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8个
瑞银全球研究(UBS Global Research)周一表示,华尔街人工智能(AI)驱动的涨势将持续至2026年,并将标普500指数明年年底新目标价设定在7500点,押注企业盈利将保持强劲,且韧性十足的科技板块将持续上涨。 在AI乐观情绪、强劲的企业利润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推动下,标普500指数正在向7000点大关迈近。 周一,美股大幅收高,受英伟达、Palantir和其它重量级人工智能相关公司大涨带动,且国会在结束创纪录的政府停摆方面取得了进展。标普500指数当天攀升1.54%,收于6832.43点。 “我们预计,到2026年,标普 500 指数成分股公司盈利将增长14.4%。在经历几个增长缓慢的季度之后,盈利增长应该会从明年第二季度开始加速,”瑞银表示。 瑞银同时指出,尽管对市场泡沫和AI股估值的担忧持续存在,但这种担忧带来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 新兴市场中更青睐中国股票 瑞银在题为《2026-2027年全球经济与市场展望》(Global Economics and Markets Outlook 2026-2027)的报告中表示, 预计全球经济将在2026年加速增长,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将增强,主要经济体将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措施 。 “不过,未来4-5个月,我们首先需要度过一段疲软期,关税仍将影响(美国)物价和(全球)出口,”瑞银警告称。 在新兴市场中,瑞银更看好中国股票和人民币。 该行表示,信心改善、实际利率下降以及信贷增长回升,正为新兴市场央行进一步放宽政策创造空间。 在人工智能热潮和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推动下,全球股市今年一路飙升,屡创新高。在此背景下,一些分析师近日发出警告称,全球股市可能会出现幅度超10%的回撤,但考虑到中国股票估值仍处低位、政策支撑有力、盈利基本面改善等原因,他们仍坚定看涨中国股票。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上周指出,未来几年亚洲将成为全球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高盛预计,全球资本配置者将继续对中国感兴趣,并补充称,中国仍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摩根士丹利仍然看好中国、日本和印度股市,因为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增长叙事。 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哈奈特近日在报告中指出,处于估值高位的美股AI巨头们短期内仍将获得投资者追捧。而对担忧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中国股票和黄金是对冲AI繁荣交易的最佳选择。
本周三,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等人发布报告称,中国股票的慢牛行情正在形成,预计关键指数MSCI中国指数未来两年还有30%的上涨空间。 MSCI中国指数的成份股包含A股和港股等。由于该指数被嵌套进MSCI新兴市场指数,因此股票进入MSCI中国指数,便意味着进入MSCI全球标准指数系列,从而获得大量被动资金跟踪。 慢牛行情正在展开 自2022年末的周期低点以来,MSCI中国指数已反弹了80%,但在这期间,一度遭遇了4次重大的下跌。 而近两周来,中国股票似乎又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上证指数在10月9日突破3900点创下新高之后,未能更进一步,目前仍持续徘徊在3900点整数关附近。沪深300指数则从10月9日的高点累计回调了近3%。 在香港市场上,恒生指数从10月2日高点累计回调超5%,恒生科技指数累计回调近12%。 但高盛认为,尽管中国股票可能出现回调,但随着牛市的展开, 投资者的惯常思维应从“逢高减仓”转变为“逢低买入” 。 高盛预计,未来中国股票将出现更持续的上涨趋势,预测MSCI中国指数到2027年底将再上涨约30%,主要由12%的趋势性盈利增长和5%至10%的进一步重估潜力所推动。 慢牛行情的四大支撑 高盛提出了四点支持中国股票持续上涨的论据 一、利好于市场的政策窗口已开启 。高盛称,中国的需求侧刺激措施与新的五年规划相结合,旨在重新平衡中国经济增长并减轻外部风险。 二、中国经济加速增长。 高盛称,人工智能的热潮改变了企业的盈利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资本支出带来的利润增长正在推进中;同时,逆周期调控政策重新点燃了市场对企业利润回升的希望,“走出去”战略展示了中国竞争力的提升,整体将中国企业每股收益(EPS)增长率提升至10%至15%区间。 三、估值低廉。 目前,中国股票指数市盈率处于中等区间,债券收益率较低,与全球股票相比,其估值仍持续折价,这都使得中国股票的估值显得极具吸引力。同时,美联储政策的放宽预期以及中国本土实际利率可能进一步降低,也有利于中国股票的市盈率。 四、强劲的资金流动。 高盛指出,从中国本土来看,中国资本向股票的结构性迁移可能已经开始,由数万亿美元的潜在中国资产再配置资金所推动;从外部来看,鉴于全球投资者对资产多元化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中国资产持续的低配状况,中国再次进入了海外投资者的视野。 高盛认为,在中国慢牛市场的前景下,主张采用以阿尔法收益为核心的策略,重点投资 “中国十巨头 (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美团、网易、美的、恒瑞医药、携程和安踏)”、 “中国人工智能主题”、“全球化领军企业”、“逆周期受益者” 以及 “成长板块的A股小盘股” 。
本周一,高盛策略师刘劲津等人发布报告,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价从85上调至90,意味着该指数将较上周五收盘水平上涨11%。 高盛上调中国股票目标价的理由包括中美贸易前景改善、人民币走强、监管风险缓解以及市场流动性有利因素。高盛还尤其建议关注个股,增持保险和原材料类股。 2025年7月23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宣布: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与美方举行经贸会谈。这是继瑞士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英国伦敦经贸会谈确立伦敦框架后,中美双方再次就经贸问题举行面对面磋商。 高盛建议增持保险和原材料类股 ,反映出策略师认为这些行业有可能从潜在贸易协定和有利的市场条件中受益。不过高盛同时下调了银行和房地产类股的评级。 早在今年5月,高盛策略师就将MSCI中国指数的目标上调至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初宣布全面征收关税之前的水平,理由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税回撤幅度大于预期。自那以来,该指数已累计上涨近8%。 此外,据央视新闻最近报道,在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已经陆续有十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或者国际投行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其中不少在半年内进行了连续调升。摩根士丹利在其年中展望报告中,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3个百分点,对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也分别上调0.2个百分点。新加坡大华银行上调0.3个百分点,日本野村上调0.5个百分点。高盛上调0.6个百分点。 不过,中国股市的上涨并非没有风险,因为MSCI中国指数今年迄今已累计上涨逾25%。此轮评级上调之际,中国股票市场已持续上涨数周——从周线图上看,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已经连续第六周上涨,而香港恒生指数也已经在月线图上实现连续三个月上涨。
当地时间周五, 高盛集团策略师上调了对亚洲股市的预期,理由是宏观环境更加有利,以及关税政策的确定性增加 。 以Timothy Moe为首的高盛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该行将MSCI亚太(日本除外)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价上调了3%,至700点,这意味着以美元计算,该指数在此期间的回报率有望达到9% 。 “关税征收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是第三季度影响亚洲股市的重要宏观因素,”策略师们表示。他们表示,即使征收的关税税率略高于目前的基线预期,“对基本面增长的影响可能也不会像市场在第二季度初担心的那样负面。” 他们补充称,考虑到亚洲股市14倍的预期市盈率符合“宏观模型公允价值”, 盈利增长也将成为回报的主要驱动因素 。 高盛策略师们维持对中国、日本和韩国股市的“增持”立场 ,同时将马来西亚股市的评级下调至“减持”,因为他们更青睐北亚市场。 近期,中国股市表现强劲,指数上涨态势明显。本周三,沪指强势回升,时隔8个月重返 3500点,上一次到达该点位还是2024年11月8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已累计上涨逾8%。 此前,高盛研究团队于7月6日发布了名为《奏响中国现金交响乐中的回报乐章》的报告。报告称,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在岸和离岸上市公司将派发共计3万亿元人民币的股息,派息规模将达到历史新高。 高盛还表示,在当下低息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派息/回购规模增长将吸引更多投资者,企业估值也有望水涨船高。 高盛团队周五还将港股评级上调至“符合市场权重”,称港股将成为美联储宽松周期导致美元走弱的主要受益市场之一。他们还补充称,菲律宾股市和中国台湾地区股市是对这些因素 “最为敏感且呈正向反应” 的其它区域市场。 去年11月,高盛曾将港股评级下调至“减持”,但自那以来,恒生指数和MSCI香港指数均上涨了至少18%。 唱多声不断 近日,美国知名研究经纪公司伯恩斯坦的分析师也表示,他们看好今年下半年的亚洲股市前景,因为预计亚洲市场外国资本流入将增加,企业盈利改善,以及政策环境将放宽,这些因素都将推动股市上涨。该公司尤其看好韩国和印度股市。 此外,渣打银行财富方案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了《2025年下半年全球市场展望》。报告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全球央行放宽政策、美国经济很大机会软着陆及美元走弱都有利于风险资产,渣打继续看好全球股票,并将亚洲(除日本)股票上调至超配。 针对中国市场,渣打看好 科技、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 ,并维持 超配中国股票 的配置。
高盛分析师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在中美贸易争端中表现出韧性,其进一步上涨预计将使中国股市收益。 高盛在最新一份报告中写道,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就能提振中国股票上涨3%,这得益于企业盈利前景改善和外资流入增加等因素。 报告称,人民币的前景支撑了高盛对中国股票的增持立场,且在人民币走强的情形下, 可选消费品、房地产股和券商股 通常将表现优异。 高盛指出,人民币币值在这一次关税战中保持稳定的原因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的干预、中国出口业竞争力以及多样化程度提高,人民币被低估以及美元广泛疲弱后带来的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 在2018年的特朗普第一任期关税战中,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贬值达13%,这与现在升值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截至发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报7.16804。 高盛预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未来12个月内有望达到7。该机构还指出,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将继续吸引外资,但未来数月南向净买入的步伐可能放缓。 富人正在行动 截至上周五,恒生指数已经实现连续七周上涨。虽然4月初关税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市场的大幅抛售,但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乐观情绪并未改变,且随着中美两国达成互让协议后进一步得到加强。 4月,高盛曾两次下调MSCI中国指数的预期,但在5月关税风险得到控制后又上调了预期,将该指数在2025年和2026年盈利增长预测从6%和7%上调至9%,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由78上调至84。 注:iShares MSCI中国ETF走势 与此同时,渣打银行一名高管表示,富裕投资人并未因为关税威胁而停止投资,认为现在正是买入香港和中国内地股票的绝佳时机。 该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区私人银行及富裕客户全球主管Raymond Ang对媒体表示,其私人银行和富裕客户投资非常活跃,并已赎回了与宏观经济主题或特定行业基金挂钩的长期基金持仓,将资金重新配置到香港和内地股票以及优质中国政府债券之中。
在周一(5月12日)中国和美国达成贸易“休战”后,目前全球金融机构正在重新考虑对中国股票前景的预测。 周一,美国和中国在日内瓦达成协议,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则取消了91%的相应反制关税;此外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对等的反制关税。 这一进展让各地的金融机构情绪高涨,他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国增长前景的乐观看法,并表示正在修改它们对中国股票的展望。 野村证券在中美贸易谈判后的一份报告中称, 已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战术超配” ,并称将把部分资金从印度转至中国。 野村的报告写道,在中美关税预期缓和、国内刺激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 A股市场具备更强的防御性和政策支撑 。全球资本对中国股票的再配置趋势可能进一步推动资金流入,中国市场的政策弹性和经济复苏节奏可能使其在震荡中表现更优。就短期而言,市场或以震荡为主,但中国国内政策仍有后手,长期将为市场提供支撑。 花旗集团则是将恒生指数的年底目标价上调2%至25000点,并预计到2026年上半年将达到26000点。截至发稿,恒生指数报23225.32点,前一日上涨近3%。 花旗中国股票策略师Pierre Lau指出, 已将消费板块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并称中国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前景广阔。 周一美股市场因中美贸易谈判的消息而普遍大涨,而中概股明显跑赢大盘,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5.4%,在互联网股中,京东涨6.47%,拼多多涨6.14%,阿里巴巴涨5.76%,百度涨5.08%。 马来西亚银行首席投资官Eddy Loh称,“我们认为中国股票的风险回报具有吸引力,市场估值仍然不高。”同时他还认为, 通信服务和一些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存在投资机会。 一向看好中国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思睿集团(GROW investment Group)首席投资官William Ma认为,中国市场的反弹是一次持续的重新评级,尤其是在中国最近放松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情况下,这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和市场带来额外的提振。 不过,一些专家警告称,不要被中国股票的战术性反弹可能性冲昏头脑。 马来西亚银行的Loh就指出,虽然中美贸易谈判比市场预期的要好,但这一安排仍然是暂时的,后续可能还会出现进一步的变化,投资者需要谨慎乐观。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对冲基金——尤其是美国的对冲基金——上周增加了对中国股票的看涨押注,寄望于美中贸易谈判取得进展。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和沪深300指数(CSI 300)分别上涨2.4%和1.9%。 摩根士丹利上周五(5月9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看到中美可能达成贸易协议的迹象后,美国对冲基金纷纷买入了在美股交易和在A股市场交易的股票,“重新接触”了中国。 该行还补充道,相比之下,对冲基金在泰国、中国香港、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大多数亚洲地区都减持了头寸。 上周末,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经贸高层会谈,据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11日晚表示,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示,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周一,中美双方公布联合声明称,中美双方修改之前的关税措施,美方保留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其余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中方也实施对等的关税措施,保留对自美进口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其余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 中国敞口仍远低于峰值水平 摩根士丹利补充称,对冲基金在中国的敞口仍远低于峰值水平。 晨光投资(M&G Investments)多空多资产策略的投资总监Michael Dyer称,他的公司最近增加了对中国的敞口。他还提到目前中国股市估值低,全球投资者的头寸也偏低。 在中美日内瓦内谈判声明发布后,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6%,恒生指数涨3.3%。
在贸易不确定性和经济前景黯淡的背景下,美国市场在2025年出现了动荡,市场上“美国例外论”的论调逐渐减弱,投资者开始渐渐将目光投向其他市场。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BlackRock)表示,投资者尤其应该考虑在日本和中国两个市场投资。 日本 贝莱德认为,日本企业的盈利前景有所改善。企业改革和温和通胀将有所帮助,并已导致企业股本回报率达到峰值。贝莱德指出,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最近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水平。 上周,日本东证指数上涨3.3%,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0.5%的周涨幅。 不过,贝莱德补充称,日元走强的可能性或许会削弱上市公司盈利前景。尽管日元升值速度已经放缓,但交易员们仍需关注该国的经济数据和央行的行动。 中国 受近期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的鼓舞,贝莱德还适度增持了中国股票。中国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项目动摇了美国的科技主导地位,推动恒生指数今年迄今上涨近20%。 这与花旗的观点不谋而合。花旗此前表示,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例外论”已经消退,投资者应该增持中国股票。 贝莱德在最新报告中指出:“这与今年基本持平的沪深300指数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中国的人工智能主题一直以科技为中心,就像最初在美国一样。” 不过与此同时,贝莱德也提醒道,这也意味着中国仍然容易受到关税风险和结构性宏观挑战的影响,仍需为调整前景做好准备。 “美国例外论”会死灰复燃?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股市正从低迷中得到喘息,有一些评论人士表示,美国例外论可能很快就会复苏。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周一写道,在“科技七巨头”最新上涨的带动下,美国股市的反弹可能成为重启整体反弹的催化剂。 大摩首席投资官迈克•威尔逊(Mike Wilson)等分析师们表示,“在我们看来,我们看到资本转向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的原因之一是,美国股市的领军集团(“七巨头”)开始表现不佳。因此,如果这个集团恢复相对强势,我们可能会看到资金回流到美国。” “‘七巨头’的业绩修正看起来可能正在触底,这也可能支持资金回流美国。”他们还补充称。 就贝莱德而言,它仍增持美国市场股票,并押注人工智能主题和盈利增长扩大带来的上行空间。
3月24日,米尔肯研究院全球投资者研讨会(Milken Institute Global Investors’ Symposium)在香港召开。 米尔肯研究院是美国知名经济智库,这是其第二次在香港举行投资峰会。 在这次研讨会上,多位投资者表示,他们看到了市场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有所改善的迹象,而未来中国股票还有更多上涨的空间。 中国股票有“绝对的空间”继续上涨 在研讨会上,蔡崇信名下家族办公室蓝池资本的首席执行官Oliver Weisberg‌表示,他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来香港投资,包括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和做多基金经理,“这会把香港带到应有位置的核心。” 威灵顿投资管理高级董事总经理,亚洲区投资总监Janet Perumal则表示,在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重新激起投资者的兴趣之后, 中国股票今年有“绝对的空间”继续上涨。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股票——尤其是香港股市——已经明显反弹。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支持措施,鼓舞了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令全球投资者将投资目的地从美国转向了非美地区。 Perumal表示,中国企业的估值在全球范围内仍明显偏低,尤其是与美国企业相比。她表示,全球投资者低估了中概互联网股等一些中国企业的质量,而他们的利润率更高、股东回报更好。 尽管香港恒生指数今年已反弹超19%,但中国大陆的A股市场相对来说涨幅有限。这表明,海外大型养老金和做多基金可能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市场仍在观望。 帮助机构投资者配置资本的Cambridge Associates亚洲主管科斯特洛(Aaron Costello)表示,大多全球投资者还没有跟进中国股票的涨势,流入香港的大部分资金来自内地,而且多数海外主动基金经理对中国A股的持仓仍处于减持状态。这也表明,未来中国股市仍有更多上涨的空间。
在中国股票市场年初至今取得强劲上涨之后,包括汇丰经济学家在内的海外金融专家表示,不少海外的长期投资机构正在考虑是否要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之前离场的外资要回来了? 过去几年,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许多金融机构已经缩减在中国的经营规模或直接从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撤出。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消费市场此前面临逆风,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热情也曾一度下降。 尽管上述担忧目前并未完全消散,但今年初DeepSeek模型的横空出世,令大量海外投资者不得不重新关注起中国。 “几年前,一些人说中国不适合投资,现在仍有许多投资者不愿碰中国,”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 LLP)亚洲全球交易团队主管西蒙·韦勒(Simon Weller)表示。 Freshfields是一家专门从事银行和金融业务的跨国律师事务所。 “但有许多全球股票投资者现在已经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团队和庞大的投资组合, 他们在因此前环境而不得不暂停投资后,如今正在寻找交易机会……他们现在回来了 。” 今年年初至今,香港恒生指数已经累计大涨20.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是达到30%。本月早些时候登陆港股的蜜雪冰城新股获得了超过5200倍的超额认购,显示出投资者对其的超高热情。自蜜雪冰城上市以来,已经累计上涨超60%。 汇丰驻香港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诺伊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 他注意到长期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 他表示: “亚洲投资者的兴趣尤其浓厚,欧洲投资者的兴趣也相对积极……美国投资者的情绪可能更为谨慎。” 海外资金的看法开始转变 本月初,高盛的一份报告称,在其追踪的MSCI全球指数的数据库中,全球共同基金有近一半(资产总额达4000亿美元)没有中国敞口。报告称,近40%的基金此前已减少了对中国股票的持仓,平均减持幅度为3.3%。 总部位于伦敦的投资银行TH Global Capital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Vivek Subramanyam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进步和政府促进消费的努力,可能会吸引那些之前一度对中国资产避而远之的投资者。 “投资者都是投机的. ...许多之前不看好中国的投资者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他补充说,中国股票市场之前的大跌,使得其估值水平已经极具吸引力。 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Virtus Investment Partners旗下量化部门Virtus systems的董事总经理Lu Yu表示,DeepSeek的成功是他们对中国科技行业更为乐观的重要原因。 他们相信,凭借DeepSeek的成功, 中国政府将能够把科技行业作为增长引擎, 而不是仅仅专注于货币政策杠杆来促进经济增长。 “你会看到这个国家的增长支柱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她说。 下一阶段将关注消费的复苏 尽管人们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更广泛的变化,但专家们表示,这种转变仍处于早期阶段。 美国威廉姆斯资本顾问公司(Williams Capital Advisors)创始人Williams表示,在过去几个月的轻松上涨之后,下一阶段的走势将取决于中国政府是否履行其提振国内需求的承诺。 他说,“我们已经开始听到中国政府发出一些正确的声音…但未来将取决于我们能否看到更多具体的刺激计划。” 汇丰银行的诺伊曼表示,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科技股的涨势是否会蔓延到其他公司,比如港股和A股市场上的的非科技公司,“我们是否会看到这种从科技领域转移的趋势,将是对中国是否完全值得投资的真正考验。”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