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金融数据开门红背后:生产消费复苏弹性偏弱 还需关注有效信贷需求稳定性

2025开年首月金融数据出炉,1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7%,增速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虽然新口径下的M1步入正增长区间,但业内专家表示,当前企业生产与居民消费活性的复苏弹性或仍相对偏弱,后续还应对相关指标保持关注。

1月信贷迎“开门红”,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信贷增速7.5%;其中,企业中长贷款、短期贷款高基数下均小幅多增。专家表示,1月金融数据较好也与今年春节较早有关,后续应进一步关注有效信贷需求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经营主体的预期和信心。此外,1月社融增速8%,较上月持平;信贷“开门红”和政府债发行节奏前移,对社融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

M1口径首调整,M2增速环比回落

数据显示,1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7%,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长0.4%,修订后的M1步入正增长区间。

今年1月起,个人活期、非银支付机构备付金正式纳入修订后的M1统计口径,新口径下的M1增速走势备受关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调整口径后回溯测算去年12月M1同比增速为1.2%,高于实际公布值-1.4%,负增幅度收窄。此外,新口径下居民活期纳入M1,使得春节效应下对公和零售“跷跷板效应”对M1的影响消除,M1波动性下降。

对于M2增速环比小幅回落,温彬认为,受包括同业活期纳入自律管理后,部分前期高息非银存款或流向表外资管产品,对M2形成较大拖累。今年1月非银政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大幅减少1.67万亿元;理财回表强度相对较弱,理财分流影响M2增长在内的因素影响。

“新口径M1再纳入纳入居民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后同比增速录得0.4%,较12月相同可比口径回落0.8%,与M2间增速剪刀差也出现小幅回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即便考虑到居民春节取现的特殊因素,当前企业生产与居民消费活性的复苏弹性或仍相对偏弱,后续应对相关指标及趋势变化保持关注。

开年信贷投放总体平稳,银行“开门红”诉求强

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亿元,信贷增速7.5%。

“开年信贷投放总体平稳”,明明表示,结构上看,企业贷款方面,中长贷款、短期贷款高基数下均录得小幅多增,尤其前者连续多个月的同比负增转正,反映银行年末提前的项目储备工作开展良好,银行贷款投放靠前发力的“开门红”诉求较强。

但明明强调,考虑到此前1月经济数据中PMI、通胀等指标仍相对偏弱,开年经济景气情况仍需观察,同时也需跟踪后续地方化债推进对及企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零售贷款方面,居民中长贷和短贷同比均出现负增,一方面当前地产市场仍处于企稳阶段,同时春节假期前的季节性错位也会造成一定扰动”,明明还指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1月金融数据较好也与今年春节较早有关。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部分信贷需求和薪酬奖金发放等提前至1月释放,2月用款需求或将会有减少。应进一步关注有效信贷需求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经营主体的预期和信心。

“总体趋势上,2025年随着促进消费等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预计零售贷款的投放和新增会优于2024年”,温彬表示。

1月社融增速较上月持平

数据显示,1月新增社融7.06万亿元,高基数下同比多增5833亿元;社融增速8%,较上月持平。

明明表示,结构上看,本月社融同比增量集中在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分项。1月以来,各地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较去年初有所加快,其中部分专项债主要对应去年末提出的隐债置换用途,一定程度对开年社融数据表现形成支撑。

温彬也认为,信贷“开门红”和政府债发行节奏前移,对社融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后续看,全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将较去年有所上升,以更好发挥稳增长功效,地方着力推动隐债清零,置换债券靠前发力。政府债发行规模大幅提升和信贷总量总体平稳下,全年社融增量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暂无简介

李丹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