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17个
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7%,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比上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6%,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四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6.5%,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8%,下降1.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4.0%,下降1.4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四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5.4%,食品制造业为71.9%,纺织业为76.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6.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67.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3.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4%,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9.3%,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7.5%,汽车制造业为7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79.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8.5%。 2022 年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四季度 全年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工业 75.7 -1.7 75.6 -1.9 其中:采矿业 76.5 -0.5 76.8 0.6 制造业 75.8 -1.8 75.8 -2.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4.0 -1.4 72.8 -2.2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75.4 -1.0 74.9 0.4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91.3 2.3 92.0 2.2 食品制造业 71.9 -2.6 71.7 -2.2 纺织业 76.2 -3.0 77.2 -2.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6.0 -1.6 76.7 -1.4 医药制造业 77.6 0.2 75.6 -1.8 化学纤维制造业 79.2 -3.3 82.3 -2.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7.2 -2.9 67.0 -2.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3.5 -1.1 76.3 -2.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9.4 2.5 79.3 -0.2 通用设备制造业 79.3 -1.8 79.2 -1.8 专用设备制造业 77.5 -1.1 77.6 -2.4 汽车制造业 73.2 -2.3 72.7 -2.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79.0 -1.5 77.3 -3.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8.5 -3.1 77.8 -2.5
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一、居民收入情况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按收入来源分,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8%;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元,增长4.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7%;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元,增长5.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7%。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增长4.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增长3.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增长4.9%,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8.1%。 图 1 2022 年全国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0.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名义增长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名义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481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5%;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365元,下降3.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6%;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882元,增长4.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0%;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432元,增长0.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8%;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3195元,增长1.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0%;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469元,下降5.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1%;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20元,增长0.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6%;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595元,增长4.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 图 2 2022 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表 1 2022 年全国居民收支主要数据 指标 绝对量(元) 同比增长(%) (括号内为实际增速) (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883 5.0(2.9)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49283 3.9(1.9) 农村居民 20133 6.3(4.2) 按收入来源分: 工资性收入 20590 4.9 经营净收入 6175 4.8 财产净收入 3227 4.9 转移净收入 6892 5.5 (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31370 4.7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45123 3.7 农村居民 17734 4.9 (三)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4538 1.8(-0.2)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 30391 0.3(-1.7) 农村居民 16632 4.5(2.5) 按消费类别分: 食品烟酒 7481 4.2 衣着 1365 -3.8 居住 5882 4.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432 0.6 交通通信 3195 1.2 教育文化娱乐 2469 -5.0 医疗保健 2120 0.2 其他用品及服务 595 4.6 注: 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口比重。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报告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报告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报告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1)*100%。 ③全国居民人均收支数据是根据全国十六万户抽样调查基础数据,依据每个样本户所代表的户数加权汇总而成。由于受城镇化和人口迁移等因素影响,各时期的分城乡、分地区人口构成发生变化,有时会导致全国居民的部分收支项目增速超出分城乡居民相应收支项目增速区间的现象发生。主要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一部分在农村收入较高的人口进入城镇地区,但在城镇属于较低收入人群,他们的迁移对城乡居民部分收支均有拉低作用;但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其增长效应都会体现在全体居民的收支增长中。 ④比上年增长栏中,括号中数据为实际增速,其他为名义增速。 ⑤收入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反映居民收入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既能直观反映总体情况,又能反映总体结构,便于不同群体收入水平的比较,但容易受极端数据影响;中位数反映中间位置对象情况,较为稳健,能够避免极端数据影响,但不能反映结构情况。
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438亿元,下降2.6%。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93961亿元,下降0.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594亿元,同比下降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48亿元,下降1.3%。2022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0448亿元,比上年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8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商品零售36385亿元,同比下降0.1%;餐饮收入4157亿元,下降14.1%。2022年,商品零售395792亿元,比上年增长0.5%;餐饮收入43941亿元,比上年下降6.3%。 按零售业态分,2022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3.0%、3.7%、3.5%、0.2%,百货店下降9.3%。 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6.1%、3.5%、5.7%。 2022 年 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 标 12月 1—12月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0542 -1.8 439733 -0.2 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5438 -2.6 393961 -0.4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7071 -1.3 170903 1.4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 - 119642 6.2 按经营地分 城镇 34594 -1.8 380448 -0.3 乡村 5948 -1.3 59285 0.0 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4157 -14.1 43941 -6.3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882 -17.8 10650 -5.9 商品零售 36385 -0.1 395792 0.5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6189 -0.2 160253 1.9 粮油、食品类 1894 10.5 18668 8.7 饮料类 272 5.5 3022 5.3 烟酒类 514 -7.3 5046 2.3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321 -12.5 13003 -6.5 化妆品类 290 -19.3 3936 -4.5 金银珠宝类 245 -18.4 3014 -1.1 日用品类 720 -9.2 7511 -0.7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794 -13.1 8890 -3.9 中西药品类 858 39.8 6708 12.4 文化办公用品类 433 -0.3 4439 4.4 家具类 174 -5.8 1635 -7.5 通讯器材类 556 -4.5 6284 -3.4 石油及制品类 1999 -2.9 22998 9.7 汽车类 5105 4.6 45772 0.7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207 -8.9 1911 -6 注: 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住宅投资100646亿元,下降9.5%。 202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49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39696万平方米,下降7.3%。房屋新开工面积120587万平方米,下降39.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8135万平方米,下降39.8%。房屋竣工面积86222万平方米,下降15.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2539万平方米,下降14.3%。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8%。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3%。 202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3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4%。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202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48979亿元,比上年下降25.9%。其中,国内贷款17388亿元,下降25.4%;利用外资78亿元,下降27.4%;自筹资金52940亿元,下降19.1%;定金及预收款49289亿元,下降33.3%;个人按揭贷款23815亿元,下降26.5%。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2022年1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35。 表 1 2022 年 1 — 12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指标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132895 -10.0 其中:住宅 100646 -9.5 办公楼 5291 -11.4 商业营业用房 10647 -14.4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904999 -7.2 其中:住宅 639696 -7.3 办公楼 34917 -7.5 商业营业用房 79966 -11.8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120587 -39.4 其中:住宅 88135 -39.8 办公楼 3180 -39.1 商业营业用房 8195 -41.9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86222 -15.0 其中:住宅 62539 -14.3 办公楼 2612 -22.6 商业营业用房 6800 -22.0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10052 -53.4 土地成交价款(亿元) 9166 -48.4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135837 -24.3 其中:住宅 114631 -26.8 办公楼 3264 -3.3 商业营业用房 8239 -8.9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133308 -26.7 其中:住宅 116747 -28.3 办公楼 4528 -3.7 商业营业用房 8127 -16.1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56366 10.5 其中:住宅 26947 18.4 办公楼 4073 7.3 商业营业用房 12558 -1.6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亿元) 148979 -25.9 其中:国内贷款 17388 -25.4 利用外资 78 -27.4 自筹资金 52940 -19.1 定金及预收款 49289 -33.3 个人按揭贷款 23815 -26.5 表2 2022 年 1 — 12 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地 区 投资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住 宅 住 宅 全国总计 132895 100646 -10.0 -9.5 东部地区 72478 53066 -6.7 -6.3 中部地区 28931 23462 -7.2 -7.1 西部地区 27481 20911 -17.6 -16.9 东北地区 4005 3207 -25.5 -22.5 表3 2022 年 1 — 12 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 地 区 商品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销售额 绝对数 (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全国总计 135837 -24.3 133308 -26.7 东部地区 56388 -23.0 77413 -25.1 中部地区 40750 -21.3 28358 -25.7 西部地区 34590 -27.7 24456 -30.6 东北地区 4109 -37.9 3080 -40.9
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10145亿元,比上年增长0.9%。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293亿元,比上年增长0.2%;第二产业投资184004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373842亿元,增长3.0%。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4.5%,制造业投资增长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9.3%。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9.4%。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3.6%,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0.1%,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3.6%,中部地区投资增长8.9%,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7%,东北地区投资增长1.2%。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7%。 2022 年 1 — 12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指 标 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5.1 其中:国有控股 10.1 其中:民间投资 0.9 按构成分 建筑安装工程 5.2 设备工器具购置 3.5 其他费用 6.0 分产业 第一产业 0.2 第二产业 10.3 第三产业 3.0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4.2 采矿业 4.5 制造业 9.1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15.5 食品制造业 13.7 纺织业 4.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8.8 医药制造业 5.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5.7 金属制品业 11.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8 专用设备制造业 12.1 汽车制造业 12.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2.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8.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9.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1 其中:铁路运输业 1.8 道路运输业 3.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3 其中:水利管理业 13.6 公共设施管理业 10.1 教育 5.4 卫生和社会工作 26.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5 分注册类型 其中:内资企业 5.5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0.2 外商投资企业 -4.7 注:此表中速度均未扣除价格因素。
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3%(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06%。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制造业增长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股份制企业增长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5%;私营企业增长0.5%。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6.7%,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4%,纺织业下降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3%,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4%,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5%,汽车制造业下降5.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6%。 分产品看,12月份,617种产品中有20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11193万吨,同比下降2.6%;水泥16844万吨,下降12.3%;十种有色金属595万吨,增长7.3%;乙烯265万吨,增长4.6%;汽车248.8万辆,下降16.7%,其中新能源汽车81.0万辆,增长55.5%;发电量7579亿千瓦时,增长3.0%;原油加工量5988万吨,增长2.5%。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648亿元,同比名义下降8.4%。 2022 年 12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12月 1—12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3 … 3.6 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4.9 … 7.3 制造业 … 0.2 … 3.0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 … 2.8 … 7.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7.0 … 5.0 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1.9 … 3.3 其中:股份制企业 … 3.5 … 4.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7.5 … -1.0 其中:私营企业 … 0.5 … 2.9 主要行业增加值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3.7 … 7.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6.7 … 5.6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0 … 0.7 食品制造业 … -0.1 … 2.3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3.4 … 6.3 纺织业 … -3.0 … -2.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1.0 … 6.6 医药制造业 … -1.4 … -3.4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7.3 … -1.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8 … -1.5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8 … 1.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6.3 … 5.2 金属制品业 … -1.2 … -0.4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4 … -1.2 专用设备制造业 … -0.5 … 3.6 汽车制造业 … -5.9 … 6.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2.0 … 2.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0.8 … 11.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 … 7.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8.6 … 5.1 主要产品产量 布(亿米) 35 -10.3 368 -6.6 硫酸(折100%)(万吨) 851 3.3 9505 -0.5 烧碱(折100%)(万吨) 344 1.1 3981 1.4 乙烯(万吨) 265 4.6 2898 -1.0 化学纤维(万吨) 524 -11.6 6698 -1.0 水泥(万吨) 16844 -12.3 211795 -10.8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8086 -6.3 101279 -3.7 生铁(万吨) 6900 -4.6 86383 -0.8 粗钢(万吨) 7789 -9.8 101300 -2.1 钢材(万吨) 11193 -2.6 134034 -0.8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595 7.3 6774 4.3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343 10.3 4021 4.5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5 -11.7 57 -13.1 工业机器人(套) 40457 -9.5 443055 -4.8 汽车(万辆) 248.8 -16.7 2747.6 3.4 其中:轿车(万辆) 97.3 -15.5 1046.8 6.7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92.2 -19.9 1062.5 8.0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81.0 55.5 721.9 97.5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2616 42.2 18376 17.3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 3650 -18.9 43418 -8.3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 14310 -18.4 156080 -6.2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10507 -22.2 116578 -8.0 集成电路(亿块) 284 -7.1 3242 -11.6 原煤(万吨) 40269 2.4 449584 9.0 焦炭(万吨) 3900 7.4 47344 1.3 原油(万吨) 1687 2.5 20467 2.9 原油加工量(万吨) 5988 2.5 67590 -3.4 天然气(亿立方米) 204 6.5 2178 6.4 发电量(亿千瓦时) 7579 3.0 83886 2.2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5549 1.3 58531 0.9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747 3.6 12020 1.0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397 6.6 4178 2.5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723 15.4 6867 12.3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162 3.2 2290 14.3 产品销售率(%) 97.7 -0.4(百分点) 96.7 -1.0(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13648 -8.4 153427 5.5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结构持续改善。 11月份,受疫情反弹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但利润结构持续改善。1—11月份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工业企业营收保持增长,利润有所下降。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受疫情反弹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降幅较1—10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个别行业及少数重点企业对工业企业利润下拉影响较大。其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较大,两家疫苗重点企业由于利润同期基数较高,利润同比大幅减少。剔除上述行业及企业,其他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6%。 二是装备制造业利润继续恢复,工业企业利润行业结构持续改善。 重点行业较快发展、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带动装备制造业盈利持续增长。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3%,增速较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3.1%,较1—10月份、上半年分别提高0.9和5.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行业结构持续改善。分行业看,电气机械行业在新能源产业带动下,利润同比增长29.7%,增速较1—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行业利润增长8.2%,保持较快增长;专用设备行业在半导体设备、医疗设备等产品带动下,利润增长3.2%,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 三是基本消费品行业利润保持增长。 各方面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强化重点产品生产供应,基本消费品行业利润保持增长态势。1—11月份,酒饮料茶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1.5%,保持较高增速;烟草、食品制造、文教工美、皮革制鞋行业利润分别增长5.9%—8.6%。 四是采矿业、电气水行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速。 1—11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增长5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26.1%。其中,煤炭采选业利润同比增长47.0%,保持快速增长;油气开采业受石油价格同比上涨带动,利润增长113.1%;电力行业利润同比增长47.2%,增速较1—10月份加快19.1个百分点。 总体看,国内疫情反弹短期制约工业企业利润恢复,“三重压力”对工业经济影响仍然较大。下一步,要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着力扩大内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