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精炼镍进口量8559.429吨,环比上升8.37%,同比上升30.03%。2025年1-3月,中国精炼镍累计进口量4.23万吨,同比增加123%。 2025年3月中国精炼镍出口量13631.802吨,环比减少6569吨,降幅32.52%;同比增加6135吨,增幅81.84%。2025年1-3月,中国精炼镍累计出口量47904.351吨,同比增加33128吨,增幅224.21%。 3月精炼镍净进口-5072吨,2025年1-3月,精炼镍累计净进口-5599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5年3月未锻压镍进口量为8,559.429吨,环比上升8.37%,同比上升30.03%。 俄罗斯是第一大供应国,当月从俄罗斯进口未锻压镍1,919.5吨,环比增长32.65%,同比增加29.76%。 印度尼西亚是第二大供应国,当月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未锻压镍1,902.216吨,环比增长13.12%,同比上升71.12%。 以下为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数据整理的 2025年3月未锻压镍进口 分项数据一览表: 注: 1、未锻压镍包括按重量计镍、钴总量≥99.99%,钴≤0.005%的未锻轧非合金镍;其他未锻轧非合金镍;未锻轧的镍合金。 2、进口总量(总计)中亦包括上表未列出的部分原产地数据。
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文件指出,聚焦光伏、风电、氢能三条重点产业链,健全协同推进机制,以成都、乐山、德阳等主要承载地为核心,牵引带动宜宾、眉山、广元、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地联动发展,持续培育壮大成乐眉宜光伏产业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德自攀氢能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发展目标: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业创新能力、营收规模、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国内领先。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4500万千瓦。 氢能产业链方面,重点解决氢源不足、氢能基础设施滞后、利用率不足、应用场景不多等短板,加速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双极板、膜电极等核心材料器件研发应用,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压缩机、氢能轨道交通等。 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密度储运、液氢储罐真空绝热和超低温储运、长寿命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氢能技术攻关,加快形成标志性系列产品。 加快推动攀枝花、甘孜、阿坝、凉山、广元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式风光发电基地、电网通道建设,探索建设水风光氢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转化产业园区。扩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园区屋顶光伏、农村分布式光伏、光伏算力融合、光伏通信基站等“光伏+”应用。拓展“新能源+储能”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耦合发展,开展高炉富氢冶金、水泥氢焙烧等绿氢应用示范。推广氢能在城市交通、工程机械、船舶航空等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分批打造“川藏线”“成德眉资都市圈”“攀西雅成”“成德绵广”“成资自泸”“成遂南达”等绿色氢路,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应用场景。 推动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高水平组建新能源材料产业研究院,重点对钙钛矿、XBC电池、风能装备、氢燃料电池等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对获批组建的研究院3年内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积极落实《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相关支持政策,加快氢能推广应用。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本地特色和发展实际,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光储直柔一体化、氢能应用、近零碳试点等产业项目建设,按赛马制遴选一批带动效应显著、示范意义突出的推广应用标杆项目。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