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

  • 10月新势力销量战报:零跑首破7万蝉联销冠 银河单月狂卖12.7万

    金秋十月,汽车市场依旧火热,新势力整体销量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零跑、小鹏、鸿蒙智行等在交付量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巩固自身竞争力。 传统自主车企孵化“新势力”品牌也正展现出不容小觑的爆发力。方程豹、深蓝等品牌背靠成熟工业体系,不仅在销量上持续攀升,更通过密集的产品迭代构筑起愈发坚实的市场护城河,形成了与初代新势力分庭抗礼之势。 零跑、小鹏 刷新纪录,第二阵营加速追赶 10月,零跑汽车全系交付量突破7万辆大关,达到70289辆,同比增长超过84%,再次刷新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纪录,首次跻身单月交付7万辆俱乐部。这也是零跑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第8个月稳坐新势力品牌交付榜首,可见其持续的领跑优势。 今年前10个月,零跑累计交付量已达46.58万辆,为其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具体车型方面,中型SUV零跑C10全球销量在10月首次突破20000辆,凭借12.28万元起的亲民售价,在中型SUV细分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竞争力。 此外,零跑B01自7月上市以来,已连续3个月销量破万,累计交付超过35000辆;零跑C16当月交付9889辆,截止目前已经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连续14个月在20万元以内中大型SUV市场保持销量第一。 10月16日,零跑正式发布全域自研的旗舰D平台,并首发了全尺寸旗舰SUV零跑D19,品牌正式进军豪华旗舰市场;11月7日,零跑全新车型Lafa5将开启预售,主打年轻消费群体,另外,零跑A系列首款车型A10也将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进一步丰富其产品矩阵。 小鹏汽车在10月表现同样不俗,单月交付新车42013辆,同比增长76%,创下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并连续2个月交付量站稳4万辆。今年1-10月,小鹏累计交付量已达355209辆,同比大幅增长190%,可见小鹏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力。 车型方面,小鹏P7+持续热销,截至10月底累计交付超过80000辆,连续11个月蝉联15-20万元级别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小鹏G6、G7和G9组成的小鹏SUV家族在10月单月销量超过万辆,其中小鹏G6在1-10月累计交付突破65000辆,同比增长近60%。小鹏MONA M03在10月交付超15000辆,已经连续14个月单月交付破万,成为A级纯电轿车中最快达成20万辆整车下线的车型。 在全球化战略上,小鹏汽车10月在欧亚非市场取得新突破,成功进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柬埔寨、摩洛哥、突尼斯和卡塔尔七国市场,小鹏汽车全球化进程从快速布局转向扎实运营,致力于构建品牌力和本地化服务网络。 小鹏汽车已于11月初亮相了X9超级增程车型,该车以63.3度大电池搭配60L大油箱,综合续航达1602km,并经过全球复杂环境验证,其未来市场表现值得关注。 更引人注目的是,小鹏飞行汽车项目迎来实质性进展,其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工厂于11月3日试产并下线首辆“陆地航母”飞行器,该工厂年产能规划为1万辆,初期产能5000辆,在满产状态下,每30分钟可下线一辆飞行器,为未来出行方式开辟了新可能。 图片来源:鸿蒙智行 鸿蒙智行在10月创下双项纪录,单月交付新车68216辆,刷新历史新高,同时全系累计交付突破100万辆,从零到百万仅用时43个月,创下新势力品牌最快达成百万交付纪录,此外,鸿蒙智行当月成交均价达39万元。 这一成就不仅体现出鸿蒙智行的市场号召力,也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进步 具体到品牌,问界销量48788辆,同比增长43.84%;今年1-10月,累计为324991辆。其中,问界M7上市36天内交付量突破20000辆,官方透露其工厂已启动双班满负荷运转,预计11月产能将爬坡至每月20000-30000辆;问界M9则上市21个月全系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下50万元级以上车型的交付新纪录。 智界品牌10月销量12810辆,首次突破单月万辆大关,1-10月累计销售70587辆,主要得益于新款S7和R7组成的“双子星”矩阵,覆盖20-30万元主流市场。尚界品牌方面,尚界H5上市43天交付破万,目前,产能正稳步提升中。 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保持9月势头,达到40000辆以上,连续第2个月站稳这一高位,可见其产能交付的稳定性。目前,小米在售车型包括SU7、SU7 Ultra和YU7,为应对快速增长的需求,公司正全力扩大产能: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15万辆已接近极限,二期工厂具备同等产能并投入生产,三期工厂则在建设中,以确保供应跟得上市场步伐。 在渠道建设上,小米汽车10月新增22家门店,覆盖全国125个城市,门店总数达424家,业态涵盖体验店与交付中心,既满足用户试驾需求,也提升了交付效率。根据规划,11月小米计划新增17家门店,覆盖吉安、临汾等8座城市。截至10月底,小米汽车全国已有235家服务网点,覆盖140个城市,与门店网络形成互补,构建起从购车到售后的全链路服务体系,为销量增长提供保障。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蔚来公司在10月交付新车40397辆,同比增长92.6%,展现出多元品牌战略的成效。其中,蔚来品牌交付17143辆,环比增长24.9%,全新ES8自9月20日上市以来已经达成10000辆交付,创下4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交付破万的最快纪录。 乐道品牌交付17342辆,再创历史新高,乐道L90上市3个月累计交付33348辆,连续3个月位居纯电大型SUV销量第一,乐道品牌自成立以来,385天内实现了10万辆交付,可见品牌快速的市场渗透力。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5912辆,同样创下新高,在10万元级小车市场中表现强劲。 截至目前,蔚来公司累计交付新车913182辆,其中蔚来品牌占779319辆,乐道品牌占107621辆,firefly品牌占26242辆,整体矩阵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 理想汽车方面,10月交付新车31767辆,截至10月底,历史累计交付量达1462788辆。其中,理想i6上市后订单超过7万辆,远超预期。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正联合供应商解决产能问题,加快交付进度。 在全球化布局上,理想汽车10月在乌兹别克斯坦开设海外首家授权零售中心,销售理想L9、L7和L6等增程系列车型,并已经计划11月在哈萨克斯坦开设两家零售中心。对于理想出海策略,李想表示:“理想汽车会优先拓展中亚、中东、欧洲和亚太市场”。 渠道与服务网络方面,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551家零售中心,覆盖157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554家,覆盖225个城市;同时,全国已投入使用3508座理想超充站,拥有19417个充电桩,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补能体验。 银河单月12.7万,方程豹暴增415% 自主品牌孵化新势力方面,东风集团旗下双星奕派科技与岚图汽车,共同构成了东风在新能源领域进取的缩影。奕派科技延续了上月的良好势头,单月销量达到31107辆,实现34.9%的同比增长;1-10月累计销量同比增幅达43.6%。这一成绩得益于其日趋完善的产品矩阵,eπ007、eπ008、纳米01与纳米06四款核心车型协同发力。其中,纳米01自2024年1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十万大关。10月下旬,2026款eπ008五座版与2026款纳米01同步上市,进一步强化其产品力。 即将于11月10日上市的eπ007+更是备受关注,作为改款升级版本,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并引入高通骁龙8295P芯片,基于东风量子架构打造,提供增程与纯电双动力选择,以14.99万元起的预售价展现其市场潜力。 在战略合作层面,东风与华为的DH项目正加速推进,双方于10月下旬在武汉举行了联合高层决策会,明确以技术深度融合与机制化联动推动项目落地,推动华为最新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东风DH项目产品。据消息,东风方面项目团队目前已实现与华为从研发到市场的全流程高效协同。 同属东风体系的岚图汽车,10月销量为17218辆,已连续8个月销量过万,1-10月累计同比增长高达82%,岚图第30万辆整车即将于11月下线,发展势头稳健。在业务稳步推进的同时,岚图于10月2日正式递交赴港上市申请,上市工作步入实质性阶段。 产品层面,岚图梦想家与岚图FREE是销量主力。2026款岚图梦想家上市18小时大定订单便突破10000辆,且顶配乾崑Ultra版订单占比过半;新款岚图FREE自7月中旬上市后,月均销量从此前不足2000辆提升至约4700辆,增长显著。11月,搭载岚海智能超混和最新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的岚图泰山即将上市,将进一步丰富品牌产品阵容。 在渠道与服务建设上,岚图10月新增11家岚图空间店及9家全功能用户中心,覆盖18座城市。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 在高端细分市场,比亚迪旗下方程豹与腾势、仰望等品牌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高达31052辆,同比暴增415.3%,其中,9月上市的钛7表现惊人,在首个完整销售月贡献了20024的销量,占总销量64.5%,且成交均价超过21万元,彰显了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精准定位。豹3自上市以来也表现稳健,自6月起月销量稳定在8000辆以上。 自品牌诞生至今,方程豹汽车累计销量已达208464辆,成交均价逼近24万元,可见其已在20万元以上的市场区间牢牢站稳脚跟。 腾势汽车10月销售10135辆,1-10月累计销售125740辆,同比增长24.5%。其中,腾势D9依然是中流砥柱,单月贡献7062辆销量。10月下旬,腾势N8L正式上市,定位大六座安全豪华SUV,官方指导价区间为29.98万至32.98万元,较预售价下调2万元,全系配备2.0T超级混动系统与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系统,上市当月即售出1071辆,未来有望助力品牌突破2万门槛。 而定位于更高端的仰望品牌,10月售出654辆,1-10月累计销量已达3159辆。其中,仰望U8售出455辆,仰望U7和U9则分别贡献197辆和2辆。 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在10月延续9月攀升态势,单月销量达到13159辆,已连续2个月实现销量破万。其中,新一代智己LS6于9月上市即交付,上市27分钟大定突破10000辆,9月单月销量达到6429辆,相较此前老款车型不足3000辆的月销水平,实现了翻倍增长。 11月4日,智己首款旗舰大六座SUV——智己LS9迎来全球首发并开启预售,新车包括两个增程版本,全系标配800V架构、520线超视域激光雷达以及英伟达Thor芯片,预售权益价区间为33.69万至36.69万元,进一步向上开拓市场。 图片来源:吉利银河 吉利控股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可谓多点开花。吉利银河品牌10月单月销量达127476辆,同比大增101%,再创历史新高,其2025年1-10月累计销量已突破1002461辆,成为业内最快达成年度百万销量成就的新能源品牌。这一辉煌战绩的背后,是吉利银河“爆款矩阵”的全面发力,旗下七款车型均实现了“万辆级”交付。其中,吉利星愿以45328辆的销量零跑;银河A7与E5分别交付15888辆、15753辆;熊猫mini贡献了15534辆;9月中旬上市的银河M9,在首个完整月销量达到10031辆,且在本月初迎来了第20000辆量产车的正式下线。 极氪科技10月销量为61636辆,同比增长9.8%,环比增长20.5%,单月销量首次突破六万辆大关。其中,极氪品牌贡献21423辆,其主销车型包括极氪7X、007与001等。领克品牌10月销量为40213辆,领克900上市6个月交付量已突破四万辆,全新领克08 EM-P上市30天整车下线超万辆。 10月,极氪推出了焕新极氪001和焕新极氪7X两款车型,其中,焕新极氪001上市后锁单量快速破万,售价26.98万元起,标配900V架构与全球首创浩瀚星空顶,CLTC续航最长可达810公里;焕新极氪7X售价22.98万元起,升级900V高压架构,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U芯片,零百加速最快2.98秒,CLTC续航最长可达802公里,两者均标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系统,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长安汽车集团10月整体销量达278000辆,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板块表现突出,销量为119000辆,同比增长36%,海外销量58000辆,同比增长25%。从旗下品牌看,深蓝汽车10月全球销量达36792辆,其中深蓝S05全球销量超过20000辆,国内与海外市场分别贡献14068辆和6033辆。深蓝汽车1-10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高达57.1%,增势迅猛。 图片来源:长安启源 长安启源10月销量为36378辆,已连续3个月单月销量突破三万,展现出强劲且高质量的增长态势。其中,长安启源Q07在10月销量达11637辆,自4月发布至今累计销量已达79935辆。 阿维塔品牌10月销量为13506辆,阿维塔12四激光版于10月正式上市,限时权益价25.99万元起。此外,阿维塔06 Elite版于11月3日上市,推出增程与纯电两款车型,现金权益后到手价分别为20.49万元和21.49万元,进一步完善了产品价格覆盖。 奇瑞集团10月销售数据同样亮眼,全集团销量达281161辆,同比增长3.3%,1-10月累计销量达2288929辆,同比增长13%,创下历史同期最佳业绩。其新能源转型步伐稳步向前,10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10346辆,同比增长54.7%,首次实现单月新能源销量突破11万辆;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697891辆,同比大幅增长73.1%,规模稳居行业前五。 从品牌来看,星途品牌10月销售9494辆,1-10月累计97445辆;iCAR品牌10月销售12393辆,1-10月累计79023辆;智界品牌10月销售12810辆,1-10月累计70587辆,共同构成了奇瑞新能源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北汽新能源与广汽埃安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北汽新能源10月销量为30542辆,同比增长112%;其旗下的极狐汽车10月销量达23387辆,同比增长110%。广汽埃安10月销量为27014辆,相较去年同期的40052辆,同比下滑32.55%,环比今年9月的29113辆下降7.2%。 结语: 从零跑的连续领跑到小鹏的飞行汽车突破,从鸿蒙智行的百万里程碑到小米的渠道扩张,以及蔚来的多品牌协同和理想的出海加速,新势力的销量竞争不只是一场数字竞赛,更折射出行业在技术创新、产能提升和全球化拓展上的角逐。 自主车企孵化的“新势力”品牌则凭借母公司的技术积淀、供应链支持和资金优势,在产品定位、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上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奕派、岚图稳健上行,方程豹、仰望向上寻求品牌突破,吉利银河、长安深蓝与启源规模放量……这一阵营的集体崛起,不仅重塑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更预示着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愈发多元与深化 随着年终临近,各品牌的角逐将进一步加剧,来年座次如何,就看年内的冲刺了。

  • “新汽车”5月交付量集体大涨:鸿蒙智行创新高、小米YU7拟于7月量产

    不同于一季度的跌宕起伏,财联社记者统计的由传统车企孵化及ICT跨界诞生的新品牌进入二季度后迎来集体上扬,这一趋势在5月尤为明显。 6月1日,小米汽车率先公布5月成绩单——单月交付量超28000辆,与4月表现基本持平,今年以来累计销量超13万辆。“我们正在全力为小米YU7大规模量产做准备,预计7月份量产。”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6月限时购车权益包括碳纤维运动方向盘+碳纤维中控台饰板+碳纤维前排座椅背板免费送、五年基础保养免费送以及HAD端到端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 在5月31日举办的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完成“五界”首次“同框”的鸿蒙智行,时隔两个月再度披露单月销量数据,并以44,454辆的成绩创单月交付量新高。 具体到品牌及单一车型,问界M9 2025款、问界M8、问界新M7、问界新M5 Ultra分别交付15,481辆、12,116辆,4,139辆及4,889辆;智界R7交付5,124辆,2025年累计交付量38,904辆;享界S9增程版交付超2000辆;刚刚上市的尊界S800在24小时内大定突破1600辆。 “(尊界S800)大定订单中有超过70%来自于售价101.8万元的顶配车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透露。 极氪、领克合并后的极氪科技5月销量46,538辆,同比增长15.2%,环比增长12.64%,连续三个月销量超4万辆。其中,极氪品牌5月销量18,908辆,领克品牌销量27,630辆。排名第四的广汽埃安5月销量26,777辆,同比跌幅超三成,环比未能实现反弹。 同为第三梯队的阿维塔、岚图汽车5月交出“同比大涨”的答卷,两个品牌已连续三个月稳居“万辆俱乐部”。岚图汽车CEO卢放透露,搭载华为ADS4与鸿蒙座舱5的岚图FREE+将于6月底开启预售。 “5月汽车市场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各地车展密集启动叠加‘五一’假期效应,自驾游与结婚季等家庭购车需求集中释放,推动终端客流显著冲高。同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与地方促消费措施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情。综合政策红利释放与终端促销节奏,预计5月乘用车终端销量约185万辆。”展望今年上半年“收官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在半年目标冲刺、端午节及“618”活动刺激、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及新车集中上市的推动下,消费信心回升,市场活力有望改善。

  • 车市告别“最低谷” 问界M9交付超6000辆、“新实力”3月集体反弹

    经历2月车市“最低谷”后,由传统车企孵化而生的造车“新实力”在3月集体迎来明显反弹。 4月1日,AITO问界率先公布3月成绩单。AITO全系交付新车31,727辆,环比增长50.07%。具体到单一车型,问界新M7继续保持火热状态,单月交付新车24,598辆,上市累计交付量超过12万辆;问界M9单月交付新车6,243辆,位居中国新势力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第一。同日鸿蒙智行App显示,问界新M7入门版车型——M7 Plus大五座后驱版售价下调2万元,至22.98万元。 AITO问界品牌旗下爆款车型的强势亦拉升了赛力斯汽车的销量表现。赛力斯最新公告显示,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7,730辆,同比增长225.81%。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24,986辆,同比增长579.15%;2024年第一季度,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94,825辆,同比增长374.77%。 随后公布销量的广汽埃安,在3月份重新拿回了“新实力”阵营领头羊的位置,单月销量为32,530辆,环比增长95.07%,同比增长344.43%。广汽埃安同时表示,埃安、昊铂双品牌新产品即将正式发布。 岚图3月交付6,122辆,环比增长92.39%,同比增长102.25%;1-3月累计销量16,345辆,同比增长187.66%。岚图在上个月最重磅的事情莫过于与华为鸿蒙生态的签约,作为行业首个车企,岚图与华为宣布于3月15日达成鸿蒙生态合作,双方将基于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启动App的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处于第二梯队的“新实力”亦出现明显环比上扬。深蓝汽车交付13,048辆,环比增长30.56%,同比增长52.29%;极氪交付13,012辆,环比增长73.26%,同比增长95.29%,今年前三个月累计交付33,059辆,同比增长117.01%。极氪方面表示,全新极氪001上市首月大定已突破3万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显示,2024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3%,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8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 “3月,车企及经销商陆续举行车展等促销活动,以及众多新车型陆续开始上市,吸引消费者进店看车。部分地区进入农忙,经销商客流及成交率下降,车市整体销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综合预计,3月车市低于预期,预计乘用车终端销量在165万辆左右。”展望4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4月车市将平稳运行。“天气转暖,多地开展春季车展,小米等车企重磅新车上市,带来利好。清明节受风俗影响、农耕忙碌及假期出行,导致4月购车需求驱动力不足,经销商预计市场需求及销量环比微降。”

  • L8、L9交付量双双破万 理想汽车股价何时跟上销售?

    进入2023年,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开始陆续披露2022年12月汽车交付量及全年交付量数据。继12月9日发布2022年Q3季度财报后,理想汽车也在2023年1月18日披露了其汽车交付数据。 据了解,2022年12月,理想汽车月交付量达到21233辆,同比增长50.7%,环比增长41.2%,并创下其单月交付最高记录;与此同时,理想汽车2022全年累计交付量达到133246辆,比2021年增长47.2%以上。 其中,在理想汽车披露的交付数据中提到,目前理想L9和理想L8两款车型的交付量均超过了10000辆,理想L9从9月-12月连续四个月成为中国大型SUV销量冠军,理想L8也成为12月中国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在热销车型带动下,理想汽车能否在2023年的二级市场打个翻身仗,显然值得投资者关注。 当股价“跟不上”交付量 “新能源车的未来在于纯电,只有等纯电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燃油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才能拥抱未来。” 如今,在对新能源车的讨论中,不乏这种格局超大的论调,然而在现实当中却无论如何很难回避在纯电车使用中的两大痛点——令人焦虑的续航里程,需要漫长等待的充电时间。 所以在“燃油—纯电”发展的过渡期,另一种新能源驱动形式——增程式电动技术正逐渐受到关注并持续不断发展,并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了解,在造车新势力中,基本以发展纯电技术为主,而理想汽车一开始便主要专注增程式电动技术。而其这一技术路线也在当前得到了市场销售的验证。 例如,去年4月份因疫情影响,汽车行业整体销量几乎腰斩,但新能源汽车增长依然保持韧性。随着5月份行业回暖,新能源汽车行业率先快速反弹,造车新势力销量基本都翻倍。 其中,理想汽车5月销量11496辆,同比增长165.9%,重新站上万辆关口,并跃居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但彼时,相较其他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在售的仅一款品牌即理想ONE。但其自交付以来,累计交付量超过17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ONE是一款过渡性车型,售价在35万元左右,该车型刚推出时,由于品牌度低、销量缓慢爬坡,但经过几年的市场及品牌推广,其2022年前五月平均每月销量几乎破万。由此也带动理想汽车季度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在2022年Q1营收为95.62亿元,同比增长167.45%。 在理想ONE之后,去年6月和9月,理想汽车相继发布第二款产品理想L9和全新六座中大型SUV理想L8系列和五座中大型SUV理想L7系列。同年12月,公司实现月交付破2万的同时,L9和L8也双双实现交付破万,其中L8稳态月销约为1-1.5万辆。 不过,对于理想汽车而言,整个2022年,其汽车交付趋势整体上呈低开高走之势,交付量到去年11、12月份才大幅上扬;但公司股价却表现出“高开低走”态势,在去年6月港美股市场分别达到年内高点165.30港元和41.49美元后,其股价一路下跌,并相继在10月底和11月初达到年内股价低点12.52美元和52.05港元。 另外,根据理想汽车在去年12月9日发布的2022年Q3业绩:净亏损急剧扩大至16.46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150万元),创下单季亏损新高;核心指标毛利率为12.7%,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0.6个百分点;期内,营收和汽车交付量的同比增速亦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也正是因此,财报发布当日,理想汽车收盘跌超12%。 抓住新能源“过渡期”红利? 实际上,市场对此有所反应并不奇怪。一直以来理想汽车都看重成本管理,从产生收入到现在,毛利润一直正,且毛利率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在2022年Q1,公司毛利率为22.6%,在汽车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此背景下,Q3季度的理想车辆毛利率仅为12.0%,而去年同期为21.1%,上季度为21.5%,接近同期特斯拉25%的毛利率水平。 不过,理想汽车CFO李铁在Q3业绩电话会提到,车辆毛利率在第三季度之所以出现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对理想ONE的供应商做出了原材料购买方面的承诺,并在当季财报中计提了这部分损失。若剔除以上影响,理想汽车Q3季度车辆毛利率为20.8%,也就是说,理想L9在投产的首个季度取得的车辆毛利率依然较为健康。 当然,随着新车上市和交付推高了平均销售成本,理想在22Q3的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达到15.1亿元,同比增长47.6%。 另一方面,理想还在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从此前理想港股上市所募资金用途及新车型规划来看,公司对于高压纯电平台及高阶自动驾驶研发有着较大的资金投入预期。 而从公司2020年以来的各李度研发费用来看,单季研发费用呈现明显的逐季度环比向上的趋势,自2022年以来,单季研发费用占比营收稳定在15%以上的水平,并在22Q3达到19.3%。 横向对比来看,对比蔚来、小鹏来看,理想的研发费用率位于较低的水平,对比特斯拉来看,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考虑到理想在2023-2024年将有高压纯电平台推出,预计短期内研发费用率仍将维持在10%+的水平。因此机构预计理想在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将达到70亿元,并考虑到2024年投资项目,公司研发费用预期支出或达100-120亿元。 除了整车研发外,自建产能、走向下沉市场也是理想应对新能源汽车激烈环境的重要策略。 据了解,理想在2018年以6.5亿元收购重庆力帆,从而获得汽车生产资质。目前公司已有常州制造基地,年产能10万辆,厂区内设有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车间,且正在建设新车间,完工后预计将达到20万辆的年产能。此外,由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改造升级的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已于2021年10月正式开工,改造后规划年产能达10万辆,计划2023年末投产。 而从门店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年末,理想在全国已有288家零售中心,覆盖121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18家,覆盖223个城市。从理想零售门店数据来看,其二线城市的门店占比最高达44%,长三角地区的门店占比最高达24%。可见公司对于二线城市营销渠道的渗透率较高。 不过对于理想来说,未来能否守住具备先发优势的下沉市场或许还是个未知数。因为自2023年1月1日起,对消费者购买插混和增程式电动车不再享有绿牌政策。相比其他纯电车企更早出现补贴政策退出风险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后续估值增长,也意味着理想接下来或许需要更好的销售业绩来验证其抗风险能力。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