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个
据“金昌发布”消息,盛夏时节,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地热浪蒸腾。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两大核心项目——锂离子电池装备生产与年产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正在这片热土上拔节生长。 据悉,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装备生产项目占地面积近75,0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主要建设1栋办公楼、1栋生产车间、1栋检测车间,安装年产5GWh锂离子电池(LFP)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占地面积近65,0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2栋生产车间、1座实验室、1栋仓库,安装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万吨级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是甘肃金昌打造‘新能源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春强调其产业价值,“不仅能完善区域产业链布局,还将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60亿元,创造300个高质量就业岗位,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据中证网报道,近日,在北京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贝特瑞联合攻关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用 硅基负极材料 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开源证券1月8日研报指出,硅基负极的优势在于具有高比容量,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有望带动相关材料需求持续增长 。 中信证券在1月25日的研报中表示,硅基负极材料是理想的下一代负极材料,其中 硅碳负极被认为是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各大手机厂商在自家电池技术中大范围采用硅碳负极,目前搭载硅碳负极的机型已经下降到1千元价位,标志着 硅碳负极已经进入了10-100阶段 。 硅碳负极主要有 机械球磨法和气相沉积法(CVD法) 两种工艺,东吴证券曾朵红在1月27日的研报中表示,CVD法硅碳负极通过多孔碳骨架来储硅, 膨胀率低,循环优异 ,并且碳骨架本身密度小质量轻,使得材料 能量密度更高,性能潜力大 ,预计成为下一代硅碳主流路线。24年起CVD硅碳负极在荣耀、华为、VIVO、OPPO等高端手机机型上大规模应用, 预计25年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至25%+,为CVD硅碳负极放量元年 ,全球总出货有望达0.15万吨,2030年全球行业需求有望增长至7.7万吨, 实现5年50倍增长 。 多孔炭 是与硅碳负极匹配度极高,从0-1的新材料, 其对最终硅碳负极的性能起关键性作用 ,行业壁垒较高。多孔碳为定制化产品,主流原材料有 树脂法及生物质法 两种。树脂法原材料主要为酚醛树脂,成本较高,售价25-30万元/吨。生物质路线原材料为淀粉,椰壳等,价格便宜,普通级别售价约为5万元/吨左右,但性能难以满足硅碳负极需求。 曾朵红表示,当前硅碳负极售价40万元/吨+,主要系 多孔碳占成本比例较高 ,且生产设备仍为20公斤级。远期看,随着100kg设备大规模应用,且多孔碳实现原材料降本, 硅碳负极售价有望降至20万元/吨以内 ,按10%添加比例计算,对应单吨负极成本提升不足2万,电池成本提升0.015元/wh以内,整体成本可控,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此外,硅碳负极原材料之一 硅烷 2024年以来受光伏行业调整影响,价格承压,24年下半年价格已从23年的20-25万元/吨降至5-10万元/吨以内。硅碳负极单吨耗0.5-0.7吨硅烷, 对应成本下降5-10万元/吨 。 硅碳负极需配 单壁碳管 及 新型粘结剂PAA 使用。单壁碳纳米管由于直径小、长径比大,具有很好的柔性, 与硅基材料有良好的电接触 ,且可以在电场诱导下成膜,能够在极低添加量下形成三维导电网络,实际应用中硅基负极中加入单壁碳纳米管会 大幅改善循环性 。同时,PAA能与硅形成类似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包覆层, 显著改善硅基负极的循环性能 ,减轻膨胀影响。 A股上市公司中, 贝特瑞为国内硅基负极龙头 ,是国内 最早进行硅碳负极研发和量产 的公司,2024年底具有硅基负极产能0.6万吨;璞泰来硅碳负极 初步投产0.15万吨产能,24年底产能单月20吨 ;道氏技术 多孔碳自供 ,已建立了技术先进的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研发生产体系,当前具备 吨级CVD硅碳负极中试线 ;天奈科技 单壁碳管产能24年底20吨 ,美国1万吨和欧洲3000吨碳管浆料项目筹建中;元力股份 聚焦多孔碳,已完成500吨产线建设 ,深度绑定头部电池厂, 实现吨级出货 ;圣泉集团树脂 多孔碳目前供应天目先导、兰溪致德、璞泰来等国内一线硅碳负极厂商 ,并应用于ATL供应的3C消费电池中,公司1000吨扩产于2024年底落地;日播时尚24年10月发布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茵地乐71%股权, 茵地乐是行业首家主营PAA类锂电水性粘结剂的企业 ,2023年底已具备年产6万吨级多系列锂电池专用粘结剂生产规模, PAA产品已成功导入众多主流客户 。 除上述公司外,天风证券孙潇雅在1月2日的研报中表示,随着CVD工艺的推出, 硅负极在消费电池已形成成熟化应用 ,动力处于放量前期,建议关注 硅负极率先应用 的消费电池公司豪鹏科技。
据“汉水襄阳”发布消息,1月10日,襄阳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举行,其中包括新塬(襄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塬科技)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及设备制造生产项目。 据了解,新塬科技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及设备制造生产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占地1,000亩,规划建设1,200条高纯纳米粉体材料生产线、年产1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纳米镍粉、纳米铜粉等生产线、高纯纳米粉体装备制造生产基地及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分为三期建设,预计2015年6月份建成一期厂房,8月份实现投产,当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 资料显示,新塬科技是江苏镭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苏镭纳)子公司。江苏镭纳是一家专注于金属微纳米新材料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其高精尖产品在新能源、电子浆料、医疗健康、氢能源催化剂等领域广泛应用。
“最内江”消息显示,12月9日上午,在四川内江经开区埃普诺年产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二号厂房首条生产线的窑炉进行通电调试,标志着这一百亿级项目已进入生产设备调试阶段,离正式投产又迈进一大步。 作为内江单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重点高科技项目,埃普诺年产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占地约300亩,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1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使用生产厂房6.6万平方米,并配套办公楼、倒班房等;二期建设18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两期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360亿元,年纳税约15亿元。
华盛锂电持续加码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布局。 9月24日晚间,华盛锂电公告,该公司拟通过自有资金3999.9999万元向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入股,按照6.50元/股的价格认购浦士达定向发行的股份。 本次投资后,华盛锂电将直接持有浦士达615.38万股,持股比例为14.68%。 华盛锂电称,本次投资旨在抓住新能源汽车对高容量负极材料的需求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锂电池新型负极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整合公司和浦士达在硅碳负极领域的优势资源,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据介绍,此次拟投资入股的浦士达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活性炭、硬炭、硅炭前驱体多孔碳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在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636.36万元,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50.55万元。 近年来,华盛锂电向催化剂、载体炭及新能源负极材料等领域开拓,并于2023年下半年新增硬炭和硅炭前驱体多孔碳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对此,华盛锂电坦言,“硬炭和硅炭前驱体多孔碳产品是硅碳负极的关键材料,需要持续研发攻关、下游测试及客户导入等一系列环节,技术壁垒较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外,研发成功后的产品仍需经过市场营销、客户开拓等市场化推广,才能带来大规模收入。如目标公司最终不能成功研发生产出契合市场需求且具备成本优势的产品并持续迭代升级,可能导致目标公司竞争力下降,影响目标公司后续发展。” 华盛锂电主营业务为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业绩表现来看,该公司自2023年以来面临亏损局面。今年上半年,华盛锂电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同比减少1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52.33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965.67万元,同比盈转亏。 电解液主营业务业绩出现波动。2023年来看,华盛锂电的VC(碳酸亚乙烯酯)产品营业收入约为3.28亿元,同比下降32.95%;FEC(氟代碳酸乙烯酯)产品的营业收入约为1.53亿元,同比下降51.90%。毛利率方面,华盛锂电2023年的综合毛利率为11.26%,同比减少35.53个百分点。其中,VC产品的毛利率为11.86%,同比减少34.30个百分点;FEC产品的毛利率为9.03%,同比减少40.14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毛利收缩下,华盛锂电近年来持续布局负极材料。 2022年12月,华盛锂电与控股子公司华赢新能源合资设立子公司华盛联赢,于江阴高新区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竣工投产。根据最新机构调研显示,该公司正在推进该项目的建设。 研发来看,除电解液项目外,华盛锂电目前存在多个负极材料在研项目。进展方面,目前已完成新型氧化亚硅材料的百公斤级生产和小批量试销售。实现了超过600mAh/g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目前已完成了相关硅碳的界面修饰和改性路线的确定,确定了掺混方式和掺混量,制备出批量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已向客户送样。 当前锂电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锂电企业业绩承压明显,不过相较之下,负极材料企业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等均在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环比上升。
据“衢州发布”消息,2月18日,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投运活动采用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其中,衢州分会场设在浙江中宁硅业硅碳负极材料及高纯硅烷系列产品项目现场。 据悉,浙江中宁硅业硅碳负极材料及高纯硅烷系列产品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总投资52.8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240亩,总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危废仓库、甲类仓库、硅烷厂房、三氟甲烷装置、BCl₃装置、碳化硅装置等。建设单位为浙江中宁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宁硅业),建设工期为2024-2026年,计划2024年2月开工。 项目投用后,形成年产4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能力,改变高纯硅材料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不利局面,缓解国内高纯硅材料需求压力,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利税1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28个。 资料显示,中宁硅业成立于2007年12月,2018年4月成为多氟多(002407)控股企业;2023年9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中宁硅业是一家专注于电子特气、新能源材料、电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注册资本约3.45亿元,法人代表为李凌云。目前,其大股东为多氟多,持股41.85%。 电池网注意到,近期,中宁硅业在浙江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4日,中宁硅业完成近8亿元战略融资,本次融资由梧桐树资本领投,衢州控股、上汽恒旭、中国信达等多家机构跟投。本轮融资将支持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技术研发实力并加速产品迭代更新。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