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个
不少机构人士表示,随着美元走弱进一步提升了亚洲地区资产的吸引力,亚洲股市很可能继续跑赢美股。 近几个月来,亚洲市场已受益于较低的估值和资金从美国资产大规模流出的趋势。贸易紧张局势缓解的迹象日益增多,也正为亚洲股市提供着支撑。 持续数月的上涨行情似乎远未结束——尽管人们对美联储最新的降息举措早有预期,但此举仍强化了美元的看跌前景,并为亚洲央行放松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 一组行情对比显示,MSCI亚太指数年内迄今已累计攀升22%,跑赢标普500指数约8个百分点,有望创下2017年以来最大的年度领先幅度。 “我们在战术上看好亚太股市在今年剩余时间相对于美股的表现,”Lombard Odier Singapore Ltd高级宏观策略师Homin Lee表示。 他补充称,从大宗商品价格稳定到美国降息和贸易中断风险消退等一系列因素,应会为市场提供良好的背景。 从估值指标看,MSCI亚太指数当前的远期市盈率为16倍,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3倍。即便在科技行业的对比中,亚太市场似乎也更具估值优势。据业内的汇总数据,上周跃升至四年高位的恒生科技指数的远期市盈率约为21倍,而纳斯达克100指数为27倍。 多重优势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美联储本轮宽松周期的降息速度和幅度眼下仍存不确定性,但上周的降息举措显然为亚洲货币提供了额外支撑。 期权市场信号显示,交易员正支付溢价对冲亚洲货币进一步走强的风险。亚洲货币风险逆转指标的汇总数据(衡量不同时期内亚洲货币兑美元走强时期权需求的指标),已连续数月处于正值区间。 “在此背景下,我们正增加非美股票(包括亚洲股票)相对于美股的敞口,”景顺投资解决方案团队驻香港的多资产投资组合经理Chang Hwan Sung表示。 他补充道,此举主要源于对美元的看跌预期,以及“寻求国际多元化配置和外币升值的美国资本外流”。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任何通胀驱动的美联储降息周期暂停甚至鹰派政策转向,都可能轻易扭转投资者情绪,而大国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仍然容易出现恶化。与此同时,印尼、泰国和日本的政治不确定性也受到关注。 但目前来看,市场普遍存在的乐观情绪认为, 随着美国例外论持续遭受质疑,对亚洲股票的需求可能会保持强劲。 “美国仍然是人工智能和企业盈利能力的重心,但亚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包括印度的内需故事、日本央行收紧政策背景下的日本银行股,以及政策支持与货币化开始趋同的中国科技股精选投资。”盛宝市场首席投资策略师Charu Chanana表示。
美国银行(BofA)8月份的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尽管基金经理们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日益加剧,但对亚洲股市的信心却保持坚挺。 此外调查还显示,投资者们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增强,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股票市场成投资者第二青睐市场。 该调查访问了197名基金经理,他们总计管理着4750亿美元资产。 九成投资者看多亚洲股市 调查显示,41%的受访者预计全球经济将走弱,显著高于上月的31%,原因是担心美国劳动力市场降温和消费疲软。投资者对亚洲地区经济前景的悲观程度也有所加深:净31%的受访者预计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经济增长将放缓,较6月份略有增加。 不过,这份调查还显示, 约90%的投资者仍预计未来一年亚洲股市将走高, 理由是企业盈利还有增长空间。 调查还显示, 投资者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有所增强。 预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人数从7月的净10%下降到仅有净3%,因市场预计中国各项政策能够进一步放松。 此外,基金经理们预计, 更多中国家庭将把储蓄转向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和投资, 这也可能进一步提振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坚挺。 投资者第二青睐市场 总体而言,在亚洲地区范围内,日股市场是最受基金经理们青睐的市场,主要受日本企业改革和日本央行2026年初加息预期的提振。 其次是 中国大陆和香港股票市场 ,中国台湾地区股市、韩国股市也被看好。 印度市场因存在美国关税相关的担忧,而成为基金经理们最不青睐的地区市场。这与几个月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今年5月时,印度股市还是基金经理们在亚洲最为热捧的市场。 在行业方面,基金经理们对亚洲地区(除日本外)股票市场的行业偏好偏向 科技硬件、半导体和金融服务 ,而材料和汽车则相对落后。 调查显示,在日本股票市场,银行和半导体是投资者的首选。 美银分析师写道:“(亚洲股市)市场回报预期仍具有韧性。”他们指出,上市公司盈利的普遍预期目前尚未被视为过高。
当地时间周五, 高盛集团策略师上调了对亚洲股市的预期,理由是宏观环境更加有利,以及关税政策的确定性增加 。 以Timothy Moe为首的高盛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该行将MSCI亚太(日本除外)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价上调了3%,至700点,这意味着以美元计算,该指数在此期间的回报率有望达到9% 。 “关税征收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是第三季度影响亚洲股市的重要宏观因素,”策略师们表示。他们表示,即使征收的关税税率略高于目前的基线预期,“对基本面增长的影响可能也不会像市场在第二季度初担心的那样负面。” 他们补充称,考虑到亚洲股市14倍的预期市盈率符合“宏观模型公允价值”, 盈利增长也将成为回报的主要驱动因素 。 高盛策略师们维持对中国、日本和韩国股市的“增持”立场 ,同时将马来西亚股市的评级下调至“减持”,因为他们更青睐北亚市场。 近期,中国股市表现强劲,指数上涨态势明显。本周三,沪指强势回升,时隔8个月重返 3500点,上一次到达该点位还是2024年11月8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已累计上涨逾8%。 此前,高盛研究团队于7月6日发布了名为《奏响中国现金交响乐中的回报乐章》的报告。报告称,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在岸和离岸上市公司将派发共计3万亿元人民币的股息,派息规模将达到历史新高。 高盛还表示,在当下低息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派息/回购规模增长将吸引更多投资者,企业估值也有望水涨船高。 高盛团队周五还将港股评级上调至“符合市场权重”,称港股将成为美联储宽松周期导致美元走弱的主要受益市场之一。他们还补充称,菲律宾股市和中国台湾地区股市是对这些因素 “最为敏感且呈正向反应” 的其它区域市场。 去年11月,高盛曾将港股评级下调至“减持”,但自那以来,恒生指数和MSCI香港指数均上涨了至少18%。 唱多声不断 近日,美国知名研究经纪公司伯恩斯坦的分析师也表示,他们看好今年下半年的亚洲股市前景,因为预计亚洲市场外国资本流入将增加,企业盈利改善,以及政策环境将放宽,这些因素都将推动股市上涨。该公司尤其看好韩国和印度股市。 此外,渣打银行财富方案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了《2025年下半年全球市场展望》。报告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全球央行放宽政策、美国经济很大机会软着陆及美元走弱都有利于风险资产,渣打继续看好全球股票,并将亚洲(除日本)股票上调至超配。 针对中国市场,渣打看好 科技、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 ,并维持 超配中国股票 的配置。
由于5月中美贸易战出现缓和,亚洲股市在5月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 据LSEG数据,5月外国投资者在亚洲累计共买了约106.5亿美元的股票,创下2024年2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净买入额。 数据显示,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地股市均录得资金流入。其中,中国台湾地区的股市5月共流入72.8亿美元的海外资金,创下2023年11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净买入额纪录。印度流入23.4亿美元,创下2024年9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净买入额。 此外,韩国、印尼和菲律宾股市也迎来外国资金净流入,流入金额分别为 8.85 亿美元、3.38 亿美元和 2.9 亿美元,而泰国股市则遭遇 4.91 亿美元的净抛售。 乐观展望 华尔街巨头高盛表示,已经将2025年和2026年MSCI亚太(除日本外)的指数盈利增长预测均上调至9%,理由是中国和美国的宏观增长更加强劲,并推动亚太地区增长。 另一方面,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犹豫不决也是推动亚洲市场走高的一个原因。由于美国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解决,很多投资者此前在欧洲寻找更加安全的港湾,但有数据显示,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同样面临着债务难题,相较之下,亚洲市场的自由空间更大。 这也意味着亚洲国家拥有更大的政策空间实施更多财政刺激措施,提振消费以及金融市场。此外,亚洲新兴科技公司的快速增长同样也给追求高成长性的投资者提供了可选标的。 价格便宜也是一大驱动因素。截至5月23日,欧洲主要股指STOXX50的12个月前瞻市盈率为15.4倍,远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1.0倍。而主要新兴亚洲股票指数MSCI亚洲(除日本外)指数的市盈率更低,仅为13.4倍。 然而,景顺警告,2025年下半年,亚洲市场将继续受到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并在短期内压过国内驱动力量带来的积极影响。不过,另一个利好因素是美元的持续疲软,亚洲货币的升值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并支撑国内消费。
高盛在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上周,对冲基金加大了对亚洲股市的押注意愿,目前已升至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报告显示,2月14日至20日期间,亚洲地区的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的比例为1.5:1。 该期间内,中国大陆和香港占地区资金流入的近一半;紧随其后的是日本,贡献了总流入资金量的23%;随后便是中国台湾地区和澳大利亚。 此外,根据高盛追踪的对冲基金敞口,这份报告指出,亚洲目前是MSCI全球市场股指中增持量最高的地区,这是以对冲基金撤出北美为代价的。 点燃复苏引擎 过去一个月,A股和港股的市场表现优于全球同行,因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出现推动了科技股上涨,点燃了市场的“动物精神”,一度推动恒生指数升至23688.45点的三年高点。 在所有中国资产中,科技股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个。截至上周,恒生科技指数已连续六周上涨,个股方面,阿里巴巴集团今年以来飙升了60%以上、小米则实现了50%的涨幅。 只不过,这种乐观情绪引起了部分投资者的担心。中金研究策略师Kevin Liu建议投资者,在恒生指数23,000-24,000点附近时收回部分获利,因目前人气和技术指标似乎过度膨胀。 但从长远来看,不少外资机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本周有媒体称,高盛维持对中国A股和港股的“增持”立场,并指出人工智能驱动的增长和流动性支持是关键催化剂。 高盛分析师预计,港股将进一步受益于人工智能的进步,而A股则存在追赶的空间,两者间的差距未来可能会缩小;并且未来三个月A股将较港股有更佳的回报。 此外,摩根士丹利也放弃了“看空”观点,在上周一份研报中将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年底目标位从6970点上调至8600点,将恒生指数的年底目标位从19400点上调至24000点,并称投资者对中国的配置还有很大空间。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