排名第四,运力增长量仅次于MSC。过去3年达飞运力增加69.7万TEU,增幅26%,增长有一部分系得益于超级周期前订购、并于2020年至2021年交付的新船,而2022年其运力增长7.1%。 HMM为2020年至2022年运力增量第三高的船公司,增加42.8万TEU,从2020年1月全球排名第十上升到目前的第八。过去三年中,运力增长110%(其基数相对较小),在十大船公司中增幅最高。Alphaliner报告指出,其增长部分大多是在2020年完成,原因是十二艘新船交付,以及九艘取消租船合约的船舶被归还。HMM运力增长在2022年停滞,运力同比下降0.4%。 长荣海运目前为全球第六大船公司,2020年排名第七,在超级周期期间运力增长30%,38.5万TEU,增长几乎在2021至2022年。
在经历了连续28周螺旋式下降后,衡量从上海到多个全球目的地的集装箱货运即期运价的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迎来了新的进展。最新一期SCFI运价指数小幅上升0.46达到1107.55,终结了自6月10日以来的连续下滑。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8.1%,1107.55点接近2020年8月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在船公司大幅减并班之下,欧美航线虽然农历春节前调整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GRI)不成, 但欧洲航线因为出现爆舱现象,现货市场实收运价调升,美西线微涨;但是在成本线之上的地中海与美东运价则小跌,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公布的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微涨0.04%,报收于1107.55点。 货代从业者指出,美西航线目前现货市场运价在低档持稳,运价每大箱(40尺柜)1200-1350已经稳住,部分急货可以收到1500美元运价;美东航线持平,每大箱约2700-2900美元。 地中海航运、赫伯罗特、HMM、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等船公司都有通知欧洲航线现有运价顺延,美线GRI延1月15日,其他船公司也口头通知,因此目前运价水平会维持到1月14日,14日之后距离农历年不到一周,年后就进入大淡季,业界多估计1月15日应该不会做出超短期调涨。 全球航运业荣光不再,2023恐掀价格战 全球航运业在过去两年经历供应链困扰、运力受限及集装箱运价飙涨等状况后,2023年遭遇的情况将截然不同,至少从全球航运巨头的角度来看, 形势不容乐观,可能大打价格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集装箱即期运价从去年初开始下滑,下半年加速滑落。伦敦航运咨询机构Drewry的全球集装箱指数(WCI)到去年12月底累计暴跌77%,且可能进一步下跌,显示航商的创纪录获利时代终结。 船运公司今年大打价格战的可能性升高: 在需求面,有美国通胀和利率齐扬与欧洲能源危机造成经济衰退之虞的利空,在供应面,航运业正准备大规模接收新船只。 Drewry预估,除非延期交付船只,全球今年新增船舶运力将达约250万TEU,为历年最大。船公司将须同时应付全球贸易减少和船舶供应暴增等两大问题,除非航商结盟以减少航次、削减过多运力,并且说服客户签长约。 巴克莱分析师认为,运费要到全球经济改善、当前的去库存周期结束,以及疫情结束后消费者行为回归常态之后,才会回稳,此前航商须努力与客户谈判,维持长约运价。不过,协商不会太容易,因为合约运价将随着现货运价下滑。集装箱租赁和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Roeloffs认为,今年货代货主仍将维持观望,尤其是今年初。 华尔街日报指出,航运公司今年可能面临更汹涌的风浪,虽然仍能利用俄乌冲突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取得和客户协商的筹码,但当前荣景无疑已经结束。 SCFI集装箱运价指数 ●上海到欧洲航线: 尽管近期多项制造业数据显示欧洲地区经济表现仍然处于荣枯线以下,但与前期低位相比,已经有所回暖。供求关系略有改善,市场运价小幅反弹。每箱(20尺柜)运价1078美元,周涨29美元,上涨2.76%; ●上海到地中海线: 市场行情基本稳定,供求关系保持稳定,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小幅回落。每箱1850美元,周跌46美元,跌幅2.43%; 美国经济继续显示出放缓迹象,随着美联储表态在新的一年将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未来美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运输需求表现平淡,供求关系基本保持平衡,美西美东航线市场运价走势出现分化。 ●上海到美西航线: 每大箱运价1423美元,周涨5美元,上涨0.35%; ●上海到美东航线: 每大箱3067美元,周跌29美元,跌幅0.94%。 ●南美航线(桑托斯): 南美主要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在美联储加息周期,未来可能面临的经济风险较大。运输需求继续在低位徘徊,供需基本面疲软,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延续调整走势。每箱运价1433美元,周跌137元,下跌8.73%; ●东南亚线(新加坡): 每箱运价188美元,周跌1美元,跌幅0.53%。 ●波斯湾航线: 节前运输需求表现平稳,部分航商控制运力投放,供求关系总体平衡,市场运价小幅走高。运价为1173美元/TEU,较上期上涨1.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