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所属专题

2022年SMM铜业年会

中国作为铜最大的需求国,2022年面临着疫情干扰和经济增速下滑的双重压力,在2023年长单谈判之际,上海有色网诚邀您出席“SMM2022年铜行业年会”,共同探讨2023年铜产业供需发展前景。

 | 进入专题>

2022年SMM铜业年会

张立群:2022年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取向分析【铜业年会】

来源:SMM

SMM11月在2022(第七届)SMM电工材料产业峰会暨2022年SMM铜业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针对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进行分析。他表示,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必须充分发挥好中国经济的有利条件,形成可持续的较快和健康发展态势。我们要着力应对三重压力,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经济将进入市场需求全面恢复带动下的持续回升轨道。中国经济必将克服疫情冲击等重重困难,实现持续回暖、回升的运行态势。由此,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持续回升向好的增长新周期!


一、着力应对三重压力

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恢复。全年经济增长8.1%,以2019年为基期的GDP两年平均增长率为5.1%。但下半年出现了新的下行压力,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4.9%,四季度为4%。

关于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

2020年以来全面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活动的努力,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克服了疫情冲击造成的停顿,社会生产和主要的经济活动水平,已经大体接近疫情前。但多种因素导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二、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巨大增长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到目前为止,国内专家学者比较普遍接受比较研究基础上的现代化一般路径,并且据此认为,由于我国人均GDP水平已接近高收入国家起点水平,因此中国经济增速将明显下降。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诸多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

报告特别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这也要求我们要更多的从中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目标作出科学判断。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现代化推进速率很快,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但基于巨大的人口规模,目前仍然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这表明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这决定了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结构变动潜力,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

展望十四五,总体判断,我国仍然处于持续较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时期,经济有必要也有能力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随着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我国城镇化正在转入一个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注重人的发展,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注重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的新阶段。与1978年以来的城镇化快速补课的特点不同,但蕴含的经济发展潜力更大。

中国经济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较充沛的要素供给保障;也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因此具有巨大增长潜力,潜在增长率仍然在8%以上。

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总量为8.94亿人,当年我国城镇就业总量为4.6亿人左右,在校大中专学生0.7亿人,农民工2.9亿人以上(其中外出务工1.7亿人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存量巨大,相对于经济增长需要,人力人才资源供给充裕。1982-2008年,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平均为39.81%,2009-2017年,平均为48.4%。数据表明,我国当前储蓄率比高增长时期还有提高,资金供给充裕。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合作的应用技术研发活动明显加强。2021年我国研发支出达到2.79万亿元,占名义GDP比重提高到2.44%。已接近OECD国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市场引导的应用技术研发和国家主导的基础性重大核心技术研发都在加快推进,技术供给水平没有下降。综上,我国的要素供给充裕。1978-2008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93%,与之比较,可以认为中国当前潜在经济增长率仍然在8%以上。

同时,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两会的一个讲话中指出的:我国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好中国经济的有利条件,形成可持续的较快和健康发展态势。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着力应对三重压力,全面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5月22号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6方面33项措施,全力应对当前经济困难,全面加大应对三重压力的政策力度。

统筹安排好稳增长和减污降碳工作,抓好保供稳价,有效应对供给冲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对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应对供给冲击,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扩大内需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4月29日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全力扩大内需。

在总结近年扩大内需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对相关措施进行了重要完善。经济下行和需求收缩过程中,企业和居民都是顺周期行为特点。市场形势不好,企业会谨慎安排生产和投资;就业形势不好,居民会谨慎安排消费支出。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既关系当前扩大内需、稳增长、保民生,也关系到现代化长远目标高水平奠基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为了支持项目建设资金,财政部提前下达今年1.46万亿专项债额度支持相关的项目投资建设。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分层级落实,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储备明显增加。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会议审议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2022年工作要点,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5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六方面33条措施中,提出要抓紧完成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截止目前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3.47万亿元,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再使用5000亿元专项债限额,这些对后几个月基建投资资金将形成较强支撑。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2022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对沿江沿海沿边及港口航道等综合立体交通网工程,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优化审批程序,抓紧推动上马实施,确保应开尽开、能开尽开。

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导各地在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中协同推进管廊建设,在城市新区根据功能需求积极发展干、支线管廊,合理布局管廊系统,统筹各类管线敷设。

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推动能源领域基本具备条件今年可开工的重大项目尽快实施。积极稳妥推进金沙江龙盘等水电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和设计优化工作。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年内再开工一批国家高速公路联通、省际公路瓶颈路段畅通、内河水运通道建设、港口功能提升等工程。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利率贷款。

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贷款投放、延长贷款期限;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安排3000亿元以上金融资金。据了解是国开行和农发行筹措资金,通过邮储银行投放。依照政府推荐原则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抓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8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

以上政策持续发力的累积效果日益明显,5月份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暖。1-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3%,增速较1-7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相关政策效果会更集中显现,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

4月29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7月28日政治局会议要求: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这些预示促进房地产回稳、回升的政策环境将明显改善。

综合分析,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暖,房地产投资有望筑底企稳。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面学习落实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各项战略部署,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相信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增长工作一定会开辟全新局面,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掀起新高潮,扩大内需将取得更显著成效。在全面、完整、准确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减碳工作会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更有序的结合起来,先进煤炭产能和重化工原材料生产能力会加快释放,能源供给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将得到更好保障。在市场需求回暖和能源原材料保障能力提高,交通物流全面畅通等因素支持下,1.6亿多个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条件会不断好转,经济回升向上的基础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经济指标短期回落态势将根本扭转,中国经济充沛的增长潜力将加快释放。预计国内大循环将全面畅通,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将进入市场需求全面恢复带动下的持续回升轨道。中国经济必将克服疫情冲击等重重困难,实现持续回暖、回升的运行态势。由此,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持续回升向好的增长新周期!

我们应当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方能把握机遇!


》电脑端观看本次峰会视频直播

https://www.smm.cn/live/live_detail?li=344

【铜年会直播】变局下的金属市场演变 价格波动下企业应对策略 双碳下再生铜发展前景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