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

  • 多晶硅触低反弹盘中拉涨逾6%!是何原因?市场又有何支撑?【SMM快讯】

    SMM 5月9日讯:5月8日,多晶硅期货主连在盘中最低下探至34375元/吨的历史低位后强势反弹,当日收涨2.43%,5月9日继续高开,盘中一度涨逾6%,早间表现十分强势。 对于多晶硅主连出现强劲反弹的原因,据SMM了解,或主要与目前市场上5家主要交割企业中多家企业手中交割品较为有限(多集中在小几千吨)的情况有关,随着交割期的临近,现货数量有限导致空头无法按合约要求交付足够的货物进行交割。 且随着前几个交易日多晶硅盘面价格的持续走弱,盘面价格一度降至现货价格之下,据SMM现货报价显示,近期现货市场N型多晶硅的成交价格多在3.7万元/吨左右,但对比5月8日盘面价格,多晶硅主连价格最低跌至34375元/吨,与此前现货价格存在较大价差。 市场甚至存在部分下游企业开始计算盘面拿货的可行性。 但考虑到基本面并无太大支撑,在经历此番资金面的博弈之后,多晶硅主连在临近午间涨势收窄,截至日间收盘,多晶硅主连以5.7%的涨幅报37830元/吨。 现货价格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截至5月9日,N型多晶硅价格指数报37.05元/千克,较3月27日的43元/千克下跌5.95元/千克,跌幅达13.84%。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从基本面来看,据SMM了解,多晶硅市场目前下游情绪表现略显悲观,主要是受前期整个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以及市场对“531“抢装后对需求或存在走弱可能性的影响,同时硅片、电池片价格的持续走跌也对现货市场硅料价格形成了不小的压制。 与此同时,近期多晶硅企业还存在一些库存压力,拉晶厂手中原料库存也较为充裕,库存压力也是导致一季度末以及二季度前期多晶硅现货市场表现偏弱的主要原因。不过据SMM预测,5月多晶硅或存在一定的去库预期,主因据SMM数据统计,5月全球多晶硅产量预计将在9.9万吨左右(其中国内产量9.45万吨),环比4月将出现约2%左右降幅。而下游硅片产量虽然环比有下降,但整体来看全球硅片产量约57-58GW左右,硅片对多晶硅需求量约为11万吨左右,后续随着多晶硅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库存压力或得到一定的缓解。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而展望后市现货市场,据SMM了解,部分头部企业基于成本合理性撑市心态在逐渐增加,近期相关行业会议也有再次召开的计划,部分产能也存在延迟复工以及投产的现象,或将对后续市场产生一定利好作用。后续建议持续关注主力产能开工情况以及下游硅片价格走势。 》点击查看详情 机构评论 广州期货表示,一方面,周内下游硅片出现明显下跌,采购多晶硅较为谨慎,多以刚需采购为主,实际市场成交较为冷清,后续工厂库存或有进一步累积风险,叠加丰水期即将来临,成本重心或有所下移,基本面存在边际转弱预期;另一方面,随着临近2506合约首次交割,目前仓单注册数量较少,市场存在首次交割或面临仓单不足担忧。综合而言,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多空博弈下,短期或加剧盘面波动,但中长期看来基本面转弱预期较强,预计远月合约反弹压力依旧较大。策略上,谨慎资金建议暂时观望,激进资金可尝试逢高布空PS2507合约,参考区间(35000,38000)。 光大期货表示,节前贸易商清货压价,下游备货意愿低于往年。节后下游需求失速压力仍在,短期工业硅受下游负反馈难以摆脱探底节奏,多晶硅生产调节度较高,仓单不足添加博弈筹码,短期内大跌有限,区间震荡为主。关注企业限产动态,以及是否新出台大规模基建或光伏装机强制考核政策,有望引发新一轮超跌反弹。 新湖期货表示,多晶硅现货价格弱稳,市场需求疲弱,订单量有所收紧,下游按需采买,市场交投僵持。行业开工低位运行,月内排产有下调预期,近期传产业有自律挺价相关会议,仍需关注会后排产变化。硅片企业让利换量,低价成交增加,下游需求继续萎靡,排产目前暂稳。整体看,虽然多晶硅基本面趋弱,但硅料企业控产拒低价订单,主力仓单量偏少且虚实比偏高,06合约博弈激烈,建议锚定交割品成本区间操作,空单可关注远期合约。仍需关注仓单生成情况及期现商实际销售情况,正套仍可持有。 新湖期货表示,从供需平衡表推测来看,5月份整体需求有缩量预期,从硅片到组件排产预计均呈回落走势,同时多晶企业亦有减产举动,多晶产量也难有增量,结合整体供需看,多晶硅行业仍呈小幅去库状态。但目前高库存压力仍较明显,从采购节奏上看,下游拉晶企业压价采购心态较强,部分仅刚需少量采购,导致硅料企业端再次垒库,市场对后续价格仍有看跌预期,上下游有博弈。综合来看,基本面支撑不足,现货价格仍承压,目前也有多晶企业低价签单意愿不强,关注后续开工调整情况。近期盘面大幅下跌后,对比交割品质现货成交低价来看,期货仍是贴水格局,今日盘面波动剧烈,价格出现修复反弹,临近交割月,目前仓单量仍较少,且今日还有注销流出,而持仓仍在增加,市场可能进一步交易交割逻辑,注意挤仓风险。

  • 产业链:硅料价格大幅下跌,各环节盈利承压,组件排产分化。1)价格:11月硅料价格显著下跌;硅片、电池片价格下跌,地面电站密集交付导致P-210电池片价格上涨;组件价格仍处探底过程,海外价格企稳;辅材方面,因二三线组件企业排产下降,光伏玻璃、光伏EVA树脂及胶膜价格下跌。2)盈利:测算各环节盈利承压,部分企业成本倒挂;预计中下游价格不会同比例传导跟跌本轮硅料降幅,中游测算盈利拐点出现。3)排产:11月随硅料增量供应持续释放,产业链排产整体维持增长,预计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出63/60/61/53GW,环比增长6.7%/6.7%/3.8%/1.5%,组件环节排产分化。 需求:假期阶段性影响10月装机及出口,成本下降望刺激需求持续高增。1)国内装机:1-10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42.6GW,同增145%,其中10月新增装机13.6GW,同比+142%、环比-14%,预计主要因国庆假期影响装机(22年10月装机同样环比下降31%);装机结构看,分布式装机维持高位,集中式装机占比快速提升。2)出口:1-10月电池组件累计出口187.9GW,同比+20%,其中10月国内电池组件合计出口16GW,同比+18%、环比-17%,预计主要受国庆假期影响,同时上半年欧洲地区组件出口较多、企业在年末放缓欧洲出货。地区分布看,主要国家出口量环比下降,预计主要受国庆假期影响,同时上半年欧洲地区组件出口较多、企业在年末放缓欧洲出货;组件价格下降一定程度抵消印度BCD关税,8月起印度出口量显著增长。 集采数据跟踪:招标量同比持续增长,N型占比显著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9日,2023年央国企大型组件集采招标/开标/定标量分别为202/168/162GW,同比去年1-11月增长93%/72%/48%;10月招标/开标/定标量分别为23/22/13GW,同比增长3151%/39%/118%。10月招标量同比显著增长,组件价格趋缓后地面电站项目采购持续推进。招标结构看,10-11月组件招标明确类型的项目中N型占比大幅提升至77%。11月公布定标价的项目中,P型定标价1.04-1.18元/W,N型定标价1.01-1.21元/W,定标价格区间拉大、中枢下行,低价项目规模较小(P型1.04元/N型1.01元中标项目规模仅100/120MW)。 投资建议 在市场融资监管的宏观因素,以及产业周期、外部资源、资本市场情绪等中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光伏行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供给端改善趋势。近期产业链价格动态拐点的出现、Q3机构持仓的大幅下降、龙头公司Q3业绩超预期验证α能力等事件,将与上述供应端预期改善合力,驱动板块行情彻底筑底回升及反弹的持续。当前板块估值、预期、机构持仓水平下,不管是量、利、还是PE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预期上修,都足以驱动可观的股价涨幅,甚至带来阶段性的双击。 建议重点布局α突出的环节/公司/主线:1)对中短期盈利维持能力和中长期竞争格局稳定性都存在低估的一体化组件龙头;2)抗光伏主产业链波动能力强、增速更高、出口有望回暖的储能/逆变器;3)凭借α突出的业务或产品线布局而具备穿越周期能力的强周期环节龙头;4)BC、钙钛矿、电镀铜等新技术方向的设备/材料龙头;5)盈利触底及回升过程中显著验证领先优势的辅材/耗材龙头。(投资组合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 传统能源价格大幅(向下)波动,行业产能非理性扩张,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储能、泛灵活性资源降本不及预期。

  • 需求靠预期支撑?硅料价格重回20万元/吨 业内直言“看不懂逻辑”

    硅料价格在春节后重新站上20万元/吨的价位。从业内人士获悉,目前对硅料价格影响因素主要有头部厂商的联合挺价和检修安排,下游开工率调整导致的需求变化,以及颗粒硅、钙钛矿等新技术对市场供需产生的影响。短期看,一季度多个组件厂开工率环比提升,对上游价格形成显著支撑。 自去年11月以来,硅料价格进入急涨急跌模式,屡屡超出预期。根据SMM现货报价显示,2月2日,多晶硅致密料报价在19万-22万元/吨,均价报20.5万元/吨,环比节前1月20日增幅达到21.24%;多晶硅复投料报价在22万-23万元/吨,均价报22.5万元/吨,较节前1月20日上涨25.71%。 硅料价格走势多变,有业内人士直言“看不懂逻辑”。供应方面,一季度国内多晶硅月均产量在10.5万吨左右,可满足硅片月均40GW的产出。新增产量上,据统计,一季度仍将有增量释放的企业包括协鑫科技(乐山+包头)、东方希望、丽豪半导体、润阳新能源等,但月产量环比增幅较小。 需求方面,1月组件产量约24-25GW,2月可能略有增长但预计环比涨幅不超过10%。因此,从供应链配比看,硅料仍然存在一定过剩。 因此,真正推动硅料价格上行的,或许来自于一季度光伏需求“淡季不淡”的预期推动。有业内人士称,目前产业链价格受商品市场信息影响较大,上下游价格博弈加剧。 组件方面,近期有头部大厂反馈称,一季度开工率预计九成以上。此外,根据业内调研反馈,头部组件厂春节后组件排产提升趋势明确,2月环比平均提升幅度在10%-20%,3月环比提升幅度会进一步增加。 下游需求预期抬升,对应的是上游议价权明显增加。SMM分析认为,春节期间多晶硅价格再次大涨,目前下游个环节2月提产较为明显叠加其各级交货压力较大,多晶硅市场议价权逐渐增加,加之春节假期前推涨成功,节后龙头企业再次大幅上调报价,市场逐渐接受。 此前,由于多晶硅价格下跌超市场预期,出现龙头硅料企业挺价惜售,市场供需格局调整,硅料“反攻”后价格一路走高。同时,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3月也是硅料厂安排检修高峰期,届时供应量会存在一定减少,厂商在2月会更倾向于以价补量,加重挺价情绪。 不过,从上下游整体供需格局看,硅料价格整体下行仍然是今年确定性事件。SMM提醒称,应看到目前多晶硅企业继续呈现累库趋势,多晶硅后续仍有一定走弱风险。

  • 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光伏平价新周期,2023年高增长确定,储能配套加速,继续看好储能加持成长亮眼的逆变器【(阳光电源(300274.SZ)、锦浪科技(300763.SZ)、禾迈股份(688032.SH)、固德威(688390.SH)、德业股份(605117.SH)、昱能科技(688348.SH)】,当前估值低位明年量利双升的组件四大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TOPCon等电池新技术龙头【晶科能源(688223.SH)、钧达股份(002865.SZ)、爱旭股份(600732.SH)】,和格局稳定的辅材和硅料龙头【福斯特(603806.SH)、通威股份(600438.SH)、海优新材(688680.SH)、福莱特(601865.SH)、美畅股份(300861.SZ)、大全能源(688303.SH),关注聚和材料(688503.SH)、通灵股份(301168.SZ)、宇邦新材(301266.SZ)、快可电子(301278.SZ)等】。 东吴证券的主要观点如下: 硅料价格加速下跌至10万,下游需求向好,硅片价格应声止跌反弹。产业链中硅片产能最为过剩,最先开始降价对上游施压,开启了此轮价格下降周期。据草根调研,最新硅料由30万元/吨降至12万元左右,推动近期组件签单价降至1.7-1.75元/W,对应地面电站IRR超7%,需求随即快速启动。需求向好拉动组件排产并支撑硅片价格上涨,最新龙头硅片厂上调M10硅片自3.5元/片至3.8元+/片,上涨幅度和上涨时间节点均超市场预期,同时观望情绪减弱利于需求进一步提升!过往硅料超额收益主要来自组件和下游电站,在大幅降价中,下游盈利有望持续修复:1)组件环节受益于期货属性带来盈利提升,预计2022Q1将回归至2分+/W;2)下游电站采购的组件价格降低至1.7-1.85元/W,收益率回归7-10%。展望2023Q1,组件排产较先前计划上调趋势明确,同时在手预收款超400亿元,展望2023Q1预计组件CR4出货47.5-51.5GW,同增70%+ ,将充分享受产业链降价带来的盈利弹性,预计组件厂Q1业绩同比将达40%~250%增长。 硅料降价驱动需求高增,预计2023年全球装机达370-380GW。根据国家能源局,国内2022全年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增59.13%;海外新兴市场全面开花,美国UFLPA扣押组件开始放行,德国宣布取消2023年光伏VAT及所得税,2022全年组件出口量158.5GW,同增58%,逆变器出口金额89.8亿美元,同增75.4%。后续随着硅料产能持续释放,推动行业排产逐月提升,国内地面需求开始启动,海外欧洲假期结束,安装力提升,美国供给逐渐向好,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250GW左右,50%增长,2023年硅料降价带动需求保持45%以上增长,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370-380GW,继续看好光伏板块成长。 光伏板块22年4季度预告普遍超预期,上游降价刺激需求23Q1盈利向好。隆基绿能、阳光电源、固德威等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业绩普遍超出预期!科士达与大客户签订2023年储能订单;通威、晶澳、晶科扩张多环节产能;锦浪、固德威拟增资扩产;林洋、双良、福斯特投产新项目;东方日升与多家厂商签订保供保销售协议。2023年需求高增确定性强,各公司积极扩产+锁单以预备光伏成长新纪元。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电网消纳问题限制,光伏政策超预期变化等。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