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

  • 双重利好叠加!港股油气板块持续走高 中海油涨超5%

    港股油气生产商板块周二(3月7日)持续走强。截至10时42分,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涨超5%,中能控股(00228.HK)涨超6%。 港股油气板块进入三月来持续走高,有机构预期油价未来持续走高。 英国石油公司现在正在向化石燃料领域投入更多资金。根据为主要经济体提供咨询的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今年的石油消费量将达到创纪录水平。 由于受到俄乌冲突、美国页岩气增长放缓以及生产投资乏力的打击,全球原油的供应无法跟上。在供应紧张的背景下,需求的提振(尤其是中国重新放开后)使得高盛集团、跨国能源和商品贸易公司Vitol Group等相当多机构都预测,今年晚些时候油价将回升至每桶100美元。 “来自中国的需求非常强劲,”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首席执行官Amin Nasser在近期的采访中表示。 分析人士说,到今年下半年,市场将面临短缺。即将到来的石油危机表明,即使全世界都在拥抱更清洁的能源,对石油的渴求也很难满足。尽管供应紧张对原油生产商及其投资者来说是件好事,但它也在打击消费者,并使各国央行抑制通胀的努力复杂化。 跨国商品贸易公司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首席经济学家Saad Rahim上周在伦敦国际能源周会议期间表示:“简而言之,我的观点是,人们可能低估了需求,高估了美国的产量。”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也表示,中国重新开放将使全球闲置产能动起来,随着库存下降和货币供应企稳,第四季度油价将升至每桶100美元。 雪佛龙首席执行官Mike Wirth则表示,全球闲置产能并不富裕,如果今年晚些时候需求回升,美国页岩油供应增长不太可能弥补缺口。 国资委: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 另一方面,港股上市的中资油气股多数是国企央企。国资委最新的动作有利于于国企央企的估值重塑。 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要把价值创造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 招商证券表示,部分上市央企在国企改革中稳步提升内在价值、分红率保持稳定,但估值仍偏低甚至处于十年来低位,有望在价值重塑中首先获益。 兴业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当前央企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底部,股权风险溢价也已升至历史高位,具备重塑空间。

  • 股价逼近去年高点 中海油上调产量目标 多机构看好中国石油需求前景

    1月11日晚间,中海油发布2023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2023年,公司上调产量目标和资本支出预算,净产量目标为6.5-6.6亿桶油当量,较2022年预计净产量6.2亿桶增长约4.8%-6.5%,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1000-1100亿元人民币。2022-2024年,全年股息支付率预计不低于40%;同期股息绝对值不低于每股0.7港元。1月12日,石油板块延续强势,中海油收报10.34元,上涨2.38%,股价距离2022年最高点10.94元也只有一步之遥。 1月11日下午,中海油召开媒体发布会,公布了公司2023年度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产量和资本开支这两大核心指标,将依然保持稳健增长。 首先是继续上调了产量目标。中海油2023年全年的净产量目标为6.5亿至6.6亿桶油当量;2024年和2025年,公司净产量预计将分别达6.9亿至7亿桶油当量和7.3亿至7.4亿桶油当量,年均增长约为4000万桶油当量,增幅约5%至6%。 其次,保持资本开支在1000亿元以上。2023年全年,中海油的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人民币1000亿至1100亿元,其中勘探、开发、生产资本化和其他资本支出预计分别占资本支出预算总额的约18%、59%、21%和2%。 此外,高息分红也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信息。2022年至2024年,公司全年股息支付率将不低于40%,全年股息绝对值预计不低于0.70港元/股(含税)。 民生证券指出,战略层面,中海油增储上产立场坚定,产量具有高成长性。预计2022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400亿元以上, 按照40%的股息支付率计算,预计全年股息有望在1.18元/股以上(约合560亿元)。 高盛则认为,以中海油的派息政策和当前股价水平来看,2022-24年股息率至少达12%。 在媒体发布会上,中海油回顾了2022年的经营情况。中海油预计公司2022年的总产量约为6.2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约8%;全年实现资本开支约为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3%。 虽然公司目前暂时没有披露2022年全年的业绩指引,但从前三季度看业绩十分喜人。2022年前三季度,中海油实现营收3111.45亿元,同比上升78.97%;净利润达人民币1087.68亿元,超越2021年全年,同比上升105.86%。 中海油能够取得如此规模的业绩,主要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上涨。 据了解,中海油的主营业务就是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并不涉及下游的炼化及销售环节,因此,国际油价对公司业绩有着直接影响。 2022年前三季度,国际原油供需保持紧平衡状态,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105.51美元/桶和98.39美元/桶,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55.3%和51.1%。 截至周四收盘,欧美原油期货继续上涨,WTI报78.39美元/桶,涨幅1.26%;布伦特原油报84.03美元/桶,涨幅1.64%。自此,WTI连续六个交易日上涨,布伦特原油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 由于全球石油需求前景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因素,机构对于原油价格多空博弈也尤为激烈,不过从目前来看,多数机构对中国石油需求前景感到乐观。 看空的机构中,EIA公布了2023年首份月度报告,其大幅下调了对2023年油价判断,预计2023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83美元,较2022年下降18%,并认为未来2年原油市场将再次出现过剩局面,预测随着全球石油库存增加,2024年继续下跌至78美元/桶,对原油价格构成下行压力。 而看多的机构则认为,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会对全球油市有着不小的支撑作用。海通期货近日就判断,中国对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贡献会有超预期表现,而高盛等机构也持有类似观点。 高盛基于中国市场的复苏前景,对原油价格抱有乐观预期,极力唱多。高盛表示,中国农历新年后的复工复产将会对原油价格起到影响,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曾指出,中国在“重新开放”后,石油需求将会大幅上升。如果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全面解除新冠限制,布伦特原油到第三季度可能达到每桶110美元。

  • 中海油H股再度逼近半年高位 机构测算年度分红或超560亿

    1月11日晚间,中海油发布2023年经营策略,透露多项业务发展目标。其中对于未来产量的规划以及股息分红政策最为受到市场关注。 据中海油披露: 1)2023年公司净产量目标为6.5-6.6亿桶当量,较2022年预计净产量6.2亿桶增长约4.8%-6.5%。2024年、2025年的净产量目标则预计分别达6.9-7亿桶、7.3-7.4亿桶当量。 2)2022-2024年,全年股息支付率预计不低于40%;同期股息绝对值不低于每股0.7港元。 民生证券指出,战略层面,中海油增储上产立场坚定,产量具有高成长性。预计2022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400亿元以上,按照40%的股息支付率计算,预计全年股息有望在1.18元/股以上(约合560亿元)。高盛则认为,以中海油的派息政策和当前股价水平来看,2022-24年股息率至少达12%。 而摩根大通则发布研报称,从目前较低的油价预期来看,中海油今年的经营策略或带来轻微正面反应,并调低了中海油今年的每股预测,但调升了公司2025年的每股盈利预期8%,以反映更高的产量和更低成本。 可以看到在机构眼中,未来能源价格的走势,仍是中海油未来业绩最大的变量。同时高息分红也是中海油在市场中的主要看点及核心投资逻辑之一。 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较前期跌势出现明显反弹 但从近期的情况看,市场对2023年的石油价格走向仍然没有形成共识和定论,机构间的观点碰撞激烈。 此前,EIA公布了2023年首份月度报告,其大幅下调了对2023年油价判断,预计2023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83美元,较2022年下降18%,并认为未来2年原油市场将再次出现过剩局面,预测随着全球石油库存增加,2024年继续下跌至78美元/桶,对原油价格构成下行压力。 而高盛则基于中国市场的复苏前景,对原油价格抱有乐观预期,极力唱多。高盛表示,中国农历新年后的复工复产将会对原油价格起到影响,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曾指出,中国在“重新开放”后,石油需求将会大幅上升。如果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全面解除新冠限制,布伦特原油到第三季度可能达到每桶110美元。 盘面上,中海油H股近期连续上涨后,再度逼近半年以来的高点位置,反应出市场短线看多情绪较高。此外,截至1月10日,南向资金本月已累计净买入4892.65万股,以近10日均价计算合计近5亿港元。

  • 中海油“裂缝油藏”生产突破6000万桶 中国版“页岩油革命”或可期

    据媒体公开报道,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旗下所属,亚洲最大连体平台锦州25-1南油气田生产平台,如今已累计生产原油超6000万桶。 该平台也被称为亚洲最大海上“四星连珠”之一,自2009年投产以来日产油超3000立方米,累计向环渤海沿岸地区输送天然气绿色清洁能源超40亿立方米。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锦州25-1南油气田位于中国渤海辽东湾中部,为渤海首个投入开发的大型变质岩潜山油田。该油田发育孔隙裂缝型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生产动态规律复杂。根据勘探分析结果显示,锦州25-1南油田潜山储层以构造裂缝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张性裂缝、剪切裂缝及亚断裂带(大裂缝)。 裂缝性潜山油藏渗流特征复杂,实际开发过程中油井水窜严重,并且有效控水难度大。如今,锦州25-1南潜山油藏已连续多年稳定生产,基本克服了裂缝性油藏注水控水困难的问题,为国内同类型油田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中海油的新能源布局 除了油田方面的开发,中海油还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今年11月22日,中国海油与蔚来汽车合作共建的首对换电站在广州中海油荔城服务区正式投入运营。 中海油华南销售公司表示,已制定了荔城服务区综合能源站改造方案,旨在将荔城服务区打造成“油+光伏+超充+换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零碳示范服务区,为社会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和出行服务。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海油(600938)共赚取净利润2149.56亿元,平均每月获取净利润214.956亿元,月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105%。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更是高至3111.45亿元,净利润达1087.58亿元,远超过往同期。 我国仍需不断技术攻关,尽早完成中国的“页岩油革命” 东吴期货原油分析师肖彧表示,“战略资源安全是每个大国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就石油行业而言,世界第一大国美国也曾因为石油危机吃过相当大的苦头。1973年,阿拉伯国家因为以色列问题对西方采取石油禁运政策,导致西方出现了能源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高通胀问题。为了对抗禁运,IEA组织应运而生,美国此后也致力于发展原油生产技术,提升原油产量,确保能源安全,在页岩油革命后的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 我国在近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肖彧进一步表示,“但由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我国目前原油供应依然主要来源于进口。国内市场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完成我们自己的“页岩油革命”,提升原油产量,尽可能降低原油进口依赖度,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