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4月26日讯:在SMM主办的2023SMM(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主论坛上,SMM大数据总监叶建华就2023年中国铜市场供需和价格预测进行了全面分析。
SMM认为,3月开始随着海外铜矿运输干扰率的降温,铜精矿现货加工费进入回升通道。2024年后全球粗炼产能的集中上马加剧铜精矿紧张格局,且将改变中国原料进口结构。新能源领域依然是拉动未来铜消费的主要引擎,对于2024后铜供不应求担忧未减。展望后市,SMM认为,预计2023年铜价重心较2022年下移在5%以内,海外低库存状态将有效阻挡铜价回落。
宏观面
美国CPI见顶回落成现实,美联储结束加息和降息的时间备受关注,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担忧提升。
欧洲经济信心和实际表现边际改善
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3月份下滑,结束了此前连续五个月的升势,经济情绪的下降是由于对工业信心受挫。欧元区3月CPI超预期放缓,但离其目标相距甚远,欧央行无惧硅谷银行倒闭、瑞信危机影响,预计5月加息50BP依然较高。
宽信用何以见效?关键还是“信心” 2023年一季度往银行存钱的远多于贷款的人
他从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中国出口增速以及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3月全球制造业PMI结束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 显现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依然不足
2023年3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1%,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趋势,连续6个月低于50%。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偏弱,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制造业PMI或持续运行在收缩区间。
基本面
铜供应:
3月开始随着海外铜矿运输干扰率的降温,铜精矿现货加工费进入回升通道。
海外主要铜矿山新投产扩建项目增量集中于2022-2023年释放,2023年铜精矿供应量集中释放,2023年长协TC上升至88美元/吨。
2024年后全球粗炼产能的集中上马将加剧铜精矿紧张格局,且将改变中国原料进口结构。2023年铜市场整体将维持相对宽松的局面。
2022年底进口粗铜长单加工费的签订和再生铜原料供应改善,粗铜现货加工费出现回升。
2023年海内外冶炼厂检修计划多位于上半年,对于全球电解铜产量产生干扰,冷料的供应情况仍将是2023年电解铜供应弹性的关键因素。
进口窗口的长时间关闭,2023年“融资铜”及进口长单量的下降令中国电解铜进口量减少明显,一季度进口量减少13%左右。
铜库存:
中国保税库电解铜库存虽绝对量依然保持低位,但由于一季度进口窗口关闭,推动保税铜库存增速“惊人”。
中国保税库电解铜库存的增量中,除进口到岸入库外,中国冶炼厂出口也贡献了主要力量。
进入3月,随着国内库存的加速去化,SHFE近弱远强的结构已然发生转变。市场预期库存将自高位回落,合约结构回归至2022年近强远弱的走势。
境外“低”库存 VS境内“高”库存
2023年一季度上旬海外宏观氛围的向好,叠加海外的低库存,支持铜价处于外强内弱,进入二季度该现象才有望改善。
铜消费:
元宵节后再生铜原料的“宽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解铜消费。2023年以来看铜下游开工率表现缺乏亮点,中国铜消费需要出口支撑,但出口压力逐步显现。
2023年国网计划投资额超5200亿,但投资方向侧重于铝导体。长期看,2023年国网计划投资额超5200亿元,从《2023年度总部集中采购批次安排》看,2023年招采项目比2022年多了31项,特高压、智能化电网是2023年投资重点,特高压的建设将使得国网铜投资单耗缩水。
1-3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264亿元,同比增长55.2%。电网工程完成投资668亿元,同比增长7.5%。
地产对铜消费拉动呈下行趋势,长期拖累家电和电力等相关行业。
传统汽车及电子行业表现萎靡,新能源相关行业则保持良好韧性。
短期内电子产品消费仍然低迷,长期看需求端望在2023年三季度至2024年逐步回暖,供给端库存也开始去化,电子消费复苏或与国内经济复苏拐点相近。
新能源汽车国补谢幕,消费者在去年10-11月提前执行购车计划,一定程度透支了2023年需求量,消费明显降温,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将明显放缓。 (注:新能源汽车用铜量平均是传统汽车4倍左右)
但总体来看,新能源领域依然是拉动未来铜消费的主要引擎,未来几年全球新能源铜耗量仍保持增长趋势。市场对2024年后铜市场供不应求的担忧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