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8 日沪锡主力合约午间评论 截至今日午间收盘,沪锡主力合约 SN2505 暂报 260900 元 / 吨 ,较昨日结算价微跌 0.5% ,日内波动区间为 259340-263350 元 / 吨 ,成交持仓量环比小幅缩减,市场交投谨慎。 政策缓和预期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表态称“中美高关税不可持续”,暗示双方或在未来数月局部缓和贸易摩擦。此消息缓解了市场对光伏焊带用锡需求受压制(美国对东南亚太阳能产品加征关税)的担忧,支撑锡价情绪修复。 不确定性风险 :特朗普政府仍可能重启激进关税政策,美联储理事沃勒警告“若失业率上升或支持降息”,宏观政策预期摇摆压制多头信心。 供应端扰动:复产推进与短期紧缺并存 刚果(金) Bisie 锡矿 复产进入第二阶段,日均产量逐步回升,但全面恢复需至 6 月;缅甸佤邦复产会议召开在即,若顺利或于 2 个月后释放增量,远期供应压力渐显。 现货市场 :今日贸易商反馈成交清淡,高价抑制下游备货意愿,炼厂持价惜售,市场观望情绪升温。
烧结锰球等项目已具备采购条件,现公开邀请供应商参加谈判采购活动。 项目简介 1.1 项目名称:烧结锰球等项目 1.2 委托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原燃料采购中心原料采购管理 1.3 代理机构:鞍钢招标有限公司 1.4 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自筹 1.5 项目概况:详见委托申请附件的公开附件 1.6 平台和网址:鞍钢智慧招投标平台(http://bid.ansteel.cn/TPBidder) 采购范围及相关要求 2.1 采购范围:详见委托申请附件的公开附件 2.2 交货期:20250620 2.3 交货地点:辽宁省鞍山市: 2.4 货物质量标准或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无 供应商资格要求 3.1 供应商资质要求:见附件 点击查看招标详情: 》烧结锰球等项目谈判采购公告
金属锰电解锰片等项目已具备采购条件,现公开邀请供应商参加谈判采购活动。 项目简介 1.1 项目名称:金属锰电解锰片等项目 1.2 委托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原燃料采购中心原料采购管理 1.3 代理机构:鞍钢招标有限公司 1.4 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自筹 1.5 项目概况:详见委托申请附件的公开附件 1.6 平台和网址:鞍钢智慧招投标平台(http://bid.ansteel.cn/TPBidder) 采购范围及相关要求 2.1 采购范围:详见委托申请附件的公开附件 2.2 交货期:20250620 2.3 交货地点:辽宁省鞍山市: 2.4 货物质量标准或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无 3.供应商资格要求 3.1 供应商资质要求:见附件 点击查看招标详情: 》金属锰电解锰片等项目谈判采购公告
在SMM主办的 2025 SMM 零碳之路- 光伏与储能峰会 上,SMM储能分析师李炜鋆围绕“全球储能市场机遇与挑战”的话题作出分享。他表示,据SMM保守估算,2025-2030年,随着全球储能规划完成,储能市场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全球储能市场2025-2030年的增长率预计约为10%,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或将达到477Gwh左右。 全球储能系统需求预测 各国能源转型需求差异与政策差异化 2024-2025年,受政策调整影响,美国的全球储能市场出货量需求下降,其他市场仍保持高增长率 中国政府取消了“发电侧强制配储”政策,导致储能市场需求转型,短期内需求下降; 美国方面,多次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储能设备成本上升,项目经济效益受损,大量储能项目可能被推迟或取消; 其他地区为消纳新能源发电和支持电网,继续保持高增长率; 2025-2030年,随着全球储能规划完成,储能市场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SMM保守预计,全球储能市场2025-2030年的增长率预计约为10%,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或将达到477Gwh左右。 2025-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转向存量阶段,大部分地区已完成储能规划,政策补贴逐渐减少,但光伏和电池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储能经济性依然较高,推动增长。 中国电力市场升级成功,需求持续保持高增长;美国市场对储能仍有需求,预计政策稳定后储能将保持高增长率。 中国储能市场受政策波动影响 我国储能电池需求量预测(2024年– 2030年预期 /保守估计下 ) 2024年至2025年。SMM预计:国家发改委发布第136号政策取消“发电侧强制储能”,短期内储能需求将主要由电力市场主导,储能需求量或将回落; 2025年至2028年:储能多应用场景的渗透率逐渐增加,结合新能源电力交易市场机制的完善,预计我国电池储能系统需求在未来三年内将实现每年8%的增长; 2028至2030关键期展望:在碳达峰目标驱动下,我国储能产业将迎来显著增长周期,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1%。伴随光伏规模化发展加速,预计2030年累计装机容量将突破1,200GW大关,此举将同步催生逾80GW/160GWh的新型储能配套需求,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 中国储能市场评论和展望 SMM保守估计下,2024年到2025年,中国源网侧储能年度出货量下降幅或达15%左右,工商业储能年度出货量增幅或达50%左右,户用储能出货量增幅或在7%左右。 我国电网储能需求量随政策变化而波动 136号政策是取消“发电侧强制储能”。 各省根据136号政策和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政策;有些省份继续实行强制储能分配,有些省份停止了强制储能分配,而绝大多数省份和直辖市仍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需求尚未完全明确。 分省份来看: 云南省:新项目和继续执行强制性存储分配政策的要求为10%; 贵州:风能和太阳能项目需要分配至少占装机量10%和持续2小时的储能,而并网延迟的项目甚至需要承担更高的储能分配比例(高达30%)。 内蒙古:该地区的发电站被统一归类为独立储能电站。给予每千瓦时0.35美元的产能补贴,补偿期长达10年。 工商业储能将成为中国储能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 随着峰谷电价差不断扩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根据各省发布的2024年电价调整数据,多个省市的峰谷电价差持续扩大,已有16个省市的峰谷电价差达到每千瓦时0.7元以上。 SMM保守估计下,预计到2030年,工商业储能的需求预计或达到30GWh左右。 美国储能市场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 北美储能电池需求量预测(2024年– 2030年预期 /保守估计下 ) 2024年-2025年预期:美国州间电力调度困难,州内新能源发电消费压力大,长时储能需求比例高。为了保持新能源制造的优势,美国短期内多次加征关税,导致储能需求被压缩和推迟。 2025年预期-2028年预期:IRA和ITC税收抵免政策在2022年至2025年间显著刺激了需求,但随着市场逐渐消化政策红利以及关税上涨的影响,增长率正在放缓。 2028年预期-2030年预期:各州分阶段安装储能容量目标驱动,加上电网升级投资增加,支持更大规模的储能接入,储能市场比恢复期增长15%的高速度。 北美储能市场回顾与展望(电网/工商业/住宅) SMM保守估计下,2024年到2028年,北美储能市场电网储能需求增速或将下降5%左右,工商业储能需求增幅或将高达130%上下,户用储能或将维持在8%左右的增幅。 过高的关税将增加美国业主的投资成本,降低中国持货商的盈利水平,并导致美国对储能的需求量下降。 注:截至4月16日关税情况 2025年关税: - 二月首次对中国产品增加10%的关税,导致储能电池和电池储能系统,以及已签订订单交付受到影响; - 三月再次对中国产品增加10%的关税,累计至今增加20%的关税,进一步影响储能电池和电池储能系统的交付及未来订单,并减缓整体发货速度,预计美国业主和中国持货商将各自承担一半的新增关税将成为主流情况; - 四月签署对等关税(34%)和第三次关税增加(50%),关税增加政策已经为美国储能进口创造了极高的贸易壁垒,这将严重压缩美国电池储能系统的需求; 2026年关税: - 预计《301法案》将在2026年初按计划实施,实施时301关税将增加至25%; ITC补贴政策被延长以促进住宅储能需求量 ITC住宅补贴延长至2034年,住宅储能经济性增强,用户侧储能将保持稳定增长率 • 住宅电价:近年来,美国住宅电价一直居高不下。从2016年的每千瓦时12.55美分到2024年的每千瓦时15.96美分,增加了27.2%。高电价促使住宅‘光伏+储能’需求增加; • ITC政策:ITC补贴政策在2023年提高了住宅储能的补贴比例,并将其延长至2034年。该政策刺激了住宅储能经济效益的提升。 • 停电风险:美国电网设备老化,在高峰使用期间极易发生停电。当夏季气温飙升时,北美三分之二地区面临能源短缺的风险。因此,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作为刚性需求的住宅储能也将随之增加。 欧洲储能市场需求变化 欧洲储能电池需求量预测(2024年– 2030年预估/保守估计下) 2024年-2025年预期:以英国和意大利为首,欧洲电网储能市场将在2025年迎来规模突破,新增需求预计将达到28.5GWh; 2025年预期-2028年预期:欧盟成员国将加速淘汰煤电,比利时、西班牙等新兴国家正逐步落地大型电网储能项目,通过容量市场交易和辅助服务套利提升经济效益,储能将保持高速增长; 2028年预期-2030年预期:为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5%的目标,储能已成为平衡风能和光能大幅波动的核心工具,加上欧盟碳关税政策迫使产业链向绿色转型,企业需适应碳足迹核算标准,储能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欧洲储能市场回顾与展望(电网/工商业/住宅) 保守估算下,SMM预计2024年到2028年,欧洲源网侧储能需求增幅或达29%左右,工商业储能侧需求增幅或将高达100%,户用储能需求增幅或在15%左右。 欧洲电网储能系统正在成形,多国规划将推动未来增量增长 据SMM分析,能源转型、电价大幅波动以及政策激励推动欧洲大型电网储能进入快车道 能源结构:过去五年,欧洲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从20%增长到47%,新能源发电带来了电力同时也使电网承担了负荷,增加了对电网储能的需求以确保稳定的发电和输电; 能源进口:受益于欧洲的新能源政策,新能源发电和储存的快速增长导致欧洲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下降,与2021年相比,2024年的能源进口量下降了9.2%; 政策激励:以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波兰为首,各国为促进储能产业发展引入了激励政策,包括政府补贴、高峰补偿和频率调节补偿。 中东储能市场需求的政策激励 中东储能电池需求量预测(2024年–2030年预计/保守估计下) 2024年-2025年预期: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设定高新的能源目标,加上电网基建薄弱,储能需求激增; 2025年预期-2028年预期:沙特阿拉伯大规模电网储能项目集中交付后,需求增长自然下降,市场进入消化期,储能需求将保持9%的复合年增长率; 2028年预期-2030年预期:中东主要国家新增储能需求转向库存优化与升级,增量空间缩小,电网储能装机占比超过70%,市场趋于饱和,增长依赖于中小型项目或用户侧渗透。 中东储能市场回顾与展望(电网/工商业/住宅) SMM保守预计,2024年到2028年,中东源网侧储能需求增速预计或在90%左右,工商业侧储能、户用储能需求增速或在3%左右。 》点击查看 2025 SMM 零碳之路- 光伏与储能峰会 专题报道
财联社此前曾 提醒过 ,一旦美元跌得太快,对全世界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而如今,正率先深切感受到这一点的,或许当属传统的欧洲“避风港”:瑞士。 瑞郎兑美元汇率上周一度飙升至了十年来的最高点,因投资者纷纷在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动荡中寻求避险,这一幕已引发了市场押注瑞士央行将被迫重新将利率降至零乃至负值,以遏制本币升值的猜测。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日本央行加息之后,目前全球所有经济体的基准利率都已高于零了。而一旦瑞士重现零利率乃至负利率,则无疑意味着特朗普贸易战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元贬值潮,将彻底将全球利率的“地板”砸穿。 行情数据显示,美元兑瑞郎汇率上周一度逼近了0.80关口,为2015年瑞郎风暴事件以来首次。这让瑞士的政策制定者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因为他们既要抑制货币以支持该国出口型经济,又要尽量避免引发美国的注意——美方已对瑞士发出高关税威胁。 注:美元兑瑞郎过去两个月走势 法国兴业银行外汇策略主管Kit Juckes指出,这种局面使瑞士央行陷入了“令人震惊的艰难处境”。他补充道,瑞士政府不希望再次面临重大通缩压力,因此他们正倍感挫败。 可以看到,随着交易员押注瑞士央行将采取降息应对,瑞士短期国债收益率近日已时隔逾两年半重新跌入了负值区间。反映利率预期的两年期瑞士国债收益率上周五收盘时已略低于零…… 不少分析师警告称,瑞郎快速升值可能会对瑞士造成通缩冲击,而美国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将加剧这一风险。在白宫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暂停加征对等关税90天前,其对瑞士商品加征的对等关税税率曾高达31%,已超过了对欧盟的对等关税水平。瑞士逾10%的出口依赖美国消费者。 干预难行、唯有降息? 事实上,对抑制本币升值具有丰富经验的瑞士,并不陌生于汇率的剧烈波动。 但眼下的麻烦在于,瑞士当局如果直接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汇率干预行动,可能会引发特朗普政府的注意。 一些分析人士就表示,瑞士当局正担忧若大规模干预市场抑制瑞郎升值,可能再度被美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 瑞士曾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尾声时被列入美方“汇率操纵国”名单(部分因其为缓冲疫情冲击实施的外汇干预),后在拜登政府时期才被移出。 瑞士私营银行Vontobel债券主管Gregor Kapferer表示,瑞士央行对此“肯定会有所担心”,并认为加大干预力度将是“最后的手段”。他认为,上届特朗普政府时期瑞士虽被指控汇率操纵,但未遭实质制裁。而如今特朗普可能采取实际行动,因此瑞士央行势必更加审慎。 荷兰国际集团(ING)外汇策略师Francesco Pesole则认为,“若瑞士央行对强势瑞郎不满且受制于外汇干预限制,那么降息或许将是唯一选择。” 从外汇市场的走势来看,近期瑞郎兑欧元汇率亦呈升势,这使得这个出口依赖型国家在与最大贸易伙伴的关系中处境正更为艰难。 在今年一季度,瑞士央行已先于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了0.25%,不少市场人士也认为进一步降息是遏制瑞郎升值的更安全政策选项。瑞士央行此前曾为抑制瑞郎过度升值而维持负利率长达八年,直至2022年为应对疫后通胀飙升才转回正值区间。 互换市场的数据显示,尽管对瑞士央行年底前降入负利率区间的预期还较低,但目前市场定价已反映出瑞士6月会议降息至零的概率高达约80%。当前瑞士0.3%的年通胀率,已逼近了央行0-2%目标区间下限。 瑞士私人银行EFG首席经济学家Stefan Gerlach表示,负利率 “很可能会发生”,货币干预最终也可能是必要的。 不过,Gerlach淡化了瑞士再次被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的可能性。他认为,美国财政部里的“理性决策者”应该会认同此类干预不构成问题,“为获取竞争优势刻意压低汇率才会引发争议,但对本币飙升实施适度调控则不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