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个
随着光伏薄片化逐步推进,产业链厂商竞相投身于这一浪潮,而在减薄厚度的同时,N型硅片终于实现“比P型更便宜”,真正开启了“NP同价”。 TCL中环3月6日发布最新硅片报价。在N型硅片公示价中,130μm公示价与上次持平。 但与前一次报价唯一且最大的区别在于,TCL中环取消了N型140μm硅片公示价,同时首次给出N型110μm公示价 。 其中,N型182 110μm厚度报价6.14元/片,210 110μm厚度报价8.02元/片, 这一系列报价甚至低于P型硅片,实现硅片环节的“NP同价” 。 值得注意的是, 这也是今年以来,TCL中环N型硅片第二次减薄 ——对比公司今年2月4日与去年12月23日发布的公示价,N型硅片中,150μm与130μm的两种厚度被140μm与130μm所取代。 另外,东方日升与高测股份于今年1月达成合作,前者向后者采购合格的 N型异质结半片超薄硅片,厚度为100μm及更薄 ,合作期第一年度采购数量原则上不低于10GW。 金刚光伏同月宣布,吴江产线已全面使用130μm厚度硅片量产,未来公司 将继续导入110μm,100μm厚度硅片 。 ▌薄片化助力降本 NP同价“再下一城” N型技术替代P型技术的过程中,仍未完全跨过成本偏高这一道坎。业内对于N型成本何时能够降至与P型持平颇为关注,也就是所谓的NP同价。 而硅片减薄就是光伏N型降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近期终端中标数据显示, 电站投资方对于N型认可度增加,组件招标中N型占比开始提升 :2月17日国电投5.65GW招标中N型占比32%,2月21日中核汇能6GW招标中N型占比42%。 同时,由于N型电池片渗透加速叠加石英坩埚产能不足,导致硅棒产能有限。上海证券与东吴证券均指出,在这一背景下, 薄片化、细线化力度或将加大,倒逼切片先进产能扩张,切片环节创新仍是重点方向,切片环节设备更新替代逻辑将进一步强化 。 据薄片测试数据显示,硅片厚度从140μm减至100μm的过程中,电池效率维持稳定,可基本保持在25.2%左右。华泰证券测算称, 硅片厚度每下降10μm,单瓦硅耗降低约0.1g/w,以硅料价格不含税100元/kg测算,硅片厚度每下降10μm,硅成本降低0.01元/w 。 在光伏多个技术路线中,券商指出, HJT凭借双面对称结构与优异钝化效果,较PERC和TOPCon薄片化空间较大,且较好适配薄硅片 。如今,部分HJT电池厂商已采用120μm硅片制造电池并实现量产,同时还在研发、导入100μm及以下硅片,华泰证券预计,2024年有望减薄至100μm。 当然,N型技术的降本途径并不仅限于薄片化一种,随着银包铜、铜电镀以及无铟HJT等技术陆续落地,叠加大批量扩产持续推进,N型电池制造装备的采购成本也在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多家头部厂商计划在2024年大幅提升N型产品出货量,包括硅片在内的各环节有望逐步实现NP同价,进一步推动N型技术渗透率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有望受益于光伏薄片化趋势的厂商有:
11月21日,受“光伏茅”HJT电池转换效率破世界纪录消息影响,A股HJT电池概念股开盘冲高,截至发稿,海源复材(002529.SZ)、乾景园林(603778.SH)触及涨停,雅博股份(002323.SZ)、帝科股份(300842.SZ)、宝馨科技(002514.SZ)、赛伍技术(603212.SH)、东方日升(300118.SZ)等股拉升跟涨。 隆基绿能19日宣布,公司近日收到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的最新认证报告,公司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是目前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不分技术路线。公司表示,该纪录是以可量产设备、技术和全硅片大面积为目标创造的。 东吴证券预计,随着HJT降本增效进展持续推进,各家头部主流电池片厂将于2023年开启HJT的GW级扩产。拉长时间周期看,HJT是正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双面率最高的电池。预计到2024—2025年,HJT电池片的单W成本要比PERC便宜一毛钱甚至更多,这样的差异足以实现产业颠覆并吸引大厂扩产。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