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2025 SMM(第十届)导体线缆工业展览会

此次展会,SMM 聚焦新需求,探索新能源等领域对铜材新要求;共同研讨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壁垒等风险下的应对策略;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合作,推动电工材料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 进入专题>

2025 SMM(第十届)导体线缆工业展览会

机器人及工控设备用电缆标准解析【导体线缆展览会】

来源:SMM

11月6日,在由常州同泰高导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SMM(第十届) 导体线缆工业展览会暨电工材料产业年会——主会议上,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孙雲飞就“机器人及工控设备用电缆机器人及工控设备用电缆标准解析”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背景介绍

►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在2024年9月24日发布的《世界机器人报告》中表示,2023年全球有约428万台机器人在工厂运行,同比增长10%。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连续第三年超过50万台,在2023年新部署的工业机器人中,有70%在亚洲,17%在欧洲,10%在美洲。

►主要分布区域

亚洲:中国 日本 韩国 印度

欧洲:欧盟 英国

美洲: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

中国:全球最大市场 占全球安装总量的51%,本土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大幅增长。

2023年全球共安装276288台工业机器人,中国占全球安装总量的51%。

2023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约180万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如此庞大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的国家。

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在2027年之前,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5% -10%。

机器人分类:

►根据应用环境分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操作机。如码垛、搬运、焊接、涂装、装配等。

特种机器人: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

其列举了目前海内外比较常见的机器人品牌。

工业机器人系统布线

1、电箱基座配线:

•控制柜和机器人本体间的连接线缆,主要用于:电箱—机器人、机床固定安装动力传输用电缆,电箱—机器人、机床编码器固定安装用控制电缆;

•具有耐磨、耐油、阻燃、耐高低温等特性;

•参考标准:IEC 60227,EN 50525,GB/T 5023,JB/T 8734,UL 758。

2、电箱机柜内部连接线:

•机柜内部固定配线,主要用于机器人、机床等控制柜、电箱内部电源及控制用电缆;

•具有耐油、阻燃、耐高低温等特性;

•参考标准:IEC 60227,EN 50525,GB/T 5023,JB/T 8734,UL 758。

3、拖链电缆:

•拖链内配线,主要用于机器人、机床长期拖链往复运动用动力传输电缆及编码器控制电缆;

•具有耐弯曲、耐磨、耐油、阻燃、耐高低温等特性;

•参考标准:2 PfG 2577,CRIA 0003.1-4,TICW 21等。

4、机器人本体电缆:

•机器人手臂配线,主要用于机器人本体上长期进行扭转、弯曲运动用动力传输电缆、编码器控制电缆、抱闸电缆及I/O接口连接电缆。

•具有高柔性、耐扭转、耐弯曲、耐磨、耐油、阻燃、耐高低温等特性。

•参考标准:2 PfG 2577,CRIA 0003.1-4,TICW 21等。

2PFG2577/07.19

其介绍,2016年9月,德国莱茵TÜV正式颁布了业界首个专门针对机器人电缆的标准:2PFG2577。此外其还对2PFG2577/07.19的应用范围 、线缆分级、结构、材料要求以及测试等进行了阐述。

2PFG2577/07.19标准适用于:电压最高至AC 600/1000 V;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不含焊接机器人;温度等级 70°C 和 90°C 的电缆。

►导体

•符合EN 60228 Class 5 or 6;

•裸铜、镀锡/银/镍、铜合金;

•极细 光滑 强度高 绞合方式 绞矩;

•可增加抗拉元件;

•推荐截面积0.14-16mm2;

•导体外可包覆合适材料隔离层。

►绝缘

强度 耐磨 低摩擦系数 圆整度 模具 挤出方式

►成缆

•线芯绞合成型

•不允许任何线芯做中间填充

•三芯及以上非屏蔽电缆要有黄/绿接地线

•绞矩 结构设计 辅材选择 退扭

•拖链 本体

►信号控制线

•信号控制线绝缘材料应和主线芯相同;

•应与主线芯绞合成型,不允许做中间填充;

•绝缘最薄点不小于0.1mm;

•屏蔽可采用金属丝编织、金属带包覆、组合屏蔽。

►内护层 总屏蔽

•如果线缆有总屏蔽结构,需在线芯外包覆内护层。

•内护层材料应和外护套相同;

•内护层最薄点厚度≥0.1mm;

•屏蔽结构及材料的选择。

此外其还对护套、电缆等级等进行了介绍。

►技术要点

测试

其从8.1 两轮曲饶,8.2 弯折&旋转,8.3 快速弯折测试,8.4 拖链测试,8.5 90°弯折测试,8.6 2D扭转测试1-直线扭转,8.6 2D扭转测试2-曲线扭转,8.7 垂直扭转测试,8.8 3D扭转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判定:目视检查护套无裂纹 ,线芯浸水耐压不击穿(1500V,1min),导体电阻变化率≤5%。


》点击查看2025SMM(第十届) 导体线缆工业展览会暨电工材料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暂无简介

李丹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