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个
12月3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2年10月中国汽车出口35.3万台,同比增长58%,表现超强,相对于国内汽车销量10月平淡,出口市场的表现仍是较强的。2022年1-10月的出口市场销量262万台,同比增长52%,主要是海外供给不足和中国车企出口竞争力的大幅增强。近两年国际疫情下的中国出口增长较大。 从月度走势看,近几年的出口仍呈现季节性特征,呈现夏季走高过山车的见顶回落走势特征,但2021年改变为持续上升走势。2020年初出口处于历年的低位水平,2021年爆发增长,2022年车市出口开局较强,但受到疫情影响的3-5月,呈现出口量逐月环比下降的一路下行的趋势,6-10月出现逆转走势。 在疫情下,由于海外供应链的问题,中国汽车出口强势崛起,2022年出口继续保持强势,体现中国汽车产业的世界竞争力大幅提升。10月出口突破35万台,保持历史新高,走势很强。 从海外70个国家月度的当地销量统计数据来看,10月份中国车出口在当地市场销售达到8.7万台的水平,同比增长17%的表现相对较强,1-10月份达到79万台,同比增长36%,呈现强势良好增长的态势。 从中国汽车海外出口零售数据看,月度走势相对平稳,但是在近期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尤其10月份达到8.7万台的历史次新高水平,相对呈现较强增长的态势。目前中国汽车的海外出口零售数据也呈现3月份、6月份和9月份的季度末的强势增长的特征。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极其优秀,从海关数据来看增长极其迅猛;而从海外当地市场的数据统计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也呈现更加强势良好增长局面,最主要原因是在于过去我们的汽车出口很多处于不发达国家,或者是难以统计的市场,因此海外数据体现的并不是很充分。而现在我们出口体现在海外的一些高端市场表现更为突出,所以总体可以看到海外数据的中国汽车出口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呈现强势增长态势,尤其2021年和2022年,整个中国汽车出口呈现一轮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欧洲市场呈现连续两年较强增长,在墨西哥等北美地区暴增,海外零售统计份额表现极其优秀。 中国车企的海外出口数据表现同样的亮眼,尤其是看到主力车企的海外表现相对比较突出。目前来看,主力车企的上汽(600104.SH)、奇瑞、长城(02333)、吉利(00175)以及长安汽车(000625.SZ)等表现是极强的走势,这里尤其是上汽集团的出口在近期表现极其强势良好的态势。 2021年上汽集团出口在海外能够看到的数据是27万台的规模,2022年1-10月又达到26.7万台的规模,整体表现是极其良好的特征,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表现也同样的呈现强势增长的良好表现。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工业企业营收保持较快增长,利润同比下降。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涨转降等因素影响,企业营收增速较1—9月份有所放缓,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0%,降幅较1—9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 二是装备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较1—9月份加快2.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份当月利润增长25.9%,实现快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行业结构不断优化,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2.2%,较1—2月份提高7.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全部8个大类行业利润均较1—9月份改善。电气机械行业受新能源产业带动,利润大幅增长29.0%,增速加快3.7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行业利润增长13.7%,增速加快4.2个百分点;随着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汽车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带动行业利润增长0.8%,今年以来累计利润首次由降转增。 三是电热气水业利润增长加快。1—10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15.5%,增速在1—9月份由负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10.6个百分点。其中,随着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成本压力趋缓,利润同比增长28.1%,增速较1—9月份加快16.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0个百分点,较1—9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是拉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最多的行业。 四是外资和中小企业利润有所改善。1—10月份,随着稳外资政策持续发力,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9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改善。从当月看,10月份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4%。今年以来,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有关政策落地见效,1—10月份中小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持续保持增长。 总体看,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结构继续改善,部分中下游行业利润回升明显。但也要看到,近期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工业企业效益恢复面临较大压力。下一步,要深入贯彻党的大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快释放消费需求,落实落细惠企纾困政策,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0% 国家统计局: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0%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768.2亿元,同比下降3.0%(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648.9亿元,同比增长1.1%;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877.4亿元,下降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17.2亿元,下降7.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641.2亿元,下降8.1%。 1—10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3943.0亿元,同比增长60.4%;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1739.3亿元,下降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085.9亿元,增长15.5%。 1—10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0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9.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1%,汽车制造业增长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3%,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6%,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3.3%,纺织业下降1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7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2.7%。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1.78万亿元,同比增长7.6%;发生营业成本94.84万亿元,增长8.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4%,同比下降0.68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0%;负债合计87.57万亿元,增长9.4%;所有者权益合计66.58万亿元,增长8.5%;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产成品存货6.10万亿元,增长12.6%。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84元,同比增加1.07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91元,同比减少0.50元。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0.5元,同比减少1.8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8.7万元,同比增加14.8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2天,同比增加0.9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6天,同比增加3.1天。 附注 一、指标解释及相关说明 1、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2、营业收入: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3、营业成本: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 4、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5、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6、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7、应收账款:指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8、产成品存货: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9、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单位:%。 1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2、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累计月数×12×100,单位:元。 13、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用工人数÷累计月数×12,单位:万元/人。 14、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 15、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60×平均产成品存货÷营业成本×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6、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7、在各表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栏中,标“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负数,即亏损;数值为正数的表明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在0至-100%之间(不含0)的表明利润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转为本期亏损;数值为0的表明利润同比持平。 18、在主要分组中,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含协议控股)企业等。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或与港澳台资)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及外资(或港澳台资)的股东占公司注册资本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等。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据统计制度,每年定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范围进行调整。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标准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而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变化。(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要求的企业进行了清理,对相关基数依规进行了修正。(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 三、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四、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五、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768.2亿元,同比下降3.0%(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648.9亿元,同比增长1.1%;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877.4亿元,下降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17.2亿元,下降7.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641.2亿元,下降8.1%。 1—10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3943.0亿元,同比增长60.4%;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1739.3亿元,下降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085.9亿元,增长15.5%。 1—10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0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9.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1%,汽车制造业增长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3%,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6%,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3.3%,纺织业下降1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0.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7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2.7%。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1.78万亿元,同比增长7.6%;发生营业成本94.84万亿元,增长8.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4%,同比下降0.68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0%;负债合计87.57万亿元,增长9.4%;所有者权益合计66.58万亿元,增长8.5%;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产成品存货6.10万亿元,增长12.6%。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84元,同比增加1.07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91元,同比减少0.50元。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0.5元,同比减少1.8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8.7万元,同比增加14.8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2天,同比增加0.9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6天,同比增加3.1天。 附注 一、指标解释及相关说明 1、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2、营业收入: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3、营业成本: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 4、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5、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6、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7、应收账款:指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8、产成品存货: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9、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单位:%。 1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100,单位:元。 12、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累计月数×12×100,单位:元。 13、人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用工人数÷累计月数×12,单位:万元/人。 14、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 15、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360×平均产成品存货÷营业成本×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6、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累计月数÷12,单位:天。 17、在各表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栏中,标“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负数,即亏损;数值为正数的表明利润同比增长;数值在0至-100%之间(不含0)的表明利润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转为本期亏损;数值为0的表明利润同比持平。 18、在主要分组中,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含协议控股)企业等。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或与港澳台资)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及外资(或港澳台资)的股东占公司注册资本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等。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据统计制度,每年定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范围进行调整。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标准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而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变化。(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要求的企业进行了清理,对相关基数依规进行了修正。(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 三、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四、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五、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11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0亿千瓦,同比增长8.3%。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6亿千瓦,同比增长29.2%。 1-10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3083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03小时。其中,火电361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52小时;核电6226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45小时;风电181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0小时。 1-10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4607亿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太阳能发电1574亿元,同比增长326.7%。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511亿元,同比增长3.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中国粗钢产量86057万吨,同比下降2.2%;生铁产量72689万吨,同比下降1.2%;钢材产量111639万吨,同比下降1.4%。 10月,中国粗钢产量7976万吨,同比增长11.0%;日均产量257.29万吨,环比下降11.2%。生铁产量7083万吨,同比增长11.9%;日均产量228.48万吨,环比下降7.3%;钢材产量11485万吨,同比增长11.3%;日均产量370.48万吨,环比下降4.3%。 从分省区数据来看,1-10月,有8个省区粗钢产量同比增长,福建增幅最大,达34.16%;广东次之,增长8.77%,再次为重庆,增长5.10%。有4个省市粗钢产量同比降幅超过10%,其中青海下降27.12%,吉林下降13.28%,上海下降10.25%,天津下降11.17%。 各省区市粗钢产量具体如下: 10月新疆生铁产量61.74万吨,同比下降15.4%,环比下降40.3%;1-10月全疆累计生产生铁932.03万吨,同比下降7.9%。新疆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新疆粗钢产量65.86万吨,同比下降9.5%,环比下降39.4%;1-10月全疆累计生产粗钢1062.68万吨,同比下降7.9%。 10月新疆钢材产量71.26万吨,同比下降25.1%,环比下降45.02%; 1-10 月全疆累计生产钢材1225.49万吨,同比下降6.1%。其中建材产量712.19万吨,同比下降7.27% 。 据新疆钢铁行业协会统计,1-10月,新疆重点监测钢铁企业区内外建材销量641.12万吨,同比下降11.92%(同期新疆水泥下降14.5%);板带材销量314.3万吨,同比下降8.92%。其中新疆自治区内建材销量同比下降4.26%,区外建材销量同比下降52.3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