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

  • 直补首付、分步取消限售 出台楼市“新政17条”的成都提供新样本

    楼市持续调整背景下,成都推出房地产“新政17条”,以直补购房首付、分步取消限售等举措领跑地方新政,力促市场止跌回稳。 2025年7月21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6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共涵盖17条措施(简称“新政17条”),涉及“提升供应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推进盘活存量”、“发挥公积金制度功效”等方面。 “这是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地方上首个出台重磅房地产新政的核心城市。”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成都此次政策覆盖面广并具有创新性,不仅涉及土地、区域、商办、高品质住宅等内容,也对市场关注较多的首付比例、限售政策等进行了调整。 此次政策中最引入关注的一项措施是,“直补购房首付措施”。政策指出,“鼓励各区(市)县进一步因地制宜推广采用直补购房首付等措施,优化完善延续房地产支持政策”。 “这项举措具有非常明显的创新性和突破性,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体现。”中指研究院成都公司总经理黄雪表示,通过直补购房首付的方式,可以更好促进购房首付款的筹集,也能更好促进购房需求的释放。 严跃进指出,成都本次出台的最新政策,直击购买力提振和首付筹集痛点,与近期部分城市探索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以及通过家庭代际互助等扶持措施相呼应,从“解决首付”与“解决还贷”两端提供切实支持。 此次成都新政的另一重磅调整是,“分批次取消住房限售”。 政策明确,自2025年7月2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购买成都市范围内的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自2026年1月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仍处于限售期的二手住房取消转让限制,更好支持居民换房需求。 不过,政策同时强调,三倍熔断盘、定向销售项目(含重大产业项目配套住房)、以人才名义获取购房资格购得住房等有特殊限售要求的房源,依旧限售。 据中指院监测信息,在22个重点城市中,目前上海、苏州限售政策仍未取消;杭州、成都、北京部分房源仍在执行限售。其中,杭州明确,对于去年10月之后新出让地块需摇号项目不再执行限售,但已执行限售项目未取消限售;北京对限竞商品房、共有产权房的限售政策仍在。 “成都这样分批次分阶段的取消策略,在积极盘活存量市场的同时,也保障了市场公平,既避免了短期投机行为,又精准释放了合理的住房需求。”黄雪称。 同时,成都此次楼市新政在公积金方面也迎来多项利好调整,包括优化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方式,与余额挂钩;降低二套公积金首付比例,从30%降低至20%;灵活就业公积金可贷款时间从12个月缩短为6个月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优化措施覆盖了从贷款额度到提取条件的各个环节,降低购房资金门槛,减轻还贷压力。 此外,成都新政“17条”还包括多项综合措施,涉及大力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房票”安置力度;加快“统筹住房”上市销售;支持非住宅配套机动车位在满足一定条件后,面向业主不限个数销售;可凭借新房网签备案材料,让子女在房屋所在地区入学;深化土地供应“三色”管理机制;区域均衡发展;鼓励高品质住宅建设等诸多维度。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本次出台楼市新政,正值当地房地产市场呈现分化态势之际。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成都市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为5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成交面积为658万平方米,同比上升7.5%。土地市场表现稳健,上半年成都市本级出让涉宅用地46宗,出让金403亿元,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杭州。 “从月度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新房成交表现呈先升后降低态势,近两个月受供应影响,市场成交量下滑。”中指院分析师称。 黄雪指出,本次“新政17条”发布,是成都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积极贯彻,也是在对成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堵点深度洞察下的精准调整。 “对购房者来说,切实降低了交易成本、拓宽了选择空间、解决了需求痛点。对房地产市场而言,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总体上,‘新政17条’为成都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黄雪表示。 在严跃进看来,成都最新出台的一揽子提振市场措施,或预示着下半年各地将继续加码购房支持政策,以更大力度来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 财政部积极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次资本补充工作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 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稳健,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计提充足,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相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和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有利于银行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 民企座谈会意义有多大?多位首席解读 银河评价“民企迎重估” 东吴称提振市场信心

    这是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重要日子。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听取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强、丁薛祥出席座谈会,王沪宁主持。 本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意义重大,卖方研究给予较高评价。 银河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这次座谈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民促法即将颁布背景下的一次里程碑事件,本次座谈会对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振微观主体信心和市场风险偏好,打消国内政策不确定的疑虑,对于市场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认为,此时召开会议,释放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座谈会也将成为新一轮民企和科技乘风发展的起点,资本市场预计将显著受益。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指出,作为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时隔7年再度召开,无疑释放了稳民营经济的政策强音。总体看,对比2018年,本次有3大不一样:节奏更快、硬科技含量更高、更为强调自主可控;“AI+机器人+新能源+农业”是重中之重;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从“安心谋发展”到“大显身手”。往后看,首要是抓落实,短期紧盯:3月4-5日全国两会可能的新举措;《民营经济促进法》进展;因地制宜下,关注各地重点行业和企业。 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姚佩认为,企业家座谈会提振市场信心,会后社融&信贷改善。从发言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或呈现出“国产替代→制造强国→体制改革→科技先锋”趋势。 银河证券:毫不动摇,一锤定音 就本次民企座谈会实质意义而言,银河证券在研报中提到了六大方面意义。 第一,会议召开本身释放的信号意义:持续鼓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一个阶段,对于民企“鼓励”的态度将多于“规范”。 第二,民营企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本次座谈会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即产业更高级、发展更协调。 第三,从参会企业看政策导向:“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民生消费也很重要。 2025年参会企业在科技和消费领域明显增加。 具体来看,2025年典型参会企业更多集中在新能源(宁德时代、正泰)、汽车(华为、比亚迪、小米)、半导体(韦尔半导体)、机器人(宇树科技)、消费电子(华为、小米)、互联网(阿里)、人工智能(深度求索)等领域。其中科技行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且科技行业所处生态链地位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向高端科技行业进军,既肯定了过去民企在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又凸显了当前政策层面对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持。此外,两次座谈会均有农业、网络安全相关公司参加,表明了粮食和信息安全是政策层面始终关注的领域。 第四,重点支持措施:进一步聚焦竞争性领域开放和民企资金流问题。 2025年民企座谈会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意味着前期政策落地将进一步提速。预计2025年对地方非税收入管理将有所加强,伴随新一轮化债资金到位拖欠企业账款亦有望得到解决。 第五,宏观背景的“大拐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国内经济转型。 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框架下,未来央国企和民营企业相辅相成,民营企业重在前端创新和后端市场化应用,央国企提供基础设施和长钱长投等战略性支持。 第六,政策支持的“大机遇”:关注《民促法》落地,民营企业或迎来估值重塑。 当前全球资产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热情不仅仅是基于短期科技突破的事件性因素,深层意义上是对中国经济制度的重估,近年来国内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实际上向全球资本市场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的优越性。 伴随本次座谈会召开,再次确立了民营企业的经济地位,是继去年一篮子政策转向以来, 资本市场的又一重要拐点。 芦哲:特殊时点,民企座谈会提振市场信心 芦哲在研报中提到,从时间点来看,本次会议有三个重要背景。 一是时间在特朗普上台、加征关税落地后,在此时召开会议,体现了中央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呵护,也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信心;二是时间在民营企业取得重大突破之际,本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一大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三是会议时间在两会之前,意味着后续支持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政策,可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需要走法律流程的话,也能抓住两会这个时间窗口。 整体来看,此时召开会议,释放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强法治乃民营企业发展之根基;第二,重创新是民营企业前行之动能;第三,增信心为民营企业壮大之要义。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与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一致,参考上次会后资本市场情绪显著提升,创业板指开启了一轮结构性牛市。 芦哲认为,本次座谈会也将成为新一轮民企和科技乘风发展的起点,资本市场预计将显著受益。在当前民营企业带来科技新突破的背景下,再次召开座谈会,体现了高层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的决心。关注后续金融、立法、营商环境等一揽子政策落地进展,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情绪。 熊园:这次不一样 就本次与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不同之处,熊园在研报中深刻分析了五大方面。 背景看,自2018年11月以来,时隔7年再度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主因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叠加恰逢年初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为代表的民企凭借硬科技迅速出圈甚至火出海外,亟待继续给民营经济打足信心、给足底气、抓好落实。 客观看,近年来稳民企一直是高层会议的高频关键词,也已发布系列稳民营经济举措,也多包含鼓励民企参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 对比看,两次座谈会背景大体相似,此次座谈会应是节奏更快、硬科技含量更高、更为强调自主可控,“AI+机器人+新能源+农业”是重中之重,也要推动民营经济从“安心谋发展”到“大显身手”。 具体看,政策执行上,首要是抓落实,“坚决执行、不打折扣”,抓手在于促进公平竞争、破除民企融资难、清偿民企欠款、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等。 往后看,短期紧盯稳民营经济相关部署,有3大特别关注:3.4-5全国两会、近期应会加快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法》、各地将跟进召开民企座谈会。 姚佩:或呈现“国产替代→制造强国→体制改革→科技先锋”趋势 姚佩在研报中提到,从发言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或呈现出“国产替代→制造强国→体制改革→科技先锋”趋势。 企业家座谈会提振市场信心,会后社融&信贷改善。2018年11月、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会后的半年内社融增速均出现明显上行,增强企业信心,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实现全社会扩大投资再生产。 会后行业表现来看,2018年11月,明确国产替代,核心资产+TMT涨幅居前;2020年7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新能源优势产业;2024年5月,独角兽企业政策落地,TMT领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