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镍、钴、锂等金属价格持续走高,可以将金属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概念屡屡被多方提及。在2月28日刚刚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便曾强调,要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回收比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进入2022年工信部等部委第三次提及动力电池回收。此前,在2月10日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还中提到,要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
1月12日,在工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近年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截止2021年12月底,173家有关企业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区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127个,培育的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短短2个月内3次提及动力电池回收,该行业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
而众所周知,自2013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便迎来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并在2014年进入加速成长阶段,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SMM此前预计, 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835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提升至30%。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也在日趋壮大。天风证券此前指出,早期投入市场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预计到2024年,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16万吨;东海证券也预测称,动力电池拆解回收的市场空间,将在2030年达到1074.3亿元。
据相关媒体报道,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已经达到了近20万吨,2025年,该数据可能还会上升至约近百万吨。市调机构SNE research更是在日前透露,全球报废的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数量预计将从2025年的54万辆增加到2040年的4636万辆,预计这些电动汽车的电池废弃物将从2025年的42GWh增加到2040年的3455GWh,增加80倍以上。其中,电池回收市场将从2025年的26GWh增长到2040年的1606 GWh......
由此,足够可以预见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火热,而如此一块价值千亿的蛋糕,自然是颇受行业人士的关注。而在锂资源供不应求的当下,一众锂电产业链企业在争相抢锂矿的同时,也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愈发重视。
放眼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除了早已入局的格林美、早已被宁德时代收购的邦普,包括国轩高科、亿纬锂能、LG新能源以及容百科技,比亚迪等均纷纷布局了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SMM大致整理了2月份在动力电池行业有所动作的数家企业,具体如下:
2月28日,格林美与容百科技共同构建“镍钴资源—动力电池回收—三元前驱体制造—三元材料制造”的产业链战略合作体系,双方将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板块、印尼镍资源冶炼板块以及前驱体业务方面进行战略合作。
2月22日,光华科技牵手奥动新能源及松下中国,推进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光华科技表示,为加强电池银行、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管理、电池寿命延长、动力电池梯次储能利用和材料回收领域的合作,推动三方业务发展,经友好协商,三方就结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签订本协议。
天赐材料也在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透露,针对当前碳酸锂等价格快速上涨、供应紧张问题,公司已采取如价格传导、签署长单、通过回收业务增加碳酸锂来源等缓解措施。目前公司已锁定部分下游电池厂及整车厂的废旧电池,将为公司提供一定量的碳酸锂产能,可以适度缓解碳酸锂涨价波动及原料保供,公司已具备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处理能力。
2月14日,天奇股份在互动平台提到,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一汽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共同搭建动力电池回收平台,加强对动力电池的追溯管理,共建共享回收服务网络。
2月16日前后,南都电源表示,公司10万吨锂电回收项目中一期2.5万吨产能将从今年3月起陆续释放,最先出来的是锂盐。回收的废料电池从电池变成资源生产周期20天左右。
2月14日,天能控股表示,公司与滨海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年处理10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高值资源化回收利用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19亿元,年处理能力6万吨;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年处理能力4万吨。
2月8日,金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盛大奇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在城市区域范围拓展废旧锂电池回收网络,开展废旧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合作,推动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
从以上短短一个月内一众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的布局也不难看出此领域的火热程度。除了政策支持,原材料价格的飞速上涨也是让动力电池回收颇有“钱”景的主要原因。以碳酸锂为例,据SMM现货价格显示,截止3月3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已经突破49万元的价位,均价报49.1万元/吨,较2021年年初上涨21.3万元/吨,涨幅达76.62%。
SMM近期调研显示,上周下游成本压力激增,采购节奏小幅放缓,情绪面导致碳酸锂价格上涨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刚性需求导致原料库存下降,本周下游采购情绪升温,成交价格快速上行。从基本面来看,碳酸锂3月主流厂家产量有所恢复,进口方面或有小幅增量,需求端在锂价高压情况下磷酸铁锂等材料需求增速放缓,对比1月的高位需求有所下降,因此整体缺口小幅收窄至约15%。但缺口仍在导致碳酸锂价格仍在快速上行。》查看详情
而金属锂价格也在持续上行。截止3月3日,金属锂现货均价单日再涨6万元,报271万元/吨,较年初涨幅高达94.27%。在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的同时,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也随之大幅走高。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电池的折扣系数已经从2020年最低时段的60%,上涨至如今的100%以上,甚至其中还不乏有买家高价抢货,喊出115%甚至120%的折扣系数。厦门钨业控股子公司相关人员透露,“大家都抢得很火爆,一天一个价。”有废旧电池供应商表示,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上涨过快,已超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回收企业都是加价买,生怕买迟了又涨价。
由此不难看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利润丰厚。而早在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不规范等种种消息便不胫而走,公开资料显示,自2018年到如今,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 真正获得工信部批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仅有47家,越来越多的“小作坊”涌入。
其中,由于进入“白名单”的企业在技术升级、厂房改造预计规范达标上付出了较大的成本,其在回收动力电池时在价格方面明显无法与“小作坊”竞争,小作坊往往会付出更高的价格来“截胡”,这也就导致大量退役电池流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小的影响。
据有关媒体统计,我国现存的“动力锂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共计1.5万家。其中仅是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数量便新增2579家,同比增长超250%。由此也能看出正规军和非正规军之间悬殊的比例。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各项规范指导文件的支持下,回收企业可加强与车企、电池厂等产业链企业协议合作,寻找合理商业模式。
而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不仅仅是上面所说的锂电池相关企业,随着国家对动力电池回收的愈发重视以及该行业带来的巨额利润,不少车企也相继布局电池回收领域。
2021年8月,特斯拉还在其发布的《2020影响力报告》中曾表示,会针对不同的工厂量身打造电池的回收系统。并且特斯拉还在官网推出电池回收服务,提醒用户补的随意处理其购买的特斯拉车辆上的任何动力电池;而福特汽车也宣布与美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回收公司Redwood合作,致力于建立电池回收和电动车电池的供应链。
国内方面,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一汽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也在2月14日与天奇股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共同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搭建动力电池回收平台,加强对动力电池的追溯管理,共建共享回收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