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个
摩根大通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日前表示,随着中国崛起为人工智能超级大国重塑全球平台,并吸引西方资本重返中国市场, 中国科技股的复苏势头仍处于早期阶段 。 摩根大通亚太区科技、媒体和电信(TMT)及新经济业务主管Mark Fiteny表示,在多年停滞之后,随着中国企业家拓展全球业务并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参与度,他们的企业及后续融资计划再次吸引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投资者秉持乐于布局的心态,因为他们的投资组合中与中国人工智能趋势相关的敞口不足,” Fiteny在一年一度的摩根大通亚洲TMT会议召开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的亚洲TMT会议于11月17日-18日在中国香港召开。 Fiteny指出,随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受益于近期的政策刺激和技术突破,全球投资者已开始将资金重新配置到一些中国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股票上。 但当前的资金配置规模仍低于 2015年至2021年的水平 。 “相较于纳斯达克的涨势,中国科技股的复苏处于更早的阶段,” Fiteny称。他指出,与具有相似增长率和盈利能力的美国同行相比,中国科技股的市盈率更低。 Fiteny还表示, 管理全球基金的美国投资公司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日益浓厚。许多来自中东、东南亚和欧洲的投资者也专注于获得中国敞口,为中国科技企业提供了均衡的资金来源 。 “中东提供长期稳定资本,寻求布局中国数字经济,”他称,“而欧洲本土人工智能企业较少,这促使欧洲投资者聚焦中国市场。” Fiteny还表示:“中国是亚洲资本市场最大的驱动力,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主要来自科技公司和港股。” 他指出,当前申请在香港IPO的中国企业数量,达到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高水平。这些企业涵盖多个行业,包括互联网、软件、基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及科技供应链。 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香港IPO募资额达到了2160亿港元(约合27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外资投行密集唱多 在摩根大通发表上述观点之际,尽管全球科技股正遭遇回调,但中国股市却迎来多家外资投行唱多,看涨理由之一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展。 过去几天, 摩根士丹利、瑞银均发表了对中国股市的看涨观点 。 摩根士丹利上周末预测,中国股市2026年有望进一步上涨,延续今年的强劲涨势。该行预测,MSCI中国指数明年年底可能收于90点;该行对恒生指数明年年终的目标价为27500点,对沪深300指数的目标价为4840点。 该行建议投资者2026年采取自下而上、聚焦个股的选股策略。例如,选择符合中国五年规划中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创新型科技股,以及能够抵御市场波动的高股息股。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日前在2026年展望报告中指出,预计中国股市将迎来又一个丰年,因包括创新领域发展等许多有利的驱动因素将继续支撑市场。MSCI中国指数明年末目标位为100,较当前有14%的上涨空间。
全球投资圈都看到了中国市场近期的活跃:颠覆性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出现,加上政府的进一步刺激措施,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吸引力,即使是在特朗普关税的高风险之下。 投资银行家们表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中国股票,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资产的重新活跃。而据LSEG的数据显示,中国公司在第一季度的股票发行总额达到16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8%,证实了目前市场的繁荣势头。 高盛亚洲股票资本市场主管James Wang表示,投资者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在对中国市场进行重新评级,并寻找机会。从多头头寸的表现来看,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花旗亚洲ECM执行和解决方案主管Harish Ramen也对媒体表示,DeepSeek的出现促使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也是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肯定,尤其是专注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企业。 性价比 今年香港恒生指数成为全球领跑的区域基准股指之一,累计已上涨约22%。但即便如此,中国市场的估值仍低于全球其他市场,MSCI中国指数12个月滚动市盈率为11.7倍,而MSCI美国指数的估值为20.3倍,这为那些追求性价比的投资人提供了更多持有中国资产的理由。 Wang进一步解释,中国政府和DeepSeek带来的各种宏观及微观改变强化了中国股票的感知价值,并放大了估值差距,从而为中国资产提供了下行支撑。 分析师们还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未来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二次上市的交易,可能将主导香港接下来的IPO市场。 LSEG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内地企业推动香港IPO规模升至14.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13亿美元翻了一倍。 MinterEllison顾问Victoria Lloyd补充道,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监管机构明确了支持态度,推动更多领先的A股公司在香港上市。在当前海外投资人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怀有不确定性疑虑的情况下,这意味着近期香港证券市场交易活动的激增局面是可持续的。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消息,3月1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向“春天里的中国”全球媒体对话会美国专场发表致辞。 谢锋说,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日前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20条措施,《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充分体现以开放合作为世界发展赋能的诚意与担当。 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去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增长9.9%,今年1月英国、韩国、荷兰对华投资增长324%、104%、76%,“外资撤离中国论”宣告破产,“中国大市场是必选项”深入人心。 以下为其发言实录: 尊敬的慎海雄副部长,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参加“春天里的中国”全球对话会。此刻的北京春风拂面、春潮涌动,中国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我同5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赴“两会之约”。两会这扇读懂中国之窗如期向世界敞开,带来了更多春的讯息、春的暖意。 透过两会之窗,世界感受到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充沛动力。 两会被誉为经济晴雨表,既亮成绩单,也绘施工图。回顾2024,中国GDP同比增长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30%,人形机器人舞动春晚,DeepSeek惊艳世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展望2025,我们将紧抓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行约1800亿美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结构升级、动能升级、需求升级将带来广阔增量空间,中国经济航船装上强劲新引擎,有信心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透过两会之窗,世界赞叹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机。 两会是国计与民生对话的桥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就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过程,向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征求意见近4000份,征集网民建言200多万条,提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生举措。来自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将街头巷尾声音带入最高议事平台,将“民之所盼”变为“民之所赞”。过去一年,全国政协举办各类协商议政活动85场,提出提案6000多件,办复率高达99.9%。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解决老百姓的一桩桩急难愁盼,也再次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摸得着的民主、看得见的幸福。 透过两会之窗,世界看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广阔机遇。 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日前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20条措施,《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充分体现以开放合作为世界发展赋能的诚意与担当。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去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增长9.9%,今年1月英国、韩国、荷兰对华投资增长324%、104%、76%,“外资撤离中国论”宣告破产,“中国大市场是必选项”深入人心。 各位朋友, 毋庸讳言,目前中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再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关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有着自立自强的志气、不畏强暴的骨气、踏平坎坷的底气。极限施压注定撞上南墙,打关税战、贸易战损人更害己,禁限投资如同杀鸡取卵,“以台制华”只会引火烧身。中国的发展、进步、繁荣是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一滴汗水摔八瓣拼出来的,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美方应该改弦易辙,回到对话合作的正确道路上来,同中方相向而行,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争取中美关系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周二在其《短期能源展望》表示,随着中国出行推动石油消费,美国2023年的原油产量和需求均将上升。 EIA预计,2023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增加59万桶/日,至1244万桶/日,明年再增加19万桶/日,至1263万桶/日。 尽管EIA预测俄罗斯3月份石油产量的实际降幅将超过该国此前宣布的减产幅度,但由于俄罗斯近期的石油出口超过预期,EIA将今年俄罗斯石油产量的预测上调了40万桶/日。 EIA还将其对2023年和2024年美国汽油消费量的预测较上个月的预期上调了约2%。 针对油价前景,EIA预计202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为82.95美元/桶,2024年为77.57美元/桶。 周三亚盘,国际油价小幅走高,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价格目前徘徊于83美元上方。受累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发言加剧加息担忧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国际油价周二下跌3美元。 中国料为全球增长主要驱动力 EIA表示, 随着中国防疫政策转变,国内出行量增加,预计中国将成为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 该机构预计,2023年全球液体燃料消费量将较2022年增加150万桶/日,2024年将再增加180万桶/日。 EIA还预计, 中国2023年的液体燃料消费量将增长70万桶/日,占据今年全球增量的约一半 。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盖斯周二也对中国的石油需求前景表达了乐观。他表示,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石油需求将在2023年增长50万桶至60万桶/日。 他还称,OPEC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230万桶/日。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