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

  • 850万辆电动车,装不下新势力们的“鸿鹄志”

    车企亮出的年度销量目标中,翻倍增长已是家常便饭。吉利表示旗下新能源产品今年要实现“三个翻番增长”。小米汽车尚未实现量产,雷军便喊出了“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 然而,立flag易,拔flag难。 今年1至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玩家中,仅有5家车企或品牌完成了50%以上的年度KPI。今年的传统汽车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也很难在价格战的席卷中成为拯救车企KPI的救命稻草。 为什么“旧势力”“新势力”和“未来势力”们,都热衷于设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 自己出的考卷,考了不及格 距离全年交卷已经只剩下四分之一的时间,但新能源车企和品牌们的试卷上,仍有大片空白。 今年1至6月,在进入乘联会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榜单前十的车企和品牌中,没有一家完成年度销量KPI的50%。即使按汽车行业估算销量时“上半年卖四成,下半年卖六成”的传统来衡量,也仅有理想和广汽埃安两家国内厂商达到了及格线以上。 新势力们的成绩尤为惨淡。入榜的蔚来与哪吒年度KPI完成率均未超过23%。未能进入榜单的小鹏和零跑,上半年的完成率分别仅为20.7%和22.3%。 进入下半年,这一形势暂未发生显著逆转。截至8月31日,蔚来、小鹏、哪吒、零跑的年度KPI完成率均不足40%。这意味着,在今年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里,这4家公司需要完成三分之二左右的任务。 即使是目前进度领先的比亚迪和理想,也并非高枕无忧。比亚迪要想实现目标,需要今年最后4个月卖出超过120万辆新车,相当于平均每月销量超30万辆。李想则在2023年Q2财报电话会上继续给自己加码:“有信心超出年初内部制定的全年交付目标的10%~20%。” 榜单之外,部分身披光环的品牌,更是很难成为公司的希望。 由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三方共同打造的新能源品牌阿维塔,在年初制定了1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但始终对实际的交付量“遮遮掩掩”,只在6月、7月和8月公布了单月交付量,3个月累计交付不足5600辆。吉利旗下纯电品牌极氪,今年前8个月累计交付了6.7万辆汽车,尚未完成14万辆年交付目标的50%。 乘联会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同比增长30%。而“新旧势力”们的胃口,则比整块蛋糕还要大。 雪豹财经社测算各车企和品牌年初公布的销量目标后发现,仅比亚迪、蔚小理、吉利等13个国内玩家在2023年的目标销量总和,就已超过了乘联会所预计的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 这些雄心勃勃的玩家想要完成今年的KPI,不仅要挤掉北汽蓝谷、高合和恒驰这些榜单之外的对手,还有主动挑起价格大战的特斯拉。 “上半年价格战打得这么凶,现在需求有被透支的风险,很难讲金九银十能对新能源车企的销量有多大帮助。”某车企销售部主管刘帆(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 谁先开始立flag? 过去,传统车企对于“突飞猛进”式的销量目标并没有执念。 吉利为2019年制定了151万辆的销量目标,仅比2018年的实际销量多了不到1万辆;同一年,长安汽车的销售目标为215万辆,比2018年的实际销量多了不到2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的2021年,可以被称为“立flag元年”。车企们纷纷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制定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市场份额的目标。 吉利,2025年销量要达到365万辆,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30% 长城,2025年销量达400万,新能源汽车占比80% 广汽,2025年产销350万,新能源汽车占比超25% 长安,2025年长安品牌年销量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5% 理想,2025年在国内市场占据2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那一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60%,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年初预计的数字,是180万辆的销量和40%的同比增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的预测则更为保守——150万辆。 行业快于预期的发展,给了新旧势力们制定乐观甚至激进目标的信心。 2022年仍然是令人兴奋的“盛宴”。上一年交付不足10万辆的蔚小理,分别为自己定下了15万、25万(冲击30万)和20万辆的小目标。 “大嘴”余承东在年初,就为诞生不久的AITO问界定下了30万辆的目标。2021年3月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雷军在2022年10月表示,小米汽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跻身行业前五,并实现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汽车。 然而,信心蓬勃,现实惨淡。 2022年全年,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小理哪零”中,只有哪吒完成了年度KPI。余承东在一档节目中坦承,“第一年做到10万~20万台就已经是奇迹”。据晚点LatePost报道,理想汽车在2022年Q1结束后进行了战略复盘,将年度销量目标下调15%至17万辆。 家大业大、又要兼顾燃油车业务的传统车企,过去在制定销量目标时明显保守得多。但到了今年,广汽埃安、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也纷纷卷入了“吹泡泡”大战。 求上者得其中 “车企在计算销量目标时,除了行业预期增速外,还要考虑在售车型销量、来年新车型推出时间及自身产能。”刘帆告诉雪豹财经社,出于要提前采购零部件的考虑,“车企通常会在当年的11月就开始计算下一年的销量目标。” 在售车型销量是主要的存量来源,来年的新车型则是主要增量来源,这导致新势力在制定销量目标时显得更为激进,“因为相比于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在售车型和销量的基数都较少”。 计算出销量目标后,车企通常又会公布一个标准更高的数字。 “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更好激励员工,因为员工的奖金收入和每年的销量目标完成度挂钩。”刘帆认为。 2021年5月,长城汽车发布公告,拟授予激励对象股票期权39710.1万份。该计划需根据每个考核年度业绩目标达成率的完成情况,确定公司层面可行权的比例,而销量在计算业绩目标达成率中具有最高的权重。 长城汽车股票期权激励业绩指标及行权时间 同时,车企的销量目标也要接受外部的审视。 从事汽车行业10年、现供职于某供应商公司的程坚(化名)向雪豹财经社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在得知定点客户公布年销量目标后,会基于以往的数据来进行预测,以更高效地布置自身资源,“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按照车企销量目标年增幅的半数,来估算需要布置的新产能和投入”。 如果后续销量符合预期,需要加多供货的话,供应商们才会继续追加产能和投入。 虽然工作职责要求程坚对这个数字谨慎看待,但他能理解车企为何要制定难以完成的目标。“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市场格局也越发集中,现在不设定一个高目标,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零售渗透率已达到37.3%,较上年同期提升了9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占比60.2%。零跑汽车CEO朱江明曾在与雪豹财经社的对话中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能会达到40%,“如果掉队的话就很危险了”。 在淘汰赛环节,全力奔跑或许无法让玩家们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预定目标,但至少,它们能让自己更像猎手,而非猎物。

  • 新能源集体杀疯了,再创历史新高,旧王卷土重来,残酷厮杀一触即发

    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736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个月一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比拼又来了,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不过8月份有了全新的变化,燃油车巨头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似乎有起量迹象! 01比亚迪300万在望 今天先看比亚迪。 8月份,比亚迪卖了274386辆,环比又增加了一万多辆,再创历史新高 ! 很明显,就销量而言,去年还有五菱神车和特斯拉的销量能掰掰手腕,今年则是完全没有对手了,就是独一档的存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第二到第十加起来还没有比亚迪一家多,就是这么可怕。 其中,王朝网和海洋网销量262571辆,腾势品牌销量11515辆。但腾势里,D9占了绝对大头,N7的销量仅为一千辆出头,跟N7 七月份才上市有关,但也是因为该车型的产品力并没有特别突出,价格却偏高,如果不做降价处理,N7的销量很难乐观。 不过这对于比亚迪而言,也没有多大问题,它的产品储备足够多,海洋王朝依然能打,腾势D9也不错,仰望众望所归,方程豹则有爆款潜质,此外宋L也填补了轿跑SUV细分市场,而且从网上的关注度看,也足够高。 再加上比亚迪的规模已经上去了,毛利率也超越了特斯拉,相比其他新势力更有足够大的底气进行价格竞争,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销量目标做一些相应的价格调整。就比如这个月,元pro和秦都分别降价6000和5000,在各自领域里的性价比进一步凸显,尤其是秦plus的降价,简直是进一步要了合资车的命,下个月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来威力有多大了。 出口也继续快速增长,8月出口达到25023辆,环比大增37.7%,首次突破2万,同样创历史新高。 1到8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超过了178万辆,距离2023年的300万辆只剩下122万辆,接下来只要平均每个月达到30.5万辆就可以实现目标,考虑到第四季度是传统的汽车销售旺季,再加上比亚迪的一些降价促销动作,2023年完成300万辆销售目标的概率是很大的,拭目以待吧。 02埃安突破销售困境 如果说比亚迪8月份的销量再一次证明了自己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的实力有多恐怖,那么广汽埃安也很好地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新势力守门员。 广汽埃安8月终端交付量首次突破5万辆,达52057辆,今年1-8月累计销量为29万辆,去年全年也才卖出27.1万辆,今年8个月就超了去年全年的销量,完成全年50万辆的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前三个月,埃安都在4.5万辆的平台上横住了,还比较担心它是因为此前的销售主力产品已经触到了天花板,现在看来也有可能是产能的原因,再加上平民版轿跑昊铂(有一说一,这个名字起的是真烂)狠狠吸睛了一波,帮助销量破了5万大关,接下来,随着昊铂开始逐步贡献销量,埃安的销量还有更大潜力。 目前埃安的销量主力依然是aion s 和y,接下来的挑战是推出更高价位的车型,挑战更高的销量和品牌向上,且看管理层如何出牌吧。 说完新势力守门员埃安,接下来自然就要看新势力三大代表蔚小理了。 03新势力越发分化 话说回来,从诞生之初,蔚小理就类似于互联网行业的BAT,一直被捆绑在一起,但实际就公司的体量而言,早就不可同日而语。蔚小理其实也是类似的,理想和两位对家已经明显拉开了差距,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值。 先看理想,8月交付了34914辆车,同比增长663.8%,环比也增长了2.3%,在8月份依然属于销量淡季、行业竞争又越发激烈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增长,实在不容易。不仅连续第三个月交付量过3万,而且理想L7、理想L8、理想L9三款车型均实现了月交付破万辆的成绩! 要知道L9可是单价超40万的车型,放眼国内单价超40万且销量破万的车型,除了L9,现在就是D9了,剩下都是豪华品牌BBA的,理想汽车是切切实实侵蚀了BBA等豪华品牌的市场,不管怎么样,都要给它鼓个掌。 多卖点车,多招一些人,多给产业链赋能,多给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事业做贡献吧。 蔚来8月交付l 19329台新车,环比下降5.54%,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属于不及格,认为7月是冲量了。 但在新能源大爆炸看来,蔚来8月有这个销量也算很不错了,不能说蔚来已经走出困境,但至少没有继续深陷泥潭,已经有走出困境的迹象,总归是好事情。当然挑战依然是在的,如何想办法继续提升销量的同时,还要把亏损控制控制,二季度又亏了60个亿,要不是中东土豪救济,日子不会好过呀。 同样不好过的是小鹏,8月交付了13690台,环比增长24.36%,连续两个月交付突破万台,最大的功臣还是G6,8月份交付了7000多辆,占比超过总销量的一半。 小鹏汽车咱们之前剖析过好几次,它成功的方法就是卷特斯拉,造出更帅更便宜的车去卷特斯拉,此前它一度偏离了这个路线,然后一败涂地,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发现还是这个路径好走,现在回过头重新走,果然起效了。 不过话说回来,相比P7,G6在卷特斯拉方面做得不够绝,颜值低了一些,想要超越P7的成就可能性比较低,就看SUV的属性能不能有加成。 话说回来,就G6的关注度,8月7000多辆的水平,说明小鹏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依然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相比理想,真就是被吊打的水准。 极氪8月交付了1.23万辆,同比增长71.7%,环比有所上涨,还算不错,毕竟也是平均售价超30万的品牌,尤其是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算不错了。 长安深蓝8月交付新车14736辆,反超了极氪,连续第二个月破万,表现属实非常不错,当然了,单价没办法跟极氪相比。 新能源大爆炸此前比较关注深蓝这个车型,从定位和配置而言,一直是比较看好它的,只不过它的销量起量来得慢了一点,这两个月的销量才算它正常的水平,但这不应该是它的终点。 有欢喜的自然有忧愁的,就比如哪吒和问界。 8月份,哪吒汽车单月销量为12103台,实现了21%的环比增长,但同比却下滑了24%,一度势头超级猛,却突然之间就掉入了销量陷阱。这也是为什么新能源大爆炸此前一直担心它是不是有为上市冲量的操作。 好在近期它官宣了完成超过70亿融资的消息,有了钱,至少就还有留在牌桌上的机会,祝福它吧。 比哪吒更惨的是赛力斯,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6243辆(包括但不限于 AITO 问界),同比下降57.37%,其中问界系列才卖了5000辆出头。 究竟问界系列发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赛力斯在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甚至华为看起来支持力度也没有明显减弱的情况下,销量崩得这么厉害? 很可能要归到产品力不及预期了,再加上此前安全评测不过关,对它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这再一次给其他车企敲醒了警钟:新能源汽车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车,安全才是第一关。 除了国内自主品牌,8月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品牌也交出了不错的表现。 04合资品牌崭露头角 比如一直被嘲讽的丰田电动车,bZ系列8月销量突破6578辆,首款纯电轿车bZ3更是卖了5836辆,虽然跟很多自主品牌没法比,跟它自家的燃油车更是没得比,但跟自己比,已经是极好的成绩了,这跟他的大降价有关,bz系列最高降价了7万。 当然了,要想靠降价把销量堆上去,不是不可能,就是得便宜到一定程度,那就意味着巨额的亏损,丰田显然无法接受,那么核心还是如何平衡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利益关系,尽快转型新能源汽车。 留给丰田汽车的时间不多了! 上汽大众也表现得不错,ID.3单月销量连续破万,截至8月底,上汽大众ID.家族累计销量已超过15万辆。 先不说大众的电动车卖的怎么样,人家确实是转型是最积极的,有这样的成绩也是应该的,或者说大众的新能源汽车天花板相比其他燃油车巨头,应该是更高的,但要想有更高的突破,核心还是看大众高层能在多大程度上牺牲燃油车的利益。 总的来看,在8月份依然属于淡季的情况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呈现火热的状态,淡季不淡,那么接下来进入传统汽车销售旺季,在油价继续高企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更值得期待了。 只是行业的火热是真的火热,竞争也是真的残酷,行业无可避免地会分化越来越严重,体系化的竞争越来越明显,没能打出来的新势力接下来会越来越难过了,反过来,随着传统汽车厂商转型力度的加大,加上更强的实力,接下来的表现反而更加让人期待。 原文标题 : 集体杀疯了,再创历史新高,旧王卷土重来,残酷厮杀一触即发

  • 不打“价格战”、增速超七成 全年新能源车出口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国内车市把“价格战”、“保价战”作为主旋律的当下,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正以更健康、持续的方式实现高增长态势,在均价增长的同时,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亦稳步提升。 3月21日,3600辆哪吒V在广州南沙港启动出海发运,目的地为泰国。截至目前,哪吒V在泰累计交付已超2000辆,并连续2个月位居泰国纯电车型上牌量榜单第二名。哪吒汽车方面称,现已成立欧洲事业部、泰国子公司,推出哪吒U国际版、哪吒V国际版、哪吒V右舵版在内的三款海外产品,哪吒汽车泰国生态智慧工厂也已正式奠基。 几天前,长安汽车(000625)表示,2025年前将实现东盟基地建成投产,产品辐射澳新、南非等市场,建设欧洲总部、突破欧盟市场,并打造国际化品牌。数据显示,2023年1-2月,长安自主品牌海外销量约3.7万辆,海外市场2023年全年规划目标22万辆,到2025年海外销售占比达到15%,到2030年海外销售占比达到30%;比亚迪(002594)称,2月销售193,655辆,同比增长112.6%,其中乘用车出口达到15,002辆。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的强势,在去年便已显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2年,汽车出口继续自8月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出口达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2022年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整车出口量前十名的企业,除特斯拉外其余均为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奇瑞的头部效应愈发显著。在欧洲,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2022年汽车出口均价为1.8万美元,同比2021年的1.6万美元小幅提升。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三,2022年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进入2023年后,自主品牌新能源出口势头依然不减。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9万辆,同比增长超七成;1-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58%。 “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表现呈现出超强态势,其是汽车出口的核心和主力,对车市的拉动效果比较突出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得到持续提升,服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市场前景向好。 根据崔东树的判断,新能源汽车出口仍存有可持续增长的空间,会占到整体汽车出口的三分之一,“未来几个月,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高增长。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的持续走高,也使得很多外资品牌的产能利用也更为灵活。两天前,起亚宣布正式进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并希望通过出口提振信心、提升产能利用率。“EV6和EV9这两款车都是全球车型,会在适当时候制定出口其它市场的计划。”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表示,由于目前起亚在全球范围内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盐城工厂将会为补充全球产能而强化出口。“我们计划到2026年,将年出口规模扩大到10万辆以上。” 2022年,起亚全球销量为290万辆;根据规划,起亚希望2030年在全球销售160万辆纯电动车,其中,中国市场为18万辆。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