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中旬以来,稀土价格持续飙升,截止今日(21日),SMM镨钕氧化物已达456500元/吨,较之去年年末(12月31日)407500元/吨,上涨4.9万/吨,涨幅已超过12%,同时也是2017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据SMM调研了解,目前稀土现货市场询盘活跃度转淡,具体来看,轻稀土中,氧化镨、氧化钕、以及镨钕氧化物价格较周初相比有所上抬,中重稀土中,铽涨势延续,镝略有企稳。
SMM镨钕氧化物-平均价(元/吨)
稀土管理条例出台 政策或加码供给刚性
1月15日,中国工信部发布关于稀土管理条例的相关意见,提出“国家对稀土开采、稀土冶炼分离实行总量指标管理”。据中泰证券发布研报解读,国内稀土占到全球资源量的 37%,而产量目前占到全球的 63%,中国稀土供应全球可见一斑。为保护环境及稀土战略性资源,国内稀土开采和分离实施“年度指令性计划”措施;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未取得核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投资建设稀土开采、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并为后续国内稀土开采和分离确立了一个总基调,即继续实行总量指标控制。
天风证券指出,政策或加码供给刚性,需求多面回暖,稀土产业链利润有望回归合理区间。政策核心仍是在于供给优化。管理条例中包含了传统的总量指标管理,环保管理、储备管理、管理协调等,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两方面为强化了坚持全产业链管理和规定相关法律责任处罚方案,包括流通(贸易)、综合利用回收、追溯系统、进出口、国储等五个方面有望加码供给刚性。整体上来看进一步利好龙头供给格局优化,刚性更强,长效机制有望充分落地。
低碳经济将助力需求端 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
所谓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稀土永磁材料是工业关键基础材料,其中钕铁硼应用最广。据华宝证券研报显示,在现有稀土永磁材料体系中,钕铁硼永磁材料是应用范围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性能 最优的磁性材料。高性能钕铁硼在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工业应用、风力 发电、消费电子、变频空调和节能电梯领域应用广泛。氧化镨钕是生产钕铁 硼永磁材料的主要原料。
华宝证券认为,新能源汽车、家电、消费电子驱动下游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需求高增长,而供给端低速增长,预计2021-2025年氧化镨钕进入短缺周期,氧化镨钕价格或将持续上行,行业景气度也将不断改善。钕铁硼龙头企业受益于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及稀土价格温和上涨带来的利润增厚。从需求端来看,预计2023-2025年全球钕铁硼需求量分别为27.8、30.2、32.4万吨,对氧化镨钕的需求量分别为8.5、9.2、9.9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8%、8.5%、7.5%。全球迎来新能源车政策加码期,预计 2021-2025 稀土永磁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改善,国内钕铁硼磁材主要企业将持续受益。
多家企业拟加速扩产 关注永磁产业链机会
近日,正海磁材发布公告称,公司筹划投资30亿元在江苏如皋投资建设年产能18000吨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额38亿元,较2019年全年营收增超两倍。据中泰证券研报显示,此次规划18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产能,计划于2021年6月28日前开工建设,自开工建设之日起36个月内投产。公司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产能持续扩张,据正海集团有限公司官方报道,公司福海厂区5000吨低重稀土永磁材料项目已经正式投产,公司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产能由6300吨提升至11300吨,此次规划18000吨高性能钕铁硼项目投产后,公司高性能钕铁硼产能将达到30000吨左右。
金力永磁近日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金力包头公司投资建设“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5.75亿元,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8,000吨高端磁材的生产能力,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金力永磁表示,本项目建设完成后,有利于实现公司扩能增效,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材料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随着下游需求的拉动国内主要钕铁硼均有扩展计划以提升产能,永磁材料需求或迎来爆发增长。浙商证券认为,永磁材料是稀土行业下游占比最大、未来增速最快的领域,而其中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带来了巨量的需求潜力,2025年对钕铁硼磁材的消费拉动将是2020年的4倍以上。传统汽车领域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领域高速增长,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200万辆,对钕铁硼毛坯的消费量将达到6万吨,将达到目前全年钕铁硼毛坯产量的35%,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钕铁硼毛坯消费量的4倍以上;风电领域是目前钕铁硼消费量最大的下游领域,2020年预计拉动钕铁硼毛坯量1.7万吨,未来有望随着全球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的稳定增长,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速。
相关阅读:
【股市收盘】A股全线走高 个股掀涨停潮 煤炭、有色等板块轮动拉升
大爆发!稀土板块全面爆发 10股涨停 多品种现货价格持续走高
稀土板块突然爆拉:个股批量涨停 更有大涨70% 机构高喊5年6倍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