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9个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增长5.4%;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10.6%。按美元计价,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万亿美元,增长3.5%。其中,出口2.01万亿美元,增长4%;进口1.49万亿美元,增长2.8%;贸易顺差5180亿美元,扩大7.9%。 2024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进出口增长 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6.08万亿元,增长4.9%,占我外贸总值的64.7%。其中,出口9.4万亿元,增长8%;进口6.68万亿元,增长0.9%。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4.33万亿元,增长3.2%,占17.4%。其中,出口2.73万亿元,下降0.2%;进口1.6万亿元,增长9.7%。 此外,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5万亿元,增长16.9%。其中,出口1.3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2.16万亿元,增长19.3%。 二、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进出口增长 前7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92万亿元,增长10.5%,占我外贸总值的15.8%。其中,对东盟出口2.36万亿元,增长13.7%;自东盟进口1.56万亿元,增长5.9%;对东盟贸易顺差7935.5亿元,扩大33.2%。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22万亿元,增长0.4%,占13%。其中,对欧盟出口2.1万亿元,增长1.5%;自欧盟进口1.12万亿元,下降1.5%;对欧盟贸易顺差9850.8亿元,扩大5.1%。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2.72万亿元,增长4.1%,占11%。其中,对美国出口2.04万亿元,增长5.1%;自美国进口6839.1亿元,增长1.2%;对美国贸易顺差1.35万亿元,扩大7.2%。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韩国贸易总值为1.32万亿元,增长8%,占5.3%。其中,对韩国出口6004.7亿元,下降0.6%;自韩国进口7201.1亿元,增长16.4%;对韩国贸易逆差1196.4亿元,扩大7倍。 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1.72万亿元,增长7.1%。其中,出口6.56万亿元,增长7.7%;进口5.16万亿元,增长6.3%。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两位数增长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3.67万亿元,增长10.9%,占我外贸总值的55.1%,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22万亿元,增长10%,占我出口总值的64.7%;进口4.45万亿元,增长12.8%,占我进口总值的42.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28万亿元,增长1%,占我外贸总值的29.3%。其中,出口3.92万亿元,增长1%;进口3.36万亿元,增长1.1%。国有企业进出口3.82万亿元,增长0.7%,占我外贸总值的15.4%。其中,出口1.1万亿元,增长1.8%;进口2.72万亿元,增长0.3%。 四、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 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41万亿元,增长8.3%,占我出口总值的5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8158.8亿元,增长11.6%;集成电路6409.1亿元,增长25.8%;汽车4628.6亿元,增长20.7%;手机4547.4亿元,下降1.3%。同期,出口劳密产品2.43万亿元,增长5.1%,占1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6322.9亿元,增长1.6%;纺织品5745.3亿元,增长6%;塑料制品4372.1亿元,增长10%。出口农产品4031.2亿元,增长4.6%。 五、铁矿砂、煤和天然气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7.14亿吨,增加6.7%,进口均价(下同)每吨826.1元,上涨5.4%;原油 3.18亿吨,减少2.4%,每吨4322.3元,上涨8.1%;煤2.96亿吨,增加13.3%,每吨713.9元,下跌14.9%;天然气7544.2万吨,增加12.9%,每吨3477.7元,下跌9%;大豆5833.3万吨,减少1.3%,每吨3658.2元,下跌15.4%;成品油 2832万吨,增加4.6%,每吨4387.3元,上涨10.3%。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677万吨,增加1.6%,每吨1.08万元,下跌1.1%;未锻轧铜及铜材320.1万吨,增加5.4%,每吨6.68万元,上涨9.9%。 同期,进口机电产品3.88万亿元,增长10.7%。其中,集成电路3081.8亿个,增加14.5%,价值1.51万亿元,增长14.4%;汽车40.2万辆,减少2.5%,价值1631.9亿元,下降7.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0日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等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海关总署: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 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企业数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这些数据客观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21万亿元 规模再创新高 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海关严守国门安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17万亿元,这个数字放在2023年世界各国贸易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第四位);同期海关监管货物量也大幅增长54.5%。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企业数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2023年出口较2012年分别增长8倍、1.8倍、15.2倍。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21万亿元,规模再创新高。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进入新时代,外贸蛋糕更大了,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也更足了。 海关总署: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 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下一步,海关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支持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设,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和监管改革,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机制,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充分发挥海关对外合作磋商机制作用,努力推动消除国外不合理的技贸措施,为外贸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推动外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海关总署:有些论调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所谓产能过剩 这实际上是伪命题 赵增连表示,前段时间,有些论调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所谓产能过剩,这实际上是伪命题,它既不切合实际,也有违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比如电动汽车,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万辆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中国产量的5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不过剩,反而丰富了全球的绿色供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障,未来中国的绿色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海关总署:将稳妥有序扩大农食产品市场准入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下一步,海关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进口通关监管创新,支持进博会、消博会等重要开放平台建设。近期,我们也出台了《海关支持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利措施》,发布了《海关通关须知》,助力参展企业便利通关。我们还将稳妥有序扩大农食产品市场准入,创新检验检疫模式,扩大“先放后检”、第三方采信等试点范围,为扩大进口提供更优的通关监管和服务,让中国的大市场成为世界的大机遇。 海关总署:做好新一轮通关政策储备和供给 助力企业减负降本 吕大良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风险也较高,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供链造成的干扰也逐步显现,您提到的红海危机等导致的航运堵塞、运费上涨,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下半年外贸保持增长,我们认为还是面临不少挑战。当然,前行路上有风有雨也是一个常态。有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优势作支撑,有各项稳外贸政策举措保驾护航,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必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外贸也必将行稳致远。海关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好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推动拓展中间品贸易,助力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扩大进口,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着力巩固外贸向好态势。同时,我们也将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做好新一轮通关政策储备和供给,助力企业减负降本,全力服务外贸质升量稳。 海关总署:正在研究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 吕大良表示,下一步,海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有利于跨境电商发展的海关监管制度。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以及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试点范围等措施。我们还将不断优化完善海关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系统功能,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和企业“买全球、卖全球”的需要。总之,就是要让大家的购物体验更加顺畅,助力我国跨境电商持续高质量发展。 海关总署:持续优化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机制 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优化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口岸“边境”环节和“边境后”环节的便利化措施落地落实,提升进出口全链条货物通关效能和物流效率。二是通过将“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和“企业问题清零”等好的经验做法制度化、机制化,进一步助企纾困,落实高级认证企业17条便利措施,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三是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强化口岸设施和数据共享。 海关总署:力争到2026年建成智慧海关基本框架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流程优化、信息互通、系统集成,着力加快智慧海关建设进度,既注重稳中求进,也注重突出重点,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6年建成智慧海关基本框架,到2029年形成智慧海关完整体系。
今年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货物贸易进出口质量持续提升、规模较快增长。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1%。其中,出口12.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9.04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3.09万亿元,扩大12%。按美元计价,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98万亿美元,增长2.9%。其中,出口1.71万亿美元,增长3.6%;进口1.27万亿美元,增长2%;贸易顺差4350亿美元,扩大8.6%。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贸易规模再创新高,季度走势持续向好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增长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高2.5个、5.7个百分点,外贸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进出口均增长 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3.76万亿元,增长5.2%,占我外贸总值的65%。其中,出口8.01万亿元,增长8.5%;进口5.75万亿元,增长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66万亿元,增长2.1%,占17.3%。其中,出口2.32万亿元,下降1.3%;进口1.34万亿元,增长8.5%。 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96万亿元,增长16.6%。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13.2%;进口1.84万亿元,增长18.9%。 三、对东盟、美国、韩国进出口增长 上半年,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36万亿元,增长10.5%,占我外贸总值的15.9%。其中,对东盟出口2.03万亿元,增长14.2%;自东盟进口1.33万亿元,增长5.2%;对东盟贸易顺差6994.9亿元,扩大36.5%。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72万亿元,下降0.7%,占12.8%。其中,对欧盟出口1.78万亿元,增长0.5%;自欧盟进口9388.7亿元,下降2.9%;对欧盟贸易顺差8376.7亿元,扩大4.6%。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2.29万亿元,增长2.9%,占10.8%。其中,对美国出口1.71万亿元,增长4.7%;自美国进口5779.7亿元,下降2%;对美贸易顺差1.14万亿元,扩大8.4%。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韩国贸易总值为1.13万亿元,增长7.6%,占5.3%。其中,对韩国出口5169.5亿元,下降0.6%;自韩国进口6090.2亿元,增长15.7%;对韩贸易逆差920.7亿元,扩大14.3倍。 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0.03万亿元,增长7.2%。其中,出口5.62万亿元,增长8.4%;进口4.41万亿元,增长5.8%。 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均增长 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1.64万亿元,增长11.2%,占我外贸总值的55%,比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87万亿元,增长10.7%,占我出口总值的64.9%;进口3.77万亿元,增长12.3%,占我进口总值的41.8%。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17万亿元,增长0.2%,占我外贸总值的29.1%。其中,出口3.31万亿元,下降0.1%;进口2.86万亿元,增长0.5%。国有企业进出口3.31万亿元,增长1.2%,占我外贸总值的15.6%。其中,出口9312.8亿元,增长1.9%;进口2.37万亿元,增长1%。 五、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 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14万亿元,增长8.2%,占我出口总值的58.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6837.7亿元,增长10.3%;集成电路5427.4亿元,增长25.6%;汽车3917.6亿元,增长22.2%;手机3882.8亿元,下降1.7%。同期,出口劳密产品2.07万亿元,增长6.6%,占17.1%。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5244.3亿元,增长3%;纺织品4926.7亿元,增长6.5%;塑料制品3776.4亿元,增长11.7%。出口农产品3444.3亿元,增长5.2%。 此外,出口钢材5340万吨,增加24%;成品油3009.4万吨,减少3.8%;肥料1260.6万吨,减少0.8%。 六、铁矿砂、煤、天然气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砂6.11亿吨,增加6.2%,进口均价(下同)每吨841.8元,上涨7%;原油2.75亿吨,减少2.3%,每吨4316.3元,上涨7.9%;煤2.5亿吨,增加12.5%,每吨716.3元,下跌17%;天然气6465.2万吨,增加14.3%,每吨3488.5元,下跌10.5%;大豆4848.1万吨,减少2.2%,每吨3691.4元,下跌15.8%;成品油2507.6万吨,增加9.9%,每吨4330.6元,上涨7.9%。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420.2万吨,增加0.1%,每吨1.08万元,下跌1%;未锻轧铜及铜材276.3万吨,增加6.8%,每吨6.59万元,上涨8.6%。 同期,进口机电产品3.25万亿元,增长10.1%。其中,集成电路2588.9亿个,增加14.1%,价值1.27万亿元,增长14.4%;汽车33.2万辆,减少4.1%,价值1323.5亿元,下降11.8%。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7.55万亿元,增长6.4%;贸易顺差2.4万亿元,扩大5.2%。按美元计价,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6万亿美元,增长2.8%。其中,出口1.4万亿美元,增长2.7%;进口1.06万亿美元,增长2.9%;贸易顺差3372亿美元,扩大1.8%。 2024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进出口均增长 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1.4万亿元,增长5.6%,占我外贸总值的65.1%。其中,出口6.56万亿元,增长7.9%;进口4.84万亿元,增长2.7%。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02万亿元,增长1.6%,占17.3%。其中,出口1.91万亿元,下降2.3%;进口1.11万亿元,增长9.1%。 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42万亿元,增长16.5%。其中,出口9163.9亿元,增长12.5%;进口1.51万亿元,增长19.2%。 二、对东盟、美国、韩国进出口增长 前5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77万亿元,增长10.8%,占我外贸总值的15.8%。其中,对东盟出口1.67万亿元,增长13.5%;自东盟进口1.1万亿元,增长7%;对东盟贸易顺差5791.9亿元,扩大28.1%。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23万亿元,下降1.3%,占12.7%。其中,对欧盟出口1.45万亿元,下降0.7%;自欧盟进口7743.7亿元,下降2.5%;对欧盟贸易顺差6780.2亿元,扩大1.5%。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1.87万亿元,增长2%,占10.7%。其中,对美国出口1.39万亿元,增长3.6%;自美国进口4804.5亿元,下降2.6%;对美贸易顺差9111.8亿元,扩大7.2%。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韩国贸易总值为9274.3亿元,增长7.4%,占5.3%。其中,对韩国出口4238亿元,下降2%;自韩国进口5036.3亿元,增长16.8%;对韩贸易逆差798.3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15.4亿元。 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8.31万亿元,增长7.2%。其中,出口4.64万亿元,增长7.9%;进口3.67万亿元,增长6.4%。 三、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 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9.58万亿元,增长11.5%,占我外贸总值的54.7%,比去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5万亿元,增长10.2%,占出口总值的64.8%;进口3.13万亿元,增长14.2%,占进口总值的41.5%。国有企业进出口2.79万亿元,增长1.9%,占我外贸总值的15.9%。其中,出口7650.2亿元,增长1.4%;进口2.02万亿元,增长2.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09万亿元,下降0.1%,占我外贸总值的29.1%。其中,出口2.72万亿元,下降1.2%;进口2.37万亿元,增长1.2%。 四、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 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87万亿元,增长7.9%,占出口总值的5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544.6亿元,增长9.9%;集成电路4447.3亿元,增长25.5%;汽车3297亿元,增长23.8%;手机3296.8亿元,下降2.8%。同期,出口劳密产品1.69万亿元,增长7.1%,占1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4170.9亿元,增长3.5%;纺织品4058.2亿元,增长6.1%;塑料制品3116.7亿元,增长12.1%。出口农产品2831.1亿元,增长3.9%。 此外,出口钢材4465.5万吨,增加24.7%;成品油2472.4万吨,减少7.7%;肥料964.8万吨,减少2.3%。 五、铁矿砂、煤、天然气和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前5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5.14亿吨,增加7%,进口均价(下同)每吨860.7元,上涨8.1%;原油2.29亿吨,减少0.4%,每吨4310.9元,上涨6.8%;煤2.05亿吨,增加12.6%,每吨721.9元,下跌18.1%;天然气5427.6万吨,增加17.4%,每吨3504.6元,下跌12.6%;大豆3736.9万吨,减少5.4%,每吨3759.7元,下跌15.5%;成品油2210.7万吨,增加20.1%,每吨4265.9元,上涨5.2%。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197.6万吨,增加1.3%,每吨1.07万元,下跌1.3%;未锻轧铜及铜材232.7万吨,增加8.8%,每吨6.44万元,上涨5.9%。 同期,进口机电产品2.68万亿元,增长11.9%。其中,集成电路2136.5亿个,增加14.9%,价值1.05万亿元,增长17.1%;汽车27.1万辆,减少4.5%,价值1072.4亿元,下降13.4%。 推荐阅读: 》海关总署:5月出口同比增长11.2% 进口同比增长5.2%
记者今天(6月7日)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外贸向好势头不断巩固。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7.55万亿元,增长6.4%。 5月当月,进出口3.71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5万亿元,增长11.2%;进口1.56万亿元,增长5.2%。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外贸向好势头不断巩固。5月当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8.6%,月度增速进一步加快。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其中,船舶、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出口增速较快,分别增长100.1%、26.3%、17.8%。 我国进口7.55万亿元,增长6.4%。其中,中间品进口6.07万亿元,增长7.4%。自越南、德国、法国、智利等农产品进口分别增长12.7%、20.5%、8.6%、13.7%。
据海关总署消息,2024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5.7%。其中,出口7.81万亿元,增长4.9%;进口6万亿元,增长6.8%;贸易顺差1.81万亿元,收窄0.7%。按美元计价,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4万亿美元,增长2.2%。其中,出口1.1万亿美元,增长1.5%;进口8439.1亿美元,增长3.2%;贸易顺差2556.6亿美元,收窄3.9%。 2024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由负转正 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98万亿元,增长5.3%,占我外贸总值的65.1%。其中,出口5.14万亿元,增长6.6%;进口3.84万亿元,增长3.6%。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39万亿元,增长0.8%,占17.3%。其中,出口1.5万亿元,下降3.8%;进口8830.8亿元,增长9.7%。 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92万亿元,增长14.9%。其中,出口7280亿元,增长11.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16.9%。 二、对东盟、美国、韩国进出口增长 前4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18万亿元,增长8.5%,占我外贸总值的15.8%。其中,对东盟出口1.32万亿元,增长10%;自东盟进口8621.8亿元,增长6.1%;对东盟贸易顺差4560.1亿元,扩大18.1%。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75万亿元,下降1.8%,占12.7%。其中,对欧盟出口1.14万亿元,下降1.5%;自欧盟进口6120亿元,下降2.3%;对欧盟贸易顺差5270.5亿元,收窄0.7%。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1.47万亿元,增长1.1%,占10.6%。其中,对美国出口1.08万亿元,增长2.4%;自美国进口3870.6亿元,下降2.5%;对美贸易顺差6924.1亿元,扩大5.4%。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韩国贸易总值为7287亿元,增长5.5%,占5.3%。其中,对韩国出口3333亿元,下降4.2%;自韩国进口3954亿元,增长15.2%;对韩贸易逆差621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46.4亿元。 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6.54万亿元,增长6.4%。其中,出口3.64万亿元,增长6.7%;进口2.9万亿元,增长6%。 三、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 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54万亿元,增长10.7%,占我外贸总值的54.6%,比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06万亿元,增长9%,占出口总值的64.7%;进口2.48万亿元,增长14.4%,占进口总值的41.4%。国有企业进出口2.21万亿元,增长2%,占我外贸总值的16%。其中,出口5960亿元,下降0.7%;进口1.61万亿元,增长3%。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02万亿元,下降0.7%,占我外贸总值的29.1%。其中,出口2.14万亿元,下降2.1%;进口1.88万亿元,增长1.1%。 四、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 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62万亿元,增长6.9%,占出口总值的59.2%。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4349.2亿元,增长9.7%;集成电路3552.4亿元,增长23.5%;手机2667.6亿元,下降5.5%;汽车2548.5亿元,增长24.9%。同期,出口劳密产品1.32万亿元,增长6.9%,占1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3236.3亿元,增长3.3%;纺织品3145.9亿元,增长4.6%;塑料制品2460.2亿元,增长11.8%。出口农产品2224.3亿元,增长2.6%。 此外,出口钢材3502.4万吨,增加27%;成品油1937.3万吨,减少11.5%;肥料705.6万吨,减少4.2%。 五、铁矿砂、原油、煤和天然气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4.12亿吨,增加7.2%,进口均价(下同)每吨890.6元,上涨10.5%;原油1.82亿吨,增加2%,每吨4256.2元,上涨5.6%;煤1.61亿吨,增加13.1%,每吨732.3元,下跌18.9%;天然气4300万吨,增加20.7%,每吨3532.3元,下跌15%;大豆2714.8万吨,减少2.9%,每吨3875.2元,下跌14.7%;成品油1773.2万吨,增加28.6%,每吨4225.5元,上涨3.5%。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963万吨,增加1.3%,每吨1.06万元,下跌1.9%;未锻轧铜及铜材181.3万吨,增加7%,每吨6.27万元,上涨2.8%。 同期,进口机电产品2.12万亿元,增长11.6%。其中,集成电路1680.1亿个,增加14.8%,价值8325亿元,增长15.9%;汽车20.8万辆,减少7.6%,价值832.8亿元,下降17.1%。
据海关总署消息,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外贸实现良好开局。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6.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8.7%。其中,出口3.75万亿元,增长10.3%;进口2.86万亿元,增长6.7%;贸易顺差8908.7亿元,扩大23.6%。按美元计价,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308.6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5280.1亿美元,增长7.1%;进口4028.5亿美元,增长3.5%;贸易顺差1251.6亿美元,扩大20.5%。 2024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 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34万亿元,增长10%,占我外贸总值的65.7%,比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8万亿元,增长14.5%;进口1.86万亿元,增长4.6%。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12万亿元,下降3.5%,占16.9%。其中,出口7018.1亿元,下降8.4%;进口4183.2亿元,增长5.8%。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8869.4亿元,增长16.9%。其中,出口3464.2亿元,增长18.4%;进口5405.2亿元,增长15.9%。 对东盟、美国、韩国进出口增长。 前2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9932.4亿元,增长8.1%,占我外贸总值的15%。其中,对东盟出口5879亿元,增长9.2%;自东盟进口4053.4亿元,增长6.6%;对东盟贸易顺差1825.6亿元,扩大15.7%。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8323.9亿元,下降1.3%,占12.6%。其中,对欧盟出口5558.8亿元,增长1.6%;自欧盟进口2765.1亿元,下降6.8%;对欧盟贸易顺差2793.7亿元,扩大11.5%。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7077亿元,增长3.7%,占10.7%。其中,对美国出口5219.9亿元,增长8.1%;自美国进口1857.1亿元,下降7%;对美贸易顺差3362.8亿元,扩大18.8%。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韩国贸易总值为3369.2亿元,增长2.9%,占5.1%。其中,对韩国出口1504.5亿元,下降6.8%;自韩国进口1864.7亿元,增长12.3%;对韩贸易逆差360.2亿元,扩大703.2%。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3.13万亿元,增长9%。其中,出口1.75万亿元,增长13.5%;进口1.38万亿元,增长3.9%。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 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61万亿元,增长17.7%,占我外贸总值的54.6%,比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5万亿元,增长19.2%,占出口总值的65.3%;进口1.16万亿元,增长14.6%,占进口总值的40.7%。国有企业进出口1.06万亿元,增长1.7%,占我外贸总值的16.1%。其中,出口2828.6亿元,下降1.6%;进口7817.6亿元,增长3%。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92万亿元,下降1.7%,占我外贸总值的29%。其中,出口1.01万亿元,下降3.8%;进口9032.7亿元,增长0.8%。 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 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22万亿元,增长11.8%,占出口总值的59.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954.5亿元,增长7.3%;集成电路1607.1亿元,增长28.6%;汽车1118.9亿元,增长15.8%。同期,出口劳密产品6661.9亿元,增长22.2%,占17.8%。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662亿元,增长16.3%;纺织品1543.3亿元,增长18.9%;塑料制品1182.8亿元,增长26.5%。出口农产品1053.7亿元,增长5.9%。 铁矿砂、原油、煤和天然气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前2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2.09亿吨,增加8.1%,进口均价(下同)每吨931.7元,上涨17.1%;原油8830.8万吨,增加5.1%,每吨4127.8元,上涨1.1%;煤7451.5万吨,增加22.9%,每吨756.2元,下跌20.9%;天然气2210万吨,增加23.6%,每吨3638.4元,下跌21.1%;大豆1303.7万吨,减少8.8%,每吨4054.8元,下跌12.6%;成品油757.6万吨,增加35.6%,每吨4171.6元,上涨1.1%。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463.6万吨,减少3.7%,每吨1.03万元,下跌2.6%;未锻轧铜及铜材90.2万吨,增加2.6%,每吨6.14万元,上涨0.8%。同期,进口机电产品9740.8亿元,增长11%。 推荐阅读: 》海关总署: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0.2% 12月汽车出口同比大增超50%
1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货物贸易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 据海关统计,去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四季度向好态势明显。 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强。一季度为9.69万亿元,到二、三、四季度都在10万亿以上。到第四季度又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强,同比分别增长了0.8%、1.3%、2.8%,12月份达到了3.81万亿元,这是一个月度规模的历史新高。 二是经营主体活力充足,民营企业主力作用增强。 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提升3.1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61万亿元,占30.2%;国有企业进出口6.68万亿元,占16%。 三是贸易伙伴多元共进,“一带一路”占比提升。 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提升1.2个百分点。对拉美、非洲分别进出口3.44万亿和1.98万亿元,分别增长6.8%和7.1%。第四季度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回暖,全年分别进出口5.51万亿、4.67万亿元,分别占13.2%和11.2%。 四是产品竞争优势稳固,出口动能丰富活跃。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了2.9%,占出口总值的58.6%;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11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17.3%。机电产品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这三个我们叫做“新三样”,“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船舶、家用电器的出口分别增长35.4%和9.9%。出口动能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 五是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大宗、民生商品进口有序扩大。 2023年,我国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15.3%。其中, 进口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11.58亿吨,增加27.2%;铁、铝等金属矿砂14.58亿吨,增加7.6%。 同期,进口农产品1.64万亿元,增长5%;纺织、衣着鞋帽类消费品进口增长5.6%,首饰、钟表进口分别增长63%、17.2%。 六是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新平台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2023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已扩大至22个,合计进出口7.67万亿元,增长2.7%,占进出口总值的18.4%;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入推进,年度进出口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 总的看来,去年中国外贸经历了风雨洗礼,取得了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些新出炉的数据时,满怀感慨,有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骄傲和自豪,有对中国外贸人的感动和敬意,更有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增长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付出更多努力。但同时更要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还在源源不断集聚增多。相信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我国贸易发展新动能将加快培育,外贸外资基本盘将持续巩固,进出口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 王令浚介绍: 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外贸领域,进出口整体保持增长,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持续发挥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具体来看,外贸稳定增长的支撑因素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稳外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3年,各地方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贸促稳提质的相关工作部署,在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拿出了一些硬招实招。海关也就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等,采取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具体支持措施。各种政策落地见效,红利持续释放,有力稳住了外贸基本盘,激发了新动能。 二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我们拥有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2023年,我们进口了超过5万亿元的大宗商品、近3万亿元的电子元件和近2万亿元的消费品,为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2023年,我国出口了23.51万亿元的制造业产品,前面发布时我讲到,我们整个出口就是23.77万亿元,制造业产品就达到了23.51万亿元。小到大家出门经常带在身边的“充电宝”,大到绿色出行所用的电动汽车,我们都能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国潮热”也扬帆出海,着实圈粉了不少国外消费者。 三是每一个外贸经营主体的辛勤努力。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达到64.5万家,创历史新高。应对国际需求变化,广大外贸经营主体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积极拓市场、抓订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关于今年外贸的形势和预期,我在前面简要作了一些介绍,这里再展开谈一谈。 当前,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整体上不如疫情前;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还有像最近的红海航运通道受阻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都会对贸易活动形成干扰。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长期积累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有不惧风雨、敢闯敢拼、不断创新的广大外贸主体,外贸综合竞争优势依然突出,外贸新动能加快聚集,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近期,我们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4的企业预计今年进出口持平或增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今年外贸继续向好发展。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 吕大良介绍: 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整体表现比较低迷,外需的疲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直接冲击。从数字上看起来,出口增速相比前几年确实有所放缓。但更要看到我国的出口是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保持了份额的整体稳定,更在增长动能、区域格局等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彰显了强劲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具体来看,呈现了以下四方面亮点: 第一, 全球出口份额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制造竞争优势依然稳固。 根据WTO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市场份额是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形象地讲,2023年我们的份额保持稳定,我们的“蛋糕”没有变小,我们的整体竞争力依然稳固。 第二,自主品牌的出口明显增长,中国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23年,我国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增长了9.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从市场来看,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品牌”可以说是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第三,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比提升。2023年,体现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2.8%,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到56.6%,特别是,我国汽车和船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相关产品出口增长66%,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长1.5个百分点。 第四,区域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区域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2023年,东部地区占我国出口总值近8成,增速高于整体0.6个百分点,对稳定出口大盘作出了突出贡献。东北地区的出口增长了6.5%,是增长最快的区域,东北全面振兴在外贸领域取得了新成效。中西部地区在有序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方面和促进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于今年出口的形势,刚才王令浚副署长作了一些介绍。总的看,外部需求的持续低迷仍然是制约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这些因素也对我国出口造成影响,出口还会面临不少困难。但从另一方面看,在政策支撑、产业优势、各方努力之下,我国出口的综合竞争优势会继续巩固。我们对出口有信心。 吕大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相应出口规模也在逐步扩大。2021年、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了200万辆、300万辆台阶。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我国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出口为产业增添鲜明亮色 。当前,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加67.1%,这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我国的汽车产业仍然具有很强综合竞争优势,也能够持续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满足全球消费者需要。 王令浚介绍: 去年,海关紧紧抓好国家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的落实,聚焦促稳提质和企业关切,在海关职责范围内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6条等多项支持措施,各地海关结合当地实际细化了近千条具体举措,有总署出台的针对全国的政策,有重点针对不同经济区域的,也有直属关、隶属关针对本关区的,还有针对不同贸易业态的,有针对不同海关监管区的,还有针对具体某一项出口产品的,可以说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多时段发力,形成了政策支持的立体空间。从我们实地调研和反馈情况看,营商环境的改善、通关时间的压缩、监管方式的优化,受到了经营主体的欢迎。 一是通关提速增便利。离港确认便利措施覆盖长江流域,节省1-2天的中转时间,对进口铁矿实行顺势监管、无感通关,企业进口实现“卸毕即检毕”,压缩通关时间65%。“鲜活易腐商品绿色通道”让农食产品查检时长最快缩减到3小时以内,出口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模式将企业证书申领耗时由原来1-2天压缩到最快10分钟,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可压缩通关时间约80%。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天两天、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压缩,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的便捷都可以量化成我们企业的真金白银。 二是助企纾困增活力。激发企业积极性、创造性是稳外贸的重要基础。2023年,我们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很多帮扶企业减负增效的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如,进一步扩大主动披露政策的适用范围,全年为企业依法减免交纳税款滞纳金近两亿元;推出内河运费客观量化分摊方案,全年为企业节省费用近亿元;试点实施出口退税报关单、发票信息“免填报”,企业退税办理效率更高了;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信用培育力度,帮助企业应对贸易壁垒,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更强了。 三是优化服务增动能。大力培育外贸新动能,创造外贸新的增长点,也是海关稳外贸政策的重要发力点,我们去年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出台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23条措施,优化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退货措施,支持跨境电商、一般贸易等出口货物多模式拼箱出境,同时大力支持市场采购、边民互市等健康规范发展。 今年,海关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抓好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评估,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研究储备、适时推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含金量的新举措,为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贡献海关力量。 王令浚介绍: 去年,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在外贸领域,民营企业也有许多亮眼的表现,有四个方面。 一是连续5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2023年,占我国外贸总值比重达到了53.5%,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2个百分点;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6.2%,再创新高;稳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 二是我国出口的自主品牌产品中,66.4%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民营企业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在品牌创造、品牌管理、品牌效益上不断取得实效,提升了“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是在我国消费品进出口值中,民营企业占68.1%。民营企业整体技术实力持续增强,在高新技术类消费品出口中的份额逐年提升;在肉类、食用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进口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服务民生作用愈发突出。 四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2%,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2.3%、2%,民营企业在持续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保持对传统市场的韧性。 下一步,海关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围绕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深入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 吕大良介绍: 红海水域是重要的国际货运航道,水域的安全和稳定对全球货物贸易和供应链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攸关全世界众多企业的利益。我们海关是进出口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对这个问题也在跟踪和关注。当前,水域的正常通行受到了一些影响,给航路通畅、国际贸易、企业利益都增加了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目前持续保持关注。如果有重要情况,我们愿意及时分享。 吕大良介绍: RCEP实施已经两周年了。 两年来,区域贸易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各成员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从数据看,2023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12.6万亿元,较协定生效前的2021年增长5.3%。RCEP持续为成员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和实惠。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入推进。2023年,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6.41万亿元,占我国出口比重较2021年提升1.1个百分点,达到27%。其中,装备制造业出口规模扩大32.8%,占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比重提升6.5个百分点。锂电池、汽车零配件、平板显示模组都保持大幅增长。同期,我国自RCEP其他成员国进口6.19万亿元,占我国进口总值的34.4%。其中,能源产品进口量较2021年增加了31.2%,占我国能源产品进口量比重提升2.5个百分点至32.4%。 二是从企业享惠角度看,实际效果在持续释放。RCEP叠加我国和其他成员已经生效的双边自贸协定,为企业更好享惠创造了良好条件。2023年,RCEP项下享惠进口905.2亿元,减让税款23.6亿元,主要的享惠进口商品为塑料及其制品、机械器具及其零件、有机化学品等;享惠出口2700.7亿元,可享受成员国关税减让40.5亿元,主要签证出口商品有无机化学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塑料及其制品等。全国有723家经核准出口商自主出具RCEP原产地声明1.2万份,货值101.8亿元。 两年来,海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RCEP实施工作部署,高标准实施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规则,加强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安全的国际合作,确保优惠原产地规则发挥实效。同时,也精准了解企业诉求,不断提升RCEP公共服务水平。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与RCEP各成员国海关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及时跟进成员最新动态,密切关注贸易便利化、关税优惠承诺等措施落实情况,承办RCEP相关领域培训,提升协定整体实施水平,为域内企业发展创造新机遇,为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 吕大良介绍: 进口值是由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两方面决定的。从2023年情况来看,我国进口值微幅下降,展开来看,进口价格下跌3.1%,进口数量增加2.9%,也就是说,2023年进口值的下降是受商品价格水平下行影响,我国的进口数量还是增加的,也反映了我国生产持续回升、消费需求旺盛,进口对国内的生产和生活其实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更多的国外企业共享了中国的市场机遇。 从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来看,更好满足国内生产稳步扩大的需要。 2023年,我国原油、天然气、煤炭进口量分别增加11%、9.9%和61.8%,铁矿砂、铜矿砂、铝矿砂分别增加6.6%、9.1%、12.9%。同时,电脑中央处理部件、航空器零部件、音视频设备的零件进口值分别增长61.6%、40.8%、11.5%,对国内相关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消费品进口来看,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2023年我国进口特色食品、母婴用品、数码家电等消费品1.95万亿元,增长了1.2%。此外,我国加快培育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初步统计,去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口5483亿元,增长3.9%,方便灵活的线上购物,使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快捷的进口渠道。 我国持续扩大进口,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全球共享的机遇。2023年,我国成功举办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为全球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同时,我们持续推动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准入,2023年越南的鲜榴莲和燕窝、南非的鲜梨、厄瓜多尔的火龙果、肯尼亚的牛油果等进口都呈现了快速增长势头,让中国消费者更多地享受到来自全球的特色优质产品,中国的大市场也日益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关于您提到的今年的进口走势,今年我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这些为进一步扩大进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巨大市场优势将继续为进口提供支撑。 关于您提到大宗商品的价格对后续进口的影响,开头的时候我也讲到了,进口值是由数量和价格两方面决定的。 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供需形势错综复杂,影响量价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我们对此将继续保持密切关注。 推荐阅读: 》12月汽车出口同比大增超50% 成品油、稀土等出口同比下滑明显 》海关总署:美元计价 去年12月出口同比增长2.3% 》海关总署:2023年我国出口23.77万亿元 增长0.6% 四季度向好态势明显
1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先生,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先生介绍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 王令浚介绍: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货物贸易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 据海关统计,去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四季度向好态势明显。 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强。一季度为9.69万亿元,到二、三、四季度都在10万亿以上。到第四季度又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强,同比分别增长了0.8%、1.3%、2.8%,12月份达到了3.81万亿元,这是一个月度规模的历史新高。 二是经营主体活力充足,民营企业主力作用增强。 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提升3.1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61万亿元,占30.2%;国有企业进出口6.68万亿元,占16%。 三是贸易伙伴多元共进,“一带一路”占比提升。 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提升1.2个百分点。对拉美、非洲分别进出口3.44万亿和1.98万亿元,分别增长6.8%和7.1%。第四季度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回暖,全年分别进出口5.51万亿、4.67万亿元,分别占13.2%和11.2%。 四是产品竞争优势稳固,出口动能丰富活跃。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了2.9%,占出口总值的58.6%;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11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17.3%。机电产品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这三个我们叫做“新三样”,“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船舶、家用电器的出口分别增长35.4%和9.9%。出口动能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 五是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大宗、民生商品进口有序扩大。 2023年,我国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15.3%。其中, 进口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11.58亿吨,增加27.2%;铁、铝等金属矿砂14.58亿吨,增加7.6%。 同期,进口农产品1.64万亿元,增长5%;纺织、衣着鞋帽类消费品进口增长5.6%,首饰、钟表进口分别增长63%、17.2%。 六是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新平台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2023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已扩大至22个,合计进出口7.67万亿元,增长2.7%,占进出口总值的18.4%;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入推进,年度进出口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 总的看来,去年中国外贸经历了风雨洗礼,取得了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些新出炉的数据时,满怀感慨,有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骄傲和自豪,有对中国外贸人的感动和敬意,更有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增长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付出更多努力。但同时更要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还在源源不断集聚增多。相信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我国贸易发展新动能将加快培育,外贸外资基本盘将持续巩固,进出口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 海关担负着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重要回信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快智慧海关建设、实施“智关强国”行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积极贡献海关力量
据海关统计, 今年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增长1.2%。其中,出口2.1万亿元,增长1.7%;进口1.6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4908.2亿元,扩大5.5%。 按美元计价,今年11月份,我国进出口515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出口2919.3亿美元,增长0.5%;进口2235.4亿美元,下降0.6%;贸易顺差683.9亿美元,扩大4%。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下同)持平。其中,出口21.6万亿元,增长0.3%;进口16.36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5.24万亿元,扩大2.8%。按美元计价,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41万亿美元,下降5.6%。其中,出口3.08万亿美元,下降5.2%;进口2.33万亿美元,下降6%;贸易顺差7481.3亿美元,收窄2.7%。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 前11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4.58万亿元,增长1.6%,占我外贸总值的64.8%,比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94万亿元,增长2%;进口10.64万亿元,增长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97万亿元,下降9.7%,占18.4%。其中,出口4.5万亿元,下降8.6%;进口2.47万亿元,下降11.6%。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99万亿元,增长6.6%。其中,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0.3%;进口3.01万亿元,增长4.3%。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自欧盟进口增长。 前11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8万亿元,增长0.1%,占我外贸总值的15.3%。其中,对东盟出口3.33万亿元,下降0.1%;自东盟进口2.47万亿元,增长0.4%;对东盟贸易顺差8500.6亿元,收窄1.7%。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5.03万亿元,下降2.2%,占13.2%。其中,对欧盟出口3.22万亿元,下降5.8%;自欧盟进口1.81万亿元,增长5%;对欧盟贸易顺差1.41万亿元,收窄16.7%。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4.26万亿元,下降6.9%,占11.2%。其中,对美国出口3.21万亿元,下降8.5%;自美国进口1.05万亿元,下降1.6%;对美贸易顺差2.16万亿元,收窄11.6%。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2.04万亿元,下降6.2%,占5.4%。其中,对日本出口1.01万亿元,下降3.3%;自日本进口1.03万亿元,下降8.8%;对日贸易逆差109.7亿元,收窄85.4%。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7.65万亿元,增长2.6%。其中,出口9.7万亿元,增长6.9%;进口7.95万亿元,下降2.1%。 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20.24万亿元,增长6.1%,占我外贸总值的53.3%,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62万亿元,增长5.3%,占出口总值的63%;进口6.62万亿元,增长7.6%,占进口总值的40.5%。国有企业进出口6.08万亿元,下降0.8%,占我外贸总值的16%。其中,出口1.72万亿元,增长0.4%;进口4.36万亿元,下降1.2%。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54万亿元,下降9%,占我外贸总值的30.4%。其中,出口6.23万亿元,下降9.3%;进口5.31万亿元,下降8.7%。 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手机、汽车出口增长。前11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66万亿元,增长2.8%,占出口总值的58.6%。 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2万亿元,下降17.2%; 手机8852.5亿元,增长3.3%;汽车6529.2亿元,增长79.6%。 同期,出口劳密产品3.73万亿元,下降2.6%,占17.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02万亿元,下降3.3%;纺织品8655.7亿元,下降3.7%;塑料制品6391.3亿元,增长0.5%。出口农产品6286.5亿元,增长6.6%。 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前11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10.78亿吨,增加6.2%,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88.8元,上涨2.3%;原油5.16亿吨,增加12.1%,每吨4192元,下跌13.1%;煤4.27亿吨,增加62.8%,每吨785.1元,下跌19.6%;天然气1.07亿吨,增加8.5%,每吨3715元,下跌11.4%;大豆8962.5万吨,增加13.3%,每吨4237.3元,下跌5.1%;成品油4322.5万吨,增加86.6%,每吨4123.7元,下跌18.8%。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2699.5万吨,减少3.7%,每吨1.08万元,下跌12.5%;未锻轧铜及铜材504.2万吨,减少5.9%,每吨6.1万元,下跌1.1%。同期,进口机电产品5.91万亿元,下降6.5%。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