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

  • SMM:2024年钕铁硼产量有望持续走高 汽车、风电、家电等稀土需求展望【稀土论坛】

    5月30日,在SMM主办的 2024年稀土产业论坛 上,SMM高级分析师刘浩介绍了中国钕铁硼磁材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车对稀土需求维持高增长,2024-2027年需求增速放缓至20%。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2024年的新能源车市场面临一定的需求群体结构压力。 稀土产业链拆分概览 2024年钕铁硼产量有望持续走高 企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作为稀土永磁材料最大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及消耗量都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23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约为24万吨,同比增长14%,预计2024年产量将达26万吨。 浙江作为国内最大的钕铁硼生产基地一直发挥行业领头的作用,相对于较高的地区集中度;钕铁硼企业集中度普遍较低,前5家龙头企业产能占比为17%,预计未来几年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中国钕铁硼企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023年-2024年一季度稀土上市公司营收一览 2023年,受稀土供需变化及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影响,稀土市场跌宕起伏,阶段性面临上游供应超预期、中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等问题,产品价格一路下跌。2024年一季度部分稀土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部分产品价格较年初降低超40%。 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 钕铁硼价格受挫下调 以N35为例,截止2023年12月31日N35毛坯价格报收140元/公斤,较年初的305元/公斤,累计下降201元/吨,降幅高达66%。 磁材价格的大幅下降导致,导致磁材厂油泥类资产价值大幅折损,使得因过度竞争导致利润降至低位的磁材工厂运营环境更加雪上加霜。 镨钕市场供需错配2023年镨钕金属全年累计跌幅达38% 回顾2023年整年,镨钕金属价格走势以偏弱运行为主,自年初的87.25万元/吨震荡下行至54万元/吨,年内整体跌幅达到了38%。 下游持续不振叠加缺乏成本支撑,2024年开年稀土价格持续承压下行。由北方稀土2024年第一季度精矿价格20737元/吨计算,氧化镨钕成本为37万元/吨左右,折镨钕金属成本约为44万元/吨;第二季度精矿价格16792元/吨计算,氧化镨钕成本为32万元/吨左右,折镨钕金属成本约为46万元/吨。 高性能磁钢“降镝降铽”导致2023年重稀土需求降低 氧化铽价格全年降幅达到47% 近两年镝铽由于高性能磁材的爆发时需求,导致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23年开始磁材下游开始纷纷采取“降镝、降铽”等措施,用以降低产品中稀土成本,镝铽在高性能磁中单位用量出现下降。 由于我国中重稀土供应渠道较为单一,集团议价能力较强,在稀土供应失衡的2023年个别重稀土产品价格仍然维持坚挺。 2023年中国稀土开采指标同比增长21.4% 2024年第一批指标同比增加12.5% 2023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共下达了三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合计为255000吨,较2022年同比增长幅度约为21.4%。增量全部集中在轻稀土部分。轻稀土同比增幅为23.58%,中重稀土指标与过去六年持平。 2024年配额增速回归合理范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3.5万吨、12.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5%、10.4%。2022-2023年,第一批矿产品指标同比增速分别为20%、19%,第一批分离指标同比增速分别为20%、18%,此次矿产品和冶炼指标增速均低于往年,稀土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2023年来自海外稀土矿进口大幅增长 未列名氧化稀土增长206% 混合碳酸稀土增长882% 2023年全年,中国进口稀土金属矿66414吨,同比减少14%,其中,99%以上的稀土金属矿来自美国。中国进口的稀土金属矿基本全部来自美国的MP矿,此矿山已接近满产,其产量难有较大波动,其进口量的起伏主要受港口货运方面影响。 2023年中国未列名氧化稀土进口量累计43856吨,同比增加206%。未列名氧化稀土主要来自缅甸、马来西亚、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地区的稀土资源虽然也相对丰富,但其矿产品与中国国内离子矿相比品位较低,开采和加工成本也都相对较高。 2023年中国混合碳酸稀土累计进口量达到15109吨,同比增幅更是高达882%。这部分稀土资源主要来自马来西亚。2023年9月11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表示,马来西亚将制定一项禁止稀土原材料出口的政策,以免这类战略资源遭无限制的开采及出口而流失,预计该部分稀土进口量将于后期出现缩减。 2024年中国磁性材料出口持续承压 1-4月累计出口量同比下滑3.2% 永磁铁为例,我国永磁铁出口国较为广泛,1-4月共计104国家地区有出口,其中出口占比前三名为德国、美国、韩国分别出口永磁铁为3359吨,2202吨,1936吨。 地缘政治对稀土永磁出口的影响 日本作为第二大磁性材料生产国产量占比约为10-15%,此轮美国针对中国加税有望对其他磁材生产国产生利好效果。 Mountain Pass计划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开始生产磁铁,目标是到2025年底实现成品磁铁的商业生产。目前MP在美国拥有43,000吨/年REO稀土矿生产能力,它有足够的原料来支持未来进一步的产量扩张。 2023年新能源汽车对稀土需求维持高增长 2024-2027年需求增速放缓至20%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2024年的新能源车市场面临一定的需求群体结构压力。从国家保险数据分类的出租、单位、私人三大购买群体来看,目前出租网约车市场的规模接近暂时饱和;单位用电动车市场的纯电动和插混车型需求逐步平缓;私人市场中限购城市的新能源占比下降,大城市高端群体购买电动车占比下降,中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的销量占比已经提升较大。因此在当前市场规模发展到一定量级的背景下,增长的速度会有放缓。 陆上风电三北地区风电项目并网顺利 2023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量同比增长83.8%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72.28GW,同比增长95.6%,累计消耗镨钕金属3844吨,折合氧化镨钕4613吨。 目前,中国风力发电主要以陆上风电为主。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具有出色的发电效率、可靠性和低运行及维护成本,使其成为节能减排的理想选择,2023年新增规模超75GW正是得益于陆上风电大基地项目的集中并网,内蒙古,青海等“三北”地区风电项目均在2023年实现了部分并网,有的已经实现全容量并网。 2023年全年中国空调产量同比增长11% 空调产量连年高增的盛况难以再现 随着外部经济秩序回归,在品牌方营销推广节奏提前和高温天气加成下,2023年上半年需求集中释放,空调市场零售额规模高增19.5%。这一数据将空调市场关注度推至顶峰的同时也将市场预期拉至高位。然而进入三季度后,市场在同期高基数和前期需求透支的作用下呈现出较大增长压力,三季度空调产量同比下滑15.7%。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中国空调产量达到24773.8万台,同比增长11%,累计消耗镨钕金属5483吨。在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的共同影响下,2024年我国大部气温偏高,华北、华南到江南南部等地持续性高温会明显增加,华南到江南地区的高温影响重于2023年,预计2024年空调端需求将持续增加。 2023年中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为154.8万台房地产势弱电梯行业难维持高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为154.8万台,同比增长5%,累计带来2630吨镨钕金属需求量。 电梯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关联度较高,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会对电梯行业产生直接影响。由于近两年房企运行困难,新盘地价持续走低,旧房改造等政策难以为电梯行业难以维持高增长支撑。2024年1-2月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振,商品房新开工面积9428万平方米,较同期下降37%,未来电梯端带来的稀土需求难称乐观。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 稀土供应过剩的局面逐步形成 最后,其还对海外稀土矿项目分布情况、海外稀土氧化分离项目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 》 2024 SMM稀土产业论坛专题报道 》【新能源峰会直播】全球新能源矿产需求及展望 2030年全球电池供应链行业增长路径

  • SMM:新能源汽车成中国稀土消费增长重要动力 稀土后市发展趋势分析【稀土论坛】

    5月29日,在SMM主办的 2024年稀土产业论坛 -主论坛上,SMM高级分析师杨佳文分享了2023-2024年中国稀土产业数据解读及后市发展趋势。2024年第一季度,镨钕产品价格走势仍呈现阴霾未散的局面,氧化镨钕均价自年初的44.25万元/吨继续下调至三月下旬的34.5万元/吨。进入第二季度,在大厂集中采购,矿端供应收紧等因素的加持下,镨钕价格走势才开始回暖。基于稀土市场供需情况和传统淡旺季进行的预测,倘若有政策因素或人为炒作因素的影响或将使得镨钕价格有所波动。 中国稀土资源供应情况分析 2024年中国第一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同比增长12.5% 2023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共下达了三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合计为255000吨,较2022年同比增长幅度约为21.4%。轻稀土同比增幅为23.58%,中重稀土指标与过去六年持平。 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35000吨,其中岩矿型稀土与2023年的第一批开采指标相比,增加了15000吨,同比增幅为12.5%,较往年相比增幅有所收窄。 金属端需求走强,2024年1-4月镨钕金属产量同比增长7.2% 2024年1-4月,中国氧化镨钕产量约为2.4万吨,同比增长幅度约为2%。其中,内蒙古和江西地区为中国氧化镨钕产量大省,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9%。 2024年1-4月,中国镨钕金属产量约为2.2万吨,同比约增长7.2%。据了解,随着终端市场的慢慢好转,金属端的需求走强,各厂加快去库动作,部分金属厂开工率有所提升,镨钕金属产量将继续增加。 离子矿供应量相对充裕 2024年1-4月氧化镝氧化铽产量同比增长幅度较大 2024年1-4月,中国氧化镝产量约为872吨,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24.4%;氧化铽产量约为170吨,同比增长幅度约为19%。 整体来看,氧化物产量原矿产出量与废料回收产出量比例约为7:3。进入2024年,来自东南亚的稀土离子矿进口量和下游钕铁硼永磁产量仍在继续增长。原材料供应和下游需求的增长也将使得稀土氧化物产量继续增加。 中国稀土产品进出口数据解读 2023年中国稀土进出口数据一览 2024年1-4月中国稀土金属矿进口量约为18447吨 同比减少27% 2024年4月中国稀土金属矿进口量4936吨,同比缩减43%,环比增加16%。2024年1-4月累计进口18447吨,同比减少27%。其中有99%的稀土金属矿来自美国,剩余部分来自蒙古和马拉维地区。 中国进口的稀土金属矿基本全部来自美国,由于美国当地发展自己的稀土产业链,2023年与2024年来自美国的稀土金属矿进口量同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缩减。 2024年1-4月中国未列名氧化稀土进口量累计18446吨 同比增加29% 2024年1-4月,中国未列名氧化稀土进口量累计12135吨,同比增长幅度约为29%。其中4月份进口量6311吨,同比增加50%,环比增加22%。 未列名氧化稀土进口量有81%来自缅甸,由于当地的政治因素和天气因素,该部分稀土矿产资源进口情况并不稳定,其相关消息也会造成国内的氧化物价格波动。 2024年1-4月中国混合碳酸稀土累计进口量2622吨 同比缩减幅度约为9% 4月份中国混合碳酸稀土进口量为420吨,同比减少72%,环比减少23%;2024年1-4月累计进口量约2622吨,同比缩减幅度约为9%。 据统计,这部分稀土资源有72%来自马来西亚。 2024年1-4月中国累计出口稀土商品18046.5吨 同比增长10%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4月中国稀土出口量18049.5吨,同比增长10%。中国的稀土进口产品以稀土原材料为主,出口的稀土则为深加工产品。 稀土出口量虽有所增加,但2024年归来第一季度,稀土价格一路走低,相应的稀土出口金额也出现下降。2024年1-4月出口金额约为1.8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了44.6%。 2024年1-4月中国稀土永磁出口量约为17568吨 同比减少2% 2024年1-4月中国稀土永磁出口量约为17568吨,同比减少2%。该部分稀土材料主要流向德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约占总出口量的46%以上。 据了解,我国企业在稀土高端材料市场的国际份额约为25%,而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化国家企业占据其他市场。 中国钕铁硼产品消费情况分析 2024年1-3月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消费量约为6.2万吨 同比增长12.8% 2023年全年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消费量约为26万吨,同比增幅约为18%;2024年1-3月份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消费量约为6.2万吨,同比增长12.8%。 据SMM统计,2024年1-3月,汽车领域钕铁硼永磁材料消费量最多,约占总消费量的16%。其次是变频空调领域,该部分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5%。 中国镨钕金属供需平衡 氧化镨钕供需平衡: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稀土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SMM根据往年情况结合当前的市场情况做出的供需平衡预测,2023-2026年对镨钕金属的消费需求占比最高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2024年1-4月 国内稀土供应持续过剩 供应端自3月迎来快速去库 2024年1-4月,国内稀土供应持续过剩。从市场了解,由于前期价格持续性下滑,国内矿商成本倒挂严重,矿商出货意愿低下普遍捂盘惜售,市场低价货源减少,导致很多矿石并未流入冶炼分离环节。 2月春节期间,新能源产量环比下降,进一步加重了稀土月度供应过剩的局面。3月稀土市场逐步好转,磁材企业开工高位,3月稀土供应端迎来快速去库。 稀土价格走势分析 进入第二季度 在大厂集中采购、矿端供应收紧等因素的加持下 镨钕价格开始回暖 根据SMM统计,2023年氧化镨钕均价从年初最高的75.5万元/吨最低跌至43.3万元/吨,跌幅超过40%。 由于前期价格走势的持续疲软,多数业者对镨钕后市价格普遍看空。2024年第一季度,镨钕产品价格走势仍呈现阴霾未散的局面,氧化镨钕均价自年初的44.25万元/吨继续下调至三月下旬的34.5万元/吨。进入第二季度,在大厂集中采购,矿端供应收紧等因素的加持下,镨钕价格走势才开始回暖。 氧化物企业原材料补库成本增加 2024年中重稀土价格走势整体偏强 2023年氧化镝价格受到大厂采购及国家收购存储行为的影响多次出现上行走势,而缅甸封关消息的反复也使镝铽价格走势波动频繁。 进入2024年,在各稀土元素价格纷纷下跌的情况下,矿端持货商的利润被严重压缩,部分缅甸稀土矿开采企业因资金压力而抵押自己持有的稀土矿来获得融资。这种做法导致市场低价货源减少,氧化物企业原材料补库成本增加,叠加大厂周期性集中采购等因素,中重稀土价格走势在2024年第二季度整体偏强。 2024-2025年镨钕价格后市发展趋势预测 结合以上各方面因素,SMM做出了2024年-2025年的镨钕价格走势预测:此预测是基于稀土市场供需情况和传统淡旺季进行的预测,倘若有政策因素或人为炒作因素的影响或将使得价格有所波动。 》 2024 SMM稀土产业论坛专题报道

  • 专家分享:永磁直线电机发展趋势与展望【SMM稀土论坛】

    5月30日,在SMM主办的 2024年稀土产业论坛 上,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研究所所长卢琴芬分享了永磁直线电机发展趋势与展望。 概况 其对同步带+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齿轮、直线电机、感应电机、永磁电机等进行了介绍。 直线感应电机 直线感应电机 优点:结构简单, 低成本, 高可靠性。 缺点:低推力密度, 低功率因数, 低效率。 结构多样 其从磁悬浮交通,物流分拣线,立体停车库、电磁弹射等应用及课题进行了介绍。 直线同步电机 直线同步电机LSM 优点:结构简单,高推力密度, 高效, 高功率因数。 缺点:成本高, 易吸附铁磁物质,磁场不可调。 其还对直线同步电机结构多样、常用绕组结构、初次级结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阐述。 ►发展趋势 结构设计:结构优化、新结构、性能计算、推力波动优化、高推力密度、可靠性分析。 高性能控制方法:高精度控制、推力波动补偿技术、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智能控制、分段控制。 应用热点:高速机床、半导体加工设备、高速物流设备、无绳提升设备。 应用实例:圆筒型结构、垂直提升系统、食品加工机械、高精度数控无心磨床等 ►发展方向 (1)无绳提升机:长初级LSM驱动无绳提升机。样机中包括两列直线电机长初级。短永磁放置在移动平台上。 大容量系统结构、电机优化、分段切换、双三相电机。 (2)精密磨床:电机优化设计、热性能分析、液体冷却。 (3)主动避震器(damper):电机拓扑结构,优化设计,热性能分析。 直线振荡电机 LOA 研究成果 横向磁通直线振荡电机 新型直线电机 低成本LSM:传统PMLM ►新结构:多齿直线磁通切换永磁电机 (MLSFPM)、无轭部多齿直线磁通切换永磁电机 (DMLSFPM)、初级分裂式开关磁链直线电机 (PPFSLM)、u初级分裂式磁链反向直线电机 (PPFRLM) 研究展望 电机本体:根据实际应用系统,采用或提出适用结构 结合考虑成本与性能的系统一体化设计;设计分析方法;结构优化,减小推力波动;冷却技术与温度场,可靠性。 驱动控制:采用或提出实用的驱动控制系统与方法 高精密伺服驱动控制:推力波动补偿、三环闭合控制;低成本控制:无位置传感器;分段切换。 》 2024 SMM稀土产业论坛专题报道 》【新能源峰会直播】全球新能源矿产需求及展望 2030年全球电池供应链行业增长路径

  • 稀土在储氢与储能领域的应用【SMM稀土论坛】

    5月30日,在SMM主办的 2024年稀土产业论坛 上,包头稀土研究院教授闫慧忠对稀土在储氢与储能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稀土储氢材料概述 稀土储氢材料概述 储氢方式 稀土储氢合金材料 能够在通常的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可逆、大量地快速吸氢和放氢。 其还对储氢材料应用、储氢材料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阐述。 其还介绍: 高压储氢:技术成熟;质量储氢密度高。加氢成本高。 液态储氢、 储氢密度高;输运效率高。成本较高,绝热系统复杂。 固态储氢:体积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材料成本高;质量储氢密度低。 有机液体储氢:质量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再生复杂。 其还分享了稀土院研发历程、超晶格La-Y-Ni系储氢合金材料等内容。 化学电源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储氢材料作为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通过电化学充/放电过程实现氢化/脱氢反应。 圆柱形镍氢电池制作工艺技术,粉体粒度和分布、振实密度和松装密度符合标准。 方形镍氢电池制作工艺技术,材料组成和用量、和浆工程化技术。 NaBH₄液流燃料电池(DBFC):在碱性条件下,直接使用硼氢化物为燃料,阴极氧化剂O2或H2O2通过还原反应转变为 OH−。 阳极反应:BH4-+8OH- → BO2-+6H2O+8e- 阴极反应:2O2+4H2O+8e-→ 8OH- 总反应:BH4-+2O2 → BO2-+2H2O 液流电源作为发电设备在应急领域替代燃油发电机。与燃油机比,有不燃不爆、易保存易维护、使用寿命长、无污染无噪音、携带方便等特点。在通讯基站、电厂等场所可替代传统应急电源。 问题: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同时还会发生水解反应,释放出氢气。 作为DBFC阳极催化剂,首先要能抑制水解反应,尽可能使反应的电子数达到8个,其次是在强碱性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好。 DBFC阳极催化剂 1、贵金属催化剂:主要有Pt、Pd、Au、Ag等金属及其合金。但贵金属价格昂贵,限制其商业化。 2、非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材料主要有Ni、Cu、Co等,价格低廉,储量充足,对NaBH4电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3、储氢合金催化剂:储氢合金对氢具有存储能力。储氢合金LaNi4.5Al0.5催化KBH4氧化,在电流密度为50 mA cm-2时,KBH4利用率达到95%以上。用Si修饰的LmNi4.78Mn0.22合金做阳极催化剂,在小电流放电情况下燃料利用率增加约四倍。 金属氢化物-氢压缩机 氢能:基础建设是发展氢能经济的突破口 金属氢化物(MH)氢(H2)压缩机(MHHC)可以降低投入。 MHHC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形成MH的储氢合金材料 利用低品位热质——废热( T < 200 ℃)或太阳能转换成压缩氢能 其对MHHC对储氢合金的要求、可用于MHHC的储氢合金进行了介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利用低品位热源在宽压(直到80MPa)范围输出氢压的氢储存和供给系统。 其对1-4级储氢材料的主要特性、MHHC的其它应用领域进行了阐述。 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 氢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的储氢合金材料是开发氢能/储能应用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 5千克的氢燃料使用不同储存方式,它们的容器体积也不同,储氢合金的存储体积密度普遍高于液氢。 储氢合金安全、无污染、可重复利用,在分布式氢能热电联供系统以及潜艇、船舶、叉车等需要配重的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网络,可以在城市或农牧区的某个区域实现电力、热能和冷能的联合供应,能源输送距离短,能源利用率明显高于传统能源网络。 日本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ENE-FARM):与燃气轮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其他单阶段过程)相比,燃料电池的电效率大于50%,最高可达70%。 内蒙古重大专项:开发高能量密度稀土储氢材料(有效储氢量≥1.7wt%, 室温放氢平台压≥0.3 MPa,2000次吸放氢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0%。),建设风力/光伏电能—制氢—储氢—燃料电池发电—热电联供集成示范系统,开辟稀土储氢材料和镍氢电池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均匀设计法设计LaNi5型(LaCeCa)1(NiMnAl)5储氢合金材料 ►La0.4Ce0.4-xYxCa0.2Ni4.9Mn0.1 (x = 0.1, 0.2, 0.3, 0.4)储氢合金材料 ►稀土元素Y改性TiZr基储氢合金材料 ►稀土元素Ce改性Ti- Mn-Fe储氢合金材料 ►AB2型LaY5-xMgxNi12(x = 0~3)合金的储氢性能 ►AB3型LaY5-xMgxNi18(x = 0~3)合金的储氢性能 最后,其还对包头稀土研究院氢能综合利用方案进行了介绍。 氢能两轮车 1. 前景可期: ⑴ 氢气能量密度高、⑵ 运行寿命长(3年以上)、⑶ 储能便捷、⑷ 轻量化(36.4kg)、⑸ 小型化(0.39L/300W)、⑹ 续航里程长、⑺ 全天候运行、⑻ 安全性能好、⑼ 经济性相当(2元/100km)、⑽ 车联网技术。 截至2022年底,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保有量4亿辆,年销量6007万辆,共享运营数量1500万辆。电动两轮车的发展凸显诸多挑战:给电网带来巨大压力、充电慢、电池衰减、安全隐患等。 2. 储氢密度 其对稀土储氢材料和固态储氢装置“十四五”期间,高能量密度稀土储氢材料研发目标进行了介绍。 3. 补氢方式 阳氢集团: 单撬日产氢600kg,氢纯度高于99.99%,每公斤产氢能耗不足1度电,醇氢转化效率超过80%,氢气即产即用。 4. 存在的问题 》 2024 SMM稀土产业论坛专题报道 》【新能源峰会直播】全球新能源矿产需求及展望 2030年全球电池供应链行业增长路径

  • 稀土铁氮(钐铁氮钕铁氮)永磁材料产业化进展【SMM稀土论坛】

    5月29日,在SMM主办的 2024年稀土产业论坛 上,宁夏君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心安对稀土铁氮(钐铁氮钕铁氮)永磁材料产业化进展进行了分享。国际学术界公认,我国是研发稀土铁氮磁性材料的先驱;不是跟踪国外技术、而是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研究团队基于长期的基础研究所发现的新效应(氮的间隙原子效应),利用开发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制造亚微米级单晶颗粒磁粉)生产出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 我国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的重大原创性发明 国际学术界公认,我国是研发稀土铁氮磁性材料的先驱;不是跟踪国外技术、而是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研究团队基于长期的基础研究所发现的新效应(氮的间隙原子效应),利用开发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制造亚微米级单晶颗粒磁粉)生产出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 氮的间隙原子效应 我们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中子衍射技术测定了钐铁氮和钕铁氮等氮化物的晶体结构,发现氮在这些结构中都占据特定的间隙晶位。据此,我们计算了间隙原子对于晶场作用和电子结构的影响,发现在特定晶位的氮原子可以灵敏地调节稀土4f电子的晶场作用和铁3d电子的能带结构,从而使铁的原子磁矩增加,使稀土4f电子的晶场作用发生根本变化。这一发现揭示了氮化效应起源于氮的间隙原子效应,为稀土铁氮永磁材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产业化进展: 两套工艺路线, 全球三家拥有完整独立知识产权并实现量产的企业。 材料优势 其还对钐铁氮磁粉性能示例、钐铁氮注射磁体性能示例进行了介绍。 柔性磁体及磁性弹性体 磁性能强、表面光洁度高、柔性好;厚度最薄可低至0.1mm,并可制成条状、薄片状、环状等形状,可广泛应用于磁编码器、微特电机以及各种吸附场景等。保持高磁性能的同时,可兼具阻燃性能。 》 2024 SMM稀土产业论坛专题报道 》【新能源峰会直播】全球新能源矿产需求及展望 2030年全球电池供应链行业增长路径

  • 纳米稀土氧化物及催化储氧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市场分析【SMM稀土论坛】

    5月29日,在SMM主办的 2024年稀土产业论坛 -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鄢勇分享了纳米稀土氧化物及催化储氧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市场分析。 1.技术现状 纳米稀土氧化物 – 现有制备技术 ►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常规制备 材料特点:独特电学、磁性、光学、力学、热学功能的材料,用途广泛; 技术难点:制备过程易团聚,奥斯瓦尔德熟化导致尺寸难以保持均匀; 传统方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 1.易团聚;2.尺寸不均匀,原料浓度低,产量小。 新型制备:原子沉积法,微波辅助水热法等。 1.设备复杂;2.生产成本高。 纳米稀土氧化物–高分散规模化制备技术挑战 纳米稀土氧化物—— 异核均质沉淀法的技术特点 通过制备方法创新: ➢ 研究稀土氧化物材料纳米尺度的成核和生长竞争动力学调控机制; ➢ 发展大尺度空间下传质、传热和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 解决纳米稀土氧化物材料易团聚,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优势: 条件温和,常压,低成本;反应浓度高,轻松实现规模化制备。 纳米稀土氧化物—— 异核均质沉淀法产品的性能优势 技术领先,性能卓悦。 纳米稀土氧化物——丰富的应用场景 多层陶瓷电容-MLCC: 国内市场超600亿元;纳米稀土助力MLCC的微型化;改善钛酸钡陶瓷的电介质性能;增强材料的稳定性。 透明陶瓷: 2028预计市场113亿元;纳米材料产生较高烧结驱动力;改善致密化和烧结体微观结构;避免差分收缩的发生。 高端抛光材料:全球CMP市场达18.2亿美元;形成软化层,提升抛光选择比;改善表面质量,提高磨削效率;降低缺陷率。 电池电极添加材料:全球市场年需求量可达上千吨;降低充电状态下与电解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提升高温下电池寿命。 三效催化储氧材料——研究意义 汽油车产业现状 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四年蝉联全球第一,产值达到9.2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汽油车产销量占比超80%。 污染现状:汽油车排放的HC、CO占移动源排放总量的81%,76%以上,是导致PM2.5、O3等大气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 应对手段:利用三效催化剂,在不同空燃比下净化汽油车主要污染物HC、CO和NOx。 关键技术:基于稀土价态的可变,以铈锆固溶体为代表的储氧材料来调整尾气的氧含量。 三效催化储氧材料—— 传统制备技术 三效催化储氧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铈锆固溶体生产技术由加拿大Neo Performance、比利时索尔维(Solvay)、日本DKKK等企业所垄断,国际巨头市占率达到85%以上,相关材料的制备属于卡脖子技术。 三效催化储氧材料——市场前景 ◼汽油车污染控制发展趋势 •国外:2022年欧VII法规提案、美国EPA2027发布,预计2027年实施; •我国:环科院牵头,开展下阶段标准预研; 挑战: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氧材料,达到国六b排放标准,也为下一阶段的法规做技术储备。 契机: 在机动车实现全面电动化之前,混动与增程式乘用车均涉及到三效催化的使用,且其污染物呈现与传统车不同的排放特点。 三效催化储氧材料—— 制备技术改进 以氨法为基础,通过对原料优选,料液预处理,膏体后处理步骤的改进提升产品性能(以动态储氧量为例)。 2.市场分析 技术产品的应用场景举例——微型MLCC制备 ►微型MLCC高容化关键点:陶瓷粉体材料的微纳化制备与使用; 现状:国内该类陶瓷配方粉体90%以上依靠进口,卡脖子技术; ►稀土掺杂抑制粉体晶粒二次长大的原理:核壳结构; 尺寸匹配:稀土氧化物的尺寸介于BaTiO; 关键点:实现<50nm稀土氧化物的高分散规模化制备技术; 技术产品的应用场景举例-微型MLCC制备; 性能考察维度:分散性,尺寸均匀性,形貌规则性; MLCC市场中纳米氧化物的需求规模 纳米稀土氧化物虽然用量小(粉体质量占比1-5%),但由于其单价高,占高端MLCC总制造成本的10%左右,目前全球需求市场约为120亿元每年。 随着整个MLCC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以及产品进一步高端化,对应的高分散纳米稀土氧化物需求市场预计在2028年达到200亿元每年。 MLCC市场规模预测 市场推动力1:军工——受益于设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程度提升的需求 国防军工产业的特殊性,必须保持一定的自主化率; 对产品性能、可靠性及供货稳定性有着更高或更特殊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市场壁垒,毛利率水平一般可以达到 70%~80%; 市场推动力2:汽车——汽车电子化率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 纯电动汽车使用的MLCC数量是传统中档车的2倍以上。 市场推动力3:通讯-智能终端加载的电容数量快速增长 5G设备MLCC数量是2G设备的5倍以上; 物流网终端设备数量预测在2025年超过200亿部; 三效催化储氧材料——市场现状 稀土催化材料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且其中机动车尾气净化占比超过35%。 》 2024 SMM稀土产业论坛专题报道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