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11月14日讯: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出台实施各项支持性政策,积极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统计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虽有所波动,但政策成效仍在继续显现;部分城市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存量房收购转保障房等政策提振;部分市场资金风格切换等因素提振,房地产板块14日逆势上涨。截至14日收盘,房地产开发板块和房地产服务板块分别逆势涨0.6%、0.69%。个股方面:荣盛发展、盈新发展、华夏幸福等涨停,天健集团、中国武夷、京投发展、华联控股以及万通发展等涨幅居前。


消息面
【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指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领域。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出台实施各项支持性政策,积极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统计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虽有所波动,但政策成效仍在继续显现。第一,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1-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6.8%和9.6%,降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收窄9个和11.3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相比也有所改善。第二,商品房去库存持续推进。随着控增量、优存量等房地产政策措施持续发挥作用,今年以来房地产去库存稳步推进,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5606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322万平方米,今年以来连续八个月减少。第三,房企资金有所改善。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等积极因素带动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收窄,1-10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收窄9.5和7.3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处在新旧模式转换时期,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指标会出现波动,对此要客观看待。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此外,付凌晖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处在新旧模式转换的时期,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部分指标会出现波动,对此要客观看待。
【国家统计局: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3563亿元 同比下降14.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3563亿元,同比下降14.7%;其中,住宅投资56595亿元,下降13.8%。1—10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19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9017亿元,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9.4%。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606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3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292万平方米。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上海上涨0.3%,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8%和0.7%。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10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1%、0.9%、0.9%和0.9%。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
【央行: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支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作用,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挖掘释放消费潜力。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倪虹:全面落实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刊登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题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署名文章。倪虹表示,要全面落实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四是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五是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六是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倪虹表示,要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在商品房销售上,推进现房销售制,实现所见即所得,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中指研究院: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28%】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2025年10月)》显示,10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97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8%。全国100个城市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326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84%,跌幅较上月扩大0.10个百分点。
【四川出台18条政策举措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若干政策措施》,针对消费、生产、流通、提振预期等重点领域提出18条具体举措,综合运用贴息、担保、奖补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消费提振方面,四川将从实施消费新场景运营激励、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放“蜀里安逸”消费券、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实施二手车销售奖励等5个方向发力。如对2025年10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期间,举办“消费+”多元融合消费促进活动,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且符合条件的消费新场景运营主体,省级财政按其消费促进活动实际投入的50%给予补助,单户企业最高100万元。
【湖北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10月31日,湖北省住建厅出台并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通知》,并从即日起实施。《通知》明确提高贷款额度、调整贷款期限、拓宽住房公积金应用场景、取消异地购房提取限制、支持使用住房公积金直付租金5项新政,以满足居民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贷款政策上,取消首套房和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差异,最高可贷额度统一;购买“好房子”高品质住宅、现房销售项目,最高贷款额度上浮不低于20%;购买保障性住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15%。
【海南:住房公积金月还款额与家庭月收入比上限由55%提高至60%】10月29日,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发布关于优化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还款能力认定标准的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调整借款人月还款能力核定标准,在保证借款人基本生活费用的前提下,月还款额与家庭月收入比上限由55%提高至60%。还款能力计算公式:还款能力=家庭月收入×60%-家庭月负债额-家庭月担保额。
【11月1日起 深圳公积金租房提取比例调整为80%】据深圳发布,从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深圳公积金“阶段性提高租房提取比例至100%”政策将于2025年10月31日到期,根据《深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0月31日,本市无房职工申请提取该期间的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的,每月可按申请当月应缴存额的80%提取。适用人群: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深圳无商品住房、政策性住房或保障性住房。
各方声音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已经有所改善,调整也比较充分,预计2026年市场有止跌回稳的基础。研报认为,2026年房地产企业可能进入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关键一年,部分企业可能见到盈利长周期底部。率先脱困的企业,往往布局好的城市,更具备正在良好运营的投资性房地产,或拥有一些有增值潜力的金融资产。看好好区域、好业态、好运营的三好企业。
海通国际研报指出:上周政策面平静,年底前政策预期仍然存在,预计未来市场总体以稳为主,行业新发展模式正逐步构建过程中,有利于品质房企获得更好发展空间,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华泰证券指出,“十五五”规划建议围绕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长期视角为行业持续赋能,政策红利有望打开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报告提出,“好房子”正上升为行业新标准,将放大企业产品能力差异,加速竞争格局重塑。标的筛选逻辑延续“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的“三好”框架,同时建议配置分红率与业绩表现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以捕捉政策催化下的估值回升机会。
中银证券指出,基本面承压+“十五五”规划建议表态偏向积极,未来优化政策落地的空间打开,对未来地产行业的修复有一定信心。从标的来看,一方面,流动性安全、重仓高能级城市、产品力突出的房企或更具备α属性;另一方面,在新消费时代下,提前布局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商业地产公司,有望率先走出重围。
华源证券认为,房地产是中国家庭重要的资产配置和投资方向,稳住房价对畅通经济内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到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政策端有望进一步发力。今年以来,中央层面高频提及建设好房子和高品质住房,在政策导向和供需结构变化的契机之下,高品质住宅或将迎来发展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