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

  • BDI指数结束连续九个交易日下跌 多家海运企业发布盈喜 市场有望在二季度好转

    1月31日,受多家海运企业发布盈喜消息刺激,海运股集体上涨。截止发稿,中远海能(01138)上涨近7%领涨,太平洋航运(02343)涨超3%,中远海控(01919)、中远海发(02866)拉升跟涨。值得一提的是,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涨0.59%,报680点,结束连续九个交易日下跌。 1月30日,中远海能发布公告,集团预期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取得的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净溢利介于约人民币12.8亿元至约15.8亿元。公司表示,预期2022年度溢利主要由于,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石油贸易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油轮运距的增长以及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释放有效地刺激了运输需求。 同日,海丰国际发布公告,预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公司股东应占纯利将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约 11.67亿美元显著增加,持超过19亿美元。 需求疲软,干散货航运市场开年不利,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年初至今短短一个月已经跌掉一半。数据显示,自1月17日以来BOI指数为921点持续下跌近9个交易日至1月27日报676点,创下2020年6月以来新低。目前,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涨0.59%,报680点,已结束连续九个交易日下跌。业界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整体市况难以扭转颓势,预计随着中国经济回暖,在第二季度以后,市场表现会逐渐好转。 集装箱方面,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6.8亿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下滑1.9%;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2.9亿标箱,比上年增长4.7%。此外,据上港集团快速统计,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13年全球第一。1月4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深圳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达到3003.56万标箱,同比增长4.39%,首次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创历史新高。 中远海控判断,展望四季度,需求方面受全球高通胀、地缘局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集运需求增长将面临一定挑战,公司预期四季度市场将较三季度承受更多的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全球GDP预计仍将保持正增长,集装箱所装载的大多是企业生产、居民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产品和商品,因此,集装箱航运需求仍将随全球GDP增长而保持韧性。 油运方面,海外疫情管控逐步放松,带来石油消费需求复苏。22年上半年海外多国对疫情管控逐步放松,出行需求上涨,随之而来航空、公共运输业恢复,带来燃料需求上涨。IEA10月石油市场报告预计2022年、2023年的需求增长分别为190万桶/日和170万桶/日,预测2023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平均为1.013亿桶/日。 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首批成品油出口配额超预期下发,同比上涨46%,有望提振市场。对标2019年成品油出口配额,西南证券预计2023年我国成品油能够流入全球5600万吨/年。西南证券表示,看好全球石油贸易格局重构下,油轮供给放缓使得油运供需增速差加大,运价中枢上移,油轮上行势头强劲。 干散货运方面,西南证券指出,随着我国稳增长政策落地,我国消费需求进一步回升将开启干散货运景气周期。利好政策下,建筑央企新签订单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各项利好基建政策落地,截至22Q3,我国8大建筑央企新签订单合计为10.2万亿元,均增速达22.3%,未来新签订单落实需要消费大量的钢材,能够较好的修复原材料铁矿石消费需求,有望提振世界干散货运输需求。 政策方面,近日,《浦东新区关于促进航运服务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计划未来三年,主动引进、培养一批国际化、高层次、专业性、复合型航运服务人才,探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人才服务和保障体系,加快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人才集聚高地。根据《意见》,浦东新区将实施航运服务人才专项奖励政策。对于新引进的航运服务领军型人才,给予个人50万元奖励;对于新引进的紧缺型人才,给予个人20万元奖励。此外,鼓励开展航运金融保险、航运法律仲裁、船舶管理、跨境物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专业、复合型人才培训,按人均不高于1万元予以支持。 国信证券表示,虽然油运运价近期有所下跌,但是成交量已经明显回升,其依然相信2023年淡季或将不淡,中国需求回升及俄油禁令带来贸易格局改变将在量距两个维度共同拉动行业周转量。随着远期行业供给的明显下行,国信证券持续看好23-24年行业运价中枢抬升。华泰证券则强调,看好春节后运价反弹,预计全年运价震荡上行至四季度季节性高点。 相关概念股: 中远海能(01138):大摩发布研究报告称,予中远海能“增持”评级,继续看好油轮运输周期,并将其续列为航运领域首选,目标价7.58港元。 中远海控(01919):公司正在建造的32艘集装船舶订单,合同总金额50.03亿美元,截止2022年9月末已支出6.81亿美元,2022年9月底之后尚需支付的建造款约43.22亿美元(折算人民币310.18亿元),相关船舶预计在2023年至2025年间交付。 海丰国际(01308):公司近期发布正面盈利预告,公司表示,增加主要归因于下列各项的综合影响:高质量服务,保持运价相对稳定;战略聚焦,持续拓展亚洲区业务;利用周期配置资产,扩大成本领先优势。 中远海发(02866):2022年3月18日,完成2艘700TEU级电动集装箱船舶建造协议和船舶租赁协议的签约,推动长江航运绿色零碳转型。同时,围绕电动船舶产业链,公司致力于研发、制造船用箱式动力电池。此外,公司去年租箱板块成功上线集装箱贸易平台及iFlorens数字化运营平台,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及客户体验。

  • 投资百亿预计年销售达200亿元 仕净科技如何讲好跨界“致富梦”?

    进入2023年,光伏跨界投资热情依旧。昨日晚间,仕净科技(301030.SZ)宣布跨界TOPCon电池片制造。 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指出,TOPCon电池片作为最有希望成为新一代主流电池应用的技术之一,其投资性价比优势明显,近两年备受投资企业跨界追捧。加上已有产能的技改升级,根据机构近期统计,TOPCon电池已落地产能67GW,规划待建产能超过400GW。 据仕净科技最新公告显示,公司拟在宁国投资建设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最高不超过1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建设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 仕净科技是光伏制造端新面孔,不过其原本主营业务与光伏早有联系。公司生产制造制程污染防控设备,即持续处理在泛半导体(光电、光伏等)、精细化工、汽车制造等精密制造业的产品制造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各类复杂污染物的环保设备。 据公司披露,在光伏废气设备业务上,服务的客户覆盖到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2021年组件出货前十的8家企业。业绩方面,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7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51.8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26.45% 和145.22% 。2021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7.94亿元和5818.86万元。 如果此次光伏电池片跨界投产顺利,公司在营收规模上将显著增长。根据计划,此次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计划总投资75亿元,建设年产18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于2023年4月开工建设,2023年11月全部建成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约200亿元,税收6亿元以上。二期年产6GW项目待一期达产后适时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超百亿投资,对于年均营收不足10亿的仕净科技而言,存在一定资金压力。去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4.82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21亿元,资产合计32.75亿元。 对此,公司方面提示称公司可能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宁国经开管委会承诺将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及相关补贴,但本次投资金额较大,后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资金紧张、短缺等情形,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投资金额及投资进度。 上述业内人士称,跨界投资风险高,尤其对于技术含量高、更新迭代快的的电池片行业,更要关注其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储备情况。同时,新能源企业深处当前技术变革的最前沿,必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切忌盲目跟风,在准备不足情况下全盘押注某一项新技术前景。

  • 迈进高速发展期的中国再生铝产业

    自从铝金属的商业化生产与应用以来就伴随着再生铝产业的诞生,也就是说,再生铝的存在至今已有134年。前期再生铝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随着铝工业的快速发展,再生铝产业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再生铝产业的发展地位更加凸显,且进入了加速发展期,迈进了与原铝产业平起平坐的萌发期。 今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再生铝产量达到1150万吨,再生金属占比达24%以上。 2020年,我国再生铝产量约为760万吨。据笔者粗略统计,在2021年1月—2022年9月的21个月中,我国新投产的再生铝产能约有500万吨/年,在建和拟建的再生铝产能约有1300万吨/年。据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预测,2030年,我国再生铝产量可达2000万吨。 再生铝和再生铝合金是以废铝为主原料经复化熔炼后生产的铝及铝合金,一般都是按标定成分熔炼铸造的,适合特定的用途。用的主要原料为废铝,也要用一些原铝、原铝锭和合金化元素,个别再生铝合金用的原铝锭甚至高达15%或更多。废铝分为两大类:工艺废铝和使用后回收的废铝结构和工件,前者又称新废铝,如加工厂的工艺废料和用材厂制造结构件/零部件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碎屑,后者又称旧废料(old)。新废料是一类价值高的原料,最好按合金种类分别保管,不要混料,以便闭环回收再生。新废料的回收价格可达原铝锭价格的80%左右。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近期(2021年1月—2022年9月的21个月)我国投产的再生铝项目约有17个,总生产能力约500万吨/年。其中,较大的项目有:广西潮力铝业有限公司铝合金圆锭(billet)项目;新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0万吨/年项目;贵州省兴仁市25万吨/年再生铝项目;贵州省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等。(注:此处不宜把作为加工用的坯料说成棒,棒是加工材,所以把铸造的圆锭说成棒欠妥,特别是在书面材料中。) 据初步调查,2021年1月—2022年9月,我国在建的再生铝项目有近40个,总生产能力超过1300万吨/年,实际上这仅是近1年时间的在建项目。有这么多的项目在建,只有中国才会有,恐怕今后也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高潮。笔者认为,这么多的项目不可能如期全部建成,即使建成50%的产能,也是非常之大。 到2025年,我国可能会有约10个大的再生铝产业基地。主要项目有:广西平果地区规划的15个再生铝项目,总产能约660万吨/年;山东邹平地区规划的多个项目,共计约有300万吨/年产能;湖南汨罗地区180万吨/年产能;其中最大的是中信戴卡100万吨/年南方再生资源基地;顺博合金湖北有限公司、安徽有限公司等3个项目,共有生产能力95万吨/年;银邦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5万吨/年工程;中国首条ABS废料闭环线在镇江诺贝丽斯公司开建;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在建50万吨/年生产线;怡球资源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建设的13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已投产的再生铝项目 从2021年1月—今年9月,在这21个月中,我国已投产的再生铝项目约有17个,产能约有500万吨/年。其中,最大的再生铝项目是广西南宁潮力铝业有限公司70万吨/年再生铝合金圆锭项目;其次是浙江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0万吨/年项目;广西平果铝资源基地投产的3个项目总生产能力共计约160万吨/年。 平果铝资源60万吨/年项目投产 广西平果铝资源有限公司6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于2021年4月27日开工,投资8.5亿元,可安排就业人员约900个。平果市500万吨/年再生铝循环经济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98.4亿元,已开工其中的3个子项目的再生铝产能共计160万吨/年,总投资35.42亿元。该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布局在百色市的“工业强桂”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全部达产后,百色市原铝和再生铝产能将达到750万吨/年。 南宁潮力7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年底投产 广西南宁潮力铝业有限公司7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位于南宁市东部产业新城六景工业园区,将于今年12月投产。该项目投资7亿元,规划用地150亩,项目主要回收废铝加工,引进设备与工艺,以绿色低碳铝熔炼、铸造、废弃物治理与环境保护,打造低碳/零碳铝产业示范产业园区。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底投产,达产后可生产70万吨/年圆锭,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提供税收2亿元/年和300个就业岗位。 浙江新月控股6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2021年7月15日,浙江新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0万吨/年再生铝合金项目开工建设,且于今年试产。 鸿邦-神火20万吨/年原铝-再生铝项目 今年7月4日,广东鸿邦金属铝业有限公司与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就建设20万吨/年高端铝合金材料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云南富宁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化示范园区,依托云南神火绿色水电原铝,规划建设10万吨/年铝合金圆锭和10万吨/年再生铝合金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投产后产值将达到37亿元/年。 宏创控股1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山东宏创铝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参股企业,成立于2000年8月,于2010年3月成功登陆A股市场,证券简称“宏创控股”,股票代码002379。历经风雨,宏创控股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综合性的铝加工企业,目前拥有22条铸轧线、5台冷轧线、14条箔轧生产线,具备年产铸轧板材20万吨、冷轧板材20万吨、铝箔12万吨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药用箔、家用箔、容器箔、装饰箔、电池箔、电缆箔等。 宏创控股于今年7月8日公开表示,将募集总额不超过8亿元(含本数)的资金,其中5.6亿元用于回收10万吨/年再生铝高精铝深加工项目。 安徽永茂泰子公司1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安徽永茂泰铝业有限公司今年7月表示,将投资5.7亿元建设1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及6万吨/年汽车用液态铝合金项目,建设期为2年。 兴仁市建调25万吨/年再生铝工程 佛山市鑫世豪铝业有限公司在贵州省兴仁市建设的25万吨/年再生铝项目于今年7月16日签约,投资3亿元,建设期1年。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40亿元/年以上,进出口贸易3亿美元/年以上,实现利润1亿元/年以上,纳税2000万元/年以上,解决就业约100人。 邵阳15万吨/年再生铝项目于今年7月竣工 湖南邵阳市鸿腾铝业有限公司15万吨/年再生铝圆锭项目于今年7月竣工,位于邵阳市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从事再生铝圆锭和型材生产,总投资3亿元,占地70亩,达产后可产10万吨/年铝圆锭和5万吨/年挤压材,预计产值10亿元/年,可创造1000余人就业。 彩虹铝业1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投产 彩虹铝业有限公司1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于今年5月23日开始试运行,原料为本厂的工艺废料及回收的废旧模板,熔铸成挤压圆锭。 包头铝业启动再生铝业务 今年3月,包头铝业公司新建了20吨蓄热式熔炼炉正式投料,标志着该公司再生铝业务正式启动,同时还建了一台50吨双室再生铝熔炼炉。 城资铝业2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投产 湖北城资铝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于今年2月8日投产,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达产后可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 佛山市金联乐5万吨/年铝循环利用项目落户四川广元 2021年11月29日,四川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广东佛山市金联乐照明有限公司签约5万吨/年绿色再生铝循环资源利用项目。广元市经开区产业已初步构建“绿色水电铝—铝精深加工—绿色循环再生铝”的全产业链,重点围绕75万吨/年电解铝、40万吨/年再生铝。今年实现了铝锭不出园区,2023年实现圆锭不出园区,2024年实现铝型材不出园区。 贵铝新材料3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贵州贵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建,一期项目于今年年底投产,总投资4.56亿元,生产能力15万吨/年,其中,铝合金圆锭5万吨/年、铸造铝合金锭块4万吨/年、合金铝熔体6万吨/年。 铭恒金属再生铝二期项目 铭恒金属有限公司是中亿丰罗普斯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总投入资金近2亿元,占地2万余平方米,一期5万吨/年再生铝项目已投产;二期3万吨/年产能在今年10月8日已投产。 华潇铝业10万吨/年再生铝锭项目 湖南汩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华潇铝业有限公司10万吨/年铝合金再生铝圆锭铸造线于2021年7月21日顺利投产。该项目投资1亿元,占地47亩,有两条生产线,日产量可达200多吨。 江西晟安6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江西晟安新材料有限公司6万吨/年再生铝锭及4万吨/年汽车压铸件项目于2021年6月开建,2022年5月投产,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2.4万余平方米。 宁顺再生铝生产线投产 辽宁阜新新型材料产业开发区由吉林九七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宁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不规则再生铝生产线于2021年2月26日投产,投资额约1亿元,主要以废铝为原料,有熔炼炉6台。生产能力为铝锭7万吨/年,挤压用铝圆锭3万吨/年。 在建的再生铝项目 据笔者的粗略统计,2021年10月—2022年9月,我国在建的再生铝项目约有40个,总生产能力超过1300万吨/年,这么多项目齐上阵,犹如钱塘江的潮水,滚滚而来,蔚为壮观,这是铝工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其中,广西再生铝产业园在2022年可形成产能300万吨/年,且“十四五”末预计产能可达660万吨/年;中信戴卡落户岳阳的10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山东邹平中德合作共建的循环科技产业园在“十四五”末可达300万吨/年。 “十四五”末,广西平果再生铝产能将达660万吨 据公开报道,2021年广西平果已建成再生铝项目4个,在建项目6个,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今年,该地区力争实现再生铝产业园产能300万吨,再生铝产量120万吨的目标。“十四五”期间,该市计划建成再生铝项目15个,预计产能达到660万吨,产值超千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再生铝产业基地。 邹平先后启动5个再生铝项目,2021年12月总产能达120万吨/年 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山东邹平市依托自身铝产业优势,先后启动了5个再生铝项目,并与德国企业合作共建循环科技产业园。2021年,该产业园再生铝产能已达120万吨/年,“十四五”末可达300万吨/年,届时,再生铝产能将超全市铝产能的60%。 中信戴卡10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落户岳阳 2021年6月18日,中信戴卡集团与湖南汩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就“中信戴卡南方再生资源基地项目”签约,建设100万吨/年再生铝熔铸加工项目,占地2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30万吨/年,二期70万吨/年。 魏桥中德产业园一期再生铝20万吨/年项目 2021年7月,德国顺尔茨集团与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商定,将在滨州共同建设金属回收产业园,一期预计再生铝产能20万吨/年,混合金属和报废汽车回收产能5万吨/年;二期达产后,预计再生铝总产能50万吨/年,混合金属和报废汽车回收产能10万吨/年。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523.9亩。 顺博合金40万吨再生铝项目和湖北15万吨/年圆锭项目 2021年7月22日,顺博合金公司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顺博合金湖北有限公司将在湖北省老河口市投资建设150万吨/年再生铝圆锭项目,预计投资3.9亿元。另外,该公司还将投资不超过7.5亿元,用于顺博合金安徽有限公司再生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40万吨,再生铝项目建设、运营,以及补充流通资金。 顺博合金建马鞍山基地 2021年5月12日,顺博合金宣布,将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建设绿色循环再生铝、扁锭、圆锭、铝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生产基地,投资约56亿元,占地1200亩。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拟于2023年投产;二期拟于2025年底建成。该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再生铝40万吨/年、扁锭30万吨/年、圆锭20万吨/年,下游可延伸铝加工材,铝灰资源综合利用10万吨/年。 霍林郭勒打造千亿元级绿色铝产业集群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了“利用低热值褐煤发电—构建多能互补、多点支撑、多网运行、多元消纳电力格局—以直供铝水加工高端铝材产品—循环利用废弃资源”的“煤电网铝加”循环经济产业格局。截至2021年2月,该市已拥有煤炭产能3265万吨/年,电力装机441万kW、原铝产能225万吨/年、铝加工产能155万吨/年,固体废弃物处置率达100%。 华建铝业3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于今年3月开建 山东华建铝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再生铝绿色循环利用项目已入选山东省重大项目名单,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8.8亿元,规划建设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中心、模具制造中心、新材料加工中心等,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年,纳税7500万元/年。 银邦股份35万吨/年低碳铝热传输材料项目 银邦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5万吨/年新能源车用低碳铝热传输材料项目落户淮北市,2022年8月17日签约,位于淮北市高新区,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建设周期3年,全部达产后,预计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可安排就业约1000人。 中国首条汽车ABS废料闭环线开建 诺贝丽斯铝业公司是印度孟买欣达尔科工业公司(Hindalco Industries)的子公司,2021年以来已投资3亿美元在诺贝丽斯(镇江)公司建设两个项目:一是一条10万吨的ABS生产线,为此需扩大热轧线与增添一台冷轧机;二是建一条ABS废铝回收闭环生产线,这是我国首条该系列生产线。 宏创控股20万吨/年废铝再生项目 宏创控股2021年6月在互动平台表示,将投资建设20万吨/年废铝再生项目,使用自身产生的废铝和市场回收的废铝进行再生铝生产。 南山铝业组建再生资源公司 南山铝业在2021年8月2日发表的一份公告中称,拟与联合新材料公司合资组建龙口南山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从事废铝加工处理和销售,注册资本3.2亿元。该项目投产后,南山铝业将新增10万吨/年再生铝。 金利股份拟建15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金利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8月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将投资2.05亿元扩建15万吨/年再生铝循环利用项目,投产后该公司的再生铝生产能力将上升至20万吨/年。 龙鼎铝业建5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在建5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一期20万吨/年已于今年3月启动,预计在2023年投产。 海能投资公司在广元建设2个再生铝项目 广东惠州海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四川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21年11月6日签订3个建设项目:10万吨/年绿色再生铝循环资源利用、10万吨/年铝产品精深加工、10万吨/年铝灰全量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0.4亿元。 怡球资源在马来西亚扩建13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怡球资源集团2022年4月25日宣称,为进一步把握业务发展机会,降低供应链风险,决定进一步扩张海外产能,在马来西亚实施130万吨/年再生铝合金锭的扩建项目,以缓解该公司马来西亚生产基地的压力,使其总产能达到150万吨/年,为此将募集资金15亿元,全部投入此项目。为了获取资源,该公司将坚持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源再生—汽车供应链”的战略规划,已成为多家汽车公司如本田、日产、丰田、三菱、飞利浦、东风等汽车企业的供应商。 鑫作铝业与云南富宁签约建设2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2021年10月,云南富宁县和云南鑫作铝业有限公司(佛山市享美居公司)签约建设10万吨/年铝型材及2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吸纳就业1500人以上。 应辉铝业与云南富宁签约建设2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湖北应辉铝业有限公司与云南富宁县于2021年10月27日签约建设2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及10万吨/年铝挤压材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达70亿元/年,接纳就业人员1500人以上。 贵定县1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签约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人民政府与广东佛山市南海豪粤铝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5月11日签订了10万吨/年项目建设合约,不仅完善了贵定县铝回收和商用产业,而且有利于促进贵定县产业的延伸和转型。 福蓉25万吨/年再生铝及圆锭项目 福蓉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月3日发表公告称,拟在福州市罗源县建设25万吨/年再生铝项目及其他项目。该项目分期建设,总投资50亿元。25万吨/年再生铝及圆铸锭项目占地239亩,位于金港工业园区。 四川TCL海能环境科技10万吨/年工程开工 据媒体报道,四川TCL海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年绿色再生铝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于今年2月19日在四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袁家坝铝产园开工建设。 实美科技10万吨/年项目鸣锣开工 今年2月19日,湖北实美科技有限公司绿色再生铝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四川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袁家坝铝产园开工建设,其生产能力10万吨/年。 万璞铝业拟建15万吨/年再生铝精深加工项目 广西万璞铝业有限公司拟投资1亿元建设15万吨/年再生铝精深加工项目,分两期建设,以废铝为原料,一期建6万吨/年再生铝合金圆锭生产线;二期建9万吨/年圆锭生产线。其中10万吨/年圆锭用于挤压铝型材,其余的销往市场。另外,还在铝灰综合利用车间建设了一条铝酸石粉生产线,以工厂收集的铝灰为原料,配以石灰右后在回转窑内生产铝酸石粉。 伊电集团洛阳地区5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及恒康三门峡50万吨/年再生铝工程 今年4月6日,河南省第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分别在洛阳和三门峡市举行。其中包括:伊电集团计划在洛阳地区投资建设10万吨/年电池箔、双零箔新材料及50万吨/年再生铝产业园项目;依托恒康铝业有限公司在三门峡地区建设5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同时引进下游铝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生产热轧厚板、铝箔等。“三个一批”活动,指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活动。 商丘再生铝基地 河南商丘市梁园产业集聚区本着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将园区打造成有全国示范作用的产业基地。该园区占地2200亩,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厂房17座。该园区将采用先进工艺与设备,充分利用光电、风电、储能及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打造成再生铝基储能新材料产业园。 六安与蔚来共建电动车零部件低碳循环产业园 今年6月10日,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与蔚来汽车集团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共建六安经开区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区,并在行业交流、人才互动等方面展开合作,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范式,定位铝压铸低碳循环产业园区。该园区分期建设,一期占地900亩,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具备30万吨/年铝压铸件产能,蔚来汽车铝压铸产品将降低碳排放50%。 辽源1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 吉林省辽源市高新开发区积极推进吉林巨晟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再生铝项目建设,于2023年投产。 应加强铝灰渣固危废弃物处理 铝灰是生产铝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物,遇水产生氨,具有反应性和毒性。未经处理的铝灰会污染环境。铝材加工行业的铝灰有一次的、二次的和除尘灰,这些全是危险性废物,所以应加强铝灰渣固危废弃物的处理。 中铝郑州研究院二次铝灰的全量资源化利用 2021年初期,中铝郑州研究院设计建成的12万吨/年二次铝灰全量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一期(6万吨/年)在河南某铝厂运行。截至2020年12月17日,该生产线已处理二次铝灰1000吨,回收粗铝(>60%Al)90吨,回收高铝料约700吨,可用其制备镁铝尖晶石、炼钢精炼剂和铝酸石粉。该技术解决了二次铝灰处理时气体利用难、安全风险大及无害化渣杂质含量高、增值利用途径受限等技术难题,彻底实现了二次铝灰的无害化处理及全量资源化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全国产生的二次铝灰约200万吨/年,采用该技术可为企业减少危险废物处理费60亿元/年,产品可创收10亿〜20亿元/年,既解决了一系列环保问题,又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在全国所有铝企业推广应用。 酒钢高效回收利用铝渣 酒钢东兴铝业公司2022年初在行业率先采用电磁炉熔化铝渣,铝回收率达到85%,烧损率大幅下降,推动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采用传统的破碎筛选法回收,不但能耗高,烧损率高,而且对环境不利,铝的烧损率高达48%。通过研究,该公司采用中频炉熔化铝渣获得成功,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效率,能耗大幅降低,铝的烧损仅有15%左右,回收率上升到约85%,相当于多回收3600吨/年。

  • 能源电子首份指导文件蓄势待发:产业立体生态轮廓渐现 剑指3万亿产值

    “工信部将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加快发布《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日前,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出席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时表示。 电子信息司把能源电子产业生态问题拿到各部委层面进行讨论进行落实,已完成相关文件会签,近期有望发布。 此外,这份指导意见不只考虑光伏,而是将光伏应用的技术进步和智能控制联合起来,构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目前电子信息司以光伏为中心,加上电池、下游应用、智能控制,组建了能源电子产业生态。希望能发挥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在终端应用,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均已提及“能源电子”。而即将发布的《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将成为首份针对这一产业的官方文件。 回顾今年8月末,工信部已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公开征求意见。 该文件提出,到2025年,能源电子产业年产值达3万亿元。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正如杨旭东所言,这份文件并不仅仅考虑光伏——意见稿中对能源电子产业给出的定义及范围是: 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生产能源、服务能源、应用能源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总称,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以下统称光储端信)等领域。 综合文件及卖方机构分析师观点,能源电子发展主要囊括两大重点。 其一是重点终端应用方面,支持重点领域的融合发展,并加大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兴领域应用推广; 其二是关键信息技术方面,一方面发展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促进能源电子产业智能制造和运维管理。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推进,能源供需关系陷入紧平衡。华西证券指出,在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促进供需平衡过程中,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分析师认为,通过发展虚拟电厂、智慧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等技术,下一阶段的主流趋势将是增强源网荷储一体化互动、提升电力负荷弹性、挖掘分布式资源的灵活调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进程也在加速。 就在上周,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 《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明确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主要任务,也就市场成员、市场构成与价格、现货市场运营等作出细则性规定。 机构指出,随着电力市场参与主体将急速扩容,交易电量快速增加,也将催生广阔的电力交易信息化市场。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进程必将踏入加速通道,新业态将持续演进,相关投资有望边际扩大,能源IT产业链公司将持续受益。 同时,根据工信部能源电子意见稿中的部署,未来将着重提升能源电子领域产品及技术的供给能力。中银证券指出,传统电子中的光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敏感元件及传感类器件、发光二极管等领域有望显著受益。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