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SMM主办的2024SMM(第十九届)铝业大会暨首届铝产业博览会-工业铝挤压材应用论坛上,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栩达表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考虑到国内市场特别是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趋势,预计挤压型材在汽车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900亿元。铝型材企业面临“内卷”、新增产能不断上马、新的材料挤占铝型材市场、关键设备、原材料议价空间有限、购买者议价能力强的挑战。
汽车轻量化的内驱力分析(PEST)
汽车轻量化的驱动力
轻量化优势:汽车减重10%可使汽车寿命增加10%,燃油消耗减少6%-8%,尾气排放减少4%-10%,百公里加速时间减少8%,刹车距离减少5%,动能节省10%。
通过PEST分析法,我们从政府政策、经济条件、社会趋势、以及技术创新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揭示汽车轻量化其背后驱动力多维影响因素。
政策(Political)驱动
经济(Economic)驱动
成本效益:轻量化技术可以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和运营成本,提高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需求:随着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的关注增加,轻量化汽车的市场需求增长。
投资与融资: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和轻量化技术的投资增加,为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资金支持。
社会(Social)驱动
环保意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推动了轻量化和环保汽车的接受度。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性能优异、节能减排的汽车,这促使汽车制造商开发轻量化产品。
技术人才:轻量化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社会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和需求增加。
技术(Technological)驱动
材料创新:新型轻量化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的开发和应用,为汽车轻量化提供了可能。
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工艺(如3D打印、高压树脂传递模塑等)使得轻量化设计得以实现。
电池技术:固态锂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续航里程,间接促进了轻量化的实现。
智能化与电动化: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汽车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性能,轻量化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
汽车轻量化的方式方法
汽车轻量化的路径
铝型材在汽车轻量化中的优势及应用场景
铝型材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车身结构、车身外观和车身零部件等方面,由于其轻量化、高强度和耐腐蚀等优势,铝型材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具体应用部位有:空间框架、车门、引擎盖、悬挂部件、保险杠、吸能箱等。据国际铝业协会的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纯电动车整体用铝渗透率将分别达到50%和56%,而燃油车整体用铝渗透率将分别达到36%和44%。
铝型材企业的机遇
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市场机遇: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过去十余年间,汽车市场持续稳健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发展速度尤为显著。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仅为5.4%,但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飙升至31%,并预测到2035年,渗透率将超过50%。在此背景下,挤压型材作为车体结构部件的重要组成,其市场需求同样值得期待。基于安全,续航里程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更加迫切,预计从占车体结构部件总量的11%增长至2025年的30%。
政策引导——以新能源车电池包壳体材料为例
轻量化 铝型材大有可为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考虑到国内市场特别是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趋势,预计挤压型材在汽车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900亿元。
铝型材企业的挑战
铝型材企业面临的挑战——波力五力分析
►产业内现有竞争者:“内卷加剧”。
►潜在竞争者:铝型材行业内热,新增产能不断上马,加剧竞争局面。
►替代品威胁:新的加工方式、新的材料挤占铝型材市场。
►供应商议价能力:“一分钱一分货”,关键设备、原材料议价空间有限。
►购买者议价能力:强。
技术降本迎接挑战
当前车用铝挤压材的结构特点
特点:多层多腔体结构、非对称形超宽扁平结构、相邻壁厚差比值≥5-10。
此类截面挤压难度大,导致:开发周期长;成本高:挤出慢、良率低、模具寿命短;质量一致性差:尺寸、形位、性能偏差。
优质模具材料降低使用成本
合金成分优化提升挤压效率
优化挤压工艺提升成品率
未来已来:基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全面提效降本
自动化:高效、高质、低成本生产。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基础。
信息化:数据全面收集,实时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智能化:机器自学习、自适应、自决策,真正实现高效、敏捷、柔性、优质的管理模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