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

  • 药企忙放话减弱硅谷银行“倒塌”风险 美国政府“保底”后续影响或有限

    近日,美国排名前20银行之一的硅谷银行轰然“倒塌”,给整个生物技术行业也带来了超强冲击波,国内相关上市公司纷纷表态与硅谷银行没有交易往来或者存款微小,不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财联社采访的专家也认为,随着美国相关政府机构的出手,硅谷银行倒闭风波会逐渐平息,医药行业只是感到“咯噔”一下,不会有巨大的影响,但也提醒了相关有海外业务的企业会更加审慎思考资安风险。 上周五,美国硅谷银行突然宣布倒闭,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第二大商业银行破产案。让人不禁联想到2008年的雷曼兄弟,引发全球瞩目。 由于硅谷银行是最支持科技行业的银行之一,因此其倒闭给整个生物技术行业也带来了超强冲击波。根据其第四季度财报,硅谷银行存款中,有12%属于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行业。 据外媒报道,生命科学企业客户,在SVB银行的存款资金总额为342亿美元,贷款总额为74亿美元。 而进一步延伸至国内,在海外会发生业务和资金流转的企业,多为有品种出海的biotech和CXO企业,具体如百济神州(688235.SH)、再鼎医药(09688.HK)、云鼎新耀(01952.HK)、圣诺医药(02257.HK)、康方化成(09926.HK)、堃博医疗(02216.HK)等。 随后,各个“当事”企业纷纷发布公告或对媒体放话,试图减弱或平息该事件的后续影响。 云顶新耀12日在官方公众号表示,已对硅谷银行事件的风险敞口进行了全面分析,公司资产分散在多个银行和账户,仅有非常少量现金存在该银行(远低于公司现金总量的1%,目前公司现金余额约为4.3亿美元)。 圣诺医药12日也在公众号表示,硅谷银行只是来往银行,只是用来发工资及支付费用,所以存款量不多。对公司没有太大影响;康龙化成表示,目前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少于总现金的10%,大约有50个左右客户使用硅谷银行账户;药石科技则表示,目前并未在硅谷银行存款,影响的客户也不超过20家,总体影响可控。 再鼎医药13日公告称,截至2022年底,公司现金及等价物总额约10.085亿美元,在SVB的存款金额占比甚低(约2.3%)。公司认为SVB的关闭不会影响本公司满足其运营开支和资本支出需求(包括支付工资和向第三方付款)的能力。 兴业证券大健康研究中心总经理、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孙媛媛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从各大公司的表态来看,硅谷银行事件的影响有限,企业会有更好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潜在风险。“我们还需要跟踪后续硅谷事件的处理,目前看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相对小。” 该事件的“解方”也很快到来,3月13日早间,赶在亚洲市场开盘之前,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对硅谷银行倒闭事件采取行动。从3月13日周一开始,储户可以支取他们所有的资金。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财联社记者从腾盛博药方面获悉,从最新美联储和FDIC的联合声明预计全部储户都将获得全部存款追回,公司亦预计在SVB的存款不会有损失,全部存款皆可收回。 资深医药行业专家杨涛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出海”的生物医药企业逐渐增多是事实,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但是相对而言,在海外的商业开发或者真正品种大卖的企业较为稀少,更多的是走一次性的商业授权和里程碑付款,流水并不大,所以类似于硅谷银行事件,对于国内医药企业的资安来说,影响是较小的。 “随着美国相关部门采取行动,这个事件应该很快就会被平息,企业也应该只是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影响到他们出海的热情。”杨涛进一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相关企业应该会收到“提醒”,会开始审视自己的资金流通渠道和程序,评估风险并采取行动。

  • 硅谷银行倒闭后 全球近200家公司或被迫另寻融资

    硅谷银行的轰然倒塌不仅在银行业造成了巨震,由于该银行是科技初创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之一,它的破产意味着诸多企业不得不重新另寻贷款机构。 作为专注于服务科创企业的银行,硅谷银行两大主营业务是为PE/VC提供资本催缴信贷以及为初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 据相关统计,硅谷银行破产后,全球大约有超过190家曾从该银行贷款的公司可能正在寻找新的贷款机构。 据悉,硅谷银行在银团贷款市场中参与的交易价值超过7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在美国,不过该银行也参与了在亚洲的约18宗交易以及在欧洲的10宗交易。目前尚不清楚硅谷银行对每一宗交易的具体参与情况。 在循环信贷工具仍未提取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削减特定银行的份额来减少交易规模。一个典型例子是,在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几家贷款机构退出了为波音公司提供的循环贷款,交易规模也由此减少了1亿美元,至31亿美元。 在大约30个硅谷银行担任主要贷款管理人的案例中,借款人可以要求其他贷款人来接管硅谷银行的角色。 在破产前,硅谷银行今年已经参与了大约五笔贷款,包括云解决方案公司RingCentral、软件公司Ebix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PTC。 在美国,有大量影子银行可为现金流突然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不过,借款人还可以要求银团贷款中的其他银行来填补硅谷银行留下的缺口。俄罗斯银行受到西方制裁时以及雷曼兄弟破产后,涉及相关方便采取了这一做法。

  • 基建基金项目开工加速 全年投资两位数增速或有保障 这些企业有望受益

    据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12月2日消息,11月30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召开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和稳经济政策措施督导“回头看”视频工作会,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基金和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会议强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政策效应。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全年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达到12%左右,有望拉动GDP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 相关概念股: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电建(601669.SH)、中国交建(601800.SH)、中国建筑(601668.SH)。 据悉,会议指出,各有关地方要紧紧抓住今年最后一个月的时间,继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做好稳就业相关工作,努力为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推动四季度经济回稳向上做出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成为稳投资的关键一招。发改委分别于11月9日、11月18日、11月25日连续三次召开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议,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实现投资稳定增长、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支撑。 此前8月24日召开的国常会表示,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即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规模达到6000亿以上。央行披露,截至2022年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 随着下半年以来稳投资政策的密集出台,基建投资正加快速度。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8%,在房地产、制造业投资放缓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加速,同比增长8.7%,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多家机构测算,10月当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至12.8%,但仍维持两位数高增长。 近年来,建筑企业的业绩及订单数也保持着良好增长。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中国铁建(601186.SH)未完工的合同额合计5.56万亿元,是去年全年营收额的5.45倍;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7.71%。在新签合同中,基建类(铁路、公路、房建、市政、矿山开采、水利水运、机场和电力等)新签合同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0.55%。其中,房建工程新签6072.96亿元,同比增长20.98%。陕西建工(600248.SH)新签订单保障系数居高,截至第三季度该项指标为2.23;前三季度新增订单金额为2850.97亿元,同比增长19.7%。 除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政府拉动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使用速度也明显加快。 财政部11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55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56亿元、专项债券4399亿元。1—10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697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146亿元、专项债券39831亿元;10月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55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56亿元、专项债券4399亿元。专项债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工具,2022年发行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近七成投向基建领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及实际使用规模更大、发行节奏更快、撬动作用更强、投向基建比例更多、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对上半年基建投资形成强力支撑;下半年专项债通过加快结存限额发行和使用,叠加超6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接续,为全年基建投资两位数增长提供保障。 还有专家表示,今年专项债发行有望为全年基建投资两位数增长提供保障。明年地方债发债节奏大概率前置,并保持适度规模,预计新增专项债券总量或不低于3万亿元。同时,专项债仍然是明年稳基建发力的重点,将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 专项债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双箭齐发”,将为基建全年双位数增速提供保障。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业内预测,预计2022年全年投资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全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将超过10%。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支持基建投资提速是稳定四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抓手。 加快基金支持项目开工,可以撬动更多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配套融资投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在关键时期发挥出逆周期调控作用。随着专项债资金加快投放以及四季度基建投资稳增长需求上升,11月当月基建投资将再度提速。预计全年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达到12%左右,有望拉动GDP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 相关概念股: 中国铁建(601186.SH):该公司9M22新签基建订单同比增长20.6%;新签合同额1.84万亿,同比增长17.7%,其中基建类新签合同1.56万亿,同比增长20.6%。 中国电建(601669.SH):该公司总承包(EPC,设计—采购—施工)的装机容量800兆瓦的阿尔卡萨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用了跟踪系统+双面组件的光伏电站,源源不断地为世界杯赛事提供清洁电力。 中国交建(601800.SH):22Q1-3新签合同1.03万亿,同比增长2.5%,完成年度目标73%,其中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9033亿,同比增长1.4%。截至22H1末,公司在手订单3.23万亿,约21 年营收的4.7倍。 中国建筑(601668.SH):基建业务受益公司战略重视及稳增长升温等新签延续高增,22q1-3,基建业务收入为3588亿元,同比增长23.3%。截至第三季度末,该公司基建业务新签合同6,675 亿元,同比增长30.9%。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