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一要坚定信心。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二要担当尽责。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全球绿色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距。各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三要深化合作。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方。 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习近平强调,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国有决心、有信心兑现承诺。各方应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最新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现在宏观经济的重点是提振消费,提高投资的效率,但是社会中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和潜力,其中在绿色低碳转型投资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这方面投资的缺口还非常大。王信指出,低碳转型投资,气候适应投资,自然、生物多样性投资大有可为。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2021-2022年,全球气候投融资需求约4万亿美元,实际投资规模仅约1.27万亿美元。另外,为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2030年气候投融资规模应达年均9万亿美元。到203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气候减缓投资需要增加到每年2万亿美元,相当于这些经济体总投资的12%,大大高于目前的3%。 对于相关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王信认为,主要包括缺乏可持续金融的标准,金融的支持缺乏有效依据;信息披露不足,不利于对相关项目做出合理评估;缺乏激励约束;能力建设跟不上等。 针对我国如何大力推动低碳转型、气候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投资,王信指出,要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其中,转变观念,绿色低碳发展不仅仅是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传统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气候适应相关投资非常迫切。应将低碳转型纳入宏观经济分析和财政金融等政策框架,强化针对具体行业、地区低碳转型的跨部门政策协调。研究通过碳市场、碳税等手段形成合理碳价,有效引导更多资源支持低碳发展。 另外,要加快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制定和使用。王信表示,目前,首批四项转型金融标准技术上已较为成熟;第二批七项标准研制已启动。加快转型标准的落地使用。部分地方根据自身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探索制定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转型金融标准落地使用渐成潮流。下一步,积极推动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落地使用可持续金融标准,制定更多传统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等。此外,要大力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强化转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王信指出,要强化政策激励约束。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强化财政激励方面,利用国家增加超长期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适当调整专项债资金用途的契机,设立更多可持续发展基金,利用财政担保、贴息等方式,大力发展混合融资,撬动民间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将更多补贴用于环保和低碳转型,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也有利于促消费。 “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现在已经有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而且正在研究有关进一步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规模和使用的范围。下一阶段,随着转型金融的发展,可以考虑基于一定的标准,适时把转型贷款纳入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领域。”王信如是说。 王信还表示,要将促投资、消费与提高气候适应能力、维护民众安全健康紧密结合。强化和优化金融支持气候适应相关政策。
4月11日,云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云南省推动铝产业加快提升能效水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铝产业加快提升能效水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统筹延链补链强链和应对电力供需形势变化,在实施能效管理过程中,坚持优电优用、以发定用、动态优化原则,确保电力供需平稳有序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稳定企业预期,增强投资信心,促进铝产业持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装备、能效、环保、安全等水平,云南省发改委牵头起草了《云南省推动铝产业加快提升能效水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4月11日至2023年5月10日,为期30天。 云南省推动铝产业加快提升能效水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 电解铝企业能效管理规模确定的计算规则,围绕加快提高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铝精深加工深度、促进铝加工项目落地,顺应电解铝行业装备大型化、绿色低碳转型、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趋势,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设4个指标和加分项、扣分项。 鼓励电解铝企业参与电源建设和电煤保供,可根据电解铝企业电源建设出力情况、电煤保供贡献度,由省电力运行调度工作专班研究确定,适度调减负荷管理规模。鼓励电解铝企业与发电企业自主交易超过年度发电计划的燃煤发电量,交易电价超过燃煤基准价上浮20%的电量不作为负荷管理范围。燃煤发电企业完成年度发电计划之外还有发电能力的,鼓励电解铝企业通过自有渠道省外购煤,与发电企业协商进行来煤加工发电。 ► 云南省推动铝产业加快提升能效水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 (征求意见稿)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