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欧盟周一发布的一份环境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正在危及欧洲的经济民生。欧盟官员对此警告称,不能放弃绿色议程。 欧洲环境署(EEA)表示,尽管欧洲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野生动植物的消亡和气候系统的失衡正在破坏支撑经济运行的生态系统。 EEA执行主任Leena Ylä-Mononen警告称:“我们在许多领域都难以实现2030年目标。这实际上正在威胁欧洲人的未来繁荣、竞争力以及生活质量。” 这份警告出现在欧洲“绿色规则”出现倒退之际。随着否认气候科学的极右翼政党在欧洲各地崛起,相关政策正在遭遇阻力。同时,美国也在向欧盟施压,要求其购买更多化石燃料,并放松对进口商品的环保标准。 在上周的联合国演讲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许多欧洲国家因“绿色能源议程”濒临毁灭。他将自1990年以来欧盟减排37%归咎于“就业流失与工厂关闭”。 欧盟三位最主要的环保政策负责人Teresa Ribera、Jessika Roswall和Wopke Hoekstra,正借助该报告呼吁继续推进气候行动,并警告不要将其视为单纯的经济负担。 欧盟气候委员Hoekstra表示:“不作为的代价是巨大的,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竞争力构成直接威胁。坚持不懈至关重要,这关乎保护我们的经济。” 主管竞争和绿色转型的Roswall则指出:“推迟或搁置气候目标只会增加成本、加深不平等并削弱我们的韧性。” 这份报告呈现了迄今最全面的欧洲环境图景。不过,由于数据验证周期较长,其中部分议题的最新数据仍停留在2021年。报告发现,在22个到2030年的具体政策目标中,仅有温室气体减排和消耗臭氧物质两个目标“基本上进展顺利”;有9个目标“明显未达标”,其余则呈现混合趋势。 自然环境状况尤其令人担忧。欧盟未能实现到2020年“遏制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目标,且没有任何生物多样性指标有望在2030年前达标。唯一的亮点是保护区面积有所扩大:到2022年,受保护的陆地面积占比升至26.1%,海域面积占比为12.3%。 循环经济方面的进展也十分有限。通过回收满足的材料需求占比从2010年的10.7%仅小幅升至2023年的11.8%。报告合著者Tobias Lung直言:“真正的警讯在于我们的消费,我们的消费水平实在是过高了。” 过去一年,欧盟领导人将重心从气候行动转向经济竞争力,推动所谓的“简化”改革。环保组织批评称,这实际上意味着放松监管。 欧盟委员会方面表示,其绿色议程承诺依然有效,但在实施上会给予某些产业和提出异议的成员国一定灵活性,以缓解转型带来的压力。 Ylä-Mononen强调,欧洲空气质量已显著改善,自2005年以来,因细颗粒物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已减少约一半。“这些行动正在挽救人类生命,这是继续前进的最有力理由。”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一要坚定信心。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二要担当尽责。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全球绿色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距。各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三要深化合作。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方。 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习近平强调,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国有决心、有信心兑现承诺。各方应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太原立足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改善空气质量。稳步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打造气候投融资金融服务体系,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韦韬表示,气候投融资通过引导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可有效推动气候资金规模稳步增长。此次气候投融资论坛将搭建起经验分享、成果发布、对话交流和产融合作的平台。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主任李高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足有效资金投入。发展投融资的目的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有效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稳定发展。 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投资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位,成功启动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排放产业交易市场。同时,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中国贡献。 韦韬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与大家一道深刻洞察绿色低碳发展的世界潮流,深入探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携手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献智献策。 论坛期间,主办方还举行山西中部城市群气候投融资联盟启动仪式,气候投融资合作签约仪式和金融机构气候投融资创新产品发布仪式。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