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

  • 未来12个月铝价或大涨超44%!行业供不应求将加剧

    继唱多黄金、石油后,商品“死多头”高盛再度看好铝价后续上涨。 据华尔街见闻消息,上周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高盛商品分析师Nicholas Snowdon和Aditi Rai预计今年伦敦铝金属均价可能达到3125美元/吨,高于此前预测的2563美元/吨。 伦铝当前价格约为2594美元/吨,分析师还预计未来12个月内铝价将攀升至3750美元/吨,上涨超过44%。 据了解,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关系着航空、建筑、汽车三大重要工业的发展。由于具有质量轻、易加工、抗冲击性好、耐腐蚀、导电导热性好等诸多优良特性,铝已然成为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基础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材料,也是大宗商品领域中用途最广的有色金属。 东莞证券认为,铝行业下游消费预期持续转好,随着电解铝产能的天花板日益逼近,未来行业供不应求局面将会加剧,带动铝行业产品价格上涨。 从需求端看,基建地产重振雄风,用铝需求大幅提升。 各类铝产品被广泛地运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以下游各类基建及房地产所需用铝占比最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建筑用铝型材、电网建设中的铝制电缆桥架、交通运输中的轨道交通车车体等都是重要的铝应用领域。 当下,美联储放缓加息的预期持续升温,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叠加房地产行业“三支箭”的政策支持,将助力国民经济活力快速恢复,大基建及房地产领域同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用铝需求将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新能源领域持续亮眼,铝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全球大力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衍生的新兴领域将成为铝下游需求增长的新亮点。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站及组件、5G基站及储能装置等领域中的铝加工产品应用广泛,将快速拉升用铝需求。 新能源领域的兴起使得各类铝加工产品得到了充分应用,传统铝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相关铝企业绩有望高增。 而在供给端,短期来看,贵州电网对电解铝企业实施第三轮停槽减负荷要求。 据上海有色网,2023年1月5日,贵州电网发布通知,称在对电解铝企业实施两轮负荷管理后仍无法覆盖电力缺口,且水电蓄能已降至近十年低点,因此将对省内铝企实施第三轮停槽减负荷50万千瓦,要求省内五家铝企于1月5日启动停槽减负荷,在5日内执行到位。 截至2022年11月,贵州省电解铝运行产能约为135万吨,前两轮限电减产规模达64万吨,第三轮减产落地后减产规模将增至94万吨。 据SMM统计,截至1月初 SMM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至4526万吨(包含已建成未投产的产能),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4043万吨,进入1月份,国内电解铝供应端暂无规模性增产预期,西南地区电力紧张局面短期难以缓解,1月份贵州电解铝企业将继续大幅减产,预计还需要减产40万吨的规模。四川、广西地区受电力方面及利润方面因素制约复产进度放缓。结合未来产能变动的情况SMM预计1月底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或回落至4010万吨附近,预计1月产量(31天)或在340万吨附近,同比增长6.2%。 长期来看,电解铝的供给端产能逼近天花版。 电解铝供给侧改革开始于2017年,2018年颁布的《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逐步确立了电4168万解铝行业的产能天花板为4500万吨;截止2023年1月,我国电解铝建成产能为4423万吨,未来增量有限。 此外,生产成本高企,铝价具备有效支撑。 截至2023年1月5日,SHFE铝价为17905元/吨。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国内电解铝行业平均现金成本和完全成本分别为15600元/吨和17800元/吨,处于高位的生产成本预计将为铝价提供有效支撑。 中金公司指出,铝行业下游需求有望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强化,后续有望逐步回暖;另一方面前期受到束缚的财政政策有望逐步显现效力,供需有望显著改善。中长期看,考虑国内产能天花板带来供给刚性,能源紧张扰动带来供给脆弱性,需求的企稳回升有望持续抽紧供需提振铝价,电解铝配置正逢其时。 投资机会上,建议关注神火股份、云铝股份、天山铝业、中国铝业等,以及开工率提升空间较大的铝加工标的,如南山铝业等。

  • 炼油能力不足拖累供应 全球“柴油荒”迫在眉睫

    对全球经济来说,没有比柴油更重要的燃料了。柴油为卡车、公共汽车、轮船和火车等运输工具提供动力,也为建筑业、制造业和农业等行业的机械提供动力。柴油还可以用于发电,并已经在一些天然气价格高企的地区成为发电取暖的重要燃料。然而,在未来几个月内,在全球能源市场遭遇供应紧缩的情况下,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将面临柴油短缺的威胁。这将进一步推高通胀并抑制经济增长,从感恩节火鸡的价格到今年冬季家庭取暖的能源账单都将受到影响。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莱斯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能源研究员Mark Finley表示,仅在美国,飙升的柴油成本就意味着对经济造成1000亿美元的打击。“在我们的经济中,所有东西的生产和运输都离不开柴油。”他还补充称,人们在取暖时也会用到柴油。 柴油和取暖油的库存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在美国,柴油和取暖油的库存正处于40年来同期的最低点;西北欧地区的柴油库存本月将触底低点,到明年3月还将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欧洲对俄罗斯原油的进口禁令即将从12月开始生效,明年2月5日起将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产品。然而,欧洲地区的柴油供应严重依赖俄罗斯,目前可靠的替代来源十分有限,来自俄罗斯的柴油供应中断意味着全球柴油市场将进一步趋紧,而这将导致一些较贫穷国家无法获得足够的柴油供应。 石油行业资深人士、意大利炼油商Saras SpA前首席执行官Dario Scaffardi表示:“这肯定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柴油危机。” 数据显示,作为基准的纽约港柴油现货价格今年以来已上涨了约50%,11月初升至每加仑4.90美元,为上年同期水平的两倍。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柴油的溢价。柴油相对原油的价差正在扩大,表明炼油能力非常紧张;柴油现货价格也高于期货价格,表明当前供应的紧张程度。在欧洲西北部,柴油期货价格较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高出约40美元/桶,而过去5年季节性价差仅为12美元。12月交付的纽约港柴油期货价格较明年1月交付的柴油期货价格高出约12美分,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溢价还不到1美分。 1、为何柴油如此短缺? 最主要原因是全球范围内炼油能力的不足。原油供应已经相当紧张,而将原油转化为柴油、汽油等燃料这一过程所面临的瓶颈要严重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疫情所导致的,疫情初期需求的大幅下降迫使炼油商关闭了一些利润最低的工厂,这导致当前炼油能力的不足。此外,能源转型的趋势也影响了炼油行业的投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美国炼油产能减少了逾100万桶/日。而在欧洲,航运中断和工人罢工也侵蚀了炼油厂的产能。 柴油市场目前所处的现货溢价状态也是原因之一。柴油现货价格相较于期货价格的价差不断扩大,且现货溢价持续的时间异常之久,这种市场结构鼓励供应商立即出售柴油而不是保留以建立库存。 随着欧洲对俄油禁令即将生效,来自欧洲的巨大需求将导致全球柴油市场将变得更为紧张。欧洲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更依赖柴油。能源分析公司Vortexa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5亿桶柴油通过海运运输到欧洲,其中约一半通常来自俄罗斯。 2、应急措施 美国也停止了从俄罗斯进口柴油,而俄罗斯是去年美国东海岸最大的柴油供应来源。如今,美国东海岸地区的柴油短缺已经迫使供应商实施定量配给,并启动了应急协议,而冬天甚至还没开始。 美国东海岸从俄罗斯的柴油进口大幅下降 美国东北部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严寒的冬季里气温常常低于零度,因此该地区也是家庭取暖最依赖取暖油的地区(柴油和取暖油在美国是同一种产品,只是税率不同)。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今年冬季该地区的消费者也将承受数十年来最高的能源账单。美国政府目前预计,依赖取暖油的家庭将比去年冬天多支付45%的费用,远高于10月份预期的27%。 美国东北部即将入冬,取暖油价格创历史新高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美国是柴油净出口国,整个美国不太可能出现长期的柴油短缺,但局部地区的柴油供应中断和价格飙升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尤其在东海岸地区。东海岸地区除了缺乏运输管道之外,《琼斯法案》也使得运输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并导致墨西哥湾沿岸的柴油生产商更倾向于出口而非供应国内市场。 3、巨大的供应缺口 欧洲将于明年2月开始对俄罗斯石油产品实施禁运。如果欧洲的经济要像今天这样继续运转下去,俄罗斯的柴油供应必须以某种方式被替代。然而到目前为止,欧洲尚未找到可靠的替代来源。 冬季的低温天气也将加剧欧洲的柴油短缺。根据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的数据,到明年3月,欧洲西北部地区的柴油库存预计将降至2.119亿桶,这将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记录。在禁令逐渐迫近之际,欧洲交易商狂买俄罗斯柴油。从11月1日到12日,运往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储存区的俄罗斯柴油装载量较10月同期的数字猛增126%。 德国已经出现了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莱茵河水位下降阻碍了原油交付并抑制了炼油厂的生产;法国的炼油产能则因工人的罢工行动而受到抑制。Dario Scaffardi表示:“如果俄罗斯不再是供应商,这将对系统造成很大、且难以修复的影响。” 4、贫穷国家遭殃 全球能源短缺之下,欧洲等发达地区用较高价格在能源市场上“抢货”,而无力承受高昂能源价格的较贫穷国家只能遭殃。斯里兰卡能源部长表示,该国资金紧张,难以承受国际燃油价格、也无法确保得到充足的供应;泰国延长了柴油减税政策,以保护消费者免受价格上涨的影响,泰国政府预测此举将造成约5.51亿美元的收入损失;越南正考虑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利用其央行为国内燃料生产商提供更多贷款以增加供应。 能源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研究主管Amrita Sen表示,柴油短缺已经“损害了全球经济,解决柴油短缺最终仍需要新的炼油产能”。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