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近期在红海紧张局势未见明显缓和的背景下,航运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明显上升,现货运价“水涨船高”带动EC期货盘面波动加剧。12月27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延续大涨,主力合约EC2404以涨停收官至1744.9点,次主力合约EC2406收涨18.1%至1450.1点,其余EC2408、EC2410及EC2412也分别收涨12.26%、7.02%及6.97%,盘面整体延续“近强远弱”的合约结构。 12月24日,马士基宣布随着美国“繁荣卫士行动”倡议的实施,正在进行恢复通过红海东西向(亚洲—欧洲)航线的准备,并正在制订第一批船舶在操作可行前提下尽快通行的计划。海通期货航运研究员雷悦表示,该则重返红海的消息一度对近期EC期货基于红海冲突、运力供给偏紧的交易逻辑产生了负面冲击。但利空消化完毕后,由于大部分船只依然出于安全考虑选择绕航好望角,这部分航次紊乱将持续对后期供应链产生影响。 就在周二晚间,地中海航运公司证实一艘集装箱船在通行红海时遭遇袭击,再度拉响红海地区航运安全警报,也引发市场对于重返红海航行能否真正兑现的怀疑。她表示,红海局势的不确定性叠加年底货运需求旺盛,1月初舱位供应偏紧,使得现货运价持续高位运行,现实端和预期端均给到EC期货较为稳定的向上支撑。 目前来看,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海运及商品指数研究总监陈臻表示,集运市场利多和利空因素相互交织。一方面,继马士基之后,赫伯罗特也有意探讨复航红海的可能性,达飞轮船表示会增加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数量。另一方面,长荣海运周二宣布停止红海收货,地中海航运证实其商船受袭,马士基征收西非/地中海航线PSS附加费。总体来看,市场并不看好集运班轮大规模复航红海,绕航好望角持续,导致EC期货持续大涨。 雷悦认为,红海地区安全通行问题将持续影响全球海运市场,由于波及苏伊士运河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道,油散集气的货船通行均受到影响。根据相关数据,货船北向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数量从12月15日的35艘以上降至目前仅22艘,其中8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北向通行量仅1艘。 她表示,红海地区复航情况是接下来市场需要关注的重点,马士基官方宣布正在制订第一批船舶在操作可行前提下尽快通行的计划;达飞轮船也表示正在着手调整部分船舶恢复红海航线,并称一些船只已经过境红海;赫伯罗特则表示将于当地时间27日宣布其关于红海地区航行的最新安排。 另外,她认为还需要关注现货市场的变化情况,包括现货运价水平能否持续走高,绕航引发的供应链问题后续发酵情况,例如欧洲港口装卸能力、集装箱短缺问题等。 陈臻预计,后期市场将出现两极分化,博弈矛盾点就在红海危机。倘若红海危机持续,主力合约EC2404有望突破2000点;倘若红海危机彻底解除,EC2404又有可能回落至800—900点。他认为短期内集运商船大规模复航的可能性并不高,而且强行复航的风险性极大,小规模试探性复航的可能性存在。 “根据现货价格水平来看,在合理月差的计入下,EC盘面依然具有上升动能。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红海事件的持续性和不稳定性,从周一盘面回落表现来看,市场情绪波动较为剧烈,对于红海地区引发的绕航和复航问题有着较大的观点分歧,因此预计后续EC盘面会在上升行情中出现较大的波动。”雷悦说。 整体来看,中信期货航运研究团队表示,目前现货端运价依然偏强,地缘事件影响犹存,市场波动较大。短期来看,集装箱航运市场供给仍偏短缺,叠加航运公司处于年底长协运价谈判阶段,已经对1月及1月15日运价宣涨,市场运价或将继续呈现“近强远弱”的局面。后续需要密切关注其他航运公司官方表态,停止绕航及重新回到苏伊士运河航路的进展情况,红海事件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EC期货合约保证金比例、限仓情况、涨跌停板幅度均出现调整,需要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 12月27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自2023年12月27日(周三)收盘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调整如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2404、EC2406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2%,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20%。集运指数(欧线)期货EC2408、EC2410、EC2412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0%,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18%。 同时,自2023年12月28日(周四)交易起,非期货公司会员、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客户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合约日内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规定如下:EC2404、EC2406合约为50手;EC2408、EC2410、EC2412合约为100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表示,近期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请会员单位和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理性投资,共同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日前,东方海外OOCL发布通知称,由中国大陆出口至东南亚(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货物的运价将在原有基础上上调:自12月15日起至东南亚,20英尺普通箱上调100美元,40英尺普通箱/高箱上调200美元。生效时间以装船日起算。具体通知如下: 今年下半年,在全球经济衰退、需求疲软的阴影下,全球运力市场下行,集装箱需求锐减,各大航线运价暴跌。海运承运商一直在执行积极的运力管理战略,宣布更多的空航和暂停服务以平衡供需、维持运价。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公布数据,SCFI指数连续第24周下滑,各大主要航线运价依然全面下滑,虽然跌幅已有所收窄,但美东和东南亚运价下滑幅度依旧较大。宁波航运交易所最新发布的NCFI运价指数也是继续下行,其中泰越航线市场波动较大,由于运输需求疲软,班轮公司纷纷以降价为主要手段加强揽货,即期市场订舱价格跌幅较大,较上周下跌24.3%。东盟地区共计6个港口运价指数全部下跌。包括新加坡、巴生(马来西亚)、胡志明(越南)、曼谷(泰国)、林查班(泰国)、马尼拉(菲律宾)运价全数下跌。只有南亚地区2个港口那瓦西瓦(印度)、皮帕瓦沃(印度)运价指数上涨。 而OOCL此次逆势而行,上调东南亚运价举措是否会带动其他船公司效仿?引发年前运价上涨的一波小高潮?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周二发布报告称,由于经济动荡、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等负面因素,削弱了全球贸易前景,导致全球航运业明年也将失去增长动力。 在《2022年世界海运发展评述报告》中,UNCTAD预计,今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增长将放缓至1.4%,并在2023年保持在这一水平。相比之下,2021年增长了3.2%。 UNCTAD表示,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预计全球海运贸易量年均增长率为2.1%,低于此前三十年3.3%的平均增长率。 报告称,俄乌冲突、大流行的持续、供应链约束,以及通胀压力和生活成本挤压,使得全球航运业的复苏面临风险。 此前一天,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由于全球经济继续受到冲击,全球货物贸易需求正在降温,货物贸易增速可能在2022年底和2023年进一步放缓。 在上个月发布的《贸易与发展报告》中,UNCTAD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2.2%。所有地区都受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冲击,但发展中国家受影响格外明显,发达经济体的货币财政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衰退和长期停滞。 UNCTAD呼吁对海上供应链进行投资,需要为未来的全球危机、气候变化和向低碳能源转型做好准备。 过去两年的供应链危机表明,海上物流能力的供需不匹配导致运费飙升、拥堵和全球价值链的严重中断。 UNCTAD秘书长丽贝卡·格林斯潘表示,需要从当前的供应链危机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挑战和转型做更好的准备,包括加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船队更新、改善港口性能和贸易便利化等。 UNCTAD技术和物流主管Shamika N. Sirimanne指出,如果说我们从过去两年的危机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港口和航运对全球经济的运转至关重要。运费上涨导致消费价格飙升,尤其是对最弱势群体而言。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