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

  • 硫酸曾“锦上添花” 现在0元送甚至倒贴! 冶炼厂影响多大?【SMM评论】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5月16日讯:2022年云南铜业紧抓铜精矿粗炼/精炼费(TC/RC)和硫酸市场价格上涨机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幅178.63%。曾经锦上添花的硫酸价格今年却是一降再降。这似乎也与近来整体出现下跌调整的沪铜主力期货形成了一种呼应。截至5月16日下午,日间行情收盘,沪铜主力合约报64360元/吨,跌幅为0.72%。这距离其4月17日的高点70630元/吨,跌幅为8.88%。沪铜主力一个月的时间里,跌幅近9%。据SMM了解,4月国内硫酸市场延续下行走势,全国多地冶炼酸价降幅明显。受下游磷肥等产品开工下滑明显,整体需求疲软影响,多地冶炼酸库存持续累积,为缓解冶炼酸库存压力部分冶炼厂已选择贴钱出货,冶炼酸“0元购”重现市场。 》点击查看SMM金属铜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硫酸价格走势回顾 中国硫酸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崇在SMM主办的 2023SMM(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 - 铜矿&铜冶炼可持续发展论坛 上对2023年硫酸行业分析及展望进行了详细讲解。其分析硫酸价格走势时提到,全国硫酸均价2021年为553元/吨,2022年为540元/吨,总体处于高位。2021年2月初触及年内低点265元/吨,之后连续上涨;三季度价格触及年内高点825元/吨,之后开始回落,至年底时,价格在520元/吨。1月底价格见底440元/吨。2022年4月和6月底,全国硫酸均价在高点近950元/吨。随着硫磺价格下跌,硫酸价格下行,2022年9月初至低点150元/吨。短暂的反弹后,随着春节假期硫酸价格再次探底;春节后硫酸价格缓慢回升,最近又探底。 铜精矿TC和硫酸价格上涨带飞云南铜业2022年业绩 得益于长协TC的上涨和2022年硫酸价格曾经的一度上涨,不少铜冶炼企业业绩出现了增长。 云南铜业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300.63亿元,同比增加4.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78亿元,同比增加27.96%。该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主要产品阴极铜、黄金、白银和硫酸均实现高产、稳产,全年生产铜精矿含铜6.26 万吨、阴极铜134.92 万吨,黄金17.04 吨,白银646.13 吨、硫酸480.07 万吨;营业收入1,349.15 亿元,同比增加78.58 亿元,增幅6.18%;利润总额32.46 亿元,同比增加15.91 亿元,增幅96.15%;归母净利润18.09 亿元,同比增加11.60 亿元, 增幅178.63% 。该公司曾在2022年业绩快报中提到: 2022年,公司紧盯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紧抓铜精矿粗炼/精炼费(TC/RC)和硫酸市场价格上涨机遇,狠抓落实保产增产,实现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一季度的硫酸销售价格,云南铜业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硫酸是公司铜冶炼生产环节的副产品,成本一般没有较大的波动。受到区域因素影响价格有所不同,公司三大冶炼基地中,西南地区销售均价相对较高;东南地区、北方地区销售均价相对较低。 江西铜业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7,733,316,672元,同比增加4.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5,051,995元,同比增加19.10%。该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99.38亿元,同比增长8.40%(上年同期:4427.6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9.94亿元,同比增长6.36%(上年同期:56.36亿元)。该公司在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综合2022年生产经营实际完成情况、重点项目发展建设情况、并购重组进展等各方面因素,确定公司2023年的生产经营计划为:铜精矿含铜20.05万吨、生产阴极铜207万吨、黄金98.5吨、白银1289吨、 硫酸564万吨 、铜加工材201万吨。 铜陵有色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3.37亿元,同比增长18.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亿元,同比增长3.96%。铜陵有色2022年的年报显示,2022年,铜陵有色实现营收1218.45亿元,同比下降7.01%; 净利润31.80亿元,同比下降8.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0亿元,同比下降11.96%。铜陵有色2023年生产经营计划安排:阴极铜170万吨,自产铜精矿含铜5万吨,铜加工材43.2万吨,黄金16,425千克,白银500吨, 硫酸496万吨 ,铁精矿(60%)32.93万吨,硫精矿(35%)37.76万吨。 下游需求低迷 4月国内硫酸市场延续下行走势 不过随着下游需求的低迷,硫酸进入今年的价格一直偏低运行。据SMM了解,4月国内硫酸市场延续下行走势,全国多地冶炼酸价降幅明显。主要由于下游磷肥等产品开工下滑明显,整体需求疲软导致华中和华东地区如湖北、安徽、江西和周边酸企出货困难,冶炼酸库存持续累积,为缓解冶炼酸库存压力部分冶炼厂已选择贴钱出货,冶炼酸“0元购”重现市场。西北地区冶炼酸价格多地下行,尤其是陕西地区冶炼酸连续下跌,区域内出货量少,外发至四川的硫酸因下游开工率下降而明显减少。华东地区硫酸市场延续低迷需求,主力冶炼酸厂受跨区域低价酸的影响叠加周边下游需求疲软,造成冶炼酸价大幅让利。 2023-2025年仍有接近3000万吨新建、拟建 项目 有色冶炼副产硫酸占一半 李崇介绍,据硫酸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硫酸总产能1.295亿吨,同比增长1.3%;其中硫磺制酸产能5715万吨,占比44.1%;冶炼酸产能4577万吨,占比35.3%;硫铁矿制酸产能2322万吨,占比17.9%。据硫酸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硫酸新建产能380万吨,比2021年下降5.5%;其中硫磺制酸产能115万吨,冶炼酸产能200万吨,硫铁矿制酸产能45万吨。随着有色金属冶炼、新能源、新材料、含硫废物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推进,2023-2025年,仍然有接近3000万吨的新建、拟建项目。其中,有色冶炼副产硫酸占一半。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冶炼酸在硫酸的产能里地位十分重要。那作为有色冶炼的重要一环的铜冶炼产出的硫酸副产品也值得关注。让我们伴随着今年以来的电解铜产量数据的变化,来进行一下探究。 1-4月电解铜累计产量为368.25万吨 同比增幅为10.6%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4月SMM中国电解铜产量为97万吨,环比增加1.86万吨,增幅为2%,同比增加17.2%;且较预期的95.39万吨多1.61万吨。1-4月累计产量为368.25万吨,同比增加35.29万吨,增幅为10.6%。 据SMM了解4月有6家冶炼厂进行检修,合计影响量在2.95万吨。不过有几家大型冶炼厂因为统计周期问题(3月统计周期短、4月恢复正常),令4月统计产量比3月统计产量增加约3.54万吨;再加上华中某冶炼厂持续释放产量、江西某用危废做原料的冶炼厂(年产能10万吨)正式投产和华南某冶炼厂结束检修恢复正常生产;以上几个因素均是令4月总产量超预期的原因。除此之外,也有几个不利因素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一是江西某小型冶炼厂因自身原因而停产何时复产目前仍不知道;二是因硫酸价格低迷部分冶炼厂出现0元送硫酸的情况,不过据了解并没有一家冶炼厂因为硫酸胀库问题而减产或停产。据SMM统计,4月电解铜行业的整体开工率为91.40%,环比上升1.79个百分点。 进入5月,据SMM统计有5家冶炼厂有检修计划,另外2家推迟到6月,该5家冶炼厂预计合计影响量达到3.03万吨。不过4月检修的冶炼厂在5月陆续复产有助于提升产量;另外,山东某冶炼厂已于5月初点火,预计6月才有成批量的产品出来,因此5月的总产量仍会环比下降。 综上所述,SMM根据各家排产情况,预计5月国内电解铜产量为95.35万吨,环比下降1.65万吨,降幅为1.7%。最后据SMM统计6月将有8家冶炼厂要检修,料6月产量预计会继续下降。 后市:硫酸对铜冶炼暂无影响 后市建议关注市场需求改善情况 SMM预计电解铜5月产量将会出现环比下降主要是受正常检修的影响。 据SMM调研分析,硫酸的胀库以及低价暂时没有对铜冶炼厂的生产造成影响。据SMM调研,冶炼厂的开工率多数时间还是会考虑包括铜价以及加工费在内等的利润问题,铜矿供应问题是冶炼厂的主要考虑方向。硫酸作为副产品对冶炼厂的开工率影响较少,当然硫酸价格高的时候或将小幅带动炼厂生产的积极性,毕竟硫酸价格高可以提高冶炼厂的利润。 至于硫酸的库存和价格何时能出现变化,建议关注下游市场的需求改善情况。 相关阅读: 》云南铜业:一季度营利双收 净利润同比增27.96% 》云南铜业:主要产品阴极铜、黄金等均实现高产 2022年净利同比增178.63% 》云南铜业2022年净利大增178.63% 紧抓铜精矿TC和硫酸价格上涨机遇 》江西铜业:2022年净利同比增6.36% 2023年拟生产阴极铜207万吨 》SMM:预计2023年铜价重心下移 低库存支撑短期价格 【铜峰会】 》李崇:到2025年全球硫酸需求年复合增长3.7% 回收增加减少供应压力【SMM铜峰会】

  • 李崇:到2025年全球硫酸需求年复合增长3.7% 回收增加减少供应压力【SMM铜峰会】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4月27日讯:在SMM主办的 2023SMM(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 - 铜矿&铜冶炼可持续发展论坛 上,中国硫酸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崇对2023年硫酸行业分析及展望进行了详细讲解。他首先介绍了硫酸的价格走势以及硫酸、硫磺、磷肥价格的关联度,然后对硫酸行业运行情况、硫酸的消费、硫酸的进出口、硫酸相关行业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硫酸的价格走势 全国硫酸均价2021年为553元/吨,2022年为540元/吨,总体处于高位。2021年2月初触及年内低点265元/吨,之后连续上涨;三季度价格触及年内高点825元/吨,之后开始回落,至年底时,价格在520元/吨。1月底价格见底440元/吨。2022年4月和6月底,全国硫酸均价在高点近950元/吨。随着硫磺价格下跌,硫酸价格下行,9月初至低点150元/吨。短暂的反弹后,随着春节假期硫酸价格再次探底;春节后硫酸价格缓慢回升,最近又探底。 硫酸、硫磺、磷肥价格的关联度 港口硫磺和国产硫磺价格高度关联;硫酸价格与硫磺价格关联,硫酸价格比硫磺走势滞后,平缓;2021年底磷复肥出口受限,对硫磺、硫酸的需求抑制凸显,硫磺价格横盘,硫酸价格大幅下降。长期来看,国际磷肥和国际硫磺价格的变化趋势也是一致的;2022年三季度硫磺价格快速暴跌,硫酸价格随之下行。暴跌之后小幅上行后,临近春节又再次下探。春节后开始缓慢爬升,可否重复过去两年的价格走势? 硫酸行业运行情况 ►产能 据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硫酸总产能1.295亿吨,同比增长1.3%;其中硫磺制酸产能5715万吨,占比44.1%;冶炼酸产能4577万吨,占比35.3%;硫铁矿制酸产能2322万吨,占比17.9%。 据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硫酸新建产能380万吨,比2021年下降5.5%;其中硫磺制酸产能115万吨,冶炼酸产能200万吨,硫铁矿制酸产能45万吨。随着有色金属冶炼、新能源、新材料、含硫废物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推进,2023-25年,仍然有接近3000万吨的新建、拟建项目。其中,有色冶炼副产硫酸占一半。 ►产量 2022年全国硫酸总产量1.07亿吨,同比下降2.2%。其中,硫磺制酸产量4422万吨,同比下降8.0%;占比41.3%冶炼酸产量4256万吨,同比上升3.8%,保持正增长;占比39.8%。硫铁矿制酸产量1765万吨,同比下降4.6%;占比16.5%。其他制酸产量255万吨,同比上升42.3%。 产业集中度 分省来看:总产量湖北、云南第一梯队;硫磺制酸也是湖北、云南前二;冶炼酸内蒙古、云南、广西、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比较接近;矿制酸比较分散。 企业来看:有色金属冶炼和磷复肥企业各占一半;前十名产量占比40.2%,首次超过40%。 ►开工率 据协会统计测算,2022年我国硫酸行业平均开工率82.6%,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硫磺制酸开工率77.4%,同比下跌8.3个百分点;创6年新低。冶炼酸开工率93.0%,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硫铁矿制酸开工率76%,同比下跌3.6个百分点。 ► 价格走势 硫酸均价来看,22年仍是多年来的高位;但下半年的价格跳水对行业信心影响极大;上一次的暴跌后,全球经济衰退,需求放缓,硫酸市场经历了一年多的低谷期;3月23日,硅谷银行事件后的又一次加息,加息接近结束,但年内不会降息让市场悲观;国际磷肥价格下跌,硫磺价格承压下行;预期比黄金更珍贵;观望。 硫酸消费概况 ►硫酸消费量 据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硫酸表观消费量1.04亿吨,同比下降3.1%,主要受到化肥用酸下行的影响。其中,化肥用酸5223万吨,同比下降8.6%,占比50.4%,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工业耗酸5138万吨,同比增长3.1%,占比49.6%,与化肥用酸基本持平。 ►硫酸消费结构—— 硫酸需求行业分析 2022年硫酸需求—— 传统需求乏力,新需求逐步释放 硫酸下游行业 1.化肥行业:国内化肥零增长政策的实施,连续多年国内需求负增长。由于出口受限,2022年全国磷肥产量1500万吨P2O5,同比下降10%。 2.钛白粉:钛白粉中心和钛白粉联盟秘书处最新统计,2022年中国钛白粉总量386.1万吨,同比增加了7.1万吨,增幅为1.87%。其中硫酸法336.4万吨,同比下降1.3%。 3.氢氟酸:据估算,2022年中国氢氟酸总产量165万吨,同比下降19.5%。 4.己内酰胺:据统计,2022年己内酰胺总产量为423万吨,较去年相比新增27.13万吨,增幅为6.85%。2023年产能将继续增长,终端需求待释放,出口或稳定向好。预计新投产能约180万吨。 5.磷酸铁锂:据估算,2022年磷酸铁锂产量119.6万吨,同比增幅为160.6%。2023年,随着各大企业产能释放,全国磷酸铁锂整体供给量将达到237.1万吨。但是需求量仅为184.6万吨,将过剩52.5万吨。不完全统计,磷酸铁锂扩产规模加上现有产能已超500万吨。 新能源行业对硫的需求 磷酸铁锂: 2022年磷酸铁锂产量119.6万吨,同比增幅为160.6%。预计2023年需求量为184.6万吨,预计增幅54%。 湿法镍冶炼: 红土镍矿占比60%,湿法冶炼。青山、格林美、邦普、力勤、华友等均在印尼吨镍耗酸55吨,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碳酸锂: 盐湖卤水提取工艺和矿石提取工艺。 矿石提取锂资源的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生产工艺:石灰烧结法和硫酸法,其中硫酸法是主流。 吨产品硫酸消耗量2.4吨。 2022年我国碳酸锂产量39.50万吨,同比增幅约为32.5%; 氢氧化锂产量24.64万吨,同比增幅约为29.5%。 全球需求预判,2022年碳酸锂是74万吨LCE,2025年预计是168万吨LCE。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 锂电池电解液目前LiPF6仍占据主导地位。 双氟性能优异,也被视为最有希望替代LiPF6的锂盐。 双氟的原料主要是: 氨ji磺酸、氯化亚砜、氯磺酸等 2022年产能14.5万吨,预计2025年底产能47万吨。 对应需要的氯化亚砜46万吨和86万吨。 氯化亚砜(SOCl₂): 氯化亚砜目前的下游主要用于生产染料、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农药、新型锂盐等产品。 其中农药、医药、染料领域属于氯化亚砜传统应用领域,未来增速有限; 而LiFSI和三氯蔗糖属于新兴应用领域,未来增幅大。 目前氯化亚砜产能60万吨,2025年产能65万吨,增幅不大,未来潜力较大。 氯化亚砜的原料: 三氧化硫和二liu化硫 氨基磺酸(NH2SO3H): 氨基磺酸传统用途主要是清洗剂、磺化剂、甜味剂、消毒剂、除草剂等。 主要原料:尿素和发烟硫酸。吨产品发烟酸消耗2.3吨。 2022年中国氨基磺酸产量18万吨,需求量20万吨。 随着双氟的需求增长,氨基磺酸的需求被看好。 另外,甜味剂的发展对氨基磺酸的需求也有拉动。 硫酸的进出口 国际硫酸市场行情 ►价格走势 从2021年3季度开始,国际硫酸价格持续高位运行;2022年7月,国际硫酸价格暴跌。2022年6月底,中国硫酸报价135-140美元/吨fob。2023年2月底中国硫酸报价(-10)-0美元/吨FOB,同比下降125美元/吨。 硫酸出口 ►2022年出口情况 2022年中国出口硫酸364.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80.3万吨,增幅28.3%;平均出口价格116.8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25.7美元/吨,涨幅28.2%。2022年出口国主要是智利、摩洛哥、印度、沙特阿拉伯,合计超过出口总量的80%。 ►2023年出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3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硫酸33.3万吨,同比下降58.7%;平均出口价格20.9美元/吨,同比下降83.3%。 硫酸进口 ► 2022年进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2年1-12月中国进口硫酸27.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3.9万吨,降幅33.6%。剔除高价酸后,平均进口价格89.8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0.5美元/吨,涨幅13.2%。进口硫酸主要是来自韩国(25.1万吨)、中国台湾(2.4万吨)。 ►2023年进口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1-2月我国进口硫酸7.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万吨,增幅43.5%。剔除高价酸后,平均进口价格18.6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87.9美元/吨,降幅82.5%。 2月份进口硫酸1.8万吨,同比下降31.6%,环比下降69.7%。剔除高价酸后,平均进口价格27.0美元/吨,同比下降73.5%,环比增长67.2% 硫酸进出口小结 进口: 进口酸主要以韩国为主,近年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下降; 出口: 中国冶炼酸产能持续增长,国产冶炼酸有出口的需求; 出口企业逐年增多,出口所需的港口和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短期来看,国际硫酸的价格低,出口难度大 硫酸相关行业 磷复肥 ► 国产磷复肥运行情况 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估算的数据显示:磷肥2022年总产量为1500万吨(折纯)以上,同比下降10%。 产量的下降主要来自于出口的受限。 累计出口各种肥料2241万吨,同比下降28%。 其中:DAP333万吨,同比下降47%, 主要出口国:印度、孟加拉、泰国。 MAP188万吨,同比下降50%,主要出口国:巴西、澳大利亚、阿根廷。 三元复合肥57万吨,同比下降22%;主要出口国:缅甸、越南、泰国。 为保障国内用肥,化肥出口仍然受限。 ► 粮食安全——疫情、俄乌冲突的影响 疫情、俄乌冲突、主产区极端天气,全球粮食安全性受到挑战,2022年国际粮食价格剧烈震荡。 202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达到143.7点,同比增长14.3%,比2020年上涨了46.5%。(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0年指数为98.1,2021年为125.7,2022年为143.7) 俄乌冲突对国际粮食供应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22年3月创下最高值。 自去年7月俄乌双方达成黑海谷物协议,缓解了粮食供应的紧张,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连续11个月下跌,2023年2月平均为129.8点,较1月小幅下降0.6%,较最高值累积下降了18.7%。 2023年3月13日俄罗斯宣布,同意将黑海谷物倡议继续延长60天,运输问题已经没有制约,供应的缺口已基本被其他国家替代,国际粮食供需达到新的平衡。 但持续的俄乌冲突,使乌克兰严重的资金紧张、基础设施受损以及该国部分地区进入农田受阻,2023年冬小麦种植面积估计同比减少40%,预计2023年小麦产量将远低于平均水平。 ►钛白粉——产量和新建产能 据统计,2022年我国钛白粉产量386.1万吨,同比增加了7.1万吨,增幅为1.87%。其中硫酸法336.4万吨,同比下降1.3%。 正在新建、筹建及改扩建项目将新增产能接近200万吨/年,其中氯化法40万吨/年。其余的硫酸法,近160万吨。 ►硫磺 硫磺产量:据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硫磺总产量925.9万吨,同比上升6.0%,延续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石油炼化副产硫磺625万吨,,占比67.5%;天然气净化副产硫磺248.5万吨,占比26.8%。 2022年进口情况:2022年中国进口硫磺764.7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87.6万吨,降幅10.3%;平均进口价格301.9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08.8美元/吨,涨幅56.4%。2022年,我国进口硫磺主要来自于日韩、中东、北美;排名前五名的国家为韩国(119.9万吨)、阿联酋(96.3万吨)、日本(90.7万吨)、加拿大(81.9万吨)、伊朗(73.8万吨),从这五个国家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60.5%。 我国硫磺对外依存度持续下降:我国是硫磺消费大国,据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硫磺表观消费量总计1690.6万吨,同比下降2.1%。其中,国产硫磺925.9万吨,进口764.7万吨;硫磺自给率54.7%,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硫磺自给率进一步提升。 2023年进口情况: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1-2月中国进口硫磺155.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4.4万吨,增幅54.0%;平均进口价格167.9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04.4美元/吨,降幅38.3%。2月份进口硫磺59.2万吨,同比增长31.1%,环比下降38.1%;平均进口价格160.5美元/吨,同比下降40.9%,环比下降6.9%。 ►磷酸铁锂 新能源电池行业新宠: 磷酸铁锂电池(LFP)和三元锂电池(NCM)斗得如火如荼。 2018-2020年一直是三元锂电池市场占有率领先。 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却以逾51%的市占率反超过三元电池,并一直保持领先。 2022年,磷酸铁锂电池产量332.4GWh,占总产量60.9%,累计同比增长165.1%。 磷酸铁锂电池销量271.0GWh,占总销量58.2%,累计同比增长155.7%。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83.8GWh,占总装车量62.4%,累计同比增长130.2%。 未来发展: 2022年磷酸铁锂产量120万吨,增长160%,对应的硫酸需求大致是250万吨。 预计到2030年,全国磷酸铁锂年需求量将达到约300至400万吨,对应的硫酸需求大致是650-850万吨。 新的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也在加速发展,2022年内统计的35个磷酸铁锂新建项目,新建产能接近350万吨,未来规划产能更是达到2000万吨。 新能源电池新技术新方向更新迭代迅速,未来的需求不确定性大。 ►铜加工费的价格走势 2022年下半年开始,铜矿产量出现中高速增长,供应增加,现货加工费有望持续高位; 2022年中国铜矿砂及精矿进口量2527万吨,同比增长8.0%。 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恢复不及预期,新能源对铜的消费拉动,需求弱。 2022年中国精炼铜产量1106.3万吨,比上年增长4.5%。  2022年中国铅产量781.1万吨,同比增4%。 2022年中国锌产量680.2万吨,同比增1.6%。 分析展望 发展趋势 ►国际宏观 ►国内宏观 ►分析展望——硫酸价格 国际:全球来看,一半的硫酸消费用于化肥的生产,主要是磷复肥的生产。全球硫酸生产是以硫磺制酸为主的,占比超过60%;国际硫磺供需紧平衡,国际硫磺价格与国际磷复肥价格高度相关。 国内:2022年国产硫磺产量继续增长,压缩进口硫磺的空间,但2022年仍进口硫磺765万吨,国内硫磺定价跟随国际硫磺定价。 趋势:强调安全是发展底线的情况下,化肥出口的限制短期不会取消;最近国际化肥价格持续下行,中国DAP出口价格已经跌破550美金;国际硫磺价格随之下行,国内硫磺、硫酸价格受到抑制;新能源金属领域的快速增长,对硫磺的需求增长;国际粮价仍处于高位,对化肥的需求是刚需;铜矿的供应相对充足,铜冶炼的加工费提高,鼓励铜冶炼企业提产,副产的硫酸量增加,抑制国内硫酸价格。 ►分析展望——碳中和 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相关的政策逐步落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于2020年下降18%;正常情况下,2035—2050年化石能源消费占比60%。若是在碳中和情景下,到2050年,化石能源的占比可能会降至34.6%,低于参考情景25.4个百分点。 双碳带来的影响:化石能源消费减少将直接带来硫磺的减产;带动新能源的发展,拉动硫酸需求的增长;据估算,硫酸行业每年回收的蒸汽折算成标准煤大概800万吨。硫酸作为能源工厂,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新建硫磺制酸产能增加;有色金属回收率提高,金属矿消耗下降,副产硫酸减少;硫磺供应减少,需求拉动,同时硫酸产生的蒸汽价值提高,硫磺的价值将进一步体现。 ►分析展望 短期:到2025年,全球硫酸需求年复合增长率3.7%。  2021-2025年全球硫酸需求稳定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3.7%。 全球人口增长,粮食和化肥都是刚需,保障硫酸的基本消费量; 新能源金属的快速增长,给硫酸的需求带来极大的拉动。 长期:到2035年,全球硫酸需求年复合增长率2%。 “双碳”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硫磺产量下降,供应趋紧。随着电池、储能的饱和、金属回收比例提高,对硫酸的需求增长放缓。铜铅锌等金属的回收增加,减少了矿的用量,副产硫酸减少。总体来看,未来市场供需更加平衡。 相关阅读: 》【铜峰会直播中】铜市供需和价格预测全球经济新格局下金属市场新方向商品市场风险与对冲 》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专题报道 》观看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视频直播

  • 家电用铜量及密度现状及前景 铝代铜并不易 面临三大挑战!【SMM铜峰会】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4月26日讯:在SMM主办的 2023SMM(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 - 铜矿&铜冶炼可持续发展论坛 上,SMM高级咨询顾问李蒿就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国铜铝替代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分析。她先介绍了相关行业背景,然后对家电用铜密度现状进行了展望,最后谈到了铜铝替代面临的挑战。 行业背景 凭借明显的价格优势,以及良好的物理性能和丰富的储量,铝对铜造成明显的替代威胁。 2022年家电用铜量为207万吨。未来在外需走弱,国内地产行业下行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家电用铜前景并不乐观。 家电是第二大铜消费领域。未来家电用铜降低,原因是:1)海外需求降低。在美国财政补贴退出以及高通胀的经济背景下,海外消费者居家需求下行。作为出口的重要指标-国内制造业PMI分项:出口新订单,在2021年中下降至50荣枯线以下。2)内需降低。目前经济景气度不高,消费者购买力较弱,且伴随地产行业的周期性下行,消费者配置或更新家电的意愿也有所走弱。尽管国家政策强调房地产的支柱作用,但经济内生结构矛盾下,市场对地产下行风险的预期只是有所改善,但并未扭转其下降的方向。 家电用铜密度现状及展望 综合因素评估,家电行业整体用铜密度呈下降趋势。核心家电中,换热器用铜密度最高,空调次之,最后是洗衣机。 SMM重点从家电领域的用铜密度方面,分析家电行业的用铜需求变化。家电行业的用铜密度主要受到3个因素影响,分别是微型化、铜替代和家电功效提升,前两者会导致用铜密度降低,后者会导致用铜密度提高。 SMM重点分析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三大家电的用铜密度和变化趋势。空调的主要用铜零部件是冷凝器、蒸发器、内外连接管和电机。其他用铜零部件如内部连接管、消音器、四通阀等。 空调行业正在经历明显的管径变细、管径变薄、用其他材料代替铜的趋势,用铜密度遭遇较大挑战。 空调用铜密度降低因素分析: 四大主要用铜零部件的用铜密度,正在受到微型化和铜替代趋势的威胁。微型化包括管径变细和管壁变薄。比如冷凝器管径正在从主流的9毫米管径,转变为7毫米。大部分零部件都在面临铝材料替代的风险,电机尤为明显。其他部分零部件也有钢材替代趋势,如消音器、四通阀等。 新版能效政策对空调制冷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拉动新的用铜需求增长。 空调用铜密度增加因素分析: 2019年空调行业推出新的能效政策,提升对空调制冷效率的整体要求。空调要提升制冷效率,就要增加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的用铜量,会使空调整体用铜量提高6-14%。6%是3级提高到1级,14%是4-5级提高到3级。 2010-2020年,冰箱换热器经历了全铜到全铝的转变,用铜密度大幅下降。 冰箱用铜密度降低因素分析: 2010-2020年,冰箱经历了明显的铜替代现象。市面上大部分铜制换热器被铝制换热器所取代,使冰箱用铜密度大幅下滑。 冰箱用铜密度在过去十年经历断崖式下跌,未来将保持平稳。 冰箱用铜密度变化趋势: 2010-2020年,单电机洗衣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拉低用铜密度,但影响有限。 洗衣机用铜密度降低因素分析: 洗衣机的用铜零部件是电机。2010-2020从双电机变单电机,但对铜密度的影响有限,1.1公斤/台变1.02公斤/台。且未来,部分高端洗衣机还是会用双电机,所以未来用铜密度会有所回升。 洗衣机用铜密度总体保持平稳,未来将小幅上扬。 铜铝替代面临的挑战 目前铝替代铜面临碳排、客户意愿度及技术难度三大主要挑战。 在碳排政策影响下,铜的碳排优势较明显,而铝的成本优势被弱化,碳排政策可能会抑制铝替代铜的进程。 碳排政策对铜铝替代的影响: 电力行业碳排占比最大,面临巨大碳减排压力。 2022年中国各行业碳排占比情况: 与铝相比,铜的碳排放量更低,是实现减碳目标的良好材料。 电解铝行业火电铝占比约为78%,另外以水电等清洁能源为主,近几年来国内清洁能源电解铝占比逐年上升,2022年国内电解铝单吨煤炭消耗量约为3.2吨。 相关阅读: 》【铜峰会直播中】铜市供需和价格预测 全球经济新格局下金属市场新方向 商品市场风险与对冲 》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专题报道 》观看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视频直播

  • 再生铜制杆面临的难题和未来发展机会【SMM铜峰会】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4月26日讯:在SMM主办的 2023SMM(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 - 铜杆线发展论坛 上,原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副总裁、福州丹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铜专家黄伟萍分享了再生铜制杆面临的难题和未来的发展机会。他主要从再生铜制杆面临的难题、再生铜制杆的思维认知改变、再生铜制杆未来的发展机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再生铜制杆面临的难题 1、设备的技术瓶颈      从早起的黑杆设备起到现在的连铸连轧设备,再生铜制杆设备也经过了几轮的迭代。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蜀虹生产线也已经有20年没有改进了。      相较于进口设备的连续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化实时跟踪、大压比稳定质量等方面,我们现有国产再生铜制杆设备做出的产品是远远不如进口生产线。 2、工艺的技术瓶颈      反射炉的炉型结构和断续生产模式导致了铜水的杂质和氧含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是不如进口生产线,主要表现为氧化、还原不彻底,操作控制粗犷。国产设备生产全过程靠熟练师傅凭经验调控,无法精准的控制温度和氧含量。进口生产设备在各个关键工艺控制点有监控温度、压力,流量等重要指标实现参照调控。 3、同质化竞争     目前国内的再生铜制杆企业大部分产品销售电缆厂。电缆厂对电性能要求高,出于成本考虑对加工性能可以让步接收。由于加工性能的瓶颈,现在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无法突破,大部分再生铜制杆企业只能通过低价竞争,形成行业内卷化。 二、再生铜制杆的思维认知改变 1、传统生产方式以经验为主导思维和技术瓶颈。 再生铜杆的生产分熔炼除杂、铸造冷却,轧制等三个工序,传统的思维强调熔炼除杂的重要性,忽视了最重要的铸造冷却工序,产品的加工性能由铸造工序的冷却结晶决定。铸造工序的技术提升应该是生产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 国产设备由于投资门槛低,广受生产企业欢迎,形成了低投资高产量的认识。由于低廉的国产设备不具备生产线的数据化,自动化生产,工艺控制点无法监控及调整,导致生产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2、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再生铜杆质量。 国产设备在几轮的迭代中,为迎合生产企业生产效率的要求,只是不断的提升产量,在提升质量上没有改进。 再生铜杆的质量核心在于铸造结晶的过程控制,数据化自动化的调节冷却结晶能够更精准的调控整个铸造结晶的过程,打破了原有凭借操作工经验判断调节铸造结晶的方式,保证铸坯结晶形成的稳定性,减少了气孔渣孔,提升了加工性能。 3、改善氧化造渣除杂、还原新技术应用。 目前生产企业选用的造渣剂,纯度低,组合单一。高纯度复合型造渣剂有利于快速反应造渣节省能耗。 现有再生铜杆企业的多用树木还原,少部分企业使用天然气还原。其实天然气还原是比树木还原更加节能环保的。 三、再生铜制杆未来的发展机会 1、旧设备的技改 在现有连铸连轧设备上进行技改,把原有铸坯面积从2300平方毫米增大到3800平方毫米,配合工艺控制点的数据收集精细控制铸坯的冷却结晶形成,从而提升再生铜制杆的加工性能。按照流程化的精炼控制,使铜含量和氧化量均一、稳定。达到接近进口生产线产品的效果。 2、双碳时代的新机遇 目前世界500的公司对再生铜为原料的产品采购是可以以电解铜为定价标准的。如果再生铜为原料的产品能无限接近电解铜为原料的产品,那么再生铜生产企业就可以享受碳税红利。例如我们再生铜杆企业提高产品的含铜量,把杂质元素控制在500ppm范围(采用不加铅的工艺),通过技改或上新设备把铜杆拉丝新能提高,产品质量与电解铜为原料的铜杆就十分接近。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变革提升质量,抓住属于再生铜行业的专属红利是未来非常确定的机会。 3、新生产线的技术革新 炉前的布局改造和炉型的重新设计使得前段的熔化除杂等工艺能够稳定、连续,均一性提高。铸轧阶段使用最新的自动化控制加大压比生产线,使得产品加工性能提高。 整条生产的重新设计使得产品质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越现有进口设备的产品质量。 4、新生产线的引进 再生铜杆都有存在铜丝退火性能不均匀的问题,主要是再生铜杆微合金化问题形成,金相结构问题存在。最新的意大利微轧机设备,采用冷态φ8㎜铜杆进行轧制,轧制产品φ2.6-φ1.3mm铜丝,每小时产量5吨左右,电功率90千瓦,合理利用轧制热自动退火,温度达到500多度,不用电加热,轧制成本与8拉3相同,每吨节省电退火成本150元/吨,解决了重塑再结晶的工艺,达到退火均匀的效果。欧美线缆企业大部分使用微轧机,有别于传统粗线径产品(8拉3),因少用拉丝机,在加工成本上有综合优势。 四、综述 目前再生铜制杆的生产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同样的生产设备,产品质量不稳定。同质化竞争严重,主要靠价格解决问题。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的提升是现在所有再生铜制杆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国产设备能进行改造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摆脱低价竞争的局面。把产品往其他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最终使企业受益。 相关阅读: 》【铜峰会直播中】铜市供需和价格预测 全球经济新格局下金属市场新方向 商品市场风险与对冲 》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专题报道 》观看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视频直播

  • 专家分享:铜冶炼废水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SMM铜峰会】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4月26日讯:在SMM主办的 2023SMM(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 - 铜矿&铜冶炼可持续发展论坛 上,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全国有色行业设计大师副总工程师李绪忠给大家带来了铜冶炼废水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的分享。铜冶炼厂废水分类、污酸处理技术、酸性废水处理技术、初期雨水处理技术、一般生产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零排放技术以及发展方向等均是其介绍的角度。 铜冶炼厂废水分类 污酸处理技术 污酸蒸发浓缩+硫化法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热风将浓度低的污酸蒸发浓缩产出55%的浓缩酸,同时脱除污酸中的氟和氯。浓缩酸用硫化法除去杂质铜、铅、砷后,过滤得到纯净的浓缩酸,返到硫酸生产系统或其他生产系统使用。该技术已有工程案例。 特种纳滤膜法: 该技术是用0.5~5nm、表面ZETA电位为-5~-50mV的非对称膜将所有酸液进行膜分离,得到含重金属离子和少量卤离子的酸液,同时得到富集卤离子的废水。去除酸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得到净化稀酸,净化稀酸进行浓缩或回用于制备聚合硫酸铁絮凝剂。该技术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提出。 “硫化+选择性分离离子膜”技术: 该技术是在污酸中投加硫化剂,先回收部分有价金属,再脱除砷;处理后的污酸在电场作用下,采用选择性分离离子膜对氟离子、氯离子与硫酸根离子进行电电渗析分离,氟离子、氯离子脱除后得到的稀硫酸回用于生产;高氟氯废水采用中和+吸附处理回用或排放。该技术为北京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硫细菌还原硫酸盐”技术: 该技术采用氧化锌中和,在一定环境下,引入硫细菌,提供电子供体,硫细菌可以还原硫酸盐得到S2- ,去除重金属,氯化钙除氟,该法生化反应条件苛刻,且要牺牲酸度,是以排放为目的,氯离子不做要求。欧洲已有案例。 污酸中氟、氯及砷等重金属分离后,污酸资源化就能实现了,同时可回收重金属。 酸性废水处理技术 1) 石灰中和法 石灰中和法是向重金属废水中投加石灰乳(Ca(OH)2),使重金属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分离。对于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可以采用一次中和沉淀,也可以采用分段中和沉淀的方法。一次中和沉淀是一次投加碱,提高pH 值,使各种金属离子共同沉淀。分段中和是根据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在不同pH值下沉淀的特性,分段投加碱,控制不同的pH 值,使各种重金属分别沉淀,有利于分别回收不同金属。该技术流程短、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简单、处理成本低廉、便于回收有价金属的特点。各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Cu 98~99%、As 98~99%、F 80~99%、其他重金属离子98~99%。该技术适用于含铁、铜、锌、铅、镉、钴、砷废水的处理,该技术不适用于汞的脱除。 2) 、石灰-铁盐(铝盐)法  石灰-铁盐法是向废水中加石灰乳(Ca(OH)2),并投加铁盐,如废水中含有氟时,需投加铝盐。将pH调整至9~11,去除污水中的As、F、Cu、Fe 等重金属离子。铁盐通常采用硫酸亚铁、三lv化铁和铁盐,铝盐通常采用硫酸铝、氯化铝。该技术除砷效果好,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操作方便,可去除钒、锰、铁、钴、镍、铜、锌、镉、锡、汞、铅、铋等,可以使除汞之外的所有重金属离子共沉;但砷渣过滤困难。各种金属离子去除率分别为:Cu 98~99%、As 98~99%、F 80~99%、其他重金属离子98~99%。  该技术适用于含砷、含氟废水的处理。 酸性废水处理技术及评价 初期雨水处理技术 初期雨水来源、水质及污染特征: 来源:降雨初期时的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厂房屋面、厂区道路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下表为180d内本冶炼厂初期雨水水质监测结果。污染特征:可以看出初期雨水水质已经超出直接排放水体水质标准,携带的污染种类多且难于控制。主要污染物为pH值、重金属、悬浮泥沙等污染物,并且含有砷。 初期雨水处理技术: 1)混凝沉淀(含磁混凝) 2)石灰铁盐除砷 3)硫化剂、重金属捕捉剂、生物制剂去除除重金属 一般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一般生产废水处理常用技术: 1 )净化+膜法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净化+膜法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是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一般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处理后水质达到工业循环水的标准,回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除盐产生的浓盐水回用于冲渣等,不外排。膜分离技术是利用高压泵在浓溶液侧施加高于自然渗透压的操作压力,逆转水分子自然渗透的方向,迫使浓溶液中的水分子部分通过半透膜成为稀溶液侧净化水的过程。其工艺过程包括盘式过滤或精密过滤、微滤或超滤、反渗透等。 反渗透系统产生的淡水回用于生产线,浓水可独立处理后排放,也可将浓水排入废水调节池进一步处理。该技术工艺流程短,减少占地面积。全过程均属物理法,不发生相变。 2) 废水除油技术 含油废水先经隔油池回收浮油,再进行第二步油水分离,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及粗粒化油水分离法等。 废水除油可使用融合多种除油技术,集污水的预处理、油水分离和油的回收于一体的高效油水分离装置。出水含油低于5mg/L。 该技术适用于萃余液、反萃废水等含油废水的处理。 3) 一般废水处理常用技术评价 一般废水处理新技术 1 )电絮凝法处理重金属废水  电絮凝法是以铝、铁等金属为阳极,以石墨或其他材料为阴极,在电流作用下,铝、铁等金属离子进入水中与水电解产生的氢氧根形成氢氧化物,氢氧化物絮凝将重金属吸附,生成絮状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 该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不需要使用药剂,维护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该技术电源性能有待改善,目前只适用于处理中低浓度重金属废水,产生的二次固体废弃物较多,易造成二次污染。 2 )微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 微生物处理法是利用细菌、真菌(酵母)、藻类等生物材料及其生命代谢活动去除或积累废水中的重金属,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重金属离子从微生物体内释放出来,从而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微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及沉淀作用。微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运行费用低,生成的化学或生物污泥量少;去除极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效率高;操作pH 及温度范围宽(pH3~9,温度4~90℃);高吸附率,高选择性。技术研发重点集中在菌种的分离提取、基因工程菌的构造、混合菌的培养、优势菌的筛选、培养、驯化等方面。 废水处理零排放处理技术 综合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路线 1、除硬度:采用CO2+NaOH脱钙软化,树脂深度除硬度; 2、除COD:采用高级氧化技术; 3、脱盐淡化:采用高压海淡膜+碟管式反渗透浓缩,辅以中低压卷式膜对产水进行脱盐; 4、蒸发结晶:采用硫酸钠三效结晶+冷冻结晶+氯化钠单效结晶+杂盐干燥进行盐硝分离。 发展方向 废水、初期雨水的收集: 1)废水从埋地自流输送发展为压力输送 2)初期雨水分区域多点收集后统一输送 3)屋面初期雨水收集与地面初期雨水分质收集 4)塑料排水明渠成套产品应用于雨水收集 分子筛技术净化污酸: 首先,去除悬浮物后的污酸加入分子筛(硅铝酸盐)吸附氟、氯,然后用改性分子筛(硅铝酸盐,里面负载铁离子)吸附砷及重金属,得到相对纯净的污酸。 吸附量25%-28%,目标物去除率可达95%到98%,分子筛吸附饱和后,用浓硫酸解吸,重复使用。 该技术有长沙达诺智能科技公司提出,目前进入扩大试验阶段。 硫酸钠制酸碱技术(双极膜) 双极膜电渗析(BPED)是一种利用离子在直流电场下迁移作用的电化学分离过程。双极膜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溶液中呈离子状态的溶质和溶剂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产品: 80g/L的氢氧化钠 98g/L的硫酸 石膏渣的提纯技术应用可行性 清华大学化工系持续开展 “固固分离平台技术”研发,研究难处理大宗工业固废和贫杂资源的高效分离,在工业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钛石膏、氟石膏等)全面除杂、难处理贫杂矿或冶金渣(磷、钛、锰、铁、镍、贵金属等)富集分离等方面取得突破,正与相关单位合作推进产业应用。该技术也可望用于其它贫杂无机资源的廉价高效分离富集。 原料:工业固废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钛石膏、氟石膏等); 产品:高纯石膏:纯度≥98%, 白度≥90,Cl-≤200ppm;  除杂成本:100-150(原料级)-200-250(填料级)元/吨;(注:不含烘干或焙烧成本) 售价:>500(原料级)-800(填料级)元/吨;  投资:1000-2500 万元(1-10 万吨/年);年利润:500-3000 万元,1-2 年收回投资。 高级氧化技术运用 废水深度处理时应去除COD,可采用高级氧化技术: 臭氧催化氧化法、臭氧双氧水法、电化学催化氧化法、多维电解吸附法。 相关阅读: 》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专题报道 》观看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视频直播

  • 新能源产业为铜导体带来的消费新机遇【SMM铜峰会】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4月26日讯:在SMM主办的 2023SMM(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 - 铜杆线发展论坛 上,江苏瀚叶铜铝箔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华清为我们带来新能源产业为铜导体带来的消费新机遇的分享。他主要从新能源产业对铜箔、电线电缆的产品需求;电解铜和铜线作为原料对铜箔生产的影响;新能源行业对电线电缆行业的需求;新能源产业带来的消费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新能源 传统能源:石油、煤炭为主体的能源 新能源:洁净煤、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海洋能、磁流体发电、超导能、生物质能等 导体材料:转子、导线、组建导体、热管、储能电池、变压器、逆变器、器件用铜等 新能源汽车用铜量,一辆纯电动汽车用铜量100~150kg。 CNFA电池容量不同,铜箔用铜不同,特斯拉model3 电池容量80.5kwh,用电解铜箔量约72.5kg。 预计 2025 年全球锂电铜箔需求量 121 万吨 ,复合增长率 42%。电池铝箔 99 万吨,复合增长率 48% 。 复合铜箔:工艺流程示意图 对标分析(复合铜箔 vs.电解铜箔) 安全:减薄、电池设计;绝缘层、热收缩 减重: 6.5μm复合箔VS. 6μm铜箔,减重55% 6.5μm复合箔VS. 4μm铜箔,减重32% 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 PP vs.PET;4.5u vs.2.7~3u 成本:理论成本低,制造成本高;3元/㎡vs.9元/㎡ 头部企业的期望:CPC=ECF±20% 新赛道 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衍生功能有待开发 电池市场预期 : 4800GWh,装车9600万辆(1GWh装车2万辆,数据存疑,1GW→1万台) 预期复合增长率≥30%,2021是340万辆,2022年510万辆,2025年900万辆:电池需求约600GWh。 电池的超级产能,远超需求,间接利好材料端。 “秘密宏图”第三篇章:2050前,能源100%可持续 今年3月,马斯克表示,全球最终将需要240TWh储能容量(含电站储能和汽车电池),自身固定式储能产能目标1TWh/年。【电池中国】 五个发力点: 一、全面转向电动车; 二、在家用、商用和工业领域使用热泵; 三、在工业领域使用高温储能及绿色氢能; 四、在飞机和船舶上应用可持续能源; 五、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现有电网。 市场展望: 双循环长期看好 新能源超级赛道 储能大有可为  传统材料持续优化 新材料层出不穷 相关阅读: 》【铜峰会直播中】铜市供需和价格预测 全球经济新格局下金属市场新方向 商品市场风险与对冲 》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专题报道 》观看2023第十八届国际铜业峰会视频直播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