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汽车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终结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趋势,这一成绩的取得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大背景下实属不易。而之所以整体车市增长由负转正,新能源汽车贡献了巨大力量。
2021年,新能源汽车不负众望地成为了全年车市最大亮点。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两旺,其中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从2021年3月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就超过20万辆、8月超30万辆、11月超40万辆,到12月已达53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2021年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则认为,除了产销规模,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品牌也在快速提高。数据显示,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已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里以上,消费者质量满意度与燃油汽车持平,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3%,多款车型月销过万。
剖开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看,新能源乘用车2021年销量达到333.4万辆,同比增长167.5%,占新能源整体市场约94.7%;新能源商用车全年销量为18.6万辆,同比增长54.0%,占新能源整体市场约5.3%。从数据看,新能源乘用车起到了巨大拉动作用。
从乘车联会日前发布的车企销量数据可以看到,大多数车企2021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量都较上一年度实现了三位数增长,比如比亚迪全年问鼎新能源汽车销冠,销量达到58.4万辆,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量达到43.1万辆,特斯拉中国以全年32.1万辆销量暂居第三,中国新势力品牌“蔚小理”2021年销量均挺近了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前十。此外,在排名榜单前十车企中,除特斯拉以外,其余9家均为中国品牌,过去一年,中国品牌新能源的腾飞助推了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的提升。
蔚来企业传播负责人马麟日前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大幅提升,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已经超越同价位燃油车,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补能体系的逐渐完善,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已越来越好。马麟认为,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及众多传统车企加起来将有200多款新产品进入市场,这些新产品相比燃油车,整体技术上会更先进,由此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会持续快速提升。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比较看好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其判断,根据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标准,虽然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但其在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的同时,补贴规模也从原来预期上限200万辆到不设限定,并将贯穿2022年全年,这一巨大利好政策将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巨大增量。
据悉,原来乘车联会预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80万辆,但目前已将预期调整到550万辆以上,渗透率达到25%左右。另外,乘车联会预期2022年国内新能源整体汽车市场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渗透率在22%左右。
相比乘车联会的预测,中汽协的预测则稍显理性。中汽协预测2021年国内整体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7%,这一预测是综合市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短期内发展仍然面临多重挑战,比如“缺芯”,过去一年,我国因“缺芯”导致的市场减量约有130万辆,且芯片短缺的制约影响仍然在持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车市受“缺芯”制约的压力依然较大,年底前,芯片供应会达到紧平衡的状态。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和原材料供应也存在隐忧,去年已有多家车企出现电芯供应不足而使交付效率减慢的情况,那在今年新能源汽车需求大幅提升情况下,供应链能否跟得上还有待考验。
基于上述新能源市场存在的隐忧,工信部日前已经给出全力支持的信号。郭守刚在2021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制定支持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体系的有效衔接。统筹提升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与青海、四川、江西等省市沟通,协调推动加快国内锂资源开发。根据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要求,组织编制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
二是加快推广应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换电模式试点工作,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推动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希望各地出台更多停车、充电等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优化汽车限购措施。
三是促进跨界融合。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加快5G信息通信、车路协同等新技术应用,开发更多适合消费者的休闲娱乐、生活服务、自动驾驶等功能。
四是提升产品质量。在质量安全、低温适用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
从上述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在持续提升,市场层面陆续上新新技术和新车型,国家层面也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各项发展,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快速腾飞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