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投诉增速与市场渗透率“齐飞” 新能源汽车发展遭遇行业转型新问题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化转型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涉及消费者权益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如何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不仅是企业负责任的表现,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3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同比增长62.84%。其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假宣传问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26.33%、77.35%、75.65%。消费者诉求聚焦在:售后服务不完善,不履行“三包”承诺;行驶中突然熄火、漏油、发动机异响、刹车转向失灵、电池模块损坏;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车企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财联社记者发现,上述所提到的合同问题和虚假宣传问题,较多地出现在新旧车型切换的档口。据车质网发布的今年1月车型投诉排行榜显示,极氪001因“销售承诺不兑现”、“隐瞒相关信息”等问题,位列投诉榜第一位,投诉量达355条。为此,极氪于3月9日宣布取消3月31日前提车的时间限制,开启了业内首个退订通道。此外,去年9月,理想汽车因理想ONE和理想L8新旧车型的迭代,也曾遭遇过不少理想ONE车主们的“集体维权”;而在更早些时候,小鹏G3亦因产品迭代遭老车主“围攻”。

对于类似情况,北京市恒圣律师事务所冯红峰认为,销售人员在履行销售汽车职责过程中的介绍、陈述,对客户而言属于决定是否购买的重大信息,应当秉承客观真实的诚信原则。“如存在虚假、欺骗购车者、误导购车者,在直营模式下,相关的汽车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冯红峰表示。

除上述问题,据《2022车质网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显示,新能源智能汽车维权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产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出现集中用户投诉。包括了航里程“打折”、电池故障、充电故障以及车辆自燃等安全问题;全周期服务类问题多发:典型问题有企业不能按时交付车辆、货不对板等;用户隐私数据保护面临新挑战:辅助驾驶、远程泊车、语音交互等智能化功能带给消费者全新驾乘体验,同时也带来用户个人隐私带来泄露风险;智能化功能认知客企误区加大:汽车企业在寻找科技化、差异化卖点,但车辆的实际性能和消费者理解的“智能”还有差距。

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还有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47次,涉及车辆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0%, 同比增长31.5%,创历史新高。但与燃油车时代普遍采用的“到店召回”模式不同,远程升级(OTA)逐渐成为车辆安全改进的重要方式,2022年,实施OTA召回17次,涉及车辆88.7万辆, 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19.8%。

“随着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的消费维权问题,较多体现在自动驾驶失灵、电池起火、软件远程升级、消费者信息泄漏等方面。”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蒋苏华对此表示,“因车辆发生问题时运行数据等都掌握在企业方,并在技术能力上车企也远比鉴定机构先进,常会发生如没有车企的配合,鉴定难以顺利进行的情况,消费者单独对此进行维权难度较大。”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