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6

  • 不锈钢市场整体弱势磨底 废不锈钢经济性优势难改下跌【SMM废不锈钢市场周评】

    本周,华东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走跌下行,至8950-9050元/吨;佛山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走跌,至8750-9050元/吨。目前分原料计算,完全用废不锈钢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2647.37元/吨,完全用高镍生铁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2971.47元/吨。本周,华南某钢厂未调整304废不锈钢税采购价。 本周,受不锈钢SS期货盘面价格持续下探的影响,不锈钢成材价格进一步下滑,已降至年内较低水平。与此同时,高镍生铁和高碳铬铁价格也继续呈下跌态势,某大型不锈钢厂于周内先后公布的高镍生铁、高碳铬铁采购招标价格,较上一轮均有所下降。此外,受年末消费淡季影响,市场弥漫着浓厚的悲观情绪。不锈钢厂仍面临成本与利润倒挂的难题,近期减产预期依然存在,对高价原料的接受度较低。尽管相较于高镍生铁,废不锈钢在经济性方面仍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但鉴于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预计废不锈钢价格仍将维持偏弱的运行态势。  

  • 全产业链弱势下废不锈钢同步走弱 价格已至3年来低点预计下行幅度有限【SMM废不锈钢市场周评】

    本周,华东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走跌下行,至9100-9200元/吨;佛山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持稳,至8850-9150元/吨。目前分原料计算,完全用废不锈钢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2825元/吨,完全用高镍生铁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110.84元/吨。本周,华南某钢厂未调整304废不锈钢税采购价。 本周,不锈钢成材成交依旧保持清淡态势,SS期货盘面持续磨底下探,不锈钢现货价格同样呈偏弱运行状态。在不锈钢厂面临倒挂情况以及有预期减产计划的背景下,其对原料端的压价意愿较为强烈,高镍生铁、高碳铬铁价格也随之同步回落。在市场整体呈现弱势的情况下,废不锈钢价格难以走出独立行情,亦同步下行。不过,当前废不锈钢相较于高镍生铁,经济性优势仍然十分显著。并且近期税票问题有所缓和,加之当前废不锈钢价格已至近三年低点,这对废不锈钢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尽管预计在市场整体弱势的局面下,废不锈钢价格难以扭转弱势格局,但预计其下行幅度有限。  

  • “金九银十” 落幕市场遇冷 废不锈钢价格或持续承压【SMM废不锈钢市场周评】

    本周,华东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走跌下行,至9150-9250元/吨;佛山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同步走弱,至8850-9150元/吨。目前分原料计算,完全用废不锈钢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2884.21元/吨,完全用高镍生铁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227.63元/吨。本周五,华南某钢厂调整废不锈钢304钢水含税采购价(出水96%,镍8),至9600元/吨。 本周,“金九银十”正式落幕,市场步入传统消费淡季。不锈钢需求持续低迷,SS 期货盘面不断下探,不锈钢成材的现货价格也呈偏弱态势运行。受市场整体疲软影响,高镍生铁和高碳铬铁的价格同步走低。废不锈钢价格难以独善其身,且近期税票紧缺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市场采买成交清淡。尽管相较于高镍生铁,废不锈钢的经济性优势依旧十分突出,但价格始终难以提升。市场整体预期悲观,不锈钢厂处于成本与价格倒挂状态,减产预期增强,镍和铬原料价格也均呈弱势运行。在此情况下,预计废不锈钢价格将持续维持弱势。  

  • 淡季到来不锈钢减产消息下 废不锈钢价格进一步下探【SMM废不锈钢市场周评】

    本周, 华东地区 304 废不锈钢边料价格 走跌下行 ,至 9 30 0-9 40 0 元 / 吨;佛山地区 304 废不锈钢边料 同步走弱 ,至 9 05 0-9 35 0 元 / 吨。目前分原料计算,完全用废不锈钢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 1 3 061.84 元 / 吨,完全用高镍生铁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 1 3 337.94 元 / 吨 。 本周, 华南 某钢厂 暂未调整废不锈钢采购招标价格。 本周,在需求疲软的态势下,不锈钢成材的现货价格依旧难以出现明显好转。高碳铬铁和高镍生铁的价格均呈现出偏弱的运行态势,废不锈钢价格也随之同步走弱,进一步下探。近期,税票紧张的问题仍然对废不锈钢的成交造成影响,回款周期有所延长,废不锈钢价格同样受到牵连。此外,近期有消息传出多家不锈钢厂将进行减产,预计这会使废不锈钢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虽然与高镍生铁相比,废不锈钢的经济性优势依旧十分显著,但在不锈钢需求淡季,加之钢厂减产、镍和铬原料价格均呈偏弱运行的情况下,预计废不锈钢价格也将持续维持弱势运行。  

  • 不锈钢期货止跌走强但现货难改弱势 废不锈钢市场难改平淡【SMM废不锈钢市场周评】

    本周,华东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持稳,至9500-9600元/吨;佛山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持稳,至9250-9550元/吨。目前分原料计算,完全用废不锈钢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298.68元/吨,完全用高镍生铁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431.92元/吨。本周,华南某钢厂暂未调整废不锈钢采购招标价格。 本周,尽管SS期货盘面摆脱前期低谷,呈现反弹走强态势,但不锈钢成材现货价格却未受到显著提振,仍处于偏低水平运行。同时,高镍生铁和高碳铬铁价格进一步下滑,而废不锈钢价格在周内暂时保持稳定。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接近尾声,不锈钢市场整体预期趋于悲观。不锈钢厂成本价格倒挂现象持续存在,废不锈钢税票紧张状况也未缓解。尽管相较于高镍生铁,废不锈钢的经济性优势依然明显,但在镍铁价格持续走弱的背景下,预计短期内废不锈钢价格将维持偏弱运行态势。  

  • 不锈钢市场整体弱势拖累 废不锈钢价格进一步回落【SMM废不锈钢市场周评】

    本周,华东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小幅下跌,至9500-9600元/吨;佛山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同步走弱,至9250-9550元/吨。目前分原料计算,完全用废不锈钢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298.68元/吨,完全用高镍生铁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510.06元/吨。本周,华南某钢厂暂未调整废不锈钢采购招标价格。 本周,在SS期货盘面大幅走弱的带动下,不锈钢成材价格随之下跌,高镍生铁和高碳铬铁价格亦同步走低,市场整体呈现悲观弱势态势。废不锈钢难以形成独立行情,周内价格小幅回落。目前,不锈钢旺季需求不旺,价格大幅下滑,导致不锈钢厂陷入成本利润倒挂的困境。加之前期原料库存较为充足,近期对原料的采购意愿明显减弱。此外,当前废不锈钢税票依然紧张,尽管相较于高镍生铁,废不锈钢的经济性优势依旧显著,但本周废不锈钢的成交情况并不理想。预计短期内,废不锈钢价格或将维持偏弱运行态势。  

  • 旺季不旺市场悲观 废不锈钢价格进一步回落【SMM废不锈钢市场周评】

    本周,华东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小幅下跌,至9600-9700元/吨;佛山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持稳,至9350-9650元/吨。目前分原料计算,完全用废不锈钢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417.11元/吨,完全用高镍生铁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681.84元/吨。本周,华南某钢厂暂未调整废不锈钢采购招标价格。 节后首周,尽管在期货盘面的带动下,不锈钢成材价格小幅上涨,但高镍生铁依然延续了节前的偏弱走势,价格进一步下滑。与此同时,废不锈钢价格也延续了弱势,继续回落。目前,废不锈钢税票紧张,付款周期有所延长,导致市场采买意愿低迷。再加上近期高镍生铁价格走弱,市场整体心态较为悲观。尽管与高镍生铁相比,废不锈钢的经济性优势进一步凸显,不锈钢旺季不旺,原料端价格整体走弱背景下,短期内废不锈钢价格仍难见上涨。

  • “金九银十” 消费乏力 废不锈钢价格跟跌成材【SMM废不锈钢市场周评】

    本周,华东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小幅下跌,至9650-9750元/吨;佛山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小幅下跌,至9350-9650元/吨。目前分原料计算,完全用废不锈钢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476.32元/吨,完全用高镍生铁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688.92元/吨。本周,华南某钢厂暂未调整废不锈钢采购招标价格。 本周,不锈钢成材价格走跌回落,原料端高镍生铁价格出现松动,高碳铬铁价格的涨势难以持续,周内废不锈钢价格受此影响小幅下跌。尽管当前仍处于“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但不锈钢下游消费复苏力度有限,成交偏弱。此外,前期拉动市场的宏观利好因素阶段性耗尽,市场信心不足,导致不锈钢厂成本利润倒挂,增产意愿不强,对原料采购持谨慎态度。尽管与高镍生铁相比,废不锈钢的经济性优势进一步凸显,但在市场整体走弱的背景下,普遍缺乏看涨预期。目前,不锈钢产业链受限于消费复苏有限和宏观利好退坡的影响,整体呈现弱势调整态势,厂企控产谨慎,原料采购保守。

  • 旺季不旺市场预期走弱 废不锈钢虽经济性优势扩大但价格难涨【SMM废不锈钢市场周评】

    本周,华东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持稳运行,至9700-9800元/吨;佛山地区304废不锈钢边料价格小幅下跌,至9400-9700元/吨。目前分原料计算,完全用废不锈钢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535.53元/吨,完全用高镍生铁生产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约为13663.84元/吨。本周,华南某钢厂暂未调整废不锈钢采购招标价格。 本周,不锈钢成材价格经历了先涨后跌的波动,总体与上周基本持平。尽管高镍生铁价格小幅上涨,但其涨势已显著减缓。与此同时,高碳铬铁的上涨动能也逐渐减弱。周内,废不锈钢价格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已呈现出走弱下行的趋势。由于传统旺季未能如期旺销,不锈钢厂面临成本利润倒挂的困境,导致对原料的采购热情明显降温,主要以稳价采购为主。尽管相比高镍生铁,废不锈钢已具备一定的经济性优势,但市场普遍缺乏看涨预期。

  • 【SMM分析】监管风暴重塑格局:马来西亚金属废料进出口迈入“史上最严”时代

    马来西亚的金属废料进出口正在经历一次“换轨”。过去靠宽松政策驱动的外向型增长,到今天已被合规与风控主导。出口端有15%废钢关税,进口端有强制性 COA 与更细致的检验标准,再叠加近期的“金属行动”(Op Metal)联合执法,行业运行逻辑被彻底改写。 对从业者,这既是成本上升,也是秩序回归。为什么会收紧、尺度有多严、谁会被淘汰、谁能受益,关键在于政策节奏与执行力度。   监管演进:关键政策时间线 回顾过去数年,从最初的宽松出口,到如今的“严进严出”,每一步都为今天的强监管格局埋下了伏笔。 2018 年 5 月前|基线 :纳吉时期,2016 年取消废金属 10% 出口税,环境宽松。 2021 年 3 月|转向 :为保障本地钢厂原料,废钢出口税由 0% 提至 15% 。 2022 年 1 月|准入 :发布进口检验指南,SIRIM 执行与签发 COA;引入粒径 ≥5mm 、辐射“本底值+0.25 µSv/h”等技术门槛。 2023 年 4 月|落地 :《2023 年关税(禁止进口)令》生效,COA 成为海关放行前置条件,SIRIM 为唯一 PIA。 2024 年 5 月|扩围 :需 COA (合格证)的 HS 代码由 3 个增至 26 个 ,将废镍/铅/锌/锡等纳入;票据与实货一致性审查显著收紧。 2025 年 7 月至今|执法 :MACC (反贪局)牵头“Op Metal”(金属行动),围绕虚报错报与逃税开展联合稽查与抽检,频率与强度均上升。   风暴前夜:一个默许“野蛮生长”的宽松纪元 在纳吉(Najib Razak)内阁时期(2009-2018),马来西亚金属废料行业的政策基调可以被概括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其标志性政策便是在 2016年取消对废金属的10%出口税 。这一决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政府“亲商”(Pro-Business)的整体经济哲学之中。 当时的政府,以推动 “经济转型计划”(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 ETP) 为核心,致力于将马来西亚打造为高收入国家,而其中的关键一环便是为中小企业松绑、扫除投资障碍。多位长期从业者回忆,那几年部门与行业协会的沟通频密,协商色彩很重。以印度裔商人占比较高的金属回收商会等组织,是政策讨论的重要对口。行业对政府传达的主张很直接:管得太紧会扼杀活力, 降门槛、减税负 ,整条链条都能活起来,宏观也会受益。 这种“增长为先”的务实路线,社会共识不低。政府与市场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经济在扩张、就业在增加,灰色地带的“野蛮生长”可以暂时容忍。于是,各地不乏手续不全甚至无牌照的小厂在运行,监管多半“少干预、少开罚”。在决策者眼里,这些高活性的中小企业像经济的毛细血管,不必急着“一刀切”;让它们先积累资本与经验,未来再走向规范。 但这套交换并非没有代价。活力上来了,问题也在慢慢在堆现:环境风险、税收流失、劣币驱逐良币时有发生。表面繁荣的土壤里,其实早埋下了政策急转的种子。后来走向强监管,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上一阶段逻辑的必然回响。   第一声枪响:15%出口税的政策转向 纳吉时期的零关税像是市场的前奏。到 2021 年 3 月,15% 废钢出口税 突然落地,前奏戛然而止。此前行业基本按“出口自由”的惯性在跑,几乎没人预料政策会一夜翻转。政府把 废钢(HS 7204)出口税从 0% 直接提到 15% ,这不是微调,而是直指要害的硬刹车。对长期依赖国际订单、享受零关税红利的出口商来说,这一下动了商业模式、利润空间,甚至生存根基。 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把原料优先留给本地钢厂。彼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外需旺盛,优质废钢外流,本地企业“抢不到、成本高”。提高出口税的目的,就是提高外流成本,让资源更多留在国内。 更重要的是态度的变化。这不是一次单纯的税收动作,而是监管思路从“鼓励出口、少干预”转到 “保障内需、主动管理” 的转场信号。市场收到的信息很明确:粗放增长的阶段结束了,规则会越拉越紧。这一刀切下去,不只是让出口商清醒,也为随后更复杂的 COA 进口管制铺了路。   新规利剑出鞘:COA成进口“生命线” 如果 15% 出口税是从后门把旧时代关上,那么进口端的 COA 则在前门立起一道新墙。此轮升级的核心,是以《2023 年〈关税(禁止进口)令〉》及 2024 年 P.U.(A) 69/2024 修正案为基础,建立起 强制性 进口许可框架。 监管范围更广 :强制 COA 的“金属废碎料”新增 23 个 HS 代码 。除传统废钢废铁外,废镍(HS 7503)、废铅(HS 7802)、废锌(HS 7902)、废锡(HS 8002)等高价值有色废料一并纳入。 SIRIM 作为“守门人” :SIRIM 被指定为唯一 PIA。进口商须先通过其检验并取得 COA, 先证后报 成为刚性流程,先报关后补证基本不可行。 两种检验路径 :可选 装运前检验(PSI) 或 到港本地检验 。PSI 前期协调成本更高,但能在离港前把风险清零,避免到港不合格引发滞港、退运或销毁的高成本,因此更受规范化、大体量企业青睐。 来源:SIRIM, SMM   “显微镜”下的检验 来源:SIRIM 新规把进口金属废料的物理与化学指标写得很细,几乎到“显微镜”级别。 成分纯度 :主要金属含量需≥ 94.75% ;其他金属≤ 5.0% ;非金属杂质(塑料、橡胶、木屑等)≤ 0.25% 。 物理形态 :严禁 <5mm 的粉碎/细碎料入境,理由是难以彻底抽检,且容易夹带污染物,也有粉尘爆炸风险。 安全底线 :对废油、废漆、石棉、密封容器、医疗废弃物、放射性物质、武器弹药等,一律“零容忍”,发现即整批扣押。 辐射阈值 :外包装任一点的剂量率不得高于“本底值 + 0.25 µSv/h ”。相比不少国家常见的“不得超过本底值两倍”,这更严格。 争议点主要在辐射标准。多位资深从业者认为,这条线设得过低,现实场景里本底值本就波动,再叠加手持仪器与环境误差,合规批次也可能被判“超标”。他们的担忧是,不确定性与合规成本被放大,企业需要在上游分选与自检端投入更多冗余,才有把握过关。 来源:Trademap.org, SMM 图表显示,2017 到 2021 年,马来西亚废金属进口一路走高,2021 年冲到历史峰值。转折发生在 2022 年,正好赶上 COA 和检验制度全面收紧,进口额从 116 万以上 瞬间摔到 不足 29 万 ,跌幅超过 75% 。此后一直在低位徘徊。我们可以看到,监管强度正在主导市场规模,“高门槛、重合规”已经成为新的常态。   Op Metal:反贪风暴重塑执法生态 一场代号为“金属行动”(Op Metal)的联合执法,正把马来西亚金属废料行业推向结构性重塑的中心。自2025年7月启动,MACC(马来西亚反贪局)指向以把废钢 伪报 为机械或其他不征税金属等手法 规避15%废钢(HS7204)出口税 的网络;官方称过去六年税收流失逾 9.5亿林吉特 (16.11亿人民币),已冻结与扣押资产合计超 3.32亿林吉特 (约5.63亿人民币)。政府“零容忍”信号明确,出口端虚报错报的容忍度已降至极低。尽管该行直指出口逃税,但其释放的‘零容忍’强硬信号,无疑也进一步加剧了进口商在COA合规上的谨慎心态,形成了进、出口两端监管压力并行的局面。   中小企业挣扎与制造商的机遇 新规把产业链的压力分配彻底改写,分化越来越清楚。 受冲击最大的是中小贸易商。做了二十多年的一位业者直言:“现在政府在合规这块非常强硬,几乎没有回旋余地。跑一套完整的 COA,检验费、银行保函和时间成本都不小。单证有个疏漏,或检验不过被退运,现金流一下就断了。” 他补充,行业里普遍的感受是:高强度合规在加速洗牌。承担不起合规成本、没有成熟单证团队的中小公司这几年日子很难,不少已收缩、退场,或干脆转行。 与贸易商的压力不同,下游钢厂和冶炼厂对新规大多持肯定态度。一位钢厂采购经理说:“以前常收到杂质多、甚至夹带危险品的废钢,设备受损,环保风险也大。现在原料更干净、更稳定,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都上来了。”对他们来说,有序、透明、质量可控的原料市场,比便宜但混乱的供应更有价值。   前路展望:合规成为核心竞争力 可以预见,马来西亚金属废料市场正经历一轮深度重塑。具备稳定货源、前端分拣能力、成熟单证团队与充足资金的大型再生资源企业,凭借更强的合规执行力,有望继续扩大份额。 想在本地长期经营的企业,需要把“合规”从底线思维升级为战略工程。接下来,一单生意能否成交,关键不只在价格,而在那条 可追溯、可验证、可复核 的合规证据链是否完整、无误。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